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古文观止》学生活
5652500000031

第31章 卜居

《楚辞》

原文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茆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慄斯,喔咿嚅唲,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絜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译文

屈原被放逐以后,一连三年没机会再见国君一面。他竭尽忠诚,用尽智慧,一心为国,竞被谗佞小人障蔽、阻挠。他心烦意乱,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去见太卜郑詹尹,对他说道:“我有些疑难问题实在搞不通,希望依靠您来断决吉凶。”郑詹尹摆好蓍草拂拭龟板,问道:“您有何见教?”

屈原说:“我应该勤勤恳恳,忠贞自守,还是去四处逢迎,一味敷衍应酬?我应该铲除杂草,努力耘耕,还是去逢迎权贵,博取好名声?我应该直言敢谏而使自己获罪,还是为苟且偷生而追随世俗,去求富贵?我应该远离官场,洁身自好以便保持节操,还是为谄侍君王的姬妾而强颜欢笑?我应该清清白白,廉洁正直,还是趋炎附势,随方就圆,如韦如脂?我应该气昂昂,雄赳赳,像那千里马,还是为保全自己而随波逐流,像那水中鸭?我应该跟千里马并驾奔腾,还是步劣马的后尘,安步徐行?我应该跟天鹅比翼飞翔,还是去同鸡鸭争食糟糠?到底哪一样吉哪一样凶?我该何去何从?如今的世道混浊不清:以蝉翼为重,视千钧为轻;黄钟被毁弃,瓦釜反倒如雷鸣;谗佞小人居高位,贤士却隐姓埋名。哎!沉默啊沉默,谁人知道我的廉洁与坚贞!”

郑詹尹听完,就丢开龟板和蓍草辞谢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万物都有欠缺之处,智者也有不明事理的地方;占卦有时不济事,神灵有时也难使事理昭彰。还是运用你的心计,达到你的意向。蓍草、龟板确实无法决定你的努力方向。”

解读

本文相传为屈原所作,实际上是楚人哀悼屈原的作品。通过问卜,提出了怎样做人、怎样处世的严肃问题。

文中采用排比、比喻方法,把社会生活中一系列“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斗争生动而形象地揭示出来,歌颂了屈原坚持真理、不向奸佞妥协的战斗精神,也表达了人民的爱憎感情。

活学活用

这篇文章记述了屈原的一件逸事,屈原被放逐三年之后,往见太卜郑詹尹问卜。无论它的作者是谁,这篇文章都是很有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的。在先秦的典籍里,没有关于屈原的资料,最早为他立传的是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也许因为搜集资料的困难,《屈原列传》的史料并不丰赡,倒是太史公与屈子的遭遇颇多相似,故借屈子的遭遇抒发自己的忧愤与怨怒,因此抒情胜于记事。屈原问卜未必实有其事,但屈原对自己的人生遭遇与做人处事的原则的反思却是非常真实的。屈原连设八问,以“宁”“将”两疑方式问卜,给人以不知所从的印象。其实,诗人的设问,与其说是他对人生道路和处世原则的困惑,倒不如说是他对黑白颠倒、清浊混淆的现实的震惊和愤慨。在你死我活、尖锐对立中,愈显出屈原廉洁正直、心性高洁的品格与坚持操守、决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对屈原的研究,此文至少可供参考。

全文以屈原问卜开篇,以詹尹“释策而谢”的答语收结,中间以连珠式的对立设问的韵语贯穿,文采斐然,往复盘旋,八对设问,一以贯之;虽铺陈夸饰,句式整齐,却不板不散,亦无重复之嫌。气势充沛,感情强烈,体现了大诗人特有的气质。而且,这种体式,对汉赋“设为问答,以显己意”,颇具启发意义,或谓之汉赋之先声亦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