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新罗马帝国梦
5635900000001

第1章 “我要领导意大利”(1)

冒牌社会主义者

意大利古称“艾诺利亚”、“艾斯佩利亚”,又称“意大利亚”,意思就是“小牛生长的乐园”。另一种说法是,“意大利”的名称是引用该国古代部落首领的名字。意大利是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公元2至3世纪,古罗马帝国进入全盛时期,版图扩大到整个地中海沿岸地区。14至15世纪,意大利文艺繁荣,成了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后来,意大利多次分裂和被外族侵略。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1870年,意大利统一。这就是意大利的历史由来。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半岛,包括亚平宁半岛、西西里岛、撒丁岛等岛屿。西邻法国,北领瑞士、奥地利,东邻斯洛文尼亚,东西南三面临地中海的子海亚得里亚海和第勒尼安海。

1883年7月29日,墨索里尼出生于意大利东北部博洛尼亚地区弗利附近的一个名叫多维亚的小村庄。

他的父亲亚历山大·墨索里尼是个铁匠,贫困潦倒,加入了当时的社会主义党。有意思的是,到1883年时,作为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墨索里尼的父亲,亚历山大是当地知名的“社会主义者”,邻居都称他为亚历山德罗大力士。亚历山大同情穷人,憎恨富豪,愤恨人世间的尔虞我诈和剥削的丑恶现象。在工作之余,他经常与穷朋友们讨论社会主义思想。

墨索里尼的母亲罗莎正直、勤劳,受人尊敬,是个热心乡村教育事业的小学教师。在意大利王国,乡村教师的生活是十分清苦的,工资很少,社会地位低。她经常对学生们说:“贫可育人、自古雄才多磨难。”

墨索里尼在当地圣卡西亚诺教堂里接受了洗礼,取名为贝尼托·阿米卡尔·安德烈亚·墨索里尼。现在,游客仍能找到该教堂,并可以买到一张墨索里尼洗礼时使用的洗礼盆的明信片。

墨索里尼这个未来的独裁者直到3岁以后才开始学说话,这可把他的父母急坏了,带着他来到弗利找耳科、鼻科和喉科的医生检查,这一趟的花费不少,对一个农民家庭来讲是沉重的费用。但喉科医生告诉母亲别担心,这个孩子晚熟,很快他就会说个不停的。

墨索里尼有两个弟弟妹妹。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妹妹,名叫埃德维杰,生于1888年。后来,她承担起监护墨索里尼的孩子的角色,成为合格的姑妈,与墨索里尼的关系很好。

墨索里尼的二弟阿纳尔多出生于1885年1月11日,比他小18个月。墨索里尼好几年和二弟一起睡在一张铁架床上。兄弟俩的关系一直很好。后来,阿纳尔多成为哥哥墨索里尼的密探,是墨索里尼最信任的人。而墨索里尼的大儿子维托里奥却从来没有得到过父亲的信任。

暴力少年墨索里尼

当旧的世纪成为过去之时,不管是在意大利城镇还是在农村,博洛尼亚地区的任何人都有可能称自己是“社会主义者”,而小时候的贝尼托·墨索里尼就自称为“社会主义者”。

墨索里尼小时候十分野蛮,身强力壮,是村里的“孩子王”。礼拜日的早晨,村里很多人都到教堂礼拜去了,墨索里尼经常带着孩子们爬到普雷达皮奥山,坐在古罗马时代留下的残壁下面玩。孩子们最喜欢讨论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古罗马帝国,富丽威严的城堡和里面不可一世的恺撒大帝。墨索里尼经常对伙伴们说他要成为恺撒那样的人。

村里的一个老巫婆猜中了他的心事,为了骗他的钱,有一次对他道:“亲爱的,透过那变幻的夜空,我看到你端坐在王宫里的威仪,只要你一跺脚,整个世界都会颤抖。你要小心,谁的话都不能轻信,只能相信直觉!”墨索里尼信以为真,激动地献上一块银币,热情地吻着老巫婆的手。

1890年,墨索里尼到法恩扎的一所教徒学校里寄宿学习。那是一个很大的学校。学校有200多个学生。学生的年龄差别很大,小的刚6岁,大的快20岁了。墨索里尼在天主教神父那里艰难地熬了两年。除了学习宗教外,让他感到烦恼的是还要学习与宗教有关的课程。在法恩扎,城里的一座铁桥足以让墨索里尼感到惊奇。那些学生们不容易接受从农村来的下等人。在下等教徒学生中间,墨索里尼被分在第三等级,即最低的等级。

墨索里尼在上课、就餐、穿衣和住宿安排方面,总是受到那些神父们的冷言冷语。墨索里尼经过几次公开抗争后,学校的伙食改善了。一次,他与同学打架,他用一把小刀刺中了同学的手。一个神父冲过来对他说,他的灵魂像煤炭一样黑,罚他到外面与看门狗睡在一起。11岁的黑索里尼看到那些养尊处优的富人发誓说:“总有一天,会让他们给我让出一块空地。”几十年后,他回忆说:“饥饿是良师益友,激励人奋进的作用不亚于监狱和敌人。”

墨索里尼的青少年时代,意大利王国社会动荡,社会主义、民主主义、帝国主义、封建极权主义,各种思潮泛滥,都影响着墨索里尼的成长。墨索里尼喜欢幻想,在学校没事的时候,喜欢写古罗马帝国的城名卡片。他梦想到罗马去旅游。一次,他与母亲到拉文纳旅行,瞻仰大诗人但丁的坟墓,他被但丁的才华所折服,梦想成为像但丁一样的文学家。

亚历山大对墨索里尼的成长非常关心。每逢放学后,他就让墨索里尼在铁匠铺里劳动,生动地讲解机器原理。墨索里尼开始领会到机器的奥妙,喜欢上这门手艺了。

墨索里尼在政治上受父亲的影响很大,逐渐明白一些社会政治问题。他发现警察局经常抓人,国家立了那么多针对穷人的法规。跟他父亲来往的社会主义者,多半是穷人,他们对国家充满着愤怒和不满。

1894年,墨索里尼因打架被教徒寄宿学校开除了。墨索里尼转到福林波波利的焦苏埃·卡尔杜齐师范学校学习。在那里,墨索里尼成了模范学生,尽管又因一起刺伤人的暴力事件而引起校方的不满。

墨索里尼喜欢读《圣经》,至少能说出《利未记》和《民数记》中的一些名字。他的记忆力精人,还有很好的理解力。

一天,市政府开音乐会,不让他进去,他翻窗进去抢了一个座位。在老师们的教诲下,他开始用功学习。有一次口试,他说了半个小时,老师只打了零分,但夸他的口才好。放假时,他经常练习演讲。母亲问他为什么,他说:“长大后,我要领导意大利。”

墨索里尼是个骄傲但平时沉默寡言的人,喜欢穿黑色的衣服扎黑领带,这样能与其他学生区分开来。他因热情、暴力和跳舞而名扬校内。他曾进过妓院,50分钟后失去了童贞。墨索里尼蓄起了一片小胡须,一直保留到一战结束。他的记忆力超群,经常在深夜穿过街道,高颂但丁的《地狱篇》,最喜欢背诵但丁那些猛烈抨击社会的作品。

1901年夏,墨索里尼通过各门考试毕业。音乐成为他终生的兴趣,他想做一名专业的音乐家,要谱出一首能表达“宇宙万物运动”的曲子。这时的墨索里尼年轻、聪明。他有些暴力倾向,就像当时的社会环境一样,处于社会的底层。

墨索里尼在福林波波利的师范学校毕业后,于1902年2月在哥尔替瑞的一个小地方谋到乡村小学教师的位置。他在当地任教时,许多时间是在酒馆里喝酒打牌度过的,结果他的学生都自由散漫,引起学生家长的不满。6月,他被解雇了,因为他与当地一名士兵的妻子发生了奸情。

1902年7月9日,墨索里尼出发前往瑞士边界。在候车时,他买了份《米兰报》,突然发现他父亲被捕的报道。原来社会主义党人在勃烈达标发动了暴动。墨索里尼很担心父亲,不知如何是好。后来,他决心到瑞士去。

火车里挤满了要移民的人,墨索里尼决心成为一名移民,在异国庆祝19岁生日。从1896年至1905年的10年间,有400万意大利人移民,而在后来的10年里,移民总数增加到600万。这些移民们都打算着有一天能够更加快乐而富有地返回家乡。

在到达瑞士短短几个星期后,他就开始定期名为《劳动者的未来》的日报写文章了。他是一个天生的记者,在到达瑞士后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他就成功发表了9篇文章。

从一开始,墨索里尼就喜欢就每个问题发表意见,是个“喋喋不休”的人。他总是发表文章,希望成为那些移民知识分子中的一员。

墨索里尼来到洛桑后,找不到工作,钱也花光了。夜里,他在寂静的街头流浪。忽然看到一家的厨房里,男女老少正在吃饭,他直接进去了。他说:“还有面包吗?”一个人拿了一块面包送给他。他道了声“谢谢”,连忙跑了出来,心中很难过。

有一段时期,墨索里尼没有住的地方,只能在公园的长椅上睡学。他当过泥瓦匠、脚夫、缝工、帮厨等。他对搞建筑很感兴趣。墨索里尼从不借债,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他经常到洛桑大学旁听政治经济学和哲学课。

墨索里尼对搞建筑兴趣浓厚,有时他也把意大利语翻译成法语,或者把法语翻译成意大利语。总之,找到什么工作都肯干,靠自己的劳动维持最低标准的生活。

由于受父亲的影响,他集中精力研究“社会主义”。劳动之余,他经常到洛桑大学旁听政治经济学和哲学课,借以提高自己分析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1903年,墨索里尼曾考虑去非洲住20年,这样就能避免被征召入伍了。每个移民在离开意大利时都带着发财梦,意大利这个国家不能为他们提供生计。

1903年10月,他收到母亲生病的消息,他急忙赶回家。在回家陪伴母亲的这两个月里,18岁的弟弟阿纳尔多也想移民。再次出国时,他带着弟弟一起来到瑞士。

1904年的4月,墨索里尼与瑞士警察发生了冲突,他被报纸描述成社会主义组织的主要领导人。墨索里尼说社会主义是他的基本信条。年轻的墨索里尼经常表达自己对那些持“改良”观点的温和派的蔑视。

墨索里尼在瑞士期间总是被逮捕、监禁、从一个省被赶到另一个省。

一次,法国社会主义者绍雷斯在日内瓦做关于基督主义的演说。墨索里尼举手表示反对,激起了群众的公愤。墨索里尼大喊:“我也有发表意见的权利。”绍雷斯让大家安静,让墨索里尼发表意见。墨索里尼大讲教会对于罗马帝国的罪恶,条理分明,赢得了观众的掌声。瑞士警察局把他驱逐到意大利北部边境城市科莫。

很快,他在那里买了张火车票又回到瑞士卢加诺,再次集会为自己辩解。不久,他出于安全而逃到巴尔博尼,到其他社会主义党人家里避难。

墨索里尼是个极端社会主义者,在他写的诗歌里,他对遇难的同志表示哀悼,号召对那些迫害他们的人进行复仇。

在一份《无产者》的报纸上,他呼吁马上推翻君主们,国会在他看来只是上演滑稽剧的机构,而那些指望国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温和的社会主义派只是骗人罢了。当墨索里尼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他就反对君主制,曾为意大利王国发生全国性的大危机而兴奋过整整一个月。当时,埃塞俄比亚人在阿杜瓦之战中击溃了意大利军队,使意大利首相克里斯皮为意大利帝国拟定的计划破产。意大利军队从埃塞俄比亚撤军。

墨索里尼同时是个反教权主义者,于1904年3月25日在洛桑与牧师阿尔弗雷多·塔利亚拉泰拉展开公开辩论。墨索里尼引用布鲁诺、莱布尼兹、罗伯斯庇尔、培根和伽俐略等思想家的观点战胜了对手。墨索里尼在结束演讲时,专横地站在桌子上达5分钟,似乎以这种方式来挑战全能的上帝。

然而,瑞士的气氛与意大利王国是不同的,这种气氛浸染了那些意大利移民。墨索里尼认为,瑞士人的生活太安逸,他们不喜欢真正的社会主义革命,瑞士人天生就不是他的同伙,但瑞士对许多流亡的政治犯来说是个落脚之地。

在1904年的最后几个月,墨索里尼结束了在瑞士的流亡生活,又回到了家乡。当时意大利对逃避兵役者实行大赦,墨索里尼回国参军,被编入纪律严明的伯萨利尼联队。意大利陆军在当时对墨索里尼是颇具吸引力的,是能够增加男人价值的地方。部队给了他两个月的假期,让他回去看望临终的母亲。母亲不久就逝世了。墨索里尼悲痛万分,他写信给部队的一位战友说:“我代表家人,谢谢你的好意。我应该服从母亲的遗愿,好好当兵,才可以救国。”

他经常给意大利、瑞士报纸写文章,在人群前演说“社会主义”,吸引人们的注意。墨索里尼研究了帕雷托的著作后,反对全民政治:“全民政治实行起来,人的个性发展会受到限制。”他喜欢尼采和索雷尔的哲学,这对他的思想影响巨大。

1906年9月,他的服役期满,又当上了教师。1907年11月,他通过博洛尼亚大学的考试,提高了任教资格,在利古里亚区的一所学校教起了中学法语。当他叼着香烟,走进学校时,把其他老师都震呆了。

1908年7月,当他从利古里亚区的教师职位辞职时,教师们以宴会的方式相送。

墨索里尼是个不甘心寂寞的人,他无法改变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性生活十分混乱,当他在意大利北部边境的托尔梅佐任教时,曾有一个出生后夭折的私生子。

墨索里尼对演讲的兴趣依然很浓,乌迪内的一份报纸称他为“热情洋溢的革命家教师墨索里尼”。墨索里尼还演讲过长达45分钟的有关布鲁诺的长篇大论,当演讲结束时,人们高唱着工人的赞歌,来到当地牧师家外示威。

在奥内利亚,墨索里尼在一所私人的天主教学校里任教,与塞拉蒂兄弟俩成为好朋友。在卢乔·塞拉蒂编辑的社会主义报刊《锉刀》上,墨索里尼发表了多篇文章。他曾在复活节期间发表文章,谴责基督教的节日漠视真正的劳动者,还说只有白痴才会相信圣经故事。

他在报纸上曾写道,给社会主义带来麻烦的不是知识分子,而是那些自称是社会主义者,却不知道为什么的人。

他并不是个马克思主义者,却在一篇纪念马克思逝世的评论文章中,厚颜无耻地赞美马克思。他在该文中写道,最终的革命必将是暴力的和灾难性的,不遭受沉重的打击,资本家是不肯投降的。

墨索里尼觉得教书不如政治有前途,结果他在奥内利亚的任教也很短命,他像许多野心勃勃的意大利人一样,总想找到愿意资助他的人,结果很难实现。

他认为革命发展到了罗马涅地区,于是就在家乡向《锉刀》的读者们宣扬革命精神。然而,一次罢工又导致他被逮捕入狱。出狱后,墨索里尼回到位于弗利附近的家里。墨索里尼生活拮据,时运不济,不喜欢宴会。他平时性格孤傲,总以为自己是恺撒大帝再世,除了演说以外,不喜欢与人接触。

“意大利必须参战”

墨索里尼回到弗利后,住在铁匠铺里。每天阅读政治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由于他父亲的影响,他成为社会主义党的党员。墨索里尼终于明白了,要想实现新罗马帝的梦想,必须大造舆论,必须发动群众,没有群众的支持会一事无成。

1909年1月,墨索里尼在塞拉蒂和巴拉巴诺芙的资助和推荐下,成为意大利社会党在奥地利特伦蒂诺地区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