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菜根谭》学生活
5652800000016

第16章

解读

在苍茫的天地间,人的标新立异,无异使人生钻在牛角尖,眼光自然短小;而不近人情,即是不守常理,自然没有永久的志行。“处世无奇但率真”,在平凡之中,才能真正看出一个人的伟大与否,奇异、独行,除了使人侧目,使自己的天地越来越小,还能给人带来什么?

一念能动鬼神一行克动天地

原文

有一念犯鬼神之禁①,一言而伤天地之和②,一事而酿子孙之祸③者,最宜切戒④。

注释

①禁:戒也。②和:冲和之气曰和。③祸:害曰祸,灾殃之称。④切戒:深以为戒的意思。切,深,表性态。

译文

有一种干犯鬼神禁戒的念头,有一种伤害天地和气的言语,有一种造成子孙祸害的事情,最要深以为戒。

解读

思想、才华,人类所以拥有这种得天独厚的赐予,就是要用来替天行道,使万物各得其所,万事各得其宜。所以不论得其所、得其宜,或不得其宜、不得其所,都会动天地鬼神而判吉凶祸福。因此,思想之活动,才华之运用,能不三思?

忙里偷闲闹中取静

原文

忙里要偷闲①,须先向闲时讨个把柄②;闹中要取静③,须先从静处立个主宰④。不然,未有不因境而迁⑤,随时而靡⑥者。

注释

①偷闲:白居易诗:“偷闲意味胜常闲。”程子诗:“将谓偷闲举少年。”②把柄:在此作凭借解。③取静:寻求安定。取,寻求;静,安定,动之对。④主宰:管理的意思,管理者亦曰主宰。荀子:“心者,道之主宰。”⑤迁:移徙的意思。易经:“君子以见善则迁。”⑥靡:损也。国语越:“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

译文

在繁忙的时候,要能抽取一点儿空闲,必须先在空闲的时候有所凭借;在喧闹的环境,要保持平静的内心,必须先从平静的环境里有个主意。要不然,没有不因为环境而改变,随着时日而受损的。

解读

不论做人或做事,都要事先有所思虑,才能临事不乱,前后圆满。也就是我国古代圣贤一再揭示的“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忙里偷闲、闹中取静,这都是“定”的功夫;平日没有“定”的修养,如何能够偷闲、取静?同样的道理,平日没有远大的思虑,届时如何能够衡盱全局,不忙不乱?

急处站得稳高处看得准危险径地早回头

原文

风斜雨急处①,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②,要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③,要回得头早。

注释

①风斜雨急处:形势转变的时候。风斜雨急,喻形势之转变。②花浓柳艳处:在美色当前的时候。花浓柳艳,喻美色。③路危径险处:处境艰危的时候。路危径险,喻处境之艰危。

译文

形势转变的时候,要能站得住脚跟;美色当前的时候,要把眼光放得高远;处境艰危的时候,要能及时抽身回头。

解读

置身在现实生活领域,人生就显得复杂多变化,稍不留神,想不到的事情就会有随时发生的可能。为了还有前面的道路要走,这时就要赶快立定脚跟,看得远,沉住气,及时弥补才不会有失足之恨。而要做得到这些,则又和理智密切相连。

处逆境时比于下心怠荒时思于上

原文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①自消;心稍怠荒②,便思胜似我③的人,则精神自奋。

注释

①怨尤:即怨天尤人,称人之不能以义命自安者。②怠荒:怠忽迷乱。迷乱曰荒。③胜似我:犹胜过我。

译文

事情稍有不如意,就去想那些不如我的人,那么怨天尤人的心理自然消去;心思稍有怠忽迷乱,就去想那些胜过我的人,那么精神自然就会振奋。

解读

拂逆,人生之常,遭遇比我还要艰困的人,所在多有,何必因为一时的不如意而丧志,这就是所谓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并且只要处逆不馁,不为环境所困,保持灵明之心,那么任何困逆都是短暂的。至于心,乃人一身之主宰,心一动摇,则精神意志皆为之瓦解,不复有向上之念。“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人实在不可以不随时保持一颗积极清明的心啊!

得好休时便好休如不休时终无休

原文

人肯当下①休,便当下了。若要寻个歇处②,则婚嫁虽完③,事亦不少;僧道虽好④,心亦不了。前人云:“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见之卓矣。

注释

①当下:立刻,这个时候。②歇处:指对世事歇手的时候。③完:毕,毕其事。④僧道虽好:僧道,僧人、道士;好,美、善,在此指清静没有外人的侵扰。

译文

人肯立刻歇手,就立刻没有烦恼。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歇手的好时候,就像婚嫁一样,喜事虽已办完,以后随之而来的事还是不少;好比入道为僧,环境虽已清净,但内心还不一定就能根除情欲。从前的人曾说:“现在能够不去就不去,如果想要寻觅一个终了的时候,反而没有终了的时候。”这真是高明的见解。

解读

人必须及时知足,见好就收而不必拘于形式。“人能退步便无忧”、“衣食无亏便好休”,欲望永无填满之日,吕新吾在呻吟语中有如下一段话:“胸中只摆脱一恋字,便十分清净,十分自在。”

事实上,一个人即使拥有良田千顷,不过日食一升;即使拥有大厦千间,不过夜眠七尺,若要作漫无止境的求取,何时能足?由于本书一再强调知足,所以在此特对知足进一步说明。所谓知足,绝不是要人停止一切作为,做一个隐士,而是要人在现实生活无虞时,能以部分所得转于公益,使人同沾福祉;这才是最可贵的知足。

冷静观世事忙中去偷闲

原文

从冷视热①,然后知热处之奔驰②益;从冗入闲③无,然后觉闲中之滋味最长。

注释

①从冷视热:冷,闲散、失势;热,权势显赫。②奔驰:原驰,原作急行解,在此指热中名利之忙碌奔波。③从冗入闲:冗,繁杂的意思;闲,安闲的意思。

译文

从失势的人去看正在显赫的人,然后才知道名利场中的忙碌奔波是无益的。从繁冗的工作中进入安闲的环境里,然后才觉得安闲中的滋味最悠长有趣。

解读

人若不能立场超然,往往要迷失在现实之中而不自知。一位正热中名利、到处奔走钻营的人,绝对无法听进任何人的提醒,日夜所想的只是他眼前的美梦。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如果能用在省察自己方面,相信所过的日子一定会更为自在。

存道心消幻业

原文

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①,便兴似寒灰②;名利饴甘③,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蜡④。故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⑤而长道心⑥。

注释

①念及病时:想到疾病时的痛苦。②寒灰:已冷的灰烬。③饴甘:甜美。饴,味甜的叫饴。④味如嚼蜡:言毫无滋味也。楞严经:“当横陈时,味如嚼蜡。”⑤幻业:即孽、罪恶的意思。业,梵语摩羯之意译,本造作之义;凡造作行为,不论善恶,皆谓之业;惟一般常以恶因业。⑥道心:议理之心。

译文

色欲像火一般炽烈的时候,但一想到因此而病时的痛苦,欲念就像已冷的灰烬。名利的享受像饴一般甜美,但一想到死亡的结果,便有如嚼蜡似的毫无味道。所以人要经常忧虑疾病死亡,这可以消除罪恶而增长议理之心。

解读

“呼吸一过,万古无轮回之时;形神一离,千年无再生之我。悠悠一世,终成甚人?试一思之。可为恸哭!”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百年不再,祸福无门而常相因而至,厚生则须舍退一步,除此别无良方。

修养定静工夫临变方不动乱

原文

忙处不乱性①,须闲处心神养得清②;死时不动心③,须生时事物看得破④。

注释

①乱性:进反理性。乱,作达、逆解。②清:冲和之气日清。荀子解蔽:“养之不清。”③动心:孟子公孙丑:“我四十不动心。”注:“言四十强而仕,我志气已定,不忘动心有所畏也。”宋翔凤补正:“不动心即大学之正心,不为外物所诱,即心能正。”④破:开、释。

译文

事情繁忙的时候要能够不乱了理性,必须在悠闲的时候把心神养得冲和。面对死亡要能够不产生恐怖之心,必须在活着的时候把一切事物看得开。

解读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诸葛武侯身后留下的这句名言,可以证明武侯是一开始就有这种修养,因此隆中对策之后,才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人想成就事业,平时的修养为先决条件;古人所留下的至理名言,绝非空话,只要我们原意照着去做,一定有受用不尽的时候。

理出于易 道不在远

原文

禅宗①曰:“饥来吃饭倦来眠②。”诗旨③曰:“眼前景致口头语。”盖极高寓④于极平,至难出于至易。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

注释

①禅宗:佛教宗派名,又名佛心宗或心宗。以达摩为初祖,禅宗之名称始于唐代;其起源则世传释尊尝灵山拈花示众,惟摩诃迦叶破颜微笑,释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今付属于汝。”自迦叶以下二十八传而至达摩,达摩东来,佳住山少少林寺,面壁者九年,盖于静默中教示无言之心印也。后传心印于慧可,由慧可而僧璨而道信而弘忍,弘忍下有神秀、慧能二大师,自是禅宗分南北。得弘忍心印者为慧能,是为六祖;慧能之嗣法者甚多,其法统传于后世最盛者,为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两系。南岳末流,有沩仰、临济两派;青原末流,有曹洞、云门、法眼三派。至宋代,临济下又有杨岐、黄龙二支。于是成所谓五家七宗之分派;降至元、明,禅风渐衰,多兼弘禅、净两宗,而所教融会之一门遂盛行于世。②饥来吃饭倦来眠:“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玄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由身外见神仙。”所以谓“禅宗日”,是因此语有禅宗味道。此语在说禅门天真烂漫与圆融无碍之极意。按中峰和尚有“饥和契饭冷添衣”句;南岳懒瓒和尚有“饥来契饭困来眠”句;王阳明诗或转出于此。③诗旨:作诗的要旨。④寓:托也。

译文

谈禅的人说:“饿了就吃饭,疲倦了就睡觉。”论作诗要旨的人说:“眼前的景致,要描写得平易顺口。”因为最高深的道理往往就寄在最平凡的事物中,最难到达的境界往往就产生在最容易入手的地方;有意求道的人反而离道远,无心求道的人反而离道近。

解读

日常生活就是道,就是学问。书本上的学问,固然是学问,但这种学问还未应用到现实人生上面来,就不算真切的学问。而在现实人生里所体会的道理,所获得的启发,由于都和本身有密切关系,也往往对自己人生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学问最为真切,最应把握。所以,只要生活过得不糊涂、不悠忽,处处都能得到宇宙人生的大学问。

动静合宜出入无碍

原文

水流而境无声,得处喧见寂①之趣;山高而云不碍,悟出有入无②之机。

注释

①处喧见寂:是说位在喧聒之中却能意识到寂静。喧,喧聒,指闹境;见,意识领会。②出有入无:是说起于有心而归于无心。

译文

水淙淙地流着,而四周却悄然无声,这能够使人得到处于喧聒之中意识寂静的趣味。山峰高耸天际,而过往的浮云仍不受阻碍,这可以让人领悟起于有心却归于无心的道理。

解读

“动静合宜”是待人处世的基本条件,“出入无碍”则是最高的境界。庄子一书中有如下的话:“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出有入无,可以从这段描写申看出。到了这种境界,就是禅家所谓“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馀”、“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的人生。

执著是苦海解脱是仙乡

原文

山林是胜地,一营恋①变成市朝②;书画是雅事,一贪痴③便成商贾。盖心无染著④,欲境是仙都;心有系恋⑤,乐境成苦海矣。

注释

①营恋:沉迷留恋。营,惑也,通荧。②市朝:在此指俗境,与上句之仙林对。市,贾卖之所;朝,君臣谋政事之处。③贪痴:贪爱痴迷。专意一事,类似呆者曰痴,在此则有狂热过度之意。④染著:浸渍附着,指外物的浸染。⑤系恋:即糸恋。

译文

山川林泉是风景优美的地方,但一耽迷留恋就变成了俗境。书法绘画是一种高雅的事情,但一贪爱痴迷就成了市侩之物。因为心无外物的浸染,即使在充满人欲的地方仍是清净的仙乡;如果内心有了系恋,即使在乐土之中也有如置身苦海了。

解读

平常心就是道,无门和尚有一首小诗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事实眼前都成佳景,事事俱可遣兴,人如果能作“欣于所遇,暂得于己”、“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那么无时不在乐境之中,永远不会为物欲所苦。“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透彻的人生应该要有这种胸襟。

见微知著守正待时

原文

伏久①者飞必高,开先②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③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注释

①伏久:隐藏得久。②开先:开放得早。先,早也。③蹭蹬:失势貌。文选木华海赋:“或乃蹭蹬穷波。”注:“蹭蹬,失势之貌。”

译文

隐伏得久的鸟一定飞得高,盛开得早的花凋谢得也早。知道这个道理,就可以免去失势的忧虑,可以消除躁急求功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