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反经》学生活
5652900000018

第18章 时宜(1)

原文

权不可预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应物变化,计策之机也。

译文

权谋是不可能提前预先周全设置的,机变也是预先不能计划出来的。谋略的关键是做到根据时机的变化而变化,依据事情的发展而变通。

解读

秦朝末年陈胜在蕲地发动农民起义,攻占了陈地。陈地的豪杰们对陈胜说:“你披坚执锐,领兵诛暴秦,重立楚国,功劳很大,应该做王。”陈胜问陈余、张耳两人。两人说:“将军嗔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贼。今天才到了陈地就称王,把天下当私。愿将军不要称王,应急急领兵前进,重立六国,树立起自己的威望。这样,野无交兵,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则事业成矣。现在称王陈地,恐天下人心会涣散了!”

到了楚、汉相争的时候,汉王刘邦的谋士郦食其为刘邦谋划如何削弱楚国的势力时,对汉王说:“从前商汤讨伐夏桀,推翻了夏朝后封夏架的后代在杞地(即现在的河南省范县)。武王伐纣时,商朝灭亡后,就封纣王的后代在宋地(即现在河南省商丘县)。现在秦始皇丧失仁义道德,侵占了各诸侯国土地,残害镇压各诸侯国的后代,使得他们没有了生存的地方。现在汉王你如果真能让各诸侯的后代重新建立国家,这些国家的君臣以及全国百姓一定会感谢你的大恩大德,一定会顶礼叩拜,愿意做你汉王的臣民了。你的恩德仁义传遍天下了,汉王你就可以称霸诸侯了,项羽一定会口服心服,向你投降了。”

张良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就去见汉王刘邦,对刘邦说道:“听说郦食其给你出了一个主意。假如你用他的主意,照他说的去做了,你的大事肯定要失败!”刘邦听了大吃一惊,急急问道:“先生这是为何?”张良说:“事情很明白。”接着他推出了八条反驳的理由:

其一,商汤伐夏桀时,汤估计自己的势力能够把夏桀置于死地,才封桀的后代。而你的势力现在能够把项羽置于死地吗?看来还不行,所以这是行不通的。

其二,周武王率兵出西歧伐殷纣王时,在商容的里门作了标记进行保护,表示他对贤者的敬重;把箕子从监狱里放出来;重修了比干的坟墓。汉王现在你能做到这一点吗?看来是不可能的。

其三,周武王能够把殷纣王积存在巨桥仓库的粮食、积储在鹿台库房里的金钱货物拿出来散发给贫穷苦难的老百姓。汉王现在你能这样做吗?你能把你仓库的粮食、金钱货物等财产拿出来散发给穷苦的老百姓吗?这是不可能的。

其四,殷朝灭亡,战争已经结束,武王可以下令把打仗用的战车改造成一般官用车,把各种打仗时用的武器头朝下放在库房里,告诉人们从今以后天下太平不再打仗了,人们可以过安生的日子了。汉王现在你能够放下手中的武器,弃武习文,不再打仗了吗?看来现在的形势是不允许这样做的。

其五,把战争时用的战马放到山上去,来告诉人们从今以后不再用马打仗了。汉王现在你能够把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不再打仗了吗?这也是不允许你这样做的。

其六,武王灭了殷纣之后,可以把打仗时担当军需运输的牛放到山上的树林里去,用来向人们表示从此不再搞军需品运输了。现在汉王你能够这样做吗?看来现在是做不到的。

其七,现在有那么多谋僚云集在你的帐下,他们背井离乡来帮你取天下,这是为什么呢?不过是想帮你取得天下之后能得到一官半职,得到一点好处。你要听了郦食其的主张把天下分给了六国的后人,那样这些谋僚就会回到家乡去为他们主人做事,去和妻、儿、老少团聚,去和亲戚朋友来往。谁还会来帮助你取天下呢!所以说这也是行不通的。

其八,现在楚国势力还是很强大的,没有谁能抗拒它。你分封的六国一定会被它削弱而向它投降,或成了它的附属国。这样你怎么能让强大的楚国服从你呢?只能通过战争把楚国势力削弱到很小的时候才可以这样做,否则是不可行的。

汉王你要是真听从了郦食其的主张去做了,你的大事就要彻底失败了。

张良对刘邦说以上话时,刘邦正在吃饭。听了张良的谈话之后吓得张口结舌,目瞪口呆,饭也吃不成了,把吃在嘴里的饭都吐了出来,高声大骂郦食其:“你这个臭知识分子,差一点上了你的当,坏了我的大事!”马上下了一道命令,叫人把准备重建六国的印信等物全部彻底销毁了。这是因为时间向前发展了,形势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决定什么事不能照搬过去的办法,不然就要犯错误。

东汉末年有个叫荀悦的说过:制定政策,决定胜败的要素有三个,就是:“形、势、情。”“形”,就是对当时的成、败、优、劣等情况进行的大量调查研究分析。“势”就是当情况出现了,事情发生了,决策者能否把握住前进或后退的时间和机会。“情”就是决策者的情绪、态度。所以说决策者谋划同一类事情,不一样的三个要素一定要认真考虑和对待,一点不能马虎。

陈胜起义时,张耳劝说陈胜让他帮助六国的后代建立国家,是为了争取他们,团结他们到自己的一边,共同对付强秦。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搞统一战线。

到了楚汉相争时,郦食其就把张耳的主张搬出来让汉王用。因为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看到相似的一面,而没有看到不同的一面。其结局肯定是不一样的。一家会成功,一家就不可能成功。

因为,陈胜起义是他受不了秦朝的凶残暴政,他的举动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渴望,能得到大家的拥护。楚汉相争情况当时还没有发生。

现在不同了,到了楚汉相争的时候了,而且项羽的势力还很强大,人们不一定能消灭项羽,项羽还有能力来统领六国,让六国都来听从他的。而像秦朝的形势就不可能统领六国,陈胜的起义军没有占领多少地方,他要打败秦朝需要大家来帮助。所以他实行立六国的策略,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就愿意听从他的,跟着他走,他的军力、财力能得到壮大,人民起来了,支持他了,打败秦朝的目标就会更快到来。陈胜用这个办法把人们发动起来,和自己一起向秦朝要地盘。汉王现在用这个办法,却要得到相反的结果。因为时代向前发展了,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和以前大不相同了,所以不能照搬前人的办法。

活学活用

战国时,七雄——秦、齐、魏、赵、楚、燕、韩争夺霸权,互相攻打,战争连年不断。这年,韩国同魏国又互相发生了战争,已经一年多了,还没有停战。有人就对秦惠王说:“我们应该出兵解决”。有人说:“不应该解决。”秦惠王拿不定主意,请陈轸来商量。陈轸略一思考,就对秦惠王说:“我先给你讲个故事,从前有个叫卞庄子要杀死老虎,旅馆里有个小服务员就对他说,现在两个老虎正准备吃那头牛,吃到后来肯定会发生争夺。如果发生争夺,就一定会发生争斗,两个老虎互相争斗,争斗到最后,必然要一死、一伤。到那时你再将受伤的老虎打死,这样你就能得到一箭双雕的好名声了。

“现在,韩国和魏国发生了战争,而且已经一年多了还没有停战的迹象。如果继续打下去必然要出现弱国被灭亡,强国也受到人力财力的削弱。那时大王再出兵就会像卞庄子一样,一举消灭两个国家。”秦惠王听了非常高兴,就照陈轸的意见办了,最终得到了和陈轸说的一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