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鬼谷子》学生活
5652400000014

第14章 抵第四(2)

汉光武帝时,宋均做了九江郡的太守,当时在他管辖的县里有唐、后两座山,当地的老百姓平时都去祭祀。于是,那些装神弄鬼的巫婆、巫师们,便在老百姓中为唐、后两山选老婆,后来沿袭下来,遂成为陋习。老百姓们不再娶那些已作为唐、后两山的老婆做妻子。宋均上任后,了解到这种情况,便下令说:以后凡是要为这两座山娶妻的,都必须迎娶巫婆和巫师家里的女儿,不许骚扰善良的百姓。没过多久,再也没有人敢提为这两座山娶妻的事了。这方法与西门豹的事情相类似。

明朝京城里的老百姓大都相信巫婆的鬼话,偏偏有个名叫陈五的武士,很讨厌家里的人信奉巫术,可一直没想出什么办法说服他们。后来,他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一天,陈五嘴里含着一个青李子鼓在腮帮,他骗家里的人说自己长了个疮,十分疼痛,不吃不喝地睡了一天。他的妻子十分担心,便找来巫婆给他治一治。巫婆来了看过以后说,陈五所得的是出了名的大疔疮,因为他向来不信神敬神,神明也不愿救他。陈五家人听了更加害怕,便一起围着巫婆下拜,恳求神明不记小人过,开恩搭救陈五,这样,巫婆才勉强答应救救他。陈五装着哼哼唧唧,呻吟声一声急似一声,对家人说:“一定要让巫婆进屋来给我看看病才行啊!”当巫婆进屋仔细察看陈五的病情时,陈五从容地从口里吐出青李子给她看,揪住巫婆打她的嘴巴,并且把她骂出了门外。从此以后,陈五家里的人再也不信什么巫术了。

这真是:欲以神术来欺诈别人的,别人也会假借神术来反制于你。坚信这条,就没有破不了的伪诈骗术,也没有揭不穿的奸邪小人。

化仇为亲以和为贵

在我国,婆媳难处几乎成了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相当多的男性都曾经因为自己的妻子与母亲水火不相容而被搞得疲于奔命,两头受气,这种现象在农村似乎更为普遍。如何巧妙地制服婆媳之间的互相争斗,下面有一例可供有心者参考。

有一户四口之家:婆婆、儿子、儿媳和小孙子。婆媳之间的关系就像天上的正负电荷一样,只要她们碰到一起,就会“电闪雷鸣”、“大雨瓢泼”,总是没完没了地争吵。

一天,婆媳两人又大吵起来。恰在这时,儿子回来了。婆媳俩一起冲到他面前,哭哭啼啼地告状,儿子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当她们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间后,他对媳妇说:“好了,别哭了,这次我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

“怎么解决啊?”媳妇问。

他故作神秘地放低声音说:“我左思右想,只有一个办法。这就是找个机会把老太太害死,这样你们就永远不会没完没了地吵了。我看只有这个办法才能让我们夫妻和睦。”

媳妇一听,禁不住背脊发凉,眼睛瞪得像两只电灯泡,她问丈夫:“如果被人发现了可怎么办?”

儿子点点头,说道:“哎呀,这倒也是!眼下你和她的关系非常紧张,如果现在就把她弄死,别人肯定要怀疑我们,尤其是首先会怀疑到你头上。若要做到人不知鬼不觉,就必须先演一出戏。”

于是,儿子要求媳妇:第一,明天一大早,去向妈道歉;第二,从明天开始,对妈要热诚相待,每次见面都要面带微笑,主动打招呼;第三,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和妈争吵,也不对妈冷嘲热讽。媳妇对此没有异议。

两个月后,儿子对媳妇说要给妈吃毒药了。媳妇一听,哭了起来,跪在丈夫面前哀求道:“别,别给妈吃毒药,妈不能死,我知错了。她是个好人。”

儿子听了这话,便把妻子扶了起来,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这才告诉她,他的谋害计划只是出于不得已而使的一个小计,目的是想改变妻子对妈妈的态度。他断定,只要她对妈妈好,妈妈肯定也会对她好。

以上这个故事颇具喜剧色彩。婆媳之间难以相处,婆说婆有理,媳说媳有理,做儿子的既要做个好儿子,又要做个好丈夫,这真是太难为男人了。而故事中的这个儿子,略施小计,就使婆媳之间化干戈为玉帛,化仇人为亲人,这真能使那些既要做好儿子、又要做好丈夫而苦于没有招法的大男人开一大窍,也使那些既没有做个好儿子、也没有做个好丈夫的、在婆媳争夺的夹缝中或护婆伤媳、或护媳伤婆的男人们自愧弗如了。

成事之谋

事物一旦出现裂缝、矛盾时,就要运用“抵巇”来消除。但是,成功地运用“抵巇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运用者必须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唯有如此,才能灵活运用“抵而塞之”或“抵而得之”的策略,使自己不断完善,从而找到克敌制胜的办事方法。

不轻小节才能成事

鬼谷子说得好:“有近而不可见,远而可知”。为什么在近处的反而看不见呢?因为近处的东西太平常了。同样的道理,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被重视,因为它们太小了。但是有句古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对于想干大事的人,就怎么能轻视小节呢?

有个富家子弟特别爱吃饺子,每天都要吃。但他只吃馅,吃完了就将饺子皮丢到屋子后面的小河里。好景不长,在他十六岁那年,一把大火烧了他的家,父母也相继病逝。这下子他身无分文,又不好意思要饭。邻居家大嫂是个好人,每顿送给他一碗面糊糊吃。他则洗心革面,发奋读书,发誓三年后考取官位回来,好好感谢大嫂。三年后,他果真中了魁,做了官,于是就衣锦还乡去见大嫂。大嫂什么礼物也不愿意接受,而是对他说:“你不要感谢我。我没给你什么,三年来你吃的饭都是当年你丢下的饺子皮,我收集晒干后装了好几麻袋。本来是想备不时之需的,正好你有需要,就还给你了。”大官愣住了,继而思考良久……

世间万物都是由小到大发展变化而来的,都有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过程,一个人的本性是善的,可是如果不注意修养自身,日后也可能逐渐地变坏。这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周武王灭掉商朝,做了天子以后,远方的西戎国派使臣送来一条大狗。这条狗是西戎的特产,非常名贵,武王高兴地收下了。召公担心武王贪图享受,就劝谏他。武王觉得不过是收下一条狗,没什么大不了的。召公说:“贤明的君主应该给百官做出表率,随时注意积累自己的德行,哪怕是小细节也应该注意。大德是出小德积累而来的,就好像用土去堆一座很高的山。山很快就要堆成了,只差一筐土的高度。如果这时你停止了,就不能成功,这不是太可惜了吗?您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可不能犯这种错误啊!”武王听了召公的劝告,就专心治理朝政,最终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

召公说得没错,越是干大事业的人,越应该注意小节。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垃圾堆里的一点火星,可以把一座宫殿烧成灰烬。“一子落错,满盘皆输”。你站在高处,身上任何一个微小的弱点都可能成为敌人集中火力攻击的目标。荷马史诗中的著名英雄阿喀硫斯刀剑不入,但他的脚后跟却是他的致命之处。就因为有了这个弱点,他终于死在太阳神的箭下。

在别人都能看到的时候,言行有节,这是很容易的;但是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依然能不改操守,注重生活小节,这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了。蘧伯玉“不欺暗室”的故事,就征明了这一点。

蘧伯玉是卫灵公时著名的贤大夫。一次,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在宫中夜坐,先听到辚辚的车声,可到官门时就消失了,过了一会儿,辚辚的车声又响起来。卫灵公就问夫人说:“你知道刚才过去的人是谁吗?”夫人说:“应该是蘧伯玉。”灵公问:“你怎么知道呢?”南子说:“君子是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的,车走到官门口时没了声音,那是车的主人让车夫下车,用手扶着车辕慢行,为的是怕车声打扰国君。能这样做的人,除了蘧伯玉还有谁?”灵公派人去看,果然是蘧伯玉。只有像蘧伯玉这种“不欺暗室”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因为他们做事不是为了赢得美名,而是为了坚持自己的信念。对自己诚实,有时比对他人诚实还要难。

一个人能不能干成大事,有很多种检测的方法,但最简单的一种,就是看他在处理小事时的态度和做法。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他的父亲戚景通对他管教很严格。戚继光十二岁的时候,有一次,有人送给他一双很漂亮的丝织鞋子。戚继光很喜欢这双鞋,就穿着它跑来跑去。戚景通一见,十分恼火,立刻将儿子叫住,斥责道:“你有吃有穿,还不知道满足,小小年纪就穿这样的鞋子,长大后,你就会去追求荣华富贵。要是你今后当了军官,说不定还会侵吞士兵的粮饷,后果不堪设想啊!”戚继光听了父亲的教诲,感到很惭愧,他立刻弯腰脱掉丝鞋,换上了布鞋。从此,他再也不追求奢侈了,当上将军以后,他也依然过着俭朴的生活。

现代社会,人们都希望自己过上富足的生活。而使自己变得富裕的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珍惜自己的钱,善用自己的钱。你省下来的或额外得到的一分钱,都是自己的资产,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派上用场,发挥关键的作用。

有两个年轻人一起找工作。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犹太人。一枚硬币躺在地上,英国青年看也不看地走了过去,犹太青年却激动地将它捡起来。英国青年对犹太青年的举动露出鄙夷之色:“一枚硬币也捡,真没出息!”犹太青年望着远去的英国青年心生感慨:“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真没出息!”后来,两个人同时走进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资也低。英国青年不屑一顾地走了,而犹太青年却高兴地留了下来。两年后,英国青年还在寻找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面试他的老板正是那位犹太青年。英国青年对此很不理解,他问:“为什么你能这么快成功呢?”犹太青年说:“因为我没有像你那样从一枚硬币上迈过去。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怎么会发大财呢?”

在对一枚硬币的取舍中,英国青年以他的绅士风度选择了藐视,最终一无所获;而精明的犹太青年却不放过任何一个积累财富的机会,终于成为了大富翁。这里边,难道没有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吗?

疏忽小节的人,最终做不成大事。古人所说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正是这个意思。

消除隐患防微杜渐

在这里,鬼谷子分析了古代圣贤应付社会危机的办法,概括来说,就是“防微杜渐”四字。在危机刚刚露出苗头的时候,圣贤们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有一只燕子,它在飞行途中学到了不少知识。播种的季节里,燕子对小鸟说:“你们看,人类撒下的种子,用不了多久就会毁掉你们!你们得赶快把种子吃掉。”小鸟对燕子说:“燕子,你在说傻话吧!大田里可吃的东西太多了,小小的种子值得一吃吗?”转眼间,大田里长出了绿油油的苗,燕子着急地对小鸟说:“趁还没有结出可恶的果实,赶紧把这些苗统统拔掉,不然的话,你们就会遭殃。”小鸟不耐烦地说:“你这个预言灾祸的丧门星,别整天瞎唠叨!”庄稼就要成熟了,燕子说:“可怕的日子就要来到。一旦人们收割完庄稼,秋闲下来的农民将拿你们开刀,到处都是捕鸟的夹子和罗网。你们最好呆在家里别乱跑,要么跟着我飞到温暖的南方吧。”小鸟把燕子的忠告全当了耳边风,根本不理它。秋天到了,庄稼熟了。燕子飞到了南方,过着舒服的日子。而大田里的小鸟们不是被关进了鸟笼,就是被吃掉了。

当危机刚出现苗头的时候,智者就能敏锐地察知,而愚者还蒙在鼓里,往往对智者的忠告不屑一顾。古代圣贤明君能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就因为他们能及时发现问题,在危机还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就加以消除。反过来,那些亡国之君,像秦二世、隋炀帝之流,则对天大的危机视而不见,最终使大好江山在自己手里败落。

天下刚刚安定,需要创造一个和平安宁、休养生息的环境。但维护这个和平环境是很不容易的,一旦放松警惕,就难免有沉渣浮起,搅浑一池春水。所以为政者要明白,休养生息不等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无事可做了,而更要时刻戒备。危机和危难往往蕴藏于太平盛世、安定祥和之中。而危机和危难的爆发,肯定有其最初的细微诱因和苗头。我们要时刻不忘居安思危,将这些诱因和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切不可酿成大乱再去处理。

上海解放之初,百废待兴。最大的问题是经济萎缩、商品短缺、物价上涨、市场失控。此时,投机商人及不法资本家仍不断制造混乱,妄图颠覆人民政权。他们把陈毅市长“赶快洗手不干,否则勿渭言之不预”的警告置之不理,大肆囤积物资、哄抬物价,甚至策划掀起投机狂潮。然而,他们低估了人民政府的能力。当不法资本家和投机商在新年市场上大量购进和囤积商品时,在陈毅市长的领导下,上海市人民政府却储备了大量物资,使投机商和不法资本家的如意算盘落了空,有的还受到致命的打击。从此,上海市场物价趋于稳定。上海的稳定在全国产生了良好影响,使新中国“天下大定”。

“防微杜渐”这四个字,既适用于国,也适用于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美满、幸福,社会才能稳定、发展,要做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大事,先要从日常居家小事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老子说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若小节不修,言行不信,虽是小事也能酿成大的祸端。所以家要在一开始就立下规矩,不脱离正常的轨道。只有如此才能使家中诸人和睦友爱,这个家族才能兴旺繁盛。

曾国藩被后人戏称为治家八宝饭的“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以及勤俭孝友就是其齐家理论的核心。书蔬鱼猪是一家生产力的表现;勤俭孝友是一家精神力的表现,二者相辅相成。曾国藩熟读前人书籍,知道自古以来很多的钟鸣鼎食之家相继败落,部是因为子孙骄奢淫逸所致。因此他屡次训诫后辈说说:“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他还要求主持家政的弟弟澄侯把金日巇、霍光的这样的正反事例“解示后辈”,意在要后辈戒奢戒骄。所以曾国藩在家训中,时时强调一个“俭”字。曾国藩治家有方,兄弟多有建树,子孙也人才辈出,家中一团和气,尊老扶幼,子孝妻贤,世世代代广为流传。

一些目光远大的杰出人士,往往都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们懂得节制自己儿女的物欲。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父亲约瑟夫是美国最知名的五大企业家之一。为了防止今后不测,约瑟夫给每个孩子存了一千万美元的委托金,但他决不让富裕腐蚀他们。为使孩子们懂得如何节俭,他每月给他们很少的零花钱。肯尼迪成为总统后,报纸曾公布过他十岁时向父亲递交的一份正式请求,请求父亲将他的零花钱由每星期四毛提高到六毛,但父亲来予准许。然而,另一方面,约瑟夫又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美好品性。他经常邀请知名人士来家里聚宴,鼓励孩子们上餐桌参加他们的谈话。他让男孩子们全部进非教会学校读书,扩大视野。他的四个儿子后来全进了哈佛大学,并个个有所作为。

《周易》中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我们一旦觉察到隐患随时可能萌生,就要用“器”将它斩杀于摇篮之中,做到防微杜渐。这,便是鬼谷子抵巇之术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