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管子》学生活
5652300000014

第14章 宙合(3)

可浅可深,可沉可浮,可曲可直,可言可默:这是说,在众多的意见当中要筛选出最具功效的。天非只有一时,地非只有一利,人非只有一事,因此职业不得不分为多种,名位不得不有所不同。明智的人能洞察事物,所以不会受到事物的局限,对其规律的领悟总能触类旁通。事物的规律,能通达于至高无上,能运行于无穷无尽,能运用于所有事物,所以,只辨别一言,只详察一辞,只专攻一事,可以解说局部,但不可能把握全局。圣人由此懂得,言语不可能完满无漏。于是兼收并蓄而揣度意义,还懂得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于是畅所欲言而比较功效。一年有春夏秋冬,一月有上中下旬,一日有朝暮之分,一夜有晨夕之别,星辰排列有序而各司其职,所以说,天非只有一时。山岭高耸险峻,江河汹涌澎湃,山泉注入小溪而使其涓涓不尽,江河承载溪水但永远不会满溢,土地有高低肥瘠,万物有各自所长,所以说,地非只有一利。乡里有风俗,国家有法度,饮食的味道不同,衣服的色彩各异,使用的器具,如规矩、准绳、度量之物各有不同,各种事物都有自己的成规,所以说,人非只有一事。以上所说的天、地、人,皆有各自的品性,不可能详细说尽。

可正而视:是说要鉴别善恶,区分优劣,不能不谨慎,安守本职而不杂乱无章,政治才能清明不悔。定而履:是说身处其位,就要各行其路,各谋其政,这样百姓才会安守本分而不胡作非为,才能保持国家的纲常法度,取得良好的治国成效。深而迹:是说要彰明绳墨准则,使道德立有常规,这样后世之人才能修习理义而不迷惑,于是国家的名声才能长盛不衰。

夫天地一险一易,若鼓之有椁,挡则击:这是说,如果有人唱歌,必定有人应和,应和得错落有致,就等于实现了天地之道。影子不会使弯曲的物体变得笔直,回声不会使刺耳的声音变得动听,因此圣人明察事物的本性,其往来必定以类相聚。所以,君子的言行举止总是小心翼翼,谨慎地对待其先行所倡导的。

天地,万物之橐也,宙合有橐天地:天地包裹万物,所以说它是“万物橐”。宙合的意思是指,向上通达于苍天,向下通达于地下,向外通达于四海之外,与天地联络为一个包裹,散开后可以达到无限,不能命名而究其出处,因而大到了没有边界,小到了没有内核,所以说它能包容天地。它的含义没有流传下来,一旦整理成书,还不到一册,然而却无人能够整理。多进财则会富有,但要时常付出才得当,而圣人之道,看重的是将财富使用得当。什么叫做“得当”呢?根据不违背法度的言论,来运行没有成规的事物,应对千变万化而从不失误,这就叫做“得当”。变化无时不在发生,随时都能应对得当,从始至终都静守以待,所以说把这称做“宙合”。

活学活用

本篇中有一句“景不为曲物直,响不为恶声美。”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样东西本身就弯弯曲面,那么它的影子不可能是直的;如果一种声音本来很难听,那么它的回音就不可能优美动听。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讲,“景不为直物曲,响不为美声恶”。物体本身是直的,它的影子就不会弯曲;声音本来优美,回音就不会难听。

对于人来说,一个人本性恶劣,自己怎么标榜,别人怎么奉承,他也不是好人。相反,一个人品行端正,别人怎么诽谤,流言飞语再多,他也不是坏人。这也正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身正不怕影子斜”。

霍光是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霍去病的异母弟弟。霍光十多岁的时候,霍去病把他从家乡接来,让他做了汉武帝的侍从官。汉武帝喜欢霍光诚实忠厚,很快提拔他做了侍从官的首领。霍去病去世以后,汉武帝又把霍光提拔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掌管皇帝的车马和宫殿门户。霍光办事谨慎,二十多年没有出过什么差错。

汉武帝七十一岁那年,体弱多病,知道自己活不长了,就指定八岁的小儿子刘弗陵在自己死后接替皇位,并且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叫他辅佐年幼的皇帝治理国家大事。

霍光担负这样重大的责任,工作更加勤恳谨慎。他公正无私,赏罚分明,把国家大事管理得井然有序。他帮助汉昭帝办理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减少政府向农民支派的官差,使农民能够安心生产。缺少种子和口粮的农民,政府还贷给他们钱或实物,免收利息。

由于霍光辅佐汉昭帝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因此他的威信越来越高,只要一提起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名字,老百姓没有不佩服的。可是,朝廷里那些想跟他争权的人,却认为霍光碍了他们的手脚,使他们不能为所欲为,恨透了霍光。

左将军上官桀是第一个想跟霍光争权的人。上官桀为了跟霍光争权,利用汉昭帝的大姐盖长公主的帮助,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汉昭帝。过了几个月,这个六岁女孩就被立为皇后。因为这个关系,上官桀就被封为安阳侯,他的儿子上官安被封为桑乐侯。上官桀成了皇亲国戚,不仅地位更加显贵,而且有了更多接近汉昭帝的机会。

盖长公主帮助了上官桀,上官桀就想找个机会报答盖长公主。他听说盖长公主有个情人叫丁外人,就跑到霍光那里去请求给丁外人封侯。霍光不徇私情,直话直说地告诉上官桀:“高祖在世的时候,立下规矩,无功不得封侯。丁外人没有功劳,你没有理由替他求封。”上官桀又恳求说:“不能封他为侯,拜他做光禄大夫总行吧!”霍光说:“那也不行,丁外人的名声很不好,什么官职也不能给他。”上官桀碰了一鼻子灰,很不高兴,就跑到盖长公主那里加油添醋地诉说一番。这样一来,盖长公主也恨透了霍光。

为了反对霍光,上官桀、上官安和盖长公主又去勾结御史大夫桑弘羊。桑弘羊曾经替汉武帝搞盐铁专卖,又是个会理财的专家,他就想以这些功劳作为资本,替自己的儿子在朝廷里谋个官做,可是霍光不同意。霍光说:“你桑弘羊有功劳,皇上赏赐你。你的子弟不能靠着你的功劳做官,应当凭他们自己的本事吃饭。”因为这个缘故,桑弘羊也恨透了霍光。桑弘羊看到上官桀他们这个集团里都是皇亲国戚,又有皇帝的姐姐盖长公主做靠山,认为准能斗得过霍光,他就参与了这个集团。

霍光平时办事小心谨慎,上官桀他们挖空心思也找不出霍光的差错。他们这些人都和燕王刘旦有联系,于是就想利用燕王刘旦来反对霍光。有一次,霍光到长安附近的广明去检阅军队,并且调了一个校尉到大将军府里去。上官桀等人就用燕王刘旦的名义,伪造了一封书信,送到汉昭帝那里去告发霍光。信上说:“霍光出去检阅军队,盗用了皇上的仪仗队,耀武扬威,十分傲慢;他又自作主张,调了一个校尉到大将军府里去,看起来霍光这个人野心很大,恐怕想要谋反。我愿意交还燕王的大印,回到长安,到皇宫里来担任皇上的警卫,镇压奸臣的叛乱。”

汉昭帝把这封告发霍光的信认真看了几遍,就收起来了。上官桀急于把霍光赶下台,赶快进宫去追问汉昭帝这事如何处理。汉昭帝回答说:“等霍光阅兵回来再说吧。”

第二天,霍光阅兵回来,听到有人告发他谋反,就躲在偏殿里不敢去见汉昭帝。汉昭帝一上朝,看到文武官员当中没有霍光,问道:“听说大将军阅兵完毕,已经回朝,他在哪儿?”左将军上官桀赶快回答说:“大将军因为被燕王告发,因此不敢进来。”汉昭帝说:“叫他进来,我有话对他说。”

霍光听说汉昭帝叫他,赶快来到殿上。他自己摘下帽子,跪下叩了一个头说:“臣罪该万死,听候皇上发落!”汉昭帝抬一抬手说:“大将军请起来,戴上帽子。我知道这封告发你的书信是假造的,你没有罪。”霍光说:“陛下如何知道这封书信是假造的呢?”汉昭帝说:“大将军到广明去阅兵,是在京城附近;校尉去大将军府,也还不到十天,燕王在遥远的北方,他怎么能够知道这件事情?就算他能知道,立刻派人送信来,今天还送不到京城。再说,大将军如果真想造反,也用不着调用一个校尉。因此,我认为这一定是有人想要陷害大将军,才伪造了这样一封信。我虽然年轻,却也看出了它的破绽,绝不会上当。”这时,汉昭帝才十四岁,他就能把问题分析得如此明了,使得朝廷上的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不佩服的。

汉昭帝不但没治霍光的罪,并且还当场下令,要追查假造书信的人。上官桀怕追查下去查出他们这个阴谋集团,就劝汉昭帝说:“这是小事情,陛下不必追究了。”汉昭帝却没有听信他的话,还是一个劲儿地追查。

上官桀见汉昭帝继续追查,怕阴谋败露,就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多次在汉昭帝面前说霍光的坏话。汉昭帝每次听了都大发脾气,他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临终前嘱咐他辅佐我治理天下。他帮我办了许多好事,这是有目共睹的。今后再有人诽谤他,我一定要重重责罚。”从这以后,上官桀他们才不敢再说霍光的坏话了。可是他们还不死心,又谋划了另一个阴谋,由盖长公主出面请霍光喝酒,在厅堂四周埋伏下武士,准备乘公主劝酒的时候,命武士们冲出来,将霍光杀死,然后再废掉汉昭帝,迎立燕王刘旦做皇帝。

可是纸里包不住火,上官桀他们的这一个阴谋,还没有来得及实行就败露了。霍光奏明汉昭帝以后,杀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等一伙;燕王刘旦和盖长公主见事情不妙,都自杀了。一场内乱就这样平定了下去。

霍光辅佐汉昭帝十三年,一直忠心耿耿。汉昭帝去世后,汉宣帝即位。汉宣帝当时只有十八岁,霍光又辅佐了他六七年,教他如何做一个好皇帝。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汉宣帝和皇太后亲自为霍光主持葬礼,用十分隆重的礼仪把他安葬在汉武帝的陵墓旁边。

智慧金言

在这个故事中,霍光因为位高权重,遭到上官桀、桑弘羊、盖长公主等人的诽谤陷害,但他一心为公、忠诚正直,依然受到皇帝的信任。“身正不怕影子斜”,所以为人处世一定要坚守正道,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流言蜚语击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