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古文观止》学生活
5652500000011

第11章 吕相绝秦

《左传》

原文

晋侯使吕相绝秦。曰:

“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靖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殽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殽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天诱其衷,成王陨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穆、襄即世,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剪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蟊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剪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陲,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君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讎,而我之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不穀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一。’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

译文

晋厉公派遣吕相到秦国声明断绝邦交,说:“从前献公与秦穆公与相交好,同心协力,以盟誓表明友好,并且结为婚姻。上天降祸于晋国,发生了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被害致死,文公前往齐国避难,惠公前往秦国避难。不幸献公去世,穆公不忘旧日的恩德,因而使我们的惠公能归晋即位,主持宗庙的祭祀之礼,可是秦国又没有能成就拥立惠公之大功,反而与晋国有了韩地一战;秦穆公对此也觉得愧悔于心了,后来又款待并帮助我文公。这是穆公安定晋国的功绩。

文公亲自披甲戴盔,跋山涉水,越过险阻之地,征讨东方的诸侯,让虞、夏、商、周的后裔都到秦国朝拜,这也就已经报答了往日的恩德了。郑人在秦国边境挑衅,我们文公率领诸侯的军队跟秦国一起围攻郑国。秦国大夫没有向我们寡君征求意见,而擅自与郑国订立盟约。诸侯痛恨此事,将要拚死与秦作战。文公为此忧惧,便安抚诸侯,使秦兵得以全部回国而未受到损失。我们对西方的秦国是大有贡献的。

不幸文公去世,秦穆公不吊唁慰问,轻蔑我们已死的先君文公,欺凌我们的襄公,侵犯我国的土地,拒绝与我们保持友好关系,攻打我们的城堡,灭绝我们的滑国,离散我们的兄弟国家,扰乱我们与滑、郑的同盟,颠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襄公虽然未忘穆公纳我文公的前勋,但因忧惧国家的衰亡,故有殽地之战,虽然战胜但还是想请穆公宽恕晋国的罪咎。穆公不听,却与楚国亲善谋算我国。幸而上天有眼,楚成王被杀而死,穆公谋算我国的意图未能得逞。

穆公、襄公去世后,秦康公、灵公即位。秦康公是晋国的外甥,乃我穆姬所出,竟然也想损害我公室,倾覆我国家,支持我国的蝥贼,带领公子回来争位,荡摇我们边疆,引起了令狐之战。康公犹不改悔,入我河曲,攻我涑川,动斥我王官一带,翦伐我羁马之地,又迫使我们在河曲与秦军决战。东道的晋国与秦国不通往来,就是由于康公与我们断绝友好关系的缘故。

及至您继承了君位,我君景公引颈西望,说:‘他或许能抚恤我们吧!’结果,您却不肯惠爱订盟,以此称了我们的心意,反而利用我们与狄人交战造成的祸难,入侵我河县,火烧我国的箕、郜,铲除我们的农作物,杀戮我们的边民,因此我们在辅氏地区聚众抵御。您也失悔战祸蔓延不止,而想求福于先君献公、穆公,派遣伯车前来吩咐我景公说:‘我和你同结友好之谊,共弃前嫌,再恢复修治过去的同德之情,以追念前世之功业。’这誓言还未实现,景公就去世了。因此,我们寡君参加了令狐会盟。您却又生歹心,背弃了盟誓。白狄和秦国同处雍州,虽是您的宿敌,却是我们的姻亲。您来赐命说:‘我和你们共同伐狄。’我们寡君不敢顾惜姻亲,畏惧您的威势,就接受了来使之命。不料您在晋、狄之间玩弄两面手法,挑拨离间,对狄君说:‘晋国要攻打你们狄国了’。狄人表面答应,实际却憎恨你们秦国的无信,悄悄告诉我国。楚人也憎恶您的三心二意,也来告诉我们说:‘秦国背弃令狐的盟约而要求与我们订盟,祷告苍天上帝、秦国的三位先公、楚国的三位先王,说:‘我们虽与晋国有来往,但是,我们不过是图谋利益而已。’我恨他三心二意,反复无常,因而揭露他的不诚之辞,以惩诫其言行不一。’诸侯全都听到楚王这些话语,所以痛心疾首,都来亲近寡君。

于是寡君率领诸侯来听取秦国的吩咐,但愿求得友好相处。您若能惠顾诸侯,可怜寡君赐命订盟,那是寡君的心愿,那就接受秦的赐命。让诸侯安定下来,共同引兵退去,岂敢再求战乱之祸?您若不施大恩,像我这样无才无德的人,那就不能使诸侯退兵了。谨冒昧地将晋国的意思完全披陈于秦之执事,使执事考虑对秦有利的策略。”

解读

春秋中期,在几个争霸的大国之间,秦晋两国的关系最为微妙。他们是比邻,又有亲戚关系,彼此来往很多,但有时又打得不可开交。

公元前580年,晋厉公与秦桓公约好在令狐会盟,秦君却临时变卦,背弃了盟约,后来又挑唆北方的狄族和南方的楚国夹攻晋国。于是晋君命吕相表达了同秦绝交的意见。

本篇历数秦晋邦交的历史和秦国背信弃义的行为,深文曲笔,句句紧逼,可称辞令方面的代表作。但其中指责秦国的罪状,有的地方与史实不符。

活学活用

吕相这篇绝交书,对秦晋关系,上溯先世之事,下及当代恩仇,好则尽归己,恶则全归人,行文纵横捭阖,笔力阳刚雄健,文彩飞扬,机神鼓荡,应是左氏得意之作,对后世文风有很大影响。

具体说,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说晋德,夸张矫饰,甚至颠倒是非,云山雾罩,拿着不是当理说;说秦罪,浓墨重彩,大肆渲染,甚至捕风捉影。如说晋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以大德报小恩,晋文公何其宽仁高尚。然此事不见记载,似有子虚之嫌。殽之战,本是秦军袭郑不果,归途路经殽地而遭晋军伏击,致使秦国全军覆灭。而此处却说“文公即世,穆为不吊”,乘晋国大丧,突然进兵“倾覆我国家”。经吕相这么一说,在殽之战损失惨重遭人暗算的秦,挨了打还成了被告。又如,晋襄公死后,晋大夫赵盾等人都主张立公子雍,并派人去秦迎接雍,秦亦派兵护送。可是由于夷皋(晋灵公)母亲的反对,赵盾变卦,派兵拒秦,于是才有那场令狐之战。本来是晋国去秦国迎立公子雍,这里却说成“帅我蟊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有意颠覆晋国。真理都在晋,责任全在秦,讲理讲到这份儿上,吕相的雄辩无异于狡辩了。

二、词彩丰赡,句式多变,气势宏阔,波澜层生。责人时多用排比短句,一气呵成,锐不可挡。如殽之战,列秦十大罪状:“穆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殽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护短时则用长句慢节奏,委婉动听,谦恭有礼。如“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殽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把自己说得可怜,委曲,无辜,迫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