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古文观止》学生活
5652500000028

第28章 赵威后问齐使

《国策》

原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译文

齐国派使者去聘问赵威后,书信还没有开封,威后就问使者说:“你们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安乐吗?国君也康健吗?”

使者听了很不高兴,说:“我奉命来聘问您太后,如今您不问国君却先问年成和老百姓,哪能先问贫贱的而后问尊贵的呢?”威后说:“不能这样讲。倘若没有好年成,怎么会有老百姓?倘若没有老百姓,怎么会有国君?哪有撇开根本而问细枝末节的呢?”

于是她又进一步问道:“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的,他还好吗?这个人的为人,有粮的也罢,没粮的也罢,他都给他们吃的;有衣服的也罢,没有衣服的也罢,他都给他们穿的。这是个帮助国君养活老百姓的人,为什么至今还不让他出仕建功立业呢?叶阳子他好吗?这个人的为人,怜惜鳏夫寡妇,扶助孤儿和年老无子的人,赈济穷苦的人,补助贫乏的人。这是个帮助围君繁衍人口的人,为什么至今不出仕建功立业呢?北宫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掉那些环儿、瑱儿什么的,到老不出嫁,赡养父母。这是个引导老百姓行孝的人,为什么至今还不封她为命妇,让她朝见国君呢?这两个处士没出仕成就功业,一个女子不得荣封,齐王怎么能在齐国做国君,抚育老百姓呢?於陵的子仲还活着吗?这个人的为人呀,对上不肯做国君的臣子,对下不肯治理家庭,对外又不求同诸侯结交。这是个引诱老百姓走上对国家无用的道路的人,为什么至今还不杀掉他呢?”

解读

这篇文章通过赵威后对齐使的问话,批评了齐国的政治状况,陈述了赵威后“以民为本”的政治见解。

写作上有两个特点:一是通篇以“民”为主,处处围绕“民”来写,有力地突出了赵威后的民本思想;二是以问为主,一问到底。第一段有三问:问岁,问民,问王。第二段有四问:问钟离子,问叶阳子,问婴儿子,问於陵子仲。答话中也采用许多反问,以加强肯定语气。这样写,生动而不呆板。

活学活用

问,是本文最突出的一大特点。古人行文不标句读,如用现行通用的标点符号加以标点,这篇不足三百字的短文,至少要用十六个问号。赵威后对齐使七次连珠式的发问,坦诚直率,快人快语,既反映了赵与齐的友好睦邻关系,也体现了威后浓郁的民本色彩与个人的治国风格。通过与齐使的谈话,一展女君主以民为本的政治情怀与干练精明的执政风度。全篇无一字一词描写威后的举止情态,而威后的形象却呼之欲出。听其声,如见其人,“读之,惟见威后灵心慧舌,满纸飞动”。

赵威后对齐使七次发问,一气呵成,每问既扣主旨,又各有侧重。前三问的次序与当时的等级观念格格不入,故引起“使者不说”。威后对使者也毫不客气,“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两个反诘句,简洁明快,道理清晰,不容分辩,咄咄逼人。十二字蕴含着一个朴素的道理,无粮则无民,无民则无君,在人与自然、君与民的辩证关系中,民居于中心的位置。

后四问的主旨仍然是民。举了三个正面的事例和一个反面的事例。钟离子的“养民”,叶阳子的“息民”与北宫婴儿子的“率民以孝”,用封建伦理道德来衡量,他们都是贤人,这反映了威后任用贤人的主张。而像於陵子仲那样的人则必须铲除。“钟离子,无恙耶?”“叶阳子无恙乎?”“婴儿子,无恙耶?”语气多么亲切!“於陵子仲尚存乎?”厌恶之情显而易见。

或正面设问,有问有答;或反问诘难,自问自答。褒贬之意,好恶之情,融于字里行间;言出理随,是非分明,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文词简练,语势紧凑,直问到底,颇有战国辩士的行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