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红楼梦》学生活
5652000000009

第9章 经营:善于宣传,巧用法则(2)

开源节流,永葆活力

对于“包产到户”和“放权、让利”等这些至今我们还有人不太明白意思的词,在《红楼梦》中,已经有人在开始探索和实践了,并且她的表现,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就是“太有才了”。

这个“太有才”的人,就是贾氏公司后备干部贾探春。

贾探春,别号“蕉下客”,诨名“玫瑰花”,系贾政庶出女,在贾氏公司姐妹中排行第三。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曹雪芹对探春的相貌进行了这样的一番描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曹雪芹给贾探春下的判词是: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在曹雪芹的笔下,贾探春是利益为重的积极改革者,作者极力赞赏了探春这位奇女子的精明强干和远大志向。为了克服贾氏公司的经济危机,贾探春富有创意地推出了一个个全新的改革举措。在她身上,凝聚着曹雪芹对完美女性品质的塑造,更寄托了他对逐渐走向破败的贾氏公司进行改革的愿望。

探春无疑是多才的,她的才是政治家之才,是管理者之才,是大将之才。

对《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曹雪芹可以说在用字造词上是惜墨如金的。作者专用“回”写人物的管理非常罕见,通观《红楼梦》,只有两个人物享受了如此高的待遇,一个是第十三回、十四回协理宁国府的王熙凤,另一个就是第五十五回、五十六回主导大观园改革运动的贾探春。在贾氏公司中,贾探春和薛宝钗组成了“管理双璧”,探春的管理才能丝毫不逊色于“裙钗一二可齐家”的王熙凤。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贾氏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王熙凤因小产而需要调养,不能料理公事,总经理王夫人顿时觉得失去了臂膀。“凡有了大事,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但是又觉得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于是又让探春“合同李纨裁处”,让她们代替凤姐管理一个月。即使这样,王夫人还是不放心,她又找来了“素来办事稳妥”的薛宝钗。王夫人的初衷是“别弄出大事来才好”,可见她对李纨、探春和宝钗组成的“三驾马车”是起初是没抱多么大的期望的,就是职工们开始时也抱着观望的态度看待探春等人的管理。

众人初闻听李纨独办,各个心中暗喜,以为李纨素日原是个厚道多恩无罚的,自然比凤姐儿好搪塞。便添了一个探春,也都想着探春不过是个未出闺阁的青年小姐,且素日也最平和恬淡,因此都不在意,比凤姐儿前更懈怠了许多。只三四日后,几件事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只不过是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

可是连王夫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贾氏公司中一场最具革新性的管理改革就此拉开了序幕。

纵观探春的改革思想,其实也无外乎我们通常所说的“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处在当时的背景下,我们不能不赞叹探春的勇于开拓精神和由其主导的承包责任制的开创性价值。

“兴利”,通俗地来讲,就是兴办对百姓有利的事业,《管子·治国》说:“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具体到《红楼梦》中,也就是“开源”——实行承包责任制。

探春三人在接手贾氏公司的日常管理事务后,为了便于工作,首先,她们决定选定一个合适的办公室,既能一起交流协商工作,也方便下属们汇报工作,几经考虑,她们把办公室安在了大观园门口南边的三间小花厅里,大家都叫“议事厅”。这里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当时天气也转暖了,探春、李纨、宝钗每天早上大约6点就来上班,先开碰头会,商量每日工作。约8点,各部门就来请示汇报工作。

碰巧在这段时间,贾氏公司人来客往事务比较繁忙,总经理王夫人应酬太多。为了使总经理省心,也为更好地处理日常工作,她们就进行了合理分工:探春和李纨每天在公司坐镇,听取工作汇报并布置各项工作,宝钗负责到各部门检查工作,负责了解各处每天的工作进展状况并加以指导。

为了克服贾氏公司的经济危机,贾探春凭借自己处于萌芽状态的市场经济的敏感,富有创意地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改革举措:采用公开竞标的方式,把大观园分包给园中有经验的职工。这样一来,一个消费性的大观园就被改造成了一个生产性的种植园,捉襟见肘的贾氏公司也因此找到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探春是如何获得这一灵感的呢?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识宝钗小惠全大体》中有明确交代:

探春道:“年里往赖大家去,你也去的,你看他那小园子比咱们这个如何?”平儿笑道:“还没有咱们这一半大,树木花草也少多了。”探春道:“我因和他家女儿说闲话儿,谁知那么个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

从这一段对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善于学习的贾探春,别人都是去赖大家里看戏、赏花灯、游园,唯独探春关注了赖大家花园的经营管理之道,这一方面说明了探春是一个有心人,善于借鉴、乐于思考;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探春是真正把贾氏公司的发展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的,是真正为贾氏公司的长远发展殚精竭虑摸索新途径的。

但仅有了理论知识还不够,还得学以致用,能举一反三、创新改革,方是大才。贾探春看了赖大家花园的经营之道后,就理出了经营贾氏公司大观园这一产业的思路:

“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余,以补不足,未为不可。”

针对贾氏公司的大观园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的现状,探春提出了让委派到园中服役的职工们分别承包起来的方案。

探春深切地感到大观园中应该能生产出“许多值钱之物”,像稻米、竹笋、莲藕、花果、鱼虾等,折合银两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这些产品不但因此可以补贴大观园中一千人的日常消费,供应姑娘们的头油脂粉、瓶花鸟食等,还可节省一大笔费用,比如保洁员、花匠、工匠等的劳务费,另外,花木竹稻、园内设施等也能有专人管理,大观园将更加整洁有序。如果干得好的话,还会有剩余。可谓一举多得。听到探春的提议后:

宝钗说:“善哉!三年之内,无饥馑矣。”李纨也说:“好主意!果然这么行,太太必喜欢。省钱事小,园子有人打扫,专母其职,又许他去卖钱,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

三人的意见达成一致后,就立刻着手开始工作:

探春先和李纨命人将园中所有婆子的名单要来,大家参度,大概定了几个。又将他们一齐传来。众人听了,无不愿意,也有说:“那一片竹子单交给我,一年工夫,明年又是一片。除了家里吃的笋,一年还可交些钱粮。”这一个说:“那一片稻地交给我,一年这些顽的大小雀鸟的粮食不必动官中钱粮,我还可以交钱粮。”

经过商议,她们根据“德才兼备、选贤任能”的标准确定了承包者的名单:

杏子阴假风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这一个老祝妈是个妥当的,况他老头子和他儿子代代都是管打扫竹子,如今竟把这所有的竹子交与他。这一个老田妈本是种庄稼的,稻香村一带凡有菜蔬稻稗之类,虽是顽意儿,不必认真大治大耕,也须得他去,再一按时加些培植,岂不更好?”探春又笑道:“可惜,蘅芜苑和怡红院这两处大地方竟没有出利息之物。”李纨忙笑道:“如今香料铺并大市大庙卖的各处香料香草儿,都不是这些东西?算起来比别的利息更大。怡红院别说别的,单只说春夏天一季玫瑰花,共下多少花?还有一带篱笆上蔷薇、月季、宝相、金银藤,这没要紧的草花干了,卖到茶叶铺药铺去,也值几个钱。”

大观园实施承包责任制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普遍提高了:

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风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中,我们借贾宝玉的眼睛,看到了实施承包改革以后的大观园图景:红花绿草里、翠竹青青间、绿波荡漾的湖面,一片欣欣向荣。承包者或栽花、或修竹、或种豆,池中还有驾娘们行着船夹泥种藕……人尽其责、互不相扰,大家既劳碌又自得其乐,呈现出一副热火朝天的工作图景。

投鼠忌器宝玉瞒脏判冤决狱平儿行权再看第六十一回《投鼠忌器宝玉瞒脏判冤决狱平儿行权》开头的一个小情节,柳氏要进大观园,有一小厮央她偷杏给她吃:

这小厮且不开门,且拉着笑说:“好婶子,你这一进去,好歹偷些杏子出来赏我吃。我这里老等。你若忘了时,日后半夜三更打酒买油的,我不给你老人家开门,也不答应你,随你干叫去。”柳氏啐道:“发了昏的,今年不比往年,把这些东西都分给了众奶奶了。一个个的不像抓破了脸的,人打树底下一过,两眼就象那黧鸡似的,还动他的果子!昨儿我从李子树下一走,偏有一个蜜蜂儿往脸上一过,我一招手儿,偏你那好舅母就看见了。他离的远看不真,只当我摘李子呢,就厌声浪嗓喊起来,说又是‘还没供佛呢’,又是‘老太太、太太不在家还没进鲜呢,等进了上头,嫂子们都有分的’,倒象谁害了馋痨等李子出汗呢。”

承包者都在自己的自留地上加强了管理,乱采乱摘的现象少了,自此大观园更加整肃了,这既保证了大观园的有效生产,又大大节约了开支。

探春之精明,不仅在于她敢作敢为,“去除宿弊”,还在于她能及时学习别人的经验、转变观念,从开源上思考问题,实行“承包责任制”,变消极理财为积极理财,变“支出”为“收入”。

探春的这套改革方案,在当时显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在此之前的贾氏公司纯粹属于一个消费型组织,政治资本慢慢耗去,又缺少有效的生财之道;改革后,变支出为收入,通过内部变动增加了收益,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开始向“生产型”组织过渡。

探春的学习、改变、突破的精神,是现代管理者应该学习的。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的本质就是学会改变。企业要成长、发展,最关键的不是员工的多少和规模的大小,也不是技术先进与否,而是经营思维模式的不断演变和更新。管理企业最可怕的就是“习惯性思维”。由于习惯性沿袭“过去”,并且也曾获得过成功,所以,我们稍不留神就会失去变革的机会,从而陷入失败的境地。

智慧金言

作为管理者应该明白,经营思维模式是没有极限的,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创新冲破成长“瓶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果无法随经济形势而调整,企业注定要走向没落。当企业经营业绩不理想,出现滑坡时,不要寻找用来推脱责任的客观因素,而应该审视自己的经营理念是否出了问题,经营思路是否僵化。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中,企业管理者只有不断改变、不断创新,才能带领企业克服重重险阻,永葆青春活力。

“奥肯法则”

怎么处理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呢?就是不要“只管了自己宽裕”,而且能够“分与她们些。”宝钗的“小惠全大体”主张,不仅兼顾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同时也为承包者的经营提供了道义上的保证,的确是一个符合孔子“惠而不费”原则的双赢高招。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也是其难点所在。首先要充分肯定的是国有企业改革是成功的,但我们从财经角度来看一下国有企业收益背后的改革成本,这个成本就是下岗人数增多,一些优秀人才得不到用武之地。

不管在哪个社会,失业的代价都是高昂的,失业在经济上的最大代价就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减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发现,这一发现被称作“奥肯法则”。该法则说明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呈反方向的比例变化,高增长使失业率降低,低增长则会提高失业率。奥肯认为,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缺口之间的比率是1:2.5,即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会减少2.5%左右,同时还要拿出2.5%的GDP去养活新增加的失业者。在许多国家的实践中,奥肯法则都显示出了令人惊奇的准确性。

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从微观经济角度看,这也许能够增加效益,但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反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一个成年人来说,18~30岁时期是人生的求知阶段、学习阶段;30~45岁时期,正是人生的实践阶段;45~60岁时期是人生的创造和收获阶段。其中45~60岁时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这个时候的人,不但具备了相当的理论知识,而且积累了丰厚的实践经验,正是把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为单位、为国家、为个人创造价值的时候。可是许多人在自己的黄金阶段提前退休了,这对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大的一个损失。

为什么要讲这些呢?这涉及中国经济改革如何处理好效益和公平的问题。在中国,选择改革的路径、方案,不仅要考虑到提高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到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为了给改革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薛宝钗还提出了配套的改革措施,强化治安管理。她对老妈妈们说:“你们只要日夜辛苦些,别偷懒总放人吃酒赌钱就是了。”事实上,薛宝钗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加强治安管理,“每天晚上带人各处巡查”。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她对改革环境的重视。

大观园“三驾马车”领导组的工作状态和具体分工是这样的。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

可巧连日有王公侯伯世袭官员十几处,皆系荣宁非亲即友或世交之家,或有升迁,或有黜降,或有婚丧红白等事,王夫人贺吊迎送,应酬不暇,前边更无人。探春、李纨他二人便一日皆在厅上起坐。宝钗便一日在上房监察,至王夫人回方散。每于夜间针线暇时,临寝之先,坐了小轿带领园中上夜人等各处巡察一次。

宝钗重视改革大环境管理的做法,无疑为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作用。对于他们的辛勤工作,职工们反映:“刚刚的倒了一个‘巡海夜叉’,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越性连夜里偷着吃酒顽的工夫都没了。”

智慧金言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协调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发展是目的,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动力。要发展就必须改革;稳定是前提。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