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的确如此。“埃德加的书为未知打开了窗户,改变了成千上万人的思想。”它使中国革命赢得了世界的同情和支持,也坚定了世界人民对持久和平的信心和追求。因此,完全可以认定,《红星照耀中国》是记载并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朽丰碑。
结语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指出:“只要进步仍将是未来的规律,像它对于过去那样,那么单纯追求财富就不是人类的最终命运了。”世纪之交的人类显然能够或者已经完成了种族繁衍、基本自然征服以及全球大规模的殖民与反殖民进程。在长期而艰辛的演进过程中,人类逐步克服了自身的诸多弱点,正向着更为合理、更为文明的方向迈进,和平与发展已提升为当前世界主题并日益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但是,无可否认,在未来发展中,人类面对的必将是非一元选择,选择过程中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噪音”,深刻的异化现象和某些反人类因素可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干扰人类的前进步伐。
在此背景下,我们有理由时常想起斯诺,有必要经常温习《红星照耀中国》所代表的价值取向。毕竟,以斯诺及萁《红星照耀中国》为核心的“斯诺学”,对处在发展十字路的人类有着多方面的启示。
其一,继续发扬斯诺精神,争做文明进取、全面发展的促进派。
《红星照耀中国》不愧为“本世纪中一名美国记者所写的最伟大的报告文学作品。这本书比后人所写的同类书总是更有价值”。89这种价值集中体现为“斯诺精神”。
所谓斯诺精神,指斯诺所具有的基于生命意念、归于人类意味的巨大人格力量及由此辐射而来的综合感召力。包括敏锐犀利的目光,纯真率直的品格,直面现实的勇气,实事求是的态度,勇往直前的决心,坚持不懈的毅力,爱憎分明的情感,博大深邃的理性,高尚的人类关怀,至死不渝的追求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斯诺精神的发扬光大无疑有益于培养艰苦奋斗、乐于奉献、文明进取、全面发展的建设型人才,从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其二,立足现实,抓住机遇,把我国现代化建设引向深入。一个美国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关心中国,支持中国,这本身就是最伟大的国际主义行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得到独立的程度,是斯诺能观察历史发展的晴雨表。”斯诺将这种晴雨表定点在中国大地,为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奔走呼号,为新中国可能拥有的光明前景摇旗击鼓。他相信:“中国人民有能力从根本上改革他们的国家,并耳迅速地把地位很低的中国提髙到凭其历史和众多人在世界上应占有的地位。”
60年过去了,斯诺的愿望已经变为现实。历史早已昭告天下,落后就要挨打,内乱必遭外患。华夏儿女,生逢其时,应抓住机遇,爱祖国,爱集体,爱岗位,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引向深入。
其三,面向未来,勇于开拓,切实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60年前,斯诺走出本土,周游世界,志在兼济天下。汉密尔顿指出:“大多数美国人难以领悟本世纪世界变革的动力,而斯诺的智力特征使他和他的同胞们产生距离。”这种“距离”使他最大限度地接近未来。
如今,21世纪就在眼前,作为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也必然面向未来,面对世界,主动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与推动人类发展的责任。比较而言,和平是第一位的,失去和平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发展。因此,贝恰说,“应当把和平看做是解开决定人类未来的重要方程式的关键。”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和国际互联网的建成,蓦然回首,人类发现原本大家同住一个小小的“地球村”,相隔并不遥远,联系日趋密切,人类心灵和整个地球再也容纳不下过多的阴暗、喧闹、暴力和不信任,渴求和平、享受文明带来的成果也是人类创造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而合理的要求。惟有此种理念,才能为人类进步找到贡献力量的恰当支点。
【附】
约翰“汉密尔顿:《埃德加“斯诺传》一书前的“致中国读者”,学苑出版社1991年版。
约翰汉密尔顿:《埃德加’斯诺传》,学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2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1938年中译本作者序》,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贝恰:《争取和平的道路》,引自《二十一世纪的蓍钟》,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版,第231页。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久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132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90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夂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58-59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59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306-307页。0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96页。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35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36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43页。斯诺:《红里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47页。斯诺:《红星照缅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55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315~316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314页。
斯诺:《红星厢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316-317页。
斯诺:《红星照播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351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107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52页。斯诺:《复始之旅》,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13页。爱泼斯坦:(回忆斯诺》,《光明日报》,19822.14.约翰“汉密尔顿:《埃德加,斯诺传》,学苑出版社1991年版,第215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410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75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194贝。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195页。
参见斯诺:《红星照镶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87~289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89页。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196页。斯诺:《红星照鳄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76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77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422页。约翰汉密尔镇:《埃德加斯诺传学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夂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169页。45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39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62页。参见《史迪威和美国在华经历:1911~1945》。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199~200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103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42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01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08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夂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6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舨,第369页。匡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舨,第103~104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财年舨’第388-389页。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417页。
洛伊斯’惠勒斯诺:《我热爱中国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193页。
洛伊斯“惠勒.斯诺:《我热爱中国》,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116页。参见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久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7页。约翰“汉密尔顿:《埃德加“斯诺传》,学苑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78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79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390页。斯诺:《复始之旅》,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31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348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349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353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358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362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127页。斯诺:《红星照喂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350页。约翰汉密尔顿:《埃德加’斯诺传》,学苑出版社1991年版,第47页。贝恰:《争取和平的道路》,引自《二十一世纪的警钟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版,第127页。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424页。参见刘力群主编:《纪念埃德加斯诺》,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5页。约翰汉密尔顿:《埃德加’斯诺传》,学苑出版社1991年版,第92页。摩尔根:《古代社会》〈中译本〉,第552页。
约翰’汉密尔顿:《埃德加’斯诺传》,学苑出版社1991年版,第91页。约翰汉密尔顿:《埃德加斯诺传》,学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2-273页。斯诺:《复始之旅》,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99页。
贝恰:《争取和平的道路》,引自《二十一世纪的警钟》,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版,第228页。
附注:此文为“纪念《红星照耀中国》发表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与导师尹均生教授合作完成。
(原栽《20世纪永恒的红星》,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