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反经》学生活
5652900000003

第3章 品目

原文

《家语》曰:“昔者明王必尽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实,然后用天下之爵以尊之,则天下理也。”此之谓矣。

译文

《孔子家语》说:“普天下的名流,在从前,贤明的君主一定要对其了如指掌,不但知道他们名声的好坏,而且知道他们品质的优劣,这样才能非常合适地去给他们相应的名衔,使他们显得尊贵荣耀。这样一来,天下就好统治了。”孔子在这里所说的意思是,对人才的品行之等级要有个根本的估计和正确的看待。

解读

获得管理整个天下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成就国家统一的大业,都有赖于对人才明察秋毫的识别和任命使用之得当。

活学活用

孔子说:“人分五个层次:庸人,士人,君子,圣人,贤人。若能清清楚楚地分辨这五类人,那么就掌握了能够带来长时间安定的统治艺术了。”

庸人

心里没有一点严肃慎重的信念,做什么都粗心大意,见头不见尾,为人处事从不善始善终,满口胡言,不三不四。所有结识的朋友都是社会上的小混混,唯独没有品学兼优的高人。不是扎扎实实地安身立命、老老实实地做事做人。见小利,忘大义,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迷恋于声色犬马,随波逐流,总是管不住自己——只要是像这一类表现的人,就是庸人。

士人

有信念,有原则。虽然不能够知道天道和人道的根本,但向来都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虽不能把各种善行做得十全十美,但必定有值得称道之处。因此,对这类人,不要求他有很多的智慧,但只要有一点,能够明白是非曲直就行;言语理论不求很多,但只要是他所主张的,就务必中肯简要;他所完成的事业不一定很多,但每做一件事都务必要明白为什么。他的思想既然非常明确,说话就不但要简单,而且是重点得当,做事也要有根有据,犹如人的性命和形体一样和谐统一,那就是一个叭格和思想非常完整、独立的知识分子,外在的力量是很难改变他的。即使是富有了,他也不会感觉出自己会得到什么好处;贫贱了,也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损失——这就是士人,这也是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

君子

君子的特征是说话一定诚实守信,心里不会对人心存忌恨。秉性仁义但从不向人炫耀,通情达理,明智豁达,但说话从不武断。行为一贯,守道不渝,自强不息。在别人看来,显得平平常常,坦坦然然,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与众不同的地方,然而真要赶上他,却很难做到。这才是真正的君子。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荀子的看法是:“君子可以做到被人尊重,但未必一定要让人尊重自己;可以做到被人相信,但也不一定非要让别人去信任自己,可以做到被人重用,但未必一定要让人重用自己。所以君子以不修身为耻辱,以被诬陷为耻辱;以不讲信义为耻辱,以不被别人信任为耻辱;以无能为耻辱,以不被任用为耻辱。不会受到荣誉的引诱,不会因为诽谤而怨恨,自自然然做事,却件件符合‘道’的标准,以行得直坐得正去约束自己——这就叫君子。”

贤人

贤人的主要特征是品德方面要符合于法,行为方面要符合于规范,其言论可以被天下人奉为道德准则而不伤及自身,其德性足以教化百姓而不损伤事物的根本。能使人民富有,然而却看不到天下有积压的财物;好善乐施,普济天下,民众并不因贫困而不满。这就是贤人。贤人的品德与天地的自然法则契然相合,善于变通,不为陈规束缚,以解天下万物生成与死灭的根源已任,和天下的一切生灵、世间万象配合得天衣无缝,自然相处,把大道拓展成自己的性情,光明如日月,变化运行,犹如神明,芸芸众生永远不能明白他的品德有多么崇高伟大,即使见到一点,也不能真正了解其德性的涯际在哪里。能够达到这种意境的人才称得上是贤人。

圣人

在庄周看来,圣人的境界是这样的,他说:“刻意崇尚德行,显得超凡脱俗,高谈阔论,冷嘲热讽,凡此种种,都不过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清高傲慢而已。这都是山林隐士、愤世嫉俗者的做法,这类人远离红尘,形容枯槁,可他们偏偏喜欢这样。言必仁义忠信,行必恭廉谦让,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标榜品行美好而已。这是天下太平时那些读书人好为人师的做法,有学问的和当先生的,都好搞这一套。只要一开口说话就是怎样怎样去做什么大的业绩,建大名,以及怎样事君为臣,匡正朝野,这都是为追求如何治国济世而已。朝廷里当官的,为尊君强国而奋斗的,开拓疆土、建功立业的,一生都是在追求这些。隐逸山泽,栖身旷野,钓鱼观花,只求无为自在而已。这是在江海上悠游的人,逃避现实、闲暇幽隐的人所喜好的。吹嘘呼吸,吞吐空气,做一些黑熊吊颈、飞鸟展翅的运动,也就只是为了延年益寿。这是导引养生、修练气功者如彭祖一样高寿的人所喜好的。假如有人从来不刻意修养而人品自然高尚,不讲求仁义而道德自然美好,不去寻求功名利禄天下也自然可以得到治理,不处江海而无处不安适悠闲,不练气功而自然高寿,是什么都没有又不是什么都没有,恬淡无极但民众却人人都景仰追随,这才是天地的大道理,圣人至高的道德啊。”

品德行为高尚,一举一动都可作为别人的模范形象,有这种品质的人为“清节”之士。季札、晏婴就是这样的人。能创建法规、制度,能够让国家强盛,让人民富裕起来,能这样做的人为“法孚”之士。管仲、商鞅就是这样的人。思想能与天道相通,计策谋略出神入化,奇妙无穷,有这种能力的就是“术家”。范蠡、张良就是这样的人。其德行足以移风易俗,他们的策略可以匡正天下,其权术足以移山倒海,改朝换代,这样的人被称为“国体”之士。伊尹、吕望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的品德可以作一个国家的师表,他们整治国家的方法能够改变穷乡僻壤的落后面貌,他们想出来的方法可以用来权衡时事,这样的人为“器能”之人。子产、西门豹就是这样人。

具有“清节”之风的人,他的缺点就是在为人方面表现得不够宽宏大量,喜欢推崇一些人,讥刺呵责另一些人,什么事都过于认真,动不动非要把是不是分个清楚,这就是所谓评头论足。子夏之流就是这样的人。“法家”这类人,也做不出具有开创性的计划,他的思想太片面了,没有长远的看法,但能承担独挡一面的重任,创意新奇,策略巧妙,这可以称之为手段高超。汉宣帝时的名臣张敝和赵广汉就是这样。“术家”这类人,不能独创新制,垂范后人,但能够在遇到变乱时运用谋略,拨乱反正。他们的特点是有足够多的谋略和智慧,公正平允不足,可以称之为“智囊型”的人。陈平和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韩安国就是这样的人。能写传世奇文,著书立说,把他们称作写文章的大家。司马迁、班固就是这样的人。能够传承圣人的学问,但不能从事实际的政治活动,这种工作叫“儒学”。汉代儒生毛公和贯公之类的人,一生所做的就是这些事情。说起话来不一定都是合乎常理,但是反应相当快,对答如流,这只能叫做有口才。乐毅、曹丘生就是这样的人。白起、韩信就是那种在胆略、勇气上超乎寻常的人,才能、计谋超出大多数人的人。

智慧金言

人们经常会说,英雄豪杰如何如何。“英雄豪杰”又是什么样的人呢?汉代有名的专讲谋略的《玉钤经》中有这样一个定义:“如果一个人的品德足以让远方的人慕名而来,信誉足以把形形色色的人凝聚在一起,见识足以照鉴古人的正误,才能足以冠绝当代,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作人中之英;假如说一个人的理论可以成为教育世人的体系,行为可以让人去行修道义,仁爱足以获得众人的拥戴,英明足以烛照下属,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人群之中的人俊;如果一个人的形象足可做别人的表率,智慧足以去判断任何的疑难问题和事情,操行足以警策卑鄙贪婪,信誉足以团结生活习俗不同的人们,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作是人群中的豪情之人;如果一个人能恪守节操而百折不挠,多有义举却受到别人的诽谤而不发怒,见到让人唾弃的人和事而不苟且勉强,见到利益而不随随便便去获取,这样的人就是人中之杰。”只有达到这种高标准的人,才是“英雄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