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沙漠旋风
5635500000009

第9章 英军败北(1)

“红色防线”后面两英里处是“蓝色防线”。“蓝色防线”上布设了许多地雷,穿越其间的铁丝网更多,每隔500码就有一个强大的火力点。

保卢斯命令隆美尔停止进攻。他被伤亡的惨重和战斗的激烈吓坏了,他在回柏林之前,命令隆美尔严防死守,直到供应短缺的问题得到解决为止。

在哈法亚、卡普措和萨卢姆附近,双方兵力犬牙交错,很难说哪一方最后控制了这三个要塞,一场大战在即。韦维尔发动了代号为“英勇”的进攻。

只用了两年时间,隆美尔从中校一跃成为德国陆军中最年轻的上将。隆美尔好像对上将并不感兴趣,听到这一消息后,他说:“这当然令人高兴,可是如果可能的话,我还会在肩章上添加更多的星。”

“非洲军团”占领昔兰尼加绝大部分地区后,丘吉尔从伦敦发来电报:“死守托布鲁克,决不能撤退。”1941年4月8日晚,自昔兰尼加逃出来的英联邦澳大利亚军队的主力撤到托布鲁克,进驻防御工事。 韦维尔下令坚守托布鲁克,派运输船负责补给。韦维尔认为“非洲军团”的攻击是无法成功的。无论在战略,还是战术上,“非洲军团”都处于劣势,他完全可以守住托布鲁克。

4月8日,刚刚占领德尔纳的德国第8机枪营已经筋疲力尽了,营长波斯纳向隆美尔报告说:他们的每挺机枪只剩下最后一条子弹带了。但隆美尔的态度十分坚决,命令波斯纳马上沿公路向托布鲁克推进。

4月9日,隆美尔制定了进军托布鲁克的计划,计划让意大利步兵师在托布鲁克以西制造灰尘,然后由第5轻装甲师从内陆迂回,突然从东南方向进攻托布鲁克。下午6时,隆美尔听说奥尔布里奇的坦克团仍在梅尼奇清洗火炮,十分生气,他回到梅尼奇,向斯特莱希大发雷霆。

由于对慢吞吞的斯特莱希和奥尔布里奇感到失望,隆美尔把第5轻装师的指挥权交给了海因里希·普里特威兹少将,普里特威兹是即将增援非洲的第15装甲师的师长,他先于第15装甲师飞到了利比亚。隆美尔这样做使斯特莱希和奥尔布里奇感到更加恼火。

此时,波纳斯的机枪营正走在公路上,距离托布鲁克11英里。波纳斯想尽了办法,想把部队再向前推进两三千米,但英军的反坦克炮火和机枪火力封锁了路面。

波纳斯的士兵们躲进路旁的小掩体中,等待火炮部队的支援。远在后面的公路上,第15装甲师师长普里特威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斯特莱希的指挥所。

“隆美尔派我来接管指挥权。但我刚来非洲,一无所知。”普里特威兹说完,就找地方睡觉去了。

4月10日拂晓,隆美尔站在普里特威兹的帐篷前大声喊叫,问为什么不进攻托布鲁克。普里特威兹困惑地红着脸,小声地反驳着。斯特莱希把自己的指挥车和司机借给普里特威兹,看着指挥车载着普里特威兹向托布鲁克飞快驶去。惊惶的德军机枪手们发现插着将军三角旗的指挥车在后面追过来了。一个机枪组的士兵们大喊道:“停车!快停车!”普里特威兹在飞弛的指挥车里站起身来向他们大喊:“跟我来,前进!英军正在逃跑!”

临近中午,在距离托布鲁克10公里处,普里特威兹正站在汽车里指挥进攻。就在这时,一发英军的反坦克炮弹击中指挥车,普里特威兹和司机当场丧命。

隆美尔乘指挥车到托布鲁克南边,想去证实一下谣传。一个监视哨发现两辆指挥车颠簸着从车队后边快速追上来。从望远镜中,隆美尔发现是两辆英军的指挥车,隆美尔非常谨慎。“准备射击!”他下令。他的车队停下来。

不一会,两辆的指挥车驶到车队的前面刹车,从车里跳出了斯特莱希,他朝隆美尔的车队大声喊着。

隆美尔生气地喊道:“你怎么能驾驶英国车在后边追我?我刚要向你开火呢。”

“开吧,如果开火,将军阁下,你一天内就会失去两个师长。” 斯特莱希愤愤不平地说。

隆美尔愤怒地命令斯特莱希和第5坦克团团长奥尔布里奇继续进攻托布鲁克。

隆美尔认为,他的部队面对的是一支准备大撤退的弱旅。德军每天需要1500吨物资,不攻下托布鲁克,隆美尔在班加西以东就找不到合适的海港,德军的给养只能从班加西或者的黎波里穿过沙漠长途运输。

开始的时候,隆美尔认为英军不会死守托布鲁克,每份电报或者侦察照片都证明英军正在逃跑。当英军撤离昔兰尼加进入托布鲁克港后,隆美尔甚至认为在非洲有可能重演敦刻尔克大撤退。

这时,隆美尔已经消耗了很多有生力量和物资。他遇到了最大的敌人——部队的给养出现了问题。英军同样也遇到了这一问题。英军的所有食物、弹药和装备都在“非洲军团”的轰炸下通过海上运送,“非洲军团”已经掌握了托布鲁克的制空权。

驻守托布鲁克的是英澳联军,由51岁的澳大利亚少将莫谢特指挥。莫谢特的所属部队包括澳大利亚步兵第9步兵师及其特种旅、英国炮兵、英国防空炮队和工程兵小分队,还有几辆英国皇家坦克团的“马蒂尔达”坦克。

莫谢特向部队下令:“托布鲁克不是敦刻尔克,如果大家要出去,必须打跑德意联军。不准投降,更不准逃跑!”

4月11日,德军第3侦察营攻下阿代姆,“非洲军团”对托布鲁克的包围形成了。隆美尔下令发起全面进攻,希望在英军有可能组织起新的防御前拿下该港口。德国“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向英军的防御阵地狂轰滥炸。

斯特莱希命令波纳斯的第8机枪营在南线出击,奥尔布里奇的第5坦克团在右翼进攻。空军的侦察机报告说,英军正从海上撤离。“你们必须快速进攻”,隆美尔下令,“扬起灰尘!”下午4时45分,20辆德军坦克开始了进攻。机枪营紧跟在最后一辆坦克后边,这时候,坦克忽然掉转头来,反身穿过机枪营的阵线。原来前边几百米处发现一条又宽又深的反坦克壕。一小时后,波纳斯亲自向隆美尔和斯特莱希报告,在坦克壕后面他还发现了一大片带刺的铁丝网屏障,机枪营的进攻被迫停止,但机枪营却退不回来了。

4月12日早晨,一场猛烈的沙漠风暴来临。下午3时30分,“非洲军团”想趁着风暴发动进攻,但刚刚进攻,风暴又小了。在近距离平射区,“非洲军团”遭到猛烈的炮火阻击。傍晚,“非洲军团”撤军了。

德国第5轻装师第5坦克团在战斗开始时有160辆坦克,现在只剩不到40辆了。为此斯特莱希拒绝了隆美尔重新发动进攻的命令。

斯特莱希发现,进攻之前还需要对英军的炮火进行俯冲轰炸,需要空军的支援,并给炮兵部队的炮击目标作出准确的空中侦察。另外,托布鲁克防线,无论向东、西、南,所进展的距离都比想象中要远。“非洲军团”对托布鲁克的防御工事一无所知。

波纳斯的机枪营距离英军前线部队只有9百码远,必须尽快救出他们。半夜,机枪营的士兵们被冻得浑身发抖。白天,他们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稍微一点动作都会招来一阵机枪子弹。地面硬得不能挖散兵坑,英军前线部队躲在隐蔽的地堡里偷袭。“师部甚至没有通知我们英军的阵地在哪里。”机枪营的士兵在作战日记中写道。

早在3月中旬,英军就已经加固了在托布鲁克附近原有的由意军修建的防御工事。面积为220平方英里的托布鲁克比隆美尔想象的坚固得多。托布鲁克的被称为“红色防线”的防御周长达30英里,到处都是相互缠绕的带刺铁丝网,连接着140座强大的火力点,地下掩体上修筑了钢筋水泥保护层,每个火力点可以住20人。

“红色防线”后面两英里处是“蓝色防线”。“蓝色防线”上布设了许多地雷,穿越其间的铁丝网更多,每隔500码就有一个强大的火力点。

4月13日,隆美尔命令第5轻装师继续进行火力侦察,尽量攻入托布鲁克防线,并想办法爆破碉堡。为分散英军指挥官的注意力,意大利“布里西亚”师在西边进攻,尽可能制造烟尘,以表明有很多兵力集中在西边。

隆美尔估计,当“非洲军团”坦克攻下外围防线后,托布鲁克将禁不住一场更大规模的装甲大战。隆美尔把总攻时间定为4月14日的“复活节”那一天。

但第5轻装师已经丧失了进攻的信心,同时对于隆美尔准备将在14日发动进攻的计划感到不可思议。以当时双方的兵力来计算,只有闪击战才有可能成功。那就是:集中兵力在一个点上,强行突破英军阵地,再朝两边卷动以保证侧翼安全,使英军没有反击的时间,最后深入敌军后方。主要的问题就是指挥官必须具有主动进攻的精神。然而,在进攻以前,隆美尔没有训练过这些部队,否则,绝不会碰到这么多的困难。斯特莱希对“闪击战”的意义也不理解。

此时,意大利的“阿里埃特”师还不知道在哪里,它是准备用来支援第5轻装甲师的,因此隆美尔决定亲自去找他们。他在阿代姆以西约22英里处,发现了该师,命令其师长将他的师部署在阿代姆以北地区。

13日下午5时,波纳斯爬到前沿阵地的机枪营,他对趴在自己身边的副官口授命令:“将军下令6时向托布鲁克发起新攻势。在此以前,6个炮兵营将于6时至6时5分集中向英军的阵地发射密集炮火。随后机枪营的工兵将朝前运动,炸平坦克壕,机枪营立即穿插到侧翼,为坦克团天亮时的进攻构筑桥头堡。”

就是说,隆美尔想用500名机枪手和约40辆坦克以及一些步兵,进攻3.4万名英国最顽强的士兵所固守的要塞。

下午6时,第8机枪营在波纳斯中校的率领下出击了。机枪营的任务就是炸毁防坦克壕,并在英军阵地建立桥头堡。

“非洲军团“的集中火力打击部署得很好,但坦克和后续部队的准备工作显得慢了很多。夜幕降临,隆美尔还未获得确切的报告,不知道那条防坦克壕是否已经炸平,但他知道波纳斯已经突破英军阵地,建立了桥头堡。

当波纳斯开始行动时,隆美尔将所有参与进攻的部队指挥官召集起来开会,宣布在天亮时发起攻势的计划。隆美尔说,电台侦破的情报说英军正在从海上撤退。如果英军的确在撤退,那么今天夜里将派坦克团进攻。

隆美尔让斯特莱希负责前线指挥,然后他就休息去了。深夜时,波纳斯的副官神情慌张地向斯特莱希报告,机枪营没有找到敌人。机枪营已经突破坦克壕和铁丝网,是否继续进攻?斯特莱希担心其中有诈,下令在拂晓以前不准进攻。

机枪营的桥头堡只有500码宽,令斯特莱希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一些机枪营的士兵喉管被割断或被刺刀挑死,难道英军就藏在脚下?一小时后,大群英军士兵突然现身,又有40多名德国士兵被刺死,接着英军又消失在脚下。

当时,由于不熟悉地形,机枪营正穿插在英军第一道地堡防线的中心,这些地堡与地面平行,澳大利亚士兵准备天亮后把德军全部消灭。

4月14日凌晨3时30分,离坦克团发起进攻只剩一个小时了,隆美尔非常自信地说:“争夺托布鲁克的战斗今天一定能成功。”

一小时以后,奥尔布里奇的第5坦克团发起了进攻,斯特莱希派一个意大利炮兵团和高射炮连的炮火进行了近距离支援。不久波纳斯报告他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令波纳斯纳闷的是,虽然他们已经渗透到公路西面的敌人阵地,但是保卫侧翼的兵力却始终不见来到。

5时20分,德军第5轻装师的大批坦克没有遇到阻击就越过了托布鲁克以南一道铁丝网阵地,因为藏在“红色防线”地下掩体中的澳军士兵不敢招惹德军坦克。

天刚亮,隆美尔有点不放心,乘车朝托布鲁克疾驰而去。从蒙蒙亮的天空和北面的炮火中,他隐约看见波纳斯的机枪手们正躲在坦克壕中。隆美尔乘车找到意大利的“阿里埃特”装甲师,命令他们追随奥尔布里奇的坦克向突破口发起进攻。但“阿里埃特”装甲师刚刚到达托布鲁克,必须先做些准备。

这时,波纳斯的第8机枪营随着坦克发起了冲锋,他们冲过澳军士兵的掩体时,澳军从他们身后疯狂地扫射。德军坦克没有看到身后那些陷入绝境德军士兵,继续威武地向前进攻,他们已经到达“蓝色防线”,正在钻入危险的圈套中。

突然,德军坦克兵发现他们已经被一道道强大的火力网包围了。在不远处,英军的野战重炮从两侧向德国坦克猛烈开炮。一辆德军坦克的炮塔被炮弹直接命中,炮弹的爆炸力把炮塔从炮座上炸飞了。

阵地上到处都是硝烟和沙尘,德军坦克驾驶员和炮手们什么都看不清,他们开着坦克到处乱跑。后来,他们好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顺着同一条路,陆续退回外围阵地。

在这次进攻中,“非洲军团”失去了17辆坦克,即损失了一半坦克,有一辆是被澳军用一根铁橇捅进履带而毁去的,其余大多数坦克的炮塔都被沙子塞住了。德军第8机枪营伤亡过半,澳大利亚军队掐断了机枪手们身后的退路,以防止他们逃脱。500名士兵中只有116人在混战中逃脱,其他的人不是战死就是被俘虏了。德高射炮连尽管猛轰了一通,最后被迫丢弃了大部分装备才逃出来。“非洲军团”这次进攻十分混乱,一位德国坦克指挥官后来回忆道:“我们能活着出来真是万幸。”

英国的四引擎“曼彻斯特”III 型原型机于 1940 年 1 月 9 日试飞,飞行性能好,安全可靠。

不久,该型机安装更大功率的“梅林”发动机,在机首、机尾、背部和机腹安装炮塔,增加载油量,配置救生筏,于 1940 年 10 月 31 日试飞成功,命名为“兰开斯特”式轰炸机。

二战期间,它的最终产量为7734 架。英第 44轰炸机中队装备了“兰开斯特”式轰炸机,于 1942 年 3 月 3 日执行轰炸任务,在赫尔果兰湾布雷。

1943 年 5 月,“兰开斯特”式轰炸机参加了二战中最著名的一次轰炸行动。5月 16 - 17 日夜,英第617轰炸机中队的“兰开斯特”式轰炸机轰炸德国工业中心周围的水坝,目的是破坏德国军工生产。“炸坝行动”要求使用新式圆柱型炸弹,轰炸机必须在超低空以精确的速度飞行,结果证明“兰开斯特”式轰炸机完全胜任该工作。

自德国“提尔皮茨”号战列舰于1941 年下水以来,英国空军、英国海军和苏联海军对它进行十几次攻击,都未成功。德国海军称“提尔皮茨”号为不沉之舰。1944年,英国空军的“兰开斯特”式轰炸机编队击沉了该舰。

二战快结束时,“兰开斯特”式轰炸机深入德国腹地轰炸。最后一次出击任务是 1945 年 4 月 25 日轰炸希特勒的别墅,以及多次轰炸挪威石油设施。整个二战期间,“兰开斯特”式轰炸机共出击156000架次。

1945 年 4 月,英国空军轰炸机司令部共有 56 个战斗中队,装备745 架轰炸机。二战结束后,大部分飞机用来运输战俘,共运输75000人。

相当数量的“兰开斯特”式轰炸机服役于加拿大空军,执行空中测量、海空救援和海上侦察任务。在加拿大,该型机服役到 1964 年 4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