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菜根谭》学生活
5652800000004

第4章

为政用权,知进知退之智谋

人生在世,何人不图能占一席之地,以傲世人?但真正懂得见好即收的又有几个?而吾人一处险境,便自惊自悚,一点儿也放不开手去循理而行。只有通达人世事的贤壑之士,方知“勿待兴尽,适可而止”的真意。世人何不自思昼夜奔逐之目的是什么?为何不趁此有限之韶光,好好去体识生命的意义!

欲望虽有尊卑贪争并无二致

原文

烈士让千乘,贪夫争一文,人品星渊①也,而好名不殊②好利;天子营家国,乞人号饔餮③,分位霄壤④也,而焦思何异焦声⑤。

注释

①星渊:星在高上,渊乃深潭,喻差别之大。②殊:别、相异的意思。③号饔餮:号,器号,在此指乞人乞讨之态;饔餮,孟子:“饔餮而治。”注:“孰食也;朝曰饔,夕曰餮。”在此指三餐。④霄壤:犹天地也。张养浩诗:“缅思霄壤间。”今言相差之远,曰有霄壤之别。⑤焦声:指乞人沿门乞讨焦于喉舌。

译文

忠义的烈士可以让千乘之国,食悭的俗夫一文也要争取,人的品格原有天地的差别,但好名之心并不有别于好利之心。天子掌理国家政治,乞丐乞讨三餐,身分地位的差别有如天地,但焦思苦虑和叫破喉咙有何不同?

解读

人在表面虽有身份地位的差别,但从本体上而言,则无二致。人生在世,都面对着一个共同的生存问题,大家在求生存的大前提之下,从事的行业固然各有不同,出发点则是一致的。因此,人不应有贵贱之分,谁也没有资格轻视任何人的职业“不够高尚”,谁也不用为别人轻视的眼光而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机神触事应物而发

原文

万簌①寂寥②中,忽闻一鸟弄声③,便唤起许多幽趣④;万卉⑤摧剥⑥后,忽见一枝擢秀⑦,便触动无限生机⑧。可见天性⑨未常枯槁⑩,机神最宜触发。

注释

①万簌:天地间所有的声响。②寂寥:寂静寥寞。③弄声:鸣声。④幽趣:幽微的趣意。⑤万卉:所有的花草。⑥摧剥:摧残剥落。⑦擢秀:擢然挺秀。⑧生机:生存、生命的机能。⑨天性:本性。⑩枯槁:干枯萎搞。机神:机动的精神。触发:触动、生发。

译文

天地静寂无声中,忽然听到一只鸟的鸣声,便唤起许多幽微的趣意;在百花凋尽后,忽然看见一枝擢然挺秀的花,便又触发了天地间的无限生机。由此可见,上天的禀赋不会常处于枯槁之境,其机动之精神,常为待机而动,故可一触即发。

解读

在万籁俱寂时,即使是孤鸟之鸣,亦能引人幽思;于百花凋残后,偶见挺花一枝,便又蕴含生机无限。由此可知,同样是上天所赋予的本性,绝不会长处槁境,只是在潜蛰后,以培成更丰之生命力,一遇适当的外力触发,便可勃然而长。

操持身心收放自如

原文

白氏①云:“不如放身心②,冥然③任天造④。”晁氏⑤云:“不如收⑥身心,凝然⑦扫寂定⑧。”放者⑨流⑩为猖狂,收者入于枯寂。惟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注释

①白氏:唐之白乐天名居易,号香山居士。②放身心:放任身心于自然状态。③冥然:毫不深究,任其所为。④天造:犹言天造万物之理。⑤晁氏:宋之晁补之字无咎,以诗赋为苏东坡所知。自号归来子。慕陶渊明之为人,著书鸡肋集七十卷。⑥收:收拾、卷藏。⑦凝然:不动貌。⑧寂定:断除妄虑而入于禅定。⑨放者:放任身心不加修持的人。⑩流:流于。猖狂:狂猛。收者:收拾身心的人。枯寂:如枯木般了无生气。操:操持,处理。把柄:器物之柄。自如:自在。

译文

白居易说:“不如放任身心,任其自然发展。”晁补之说:“不如收卷身心,使之归于寂定。”但是,若太过放纵自己的心性、行为,而不加以约束,则易流于猖狂;然收束身心过分者,就会陷入毫无生气的困境。所以说,只有善于操持身心的人,才能自我把持,而进入收放自如的境界。

解读

乐天之论,颇有宿命之意;而晁氏说法,偏于佛家无为之思想。其实,若能放身心专为天下谋利,无几可致墨子之境;若能收身心以见真性,则或可臻悟。但是,世人之作多半为过犹不及,常趋于两极而失去中道,因此不免流于猖狂或陷入枯境。所以,大家应以中庸不偏之道,善持自己之身心,方可收放自如。

卓智之人洞烛机先

原文

遇病而后思强①之为宝②,处乱③而后思平④之为福⑤,非蚤智⑥也;幸⑦福而先知其为祸之本,贪生而先知其为死之因⑧,其卓见⑨乎。

注释

①强:强壮健康。②宝:至宝,珍贵。③处乱:遇及乱世。④平:太平,平和之世。⑤福:幸福。⑥蚤智:蚤同“早”;蚤智即所谓先见之明。⑦幸:幸致。⑧因:原因,缘故。⑨卓见:卓越的见识。

译文

等罹患病痛才想到强健的珍贵,居于乱世中方思及平和治世实为有福,这些皆不是先见之事。只有在侥幸得到有福之事时,能先知“福为祸所倚”,而眼前的美事正是日后肇祸的根本;在贪图苟存时,能预晓这就是致死的原因者,庶几可说是有卓见的吧!

解读

一般凡夫俗子都是于事后才说“早知道……”的感慨之词,却无法防患于未然。只有卓智之人,才能预知先机,于“幸福”、“贪生”中,察觉祸害的潜伏,而终可早一步采取应变之举,所以能久处安泰。

雌雄妍丑一时假相

原文

优人①传粉调朱②,效妍丑于毫端③,俄而歌残场罢,妍丑何存?奕者争先竞后,较雌雄④于著子⑤,俄而局尽子收,雌雄安在?

注释

①优人:扮演杂戏的人:②传粉调朱:即传粉施朱。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传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颜氏家训勉学:“梁朝全盘之时,贵游子弟,……无不熏衣剃面,传粉施未”③毫端:毫笔之端。④雌雄:喻胜败也;史记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又孟尝君传:“雌雄所在,未可知也”⑤著子:下子。子,指棋子。

译文

演戏的人传粉施朱,在化妆笔下比赛美丑,歌舞完毕,观众散去,美丑在什么地方?对奕的人争先恐后,在下子之间比较胜败,一旦棋局完了,棋子收了,胜败在什么地方?

解读

戏台上洋洋自得,幕落后不过是一位靠演戏为生的优人;棋盘上无往不利,局尽子收后仍必须面对世俗的种种拂逆。由此可知,不实的虚名,并不能给人带来实际的利益,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是正道。

天全欲淡虽凡亦仙

原文

田父野叟①,语以黄鸡白酒②则欣然喜,问以鼎食③则不知;语以缊袍裋褐④则油然乐,问以衮服则不识。其天全⑤,故其欲淡,此是人生第一个境界。

注释

①田父野叟:田父,老农之称。潘岳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野叟,指山野间的老人。②黄鸡白酒:指一般粗俗的食物。黄鸡,煮熟的鸡有一层黄色的油,故称黄鸡;白酒,未经调配的酒。③鼎食:谓列鼎而食也。汉书主父偃传:“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亨耳。”张晏注:“五鼎食,牛羊豕鱼糜也;诸侯五,卿大夫三。”文心雕龙时序:“申主父以鼎食。”④媪袍裋褐:论语予罕:“衣敝缊袍。”注:“以麻为著曰缊袍。”按缊袍,乃朴素简单的衣著。裋褐,亦作短褐,粗糙的衣服。史记始皇本纪:“夫寒者利短褐。”司马贞索引:“裋,盖谓褐布竖裁,为劳役之衣,短而长狭,故谓之裋褐。”⑤天全:天性完整的意思。

译文

乡间的老农,山林的老人,和他谈一般粗俗的酒食,就会高兴欢喜,问起珍贵的佳肴,就茫然不知;谈起朴素简单的衣服,就不自觉地显得快乐,问起华贵的锦衣,就全然不知。他们的本真完整,所以他们的欲念淡泊,这是人生第一等境界。

解读

田父野叟所以“天全”,是因为他们生长的环境纯朴所致,而不是他们有特殊的智慧。可见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既深且钜,但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能够改变环境、创造环境,生活在现代的人,有心不为物欲所苦,并非就要置身纯朴的环境,而在于是否真有其心。

勿待兴尽适可而止

原文

笙歌①正浓处,便自拂衣长往②,羡达人③撒手悬崖④;更漏⑤已残时,犹然⑥夜行⑦不休,唉⑧俗士⑨沉身苦海⑩。

注释

①笙歌:笙瑟声与歌声,亦即酒宴酣醉之时。②拂衣长往:拂袂而远去。③达人:指行事不为流俗所囿,而能达观事物者。④撒手悬崖:此语为禅僧语录中常引用之言,意为能豁达其心,于悬崖峭壁等险境,放手行之。⑤更漏:昔时夜中以漏刻计时;又更乃夜间计时之基准,故滴漏称为更漏。⑥犹然:徘徊,跋涉。⑦夜行:于夜间行走。⑧唉:与“笑”同,乃笑之古字。⑨俗士:一般尘俗之人。⑩苦海:法华经寿量品:“我见诸众生没在苦海”。所言为苦痛如海一般深广的俗界。

译文

实在钦羡那些懂得在笙歌正浓时即拂衣远去,于是悬崖峭壁仍能坦荡而行的通达之人;再反过来看看于夜深更漏已残时,犹自奔走的俗人,不免令人慨笑其沉身于苦海而自己不知省悟。

解读

人生在世,何人不图能占一席之地,以傲世人?但真正懂得见好即收的又有几个?而吾人一处险境,便自惊自悚,一点儿也放不开手去循理而行。只有通达人世事的贤壑之士,方知“勿待兴尽,适可而止”的真意。世人何不自思昼夜奔逐之目的是什么?为何不趁此有限之韶光,好好去体识生命的意义!

祸福苦乐一念之差

原文

人生福境祸区①,皆念想②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③,一念惊觉船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

注释

①福境祸区:幸福的境界和灾祸的地步。②念想:即念头思想。③烈焰成池:言欲火之息也。

译文

人生幸福的境界和灾祸的地步,都是念头造成的。所以佛家说:“利欲强烈就是火坑,过分贪婪沉迷外物就是苦海;一念清净烈焰就会变成清凉的池水,一念惊醒就可以脱离苦海到达彼岸。”念头稍一不同,所处的境界就立刻有别,能够不谨慎小心吗?

解读

心对人的一生有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说人的一言一行无不起于心中,必须随时保持中正的心境。忿愤使人心狂,恐惧使人心卑,好乐使人心迷,忧患使人心碎,任何人多少都体会过这几种心境,也知道这几种心境可以使人失去自主的力量,但保持心的中正,并非易事,乃在平时养心的功夫,而养心莫如寡欲,因此,福祸都是自己平日招来的。

月盈则亏履满者戒

原文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酕醄①,便成恶境②矣。履盈满者③,宜思之。

注释

①烂漫酕醄:烂漫,放荡的意思。史记司马相如传:“丽靡烂漫于前。”酕醄,极醉貌。晁补之诗:“有时醉醄,大小翻盏。”②恶境:过失的地步。③履盈满者:事业到了颠峰的人。

译文

欣赏花朵要在半开的时候,饮酒只能喝到微醉,这里面有很大且令人回念的趣味。如果花朵怒放,酒喝到烂醉如泥,就成为恶境了。事业到了颠峰的人,应该想想其中的道理。

解读

这里讲的是道家“不持盈、不履满”和儒家“中庸”的道理。过与不及都非人生之福。一个人凡事不能适可而止的话,谈不上急流勇退、明哲保身。最是常谈的道理,最容易使人忽视,所以人类始终不断在上演“使后人复哀后人”的悲剧。

体任自然不染世法

原文

山肴不受世间灌溉①,野禽不受世间豢养,其味皆香而且冽②,吾人能不为世法所点染③,其臭味④不迥然③别乎?

注释

①灌溉:浇水施肥曰灌溉。②冽:清香。③点染:即污染。④臭味:指世俗物欲之味。⑤迥然:远过貌。

译文

山野的菜蔬不受人们的浇水施肥,野生的禽鸟不受人们饲养照顾,但它们的味道却清香而且甜美。我们如果能不被名利物欲所污染,和那些热中的人不就有很大的差别吗?

解读

“世法”,指的是世间人们所追求的名利物欲。其实人生免不了有关“名利物欲”的活动,问题在于当与不当。顺乎自然地得到是当;自不量力地勉强追求是不当,这时心就被“污染”了。因此,体任自然之道无他,得宜与不得宜而已,也就是守分与不守分而已!

观物须有自得勿徒留连光景

原文

栽花种竹,玩鹤观鱼,亦要有段自得处。若徒留连光景,玩弄物华①,亦吾儒之口耳②,释氏之顽空③而已,有何佳趣?

注释

①物华:谓暄妍之景物。杜甫诗:“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樽恋物华。”②口耳:口入耳听,指若徒留连光景、玩弄物华,不过是口入耳听无益身心的教学方式。扬雄法言:“小人之学,耳入口出。”③顽空:躲避现实,冥顽不化。按佛教小乘谓万物皆空,只知本身出世修行,而不知普渡众生。

译文

栽花种竹,玩鹤现鱼,也必须要对身心有所裨益。如果徒然留连光景、玩弄物华,也不过是儒家说的口入耳听,佛家说的的冥顽不化罢了,能有什么好的趣味?

解读

追求“美”是人生许多种活动之一,不过因各人修养的深浅,而有角度、层面之异罢了。如果自己一向在登山、钓鱼中追求“美”的享受,忽然勉强自己跟随人后去搜求古董,这种附庸风雅,真能获得情趣吗?

非分之收获陷溺之根源

原文

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①。此处着眼②不高,鲜不堕彼术中③矣。

注释

①机阱:机关陷阱。②着眼:置眼,眼光所置。着,置的意思。③彼术中:指那些钓饵、机阱的圈套中。术,作圈套解。史记苏秦张仪列传:“此吾在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

译文

不是分内的福分,没有理由的获得,不是上天安排的钓饵,就是别人所设下的陷阱。这时眼光不看得高远,很少不堕入那圈套中的。

解读

“人为财亡。”人若不是为了不义之得,又何至于弄得身败名裂、家破人亡?非己分所有,无故而获,就是不义。古人说过:“天欲祸之,必先福之。”人在福、利当前时,如不认清义理,一步即无死所,可不慎哉?

利害乃世之常若无事为福

原文

一事起则一害生,故天下常以无事为福。读前人①诗云:劝君②莫话封侯③事,一将功成④万骨枯⑤。又云⑥:天下常令万事平,匣中⑦不惜千年死⑧。虽有雄心猛气⑨,不觉化为冰霰⑩矣。注释①前人:唐之曹松,字梦征,舒州人。光化中进士登第,时年七十余岁,后为校书郎,善诗有诗集。本篇所引之诗为曹松于“己亥岁”所题,全诗为:“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劝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此诗所咏者,为黄巢之乱的社会疾苦。②劝君:又作“凭君”。③封侯:以战功博得侯位。④一将功成:成就一名大将的功勋。⑤万骨枯:意为征战而亡的士兵,有千千万万之多,而且尸骨无人收埋,以致久曝而枯。⑥又云:又有人说;然此诗之作者不明。⑦匣中:藏于匣中之意。⑧不惜千年死:虽藏于匣中千年无何表现,也不遗憾。⑨雄心猛气:雄勃之心、勇猛之气。⑩冰霰:如冰霰一般地消逝无踪。

译文

人世事,常是兴一事而弊害亦随之而来,所以天下都以平安无事为福。一读至唐曾松的诗,诗里叙说请君不要谈什么立下战功以封得侯位的事,须知成就一个名将的功勋,是需要杀伐多人,而使得士卒暴尸沙场。也有人说,只要能使天下长保安泰,就是藏之榅椟,不能抒发自己的才干,也毫不足惜憾。读完这些前人之感言后,虽心中有万丈雄心、百种猛气,也会不知不觉地如冰霰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解读

俗语说:“有一利必有一害,有一得必有一失。”这是众人自人生经验中析萃出来的心得,所以大家都有以无事为安的心理。那些好劳师动众来建树一己功劳的人,应自思这个功劳、这件事情如此进行值得吗?若利不十倍于弊,则不应妄动,否则民怨、天怒,如此挣来之功劳有何意义?

身在局中心在局外

原文

波浪兼天①,舟中不知惧,而舟外者寒心;猖狂②骂坐,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故君子虽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注释①兼天:即滔天。②猖狂:谓妄行而不可控制也。庄子:“猖狂不知所往。”亦作倡狂。

译文

波浪滔天,坐在船中的人不知惧怕,但船外的人看了却为之寒心;在酒席中猖狂骂人,同席的人不知警惕,但席外的人听了却为之咋舌。所以,一位君子虽处身事物之中,心却要超越事物之外。

解读

遇事要冷静,并且眼光要放得长远。人们处事常常不知利害,同时也常常事后才为自己捏一把冷汗,这倒也罢了。最不值得的是,既知利害关系,却不能适当地加以处理,反而把自己拿去给人做借镜。当然,“冷静”、“眼光放远”这种身在局中、心在局外的修养,不是一般阅历浅的人所能做到,但从“不慌乱”做起可也不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