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反经》学生活
5652900000048

第48章 道德

原文

黄石公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冬不服裘,夏不操扇,是谓礼。将与之安,与之危,故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接之以礼,厉之以辞(厉士以见危授命之辞也),则士死之。是以含蓼问疾,越王伯于诸侯;吮疽恤士,吴起凌于敌国。阳门痛哭,胜三晋之兵;单醪投河,感一军之士。勇者为之斗,智者为之忧。视死若归,计不旋踵者,以其恩养素畜,策谋和同也。故曰:畜恩不倦,以一取万。语曰:积恩不已,天下可使。此道德之略也。”

译文

黄石公说:“军井还没有凿成,将帅不说口渴;军中幕帐还未安置好,将帅不说疲劳。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这就是将帅的礼法。只要将帅与士卒同苦乐、共安危,士卒就会团结一心,不可离异,这支队伍就不怕苦,不怕累,特别能战斗。将帅如果以礼对待,以言辞激励(用言辞激励士卒,告诉他危急与使命),那么士卒就愿意为知遇之恩而万死不辞。因此,越王勾践为了报仇,口含辛辣的蓼,问伤养死,抚慰百姓,最终称雄于诸侯;吴起为生病的士兵吸吮浓疮,体恤士卒,最终凌驾在敌国之上。看守宋国国门阳门的士卒死了,子罕人城痛哭,感动全城百姓,晋国因此不敢讨伐;楚庄王有酒不独饮,而把它投在河中,令军士迎流共饮,三军为之感动。这样,勇敢者愿为之战斗,智慧者愿为之忧虑。在战场上视死如归,决计不退缩的原因,就是因为上级平日里有恩德于己,计策和谋略与自己心愿相一致。所以说,平日里对士卒不断地积畜恩德,就可以在战场上得到‘以一破万’的功效。有俗语说:不断地积畜恩德,整个天下都会为你所驱使。这就是对‘道德’一词的简明概括。”

解读

作为一名将领,只有身先士卒,具有高尚的道德,才是作为一名将领最可贵的品格。一个将领虽然很有权威,但却不能总是用权威去压制别人,更多的时候是应该以礼待人,用真诚去感动别人,用品德去让别人服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赢得士兵的尊重,进而才会赢得民众的心,从而为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活学活用

所以说,上级只把仁义施给下级,士卒才会在战场上勇敢向前,攻击敌人,与上级共赴危难,即使有倾覆之败,也无所畏惧。就像当年赵襄子败走晋阳,虽然被晋国军队围困,并用水灌,使炉灶沉于水中,日久蛙生,但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背叛的。

历史上很多有名的将领,他们之所以能够带领他的部下一次次地取得战争的胜利,就是因为他们能够以德治军,以德服人,从而能够使得部下团结一致,众志成诚,共同抗敌。

戚继光是历史上有名的抗倭将领,他之所以能带着他的戚家军战无不胜,一次次地令倭寇闻风丧胆,就是因为戚继光以德治军,赢得将士的心,将士才会在战场上勇猛杀敌,一次次地打败敌人。

嘉靖三十二年六月,戚继光被调到山东前线,率领登州、文登、即墨3营25卫所,为抵御倭寇做准备。当时山东沿海卫所的士兵仅只有原额的一半,并且大多数还是老弱,不但纪律松弛,而且号令不严,战斗力十分差。戚继光知道,用这样一批一点儿纪律也没有的骄将惰兵去应敌,是一定会打败仗的。因此,他便从“振饬营伍,整刷卫所”着手,进行全面整顿。但此时,军中早已经形成了不好的习惯,军士对年仅26岁的戚继光并不放在眼里。在将校中,有一位戚继光的远房舅父,自恃长辈,坚决不服从命令。戚继光为了严肃整顿军中纪律,惩罚这种不受纪律的恶行,他当着众人的面处分了他的这位远房舅父。就在当天晚上,戚继光又以外甥的身份,把他的这位远房亲戚请来,并且向他赔礼道歉,请求他的原谅,说出自己之所以会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把军纪给整顿好。这位远房舅父被戚继光的行为深深感动,跪在戚继光面前,说道:“现在我知道你秉公执法,今后再也不敢违抗你的将令了。”这件事传扬开去,官兵们开始私下议论:“戚将军执法不讳私亲,说明他秉公断事;先按国法从事,而后自己赔罪道歉,说明他敬长谦让。对自己的舅父都以法行事,何况是其他部下呢?如果再不约己守法,将会自招惩处了。”通过戚继光的严格整顿,那种无视军纪、不服从命令的士兵再也不存在了,军中的风气很快地好了起来。

很快,戚家军队组成以后,戚继光作为一名将领,时时都关心部下,并且还与部下们同甘共苦,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给部下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从而使得这支纪律严明、做战勇敢的戚家军令倭寇闻风丧胆。

在嘉靖四十一年的时候,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打退盘桓横屿岛多年的倭寇后的第二天,戚家军凯旋回到宁德,暂做整顿。当时,福建地方后勤供应不上,戚家军物质生活很艰苦,士兵驻扎在野外,八天没有吃一顿饭。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为鼓舞士气,克服生活的困苦,戚继光召集数百名官兵,口授所作凯歌。一唱千和,还以合拍的鼓声伴奏,歌中唱道: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这天晚上,虽然没有酒,虽然没有饭,戚继光却和众将士以歌代酒,一起欣赏明亮的月亮,气氛非常活跃。将士们为中秋而大声放歌,也为胜利而高声歌唱。

这年的十月三日,戚继光率领军队到达福清。由于士兵连日不断的行进,再加上日夜的操劳,还因为渡水的时候着了凉,戚继光终于病倒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只好与数百名伤病员在县城中调理。到了十月五日,东营地方来报,最近有300名倭寇登陆并窜至葛塘屯据,县丞陈永恳请戚继光前去击敌,戚继光立即应允。第二天天刚亮,戚继光命陈大成等率两支人马埋伏在上径桥,阻截溃敌。然后分兵四路,由戚继光亲自督率击敌。陈永劝戚继光先养病,不必他亲自前去指挥,但戚继光仍坚持带病出征。大约离城刚刚10里,哨探来报,又来了300多名倭寇,已经到了牛田,离戚家军很近。于是,戚继光决定先消灭这一支倭寇。戚家军赶到牛田,倭寇正守在营寨之中。吴惟忠率兵往里冲杀,倭寇拼命抵抗,凶恶异常,戚家军一时无法取胜,只能退下来。戚继光抱病大喊一声:“大敌都被我们全歼,难道还拿不下这几个逆贼吗!”说着催马冲上前去。退阵的兵士看到他们的将领这么勇敢,纷纷被戚继光的精神所感染,重新又冲了上去。这时,其余三路将士也赶到了,四面呼应,终于大败敌寇。倭寇退回营中死守,抛瓦抵抗。吴惟忠带伤勇往直前,大队明军一齐拥入,立歼顽敌,巷中敌人的尸体遍地。其余倭寇躲在巢中,被放火烧焦。经过审讯俘虏,查阅敌人书信,得知这支倭寇头目就是著名倭寇首领双剑潭。双剑潭是一个凶残善战的人,多年来横行海上,在倭寇之中一呼百应。这次他们是应原来屯据福清的倭寇的邀请,前来攻打福州的。倭寇准备了1万人,由双剑潭和杨松泉各率300精锐打头阵。没想到,这次一来,就遭到戚家军的沉重打击。双剑潭,这个罪恶深重的寇匪,终于丧生在戚家军手中,从此再也不能危害福清。

由于炮声不断响起,杨松泉带领的倭寇听到后,就一路往上径桥赶来,陈大成等率伏兵追杀至桥上。由于桥面太窄,双方兵力无法展开激战,很多倭寇被挤掉河中淹死了,明军也有一些伤亡。于是陈大成就撤退桥下,倭寇害怕被追赶,将桥梁砍断了。这群倭寇虽然没有全军覆没,但也被吓得趁夜逃往海上。虽然这群倭寇逃了,但过了没有几天,又来了很多倭寇。后来他们打听到,福清之倭已被戚家军全歼,又听说双剑潭等也被杀死,吓得魂不附体,胆颤心惊地说:“戚家军真如猛虎一般!我们不敢侵犯江浙一带了,你们又何苦追杀万里!”从此,戚继光就在倭寇中得了个“戚老虎”的绰号,倭寇每每谈“虎”色变,闻风丧胆。先后登陆的倭寇有1万多人,因为听说戚继光在此,再也不敢胆大妄为,掳掠沿海的百姓,偷偷地逃到南方去了。戚家军这次援闽作战,转战千里,四战皆胜,但自己也有不少伤亡。再加上水土不服,有一半兵将病倒,能战者只有3000。当时天气寒冷,冬天却连冬衣都没有准备,戚继光就让福建官员打扫战场,重修城墙,固守数月,自己带着将士们回浙江休养整顿,然后再来福建抗击倭寇,保护沿海百姓的安危。

智慧金言

作为一名将领,戚继光处处以身作则,以德服人,不徇私情,执法公正,从而带领着他的戚家军在抗击倭寇的斗争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黄石公说:“军井还没有凿成,将帅不说口渴;军中幕帐还未安置好,将帅不说疲劳。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这就是将帅的礼法。只要将帅与士卒同苦乐、共安危,士卒就会团结一心,不可离异,这支队伍就不怕苦,不怕累,特别能战斗。将帅如果以礼对待,以言辞激励(用言辞激励士卒,告诉他危急与使命),那么士卒就愿意为知遇之恩而万死不辞。因此,越王勾践为了报仇,口含辛辣的蓼,问伤养死,抚慰百姓,最终称雄于诸侯;吴起为生病的士兵吸吮浓疮,体恤士卒,最终凌驾在敌国之上。看守宋国国门阳门的士卒死了,子罕人城痛哭,感动全城百姓,晋国因此不敢讨伐;楚庄王有酒不独饮,而把它投在河中,令军士迎流共饮,三军为之感动。这样,勇敢者愿为之战斗,智慧者愿为之忧虑。在战场上视死如归,决计不退缩的原因,就是因为上级平日里有恩德于己,计策和谋略与自己心愿相一致。所以说,平日里对士卒不断地积畜恩德,就可以在战场上得到‘以一破万’的功效。有俗语说:不断地积畜恩德,整个天下都会为你所驱使。”

戚继光的事例,可以说是对这段话最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