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鏖兵地中海
5634400000005

第5章 希特勒被迫增援(1)

★意大利所有的麻烦都来源于马耳他,在战争初期没有攻占马耳他岛和突尼斯的小小错误,后来付出了轴心国在非洲战区惨败的代价。

★塔兰托港的夜袭,对意大利来说后果是严重的,因为意大利海军只剩两艘战列舰“恺撒”号和“维托里奥·维内托”号。进行现代化改造的旧战列舰“多里亚”号还没有做好出海的准备。因此,丘吉尔觉得英国在地中海地区处于绝对优势。

★“光辉”号胜利返回亚历山大港,受到人们的盛大欢迎。经过修理后,“光辉”号通过苏伊土运河,绕道好望角,到达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进行了彻底的改装。

★尽管人们认为马耳他基地守不住,但坎宁安却下决心守住英海军利用了差不多一个半世纪的基地。幸运的是,意大利海军没有全面进攻马耳他岛,只是采取了包围的策略,日夜空袭马耳他。

★意海军立即在港内沉船,还把岸上的设备全部炸毁。意大利护航驱逐舰“奥尔辛尼”号用炮火攻击英军,直到市中心被英军占领后,该舰才自沉。从此,红海的狭窄水道被英国封锁。

1.地中海的心脏——马耳他

在战争中,英国的马耳他岛显示了巨大的作用。早在意大利参战前,意大利海军就向墨索里尼提出占领马耳他岛的计划,因为马耳他岛对意大利舰队构成了致命的威胁。但墨索里尼却把这个问题搁置下来,因为他们认为战争会在短期内结束。墨索里尼相信意大利空军能够摧毁马耳他岛。

意大利空军也不重视马耳他岛,他们在战前报告中说,只能调出100架左右的旧飞机来轰炸马耳他岛。结果,对付马耳他岛的工作主要落在意大利海军身上,用舰队去对付马耳他岛的机群,其悲惨结果可想而知。

英国不断地增强马耳他岛的空军力量,甚至因此削减本土各岛的防空力量。马耳他的英国飞机不仅使意大利驶往非洲的船队遭受重大损失,并且轰炸了意大利南部的航运。后来,马耳他岛还成为盟军反攻西西里岛的重要基地。可见,意大利在开战之初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去占领该岛。在二战期间,盟军在地中海地区的胜利也是以英军牢牢控制马耳他岛为基础的。

地中海似一条纽带,将欧、亚、非三大洲连结在一起。地中海中部有一个小岛就是马耳他,面积仅246平方公里,位于意大利与北非的突尼斯之间,基本位于地中海正中间,在意大利最重要的战略心脏地区。1798年被拿破仑军队占领,19世纪初叶,马耳他岛被英国人夺取。1939年,马耳他岛成为英国的直属殖民地。

马耳他地处地中海东西海空交通线和意大利至突尼斯的南北交通线的交叉点上,距离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只有80公里。距离意大利南部的港口塔兰托很近,对意大利通往北非的海上运输线构成巨大的威胁。

马耳他的英军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北可以到达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西可以到达阿尔及利亚的布日伊,南可以到达利比亚,东可以到达希腊的雅典、克里特岛和托布鲁克。

马耳他的英军不仅可以保护从英国至埃及的运输线,而且还可以攻击德意从意大利至北非的运输线。

1940年夏,墨索里尼决定南进地中海时,首先想攻下马耳他。马耳他岛避风条件良好,古代时是渔民、商人的避难所,“马耳他”就是避难所的意思。战争爆发后,马耳他变成了“灾难所”。

马耳他是大英帝国在地中海上不沉的“航空母舰”,像火车中转站—样为穿梭于直布罗陀与埃及亚历山大之间的英国舰队和商船提供补给。马耳他岛的英国皇家空军还能飞往北非支援英国地面部队作战。马耳他扼守自大洋洲、印度途经苏伊土运河至英国的海上运输线。同时,英国在北非中东地区的基地也有了保障。守住马耳他,英国在中东地区的基地就有了保障。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英国在马耳他就建立了海空军基地。意大利人认为,马耳他是蹲在自己家门口的英国猛虎。

1940年初,有明显的迹象表明,意大利将向英法宣战。下半年,驻北非地中海地区的意军向英军挑起战争。英国马上向马耳他岛增派了海空军力量,这是英国首相丘吉尔纵览全局,下的一着好棋。

当时,驻亚历山大港海军基地的英国舰队的实力并不强大。另外,英国海军在控制地中海西口的直布罗陀海军基地驻有战列舰、航空母舰和巡洋舰各1艘,还有9艘驱逐舰。

英国在地中海地区的海军部队在数量上明显比意大利海军少,尤其是作战舰艇和护航舰艇数量更少。

从舰艇的质量上看,双方主力舰的舰龄差不多,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或者战初建造的。

英国的地中海舰队的旗舰“厌战”号与意大利的2艘战列舰都经过了现代化改装。

意大利的4艘战列舰上装备了12.5英寸火炮,射程比英国战列舰上的15英寸火炮的射程远,这使意大利舰队占有优势,使它便于选择交战时间和地点,拥有撤出战斗的主动权,就是说当撤出战斗时,能够进行有效的防御。

海战开始时,意大利海军的补给条件比较好,在锡拉丘兹、巴勒莫、布林的西、塔兰托、那不勒斯、墨西拿、奥古斯塔等地都建立了海军基地。凭借如此多的基地,意大利海军能够夺取地中海的制海权,保护行驶于意大利与北非之间的海上运输船队。

另外,意大利海军在北非地区拥有黎波里港口基地和托布鲁克港口基地。在地中海上作战,意大利海军能够得到陆军飞机的有力支援。

相反,在地中海,英国海军可以停泊的基地只有亚历山大港和直布罗陀,两港相距十分遥远。

因此,英国人认为,马耳他海军基地是英国能否在地中海地区战胜意大利的关键。但由于大部分舰艇已经撤离马耳他,马耳他仅剩一个潜艇分队。基地的防御能力很弱,难以支援水面舰艇部队。原计划向马耳他岛增运的防空武器,运到的仅有重高射炮34门、轻型高射炮8门和探照灯24座。最重要的是,计划增派的战斗机中队还没有到来。

此外,至关重要的是马耳他海军基地距离最近的英国海军港口约为1000英里。意大利西西里岛距离马耳他约为60英里。马耳他的防御情况非常糟糕,让人担心。

许多英国人认为马耳他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可是有一个人的看法却完全相反,他就是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的司令官坎宁安海军上将。

坎宁安认为,在海战开始时,意大利海军的主力只不过是两艘现代化的旧式战列舰和19艘巡洋舰。而英法海军在地中海拥有11艘战列舰、3艘航空母舰和23艘巡洋舰。而且,英法两国在地中海地区以外拥有其他舰队,一旦损失就能立即获得补充,因此双方之间兵力的悬殊就决定了海战的胜负。总体上,意大利的军舰总计为690000吨,而英法海军则是意大利的4倍以上。

意大利陆军的登陆作战能力很差,意大利海军又不是英海军的对手,墨索里尼只好在空中做文章,以猛烈的轰炸对付岛上的英军。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战。6月11日,意大利出动几十架轰炸机,向马耳他发动了第一次空袭。

英军在马耳他岛上的空军基地主要有3个,即哈尔法尔、卢卡和塔卡利机场,海军基地主要是瓦莱塔港。

当时,英军在马耳他岛只有一支航空部队,18架飞机,包括12架战斗机、5架鱼雷轰炸机和1架侦察机。高炮只有50门40毫米高炮,军舰上有10门高炮。英军与来袭的意大利飞机展开了激烈的空战。

马耳他岛上的修船厂遭到了破坏,浮船坞被意军炸沉。由于意军飞机的不断空袭,坎宁安被迫从马耳他撤走潜艇部队。这时,英国陆续调来了几架战斗机,6月底,英军守岛部队已经拥有4架“旋风”式战斗机了。另外,舰队航空兵第767中队也到达了该岛。7月后,不列颠空战打响,但英国仍出动飞机和护航运输队增援马耳他岛。

英国能否实现在地中海地区的战略目标,马耳他岛将发挥关键作用。坎宁安海军上将对此深信不疑,使他感到不放心的是马耳他的防御能力十分薄弱,无法作为发动进攻的军事基地。

为了破坏意大利至北非的海上运输线,英国大部分作战部队将从马耳他派出。7月1日,坎宁安向英国海军部请示,请求向马耳他增派更多的战斗机和侦察机。在当时的情况下,坎宁安的轻型舰艇部队根本不敢在马耳他基地加油,更别说在马耳他停泊了。情况虽然很糟,但后来发生的一次海上交战,使英国皇家海军士气大振。

英国早就准备派遣两支护航运输船队,把埃及亚历山大海军基地急需的援军和军用物资从马耳他转送过去,并撤走岛上多余的文职人员。预料到执行运输任务的护航船队将遭受意大利军队的打击,英国决定发动一次海上战斗,以使护航运输船队安全通行。

7月7日,坎宁安指挥一支舰艇编队从亚历山大港口出征。这支舰编队由3艘战列舰、1艘航空母舰、5艘巡洋舰和16艘驱逐舰组成。

意海军只有“加富尔”号和“恺撒”号两艘战列舰。坎宁安认为应该趁意大利的其他战列舰还没有建完以前,先干掉“加富尔”号和“恺撒”号。而意海军总司令部则希望意空军能在海战前先把从亚历山大港出发的英舰队的战列舰干掉,求得双方兵力的平衡。

意海军总司令部出动潜艇和飞机去拦截直布罗陀的英舰队,意舰队护送运输船队于7月8日晚到达北非的班加西港。意舰队指挥官康姆皮翁尼海军上将向海军总司令部报告说,他正向东航行准备与从亚历山大港出发的英舰队交战。

意海军总司令部拒绝了,因为坎宁安拥有3艘优势战列舰,3.1万吨,各有8门38l毫米舰炮。而意战列舰“加富尔”号和“恺撒”号仅2.3万吨,各有10门320毫米舰炮。

意海军总司令部决定把兵力集中在地中海中部,既能保存舰队的实力,又能保卫爱奥尼亚海海岸,趁亚历山大的英舰队还没有与从直布罗陀港出发的英舰队会师以前,与之交战。

7月9日整个上午,英侦察机不停地跟踪意舰队。意大利侦察机连英舰队的影子都没有找到。13时30分,意舰队突然遭到英鱼雷机群的攻击。

意舰队躲过了鱼雷,英鱼雷机除了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外,不可能来自其他地方,英舰队肯定就在附近海域。

13时40分,康姆皮翁尼向空军请求轰炸机支援,希望能用轰炸机炸乱英舰的队形。可是,空军轰炸机却在战斗结束时才到达战场。意空军轰炸机群不仅没有轰炸英舰队,而且轰炸了撤向墨西拿的意舰队,幸亏没有造成误伤。

康姆皮翁尼出动一架小型侦察机,很快,在80海里外找到了英舰队。

15时左右,意舰队右侧的巡洋舰在2.5万米以外看见英舰后马上开火。英“海王星”号巡洋舰受到轻微损伤。双方庞大的战列舰正在互相靠近,15时53分双方在2.6万米射程上开火了。

“鹰”号航空母舰上的鱼雷机发动了攻击,又没有命中意舰。

16时过后,英战列舰“瓦斯派特”号发射的1颗巨大炮弹击中了意战列舰“恺撒”号,“恺撒”号引起大火,锅炉熄灭了。意巡洋舰“博尔臧诺”号被3颗中型炮弹命中,只受到轻微损伤。英战列舰“瓦斯派特”号在舰尾齐射时,误将一架英侦察机击毁。

在意巡洋舰施放烟幕保护“恺撒”号撤退的同时,“加富尔”号也撤出了战斗,因为“加富尔”号无力与英3艘战列舰交战。由于烟幕笼罩,遮住了英舰队的视线,英舰队不敢冲进烟幕,担心受到意潜艇和驱逐舰的伏击。

16时45分,英舰队撤出战场。这就是第一次锡尔特湾海战,英国把这次海战叫做“卡拉布里亚之战”,是战争史上意海军与英海军的第一次交战。

英舰队向马耳他东南海面行驶。最后,“君主”号战列舰和几艘驱逐舰驶入马耳他港加油,两支护航船队起航离开了马耳他港,安全地到达埃及亚历山大港。

意大利空军在此次海战的前一天晚上曾经轰炸从直布罗陀出发的英巡洋舰“格利塞斯特”号。当英舰队到达巴利阿里群岛南面时,又有少数英舰被意大利空军炸中。这次轰炸只给英舰队造成了轻伤,墨索里尼却说这次空袭“歼灭了英国在地中海的舰队的一半兵力”。

意大利陆军是从8月4日从埃塞俄比亚和厄里特里亚进攻英属索马里的。意军吞并了英属索马里,打通了苏丹至埃及的交通线。这是意大利在二战中唯一的一次胜利。9月13日,意军从利比亚出发,向埃及的英军发动进攻,进展不大。

10月28日凌晨,意军左翼部队从阿尔巴尼亚攻入希腊,惨败而归。

意大利入侵希腊期间,北非战场上的意军也是接连失败。12月9日,北非英军发动了突袭,几天之内,3.9万名意军成了俘虏。希特勒被迫增援北非和巴尔干的意大利军队,自此,地中海战役全面展开。

古罗马学者西塞罗曾经说过:“谁能够控制海洋,谁就能征服世界。”西塞罗所说的海洋就是地中海,所指的世界就是地中海地区。

以恺撒大帝自居的墨索里尼在挑起战争时,把西塞罗的至理名言抛于脑后。其实,战前意大利海军反复强调占领马耳他岛是对英战争的基本条件,并且制定了攻占马耳他的计划,但被墨索里尼否定了。

意大利所有的麻烦都来源于马耳他,在战争初期没有攻占马耳他岛和突尼斯的小小错误,后来付出了轴心国在非洲战区惨败的代价。

北非战场的恶劣形势引起了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忧虑。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和德国非洲军司令隆美尔等早就要求,向北非战场投入更多的兵力,占领英国的中东资源基地,再从中东进攻苏联南部。

希特勒不愿抽调苏德战场的兵力,但不得不把德国空军第2航空队调到意大利,任命凯塞林元帅担任南方战线总司令。

★德军元帅凯塞林

凯塞林于1904年参军,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33年,转入航空兵部队服役。1936年,升任空军参谋长。

从1938年起,凯塞林担任过第1、第2航空队司令,参加了德波战争、德法战争、不列颠之战和苏德战争,指挥空军对华沙、鹿特丹等城市疯狂轰炸。

1940年7月,凯塞林晋升为元帅。1941年12月,担任南方战线德军总司令,协调指挥德意军队在地中海地区的作战行动。

1943年11月,凯塞林担任西南战线总司令,指挥在地中海地区的德军。1945年3月,凯塞林调任西线德军总司令。4月,凯塞林担任南部德军总司令。5月7日,凯塞林率军投降。1947年,凯塞林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后又改判无期徒刑。1952年,凯塞林获释,后著有《戎马一生》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