书城文学鏖兵地中海
5634400000020

第20章 搏杀马耳他(5)

1942年12月4日,盟国空军的大轰炸机群在战斗机的护送下飞临那不勒斯港,投了几万吨重磅炸弹,那不勒斯港变成了火海。

这次轰炸使意巡洋舰1艘沉没,重创两艘,炸毁了4艘驱逐舰。意第7巡洋舰分舰队在大轰炸中丧失了作战能力。意海军总司令部十分恐慌,知道让主力舰继续留在南部各港中非常危险,命令进一步向北撤退。

12月6日,意战列舰和巡洋舰由那不勒斯港撤往拉斯佩济亚港,将第3巡洋舰分舰队由墨西拿港撤到马达累纳港。

在意大利南部的是驻守墨西拿港的第8巡洋舰分舰队。

盟军攻占阿尔及利亚机场后,1943年1月,美军第12航空队也加入了地中海作战。第12航空队高速低空轰炸的作战技能,给意海军以重创。盟军在地中海已经控制了制空权,作战飞机既能击沉海上的德意舰船,又能对港口和港湾内的舰船进行轰炸。

1943年1月,盟国空军对墨西拿港发动了8次大规模空袭,意第8巡洋舰分舰队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被迫逃到塔兰托港。

盟国空军的大规模空袭使意主力舰不断北撤,意海军基地距离地中海战场中心地带十分遥远。结果,意大利海军的主力舰只脱离了战争。

意大利一向把海军视为在地中海战区的中流砥柱,但是从此以后,意大利海军只能用小型军舰替运输船队护航。

意海军驶往突尼斯的必经之路是西西里海峡。过去,意海军为了封锁马耳他岛,在西西里海峡的东面设了一条宽阔的水雷带。

盟军在法属北非登陆以后,意大利海军在西西里海峡的西端又设了一条新的水雷区。这条新的水雷区从比塞大港东北至斯凯尔基沙洲,长80海里。

新的水雷防线建立后,驶往突尼斯和比塞大的意船队几乎躲开了来自盟国海军的突袭,意海军司令部为此而窃喜。盟国海军司令坎宁安海军上将想到了一条毒辣的计策:在意大利水雷防线里布设新雷区,堵死意运输船队的航道。

英国马耳他海军分舰队发现意两道水雷防线之间的航道宽仅50海里,于是在靠近比塞大和突尼斯城一侧设了水雷区。不断有意船只触雷沉没的消息送来,意海军才明白上当了。意大利经过两年半的海战,扫雷舰已经不多了,无法适应大面积的扫雷作业。在英海军的雷区,英空军拥有绝对制空权。意海军试过消除水雷,但损失惨重,被迫放弃了。

由于英海军投设的水雷区越来越大,在埃加迪群岛与突尼斯各海港之间的地带,仅剩一条长达40海里的“胡同”,其宽度不足1海里。意海军护送混编成的船队要通过这条无航标的海上“胡同”,再加盟军的大规模空袭,其艰难可想而知。

1943年1月30日,邓尼茨升任德国海军总司令。邓尼茨上任时,突尼斯之战正打得火热。邓尼茨认为,德意联军在突尼斯的战斗取决于意大利海军能否从海上提供足够的补给。

邓尼茨对意海军没有提供足够的补给非常不满。他向希特勒报告说:德海军准备对执行补给任务的意海军在人员和物资上给予支援。

当时,希特勒正为突尼斯的补给问题而头疼,突尼斯每天都吵着要补给。希特勒立即同意了,还给墨索里尼写了一封信。

1943年3月17日,邓尼茨飞抵罗马,在意大利里卡尔迪海军上将的陪同下拜见了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对于德海军支援意海军的决定表示感谢,并完全赞同。邓尼茨与里卡尔迪等意海军高级军官进行了会谈。意海军怀疑德海军想控制意海军,军官们对邓尼茨的指手划脚十分反感。

邓尼茨遭到意海军军官们的冷遇后,极力使里卡尔迪及其部下们相信:德海军是为了共同的利益才主动提供援助的。

最后,双方达成了协议:由一个德国参谋部进驻意大利海军总司令部,德国参谋部由对指挥护航运输队很有经验的将军领导。为了掩护运输船队,由德国海军提供防空武器,意海军将6艘法国鱼雷艇送给德海军执行掩护任务。

3月18日,邓尼茨向希特勒报告说,为确保海上补给线的安全急需空军的支援,只靠海军无法抵御盟军的空袭。

斯大林格勒会战失败后,希特勒正集中兵力准备夺回苏德战场的主动权,已经没有空军可以支援意大利。当邓尼茨回到柏林时,希特勒向邓尼茨解释说:“为了抵御敌人的空袭,可以由海军采取低空防御措施。”

邓尼茨感到非常失望,没有空军的支援,德意海军是无法对付地中海盟军的轰炸的。

邓尼茨派卢格中将担任驻意海军总司令部的德国参谋部参谋长。卢格曾任德军驻法国北部和西部海岸地带保安司令,在指挥护航运输队方面经验丰富。

邓尼茨将卢格派往意大利,希望他能对笨拙的意海军提供指导和在德国对护航运输队进行护航方面取得战绩。

卢格来到意大利后,发现意大利至突尼斯的海上运输线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死亡之线”。在这条航线上,卢格还不如意海军的同行懂得多。

卢格在罗马服役了不足两个月,当时意运输船照样被盟军的轰炸机炸沉,盟军完全掌握着制空权。

卢格报告说,意海军总司令部已经竭尽全力了,地中海的补给条件比法国北部和西部海岸诸水域差得太多了。最后,卢格说,西西里海峡是座“咆哮着的熔炉”!

后来,意舰船改道向邦角—埃加迪群岛雷区以东航行。这条航道宽度不超过3海里,在某些区段,连半海里都不足。在盟国海空军没有对这条航道实行联合封锁前,意舰船宁愿走这里。1943年2月,盟军加强了对这条航道的封锁,这条航道也变成了“死亡航线”。

3.德意联军的覆灭

1942年2月底,隆美尔向德军最高统帅部报告:要继续在突尼斯作战,每月的补给需要14万吨。希特勒立即答应并向墨索里尼施加压力,但也无济于事。

打仗离不开后勤。军事家们把后勤比作军队的尾巴,后勤补给线越长,尾巴就越长,产生的阻力就越大。完全机械化、装备高度技术化的装甲部队同时也是一支非常脆弱的部队。

1942年6月,进驻阿拉曼、准备进攻亚历山大的隆美尔变成了长尾“狐”,被长长的尾巴所困扰。意大利要将补给送到阿拉曼,必须渡过1000多公里的地中海到达主要基地班加西港,再穿越1000多公里的沙漠。这条海陆运输线经常遭受英国海空军的攻击。

意大利海军担负海上运输任务,但意大利海军燃油严重短缺。本来意大利的燃油由德国提供,但有很多原因造成了意大利的燃油短缺。例如,由于德苏前线需要大量燃油;德国油井遭到了轰炸;德国军部需要燃油;从罗马尼亚至意大利的长途铁路运输所受到的盟国空军的袭击;运油卡车不足,等等。

德国对意大利的要求,总是打七折,再加上上述原因的影响,使运到意大利的油量仅为五成。

由于燃油短缺,意大利海军被迫限制活动。但对于意大利海军来说,唯一的抉择就是挑起重担。

1942年第2季度,德国向意大利提供15万吨燃油,比前一季度运得多,但第2季度意大利消耗了18万吨燃油。

1942年夏季,隆美尔的德意联军进驻阿拉曼。与此同时,意海军正准备向埃及苏伊士运河发起进攻,但为了向隆美尔的部队提供燃油,被迫从意海军战列舰和巡洋舰上将燃油吸出来供隆美尔的装甲船队使用。

为了缩短海上运输线,意海军曾经计划从爱琴海航线运送补给品到达利比亚的昔兰尼加,这需要意海军主力移师爱琴海。由于燃油缺短,意海军主力无法移师爱琴海,被迫停在港内。

由于德国最高统帅部对于意大利每次增加燃油补给的申请一概不同意,所以意海军东移一事未能实施。德国最高统帅部低估了海军在战争中的作用,特别是忽视地中海地区在总战略上的重大意义。

在北非,隆美尔的部队汽车数量严重不足,这是该部队的薄弱环节。另外,补给品在到达前线以前的陆上运输中所遭遇的重重困难与越来越大的损失,并不比海运少。

仅以燃油为例,运到班加西港的燃油,用汽车运向前线时,沙漠公路使汽车的耗油量猛增。这使得隆美尔的补给状况更加紧张。

与轴心国的情况不同,英国为非洲盟军提供尽可能多的物资、部队和补给品。英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尽管马耳他岛曾经遭受严重的封锁和轰炸,地中海也曾被德意海空军切断,但英国环绕非洲的补给线完全不受德意海空军的干扰。

德意的盟友日本海军在印度洋的实力不足,无法打击从美国途经马六甲海峡到达北非中东的补给线和从英国途经好望角到达北非中东的补给线。来自美国和英国的补给不断地取道印度洋到达苏伊士运河。

另外,英军的生活补给品可以由埃及、伊拉克等国提供。在运输上,德意明显处于劣势。例如,1942年8月,英国向中东提供了50万吨物资,与此同时轴心国总共提供了1.3万吨。

隆美尔把补给品严重不足的责任推给意大利:“最大的困难是补给。地中海船只的调遣权掌握在意大利人手中。”

隆美尔对意大利在补给方面偏袒意军非常恼火。例如,意军皮斯托亚师,预定1942年9月中旬到达北非,将留守利比亚而不是开往阿拉曼,但在8月初皮斯托亚师竟有2/3的部队和400辆装备运过海来。与此同时,德国第164步兵师的车辆只运来了60辆,而第164步兵师正在前线苦战。

阿拉曼战役失败后,隆美尔想退回利比亚边境,在德国遭到了一致的反对,意大利的反对更加激烈。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仍然相信,只要增援部队运到,他们就能占领埃及首都开罗。希特勒与墨索里尼达成了一项协议,把准备攻打马耳他岛的部队调到了埃及。这样,占领马耳他的机会就白白放弃了,后来,意大利所有的麻烦都来源于马耳他岛。

1942年7月,隆美尔得到5400名新兵和第164步兵师的两个先头团。1.3万兵新兵空运到北非,更多的部队以平均每天1000人的数量到达。

8月初,德军第1伞兵旅向隆美尔报告;意大利一流的部队弗尔格尔伞兵师也向隆美尔报告。当弗尔格尔伞兵师的官兵向隆美尔敬礼时,其军事素质使隆美尔感到震惊。

然而,阿拉曼前线的制空权却掌握在英军手中。德意联军暴露在物资和弹药上占据巨大优势的英军面前。

8月中旬左右,意大利最高统帅部发现英军的实力不断增长,要求隆美尔立即发动进攻。8月17日,意大利最高统帅部规定的作战目标为:首先击败尼罗河三角洲以西的英军,占领亚历山大港。以亚历山大港为基地向开罗和苏伊士运河进攻。

隆美尔也知道,若对峙下去,英军的优势会更大。由于德意最高统帅部都不准撤退,那只能通过进攻来解决问题了。隆美尔最担心的是补给问题,意大利总参谋长卡瓦利诺向隆美尔保证:意海军将保证把物资运到班加西港。凯塞林向隆美尔保证,德国空军会向隆美尔空运燃油。

阿拉曼战役是一场决定性战役。如果德意联军突破英军在埃及的最后一道防线,就能够直抵开罗。可是,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放弃攻打马耳他的计划,酿成了大错。

马耳他岛的存在,对德国和意大利的非洲补给线构成了严重威胁。希特勒把兵力集中苏联战场,不愿将北非派遣重兵,造成北非德意联军明显处于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