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辈子,该怎么活
5655800000002

第2章 这辈子,为什么而活着(1)

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比千年虫还古老的问题。很多人都曾经思索过——乐观者找到了很多答案,严谨者决定暂不去想,豁达者认为不需要想,自信者断定自己找到了答案……但是迷茫者却找不到一种可以安抚心灵的理论,事实上关于这个问题,似乎也的确没有任何一个为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答案。

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天空如果没有了电闪雷鸣,就会失去其雄浑;沙漠如果没有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其壮观;人生如果仅求得两点一线的平淡度日,生命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魅力。就这样,保持本色,无所畏惧,拼劲十足去面对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独,去淋浴忧伤,去挑战生命。

人活着,为了什么

当我们走在街边,望着人来人往,忙忙碌碌的行人,心中不适产生诸多疑问,人们为什么这样忙碌?人们又为什么而活着?也许,人们的忙碌就是为了活着,忙碌的工作,忙碌的身影,忙碌的脚步。这些无非是为了活着的最好证明,我们可以说人为了活着而忙碌。那人又为什么而活着呢?也许,没有人能找到真正的完全的准确答案。也许人之所以活着,就是因为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所以才要活着,就像10除以3一样,永远找不到最终的答案。

人活着首先要懂得珍惜,珍惜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或许你在经历磨难,或许你在享受富贵,这些才是你真正的财富。因为磨难可以要你千锤百炼,从而达到坚不可摧,力不可挡。因为富贵可以要你无忧无虑,享受高贵。

人活着还要懂得感恩,感谢你所接触的每一个人,包括好人当然也要包括坏人。我们感谢好人,因为好人助我们一帆风顺,乘风破浪!我们也感谢坏人,因为坏人可以助我们炼就一双识人的慧眼,教会我们怎样去识别怎样去防范坏人,教会我们下次怎样才不会受欺骗!

人的生命不过三万天,在三万天里,我们学走路,长牙齿,读书,谈恋爱,找工作,建家庭,养育子女,然后培养子女们学走路,长牙齿,读书,恋爱,建家庭,然后卷土离去。三万天的时间里,还要做五种事:吃喝拉撒,发呆,洗澡,蹲厕所,睡觉。三万天的时间里,我们还要表现大笑,大哭,悲伤,发怒,眷恋,贪欲六种表情,三万天的时间,我们还要唱歌,跳舞,看影视,看杂志报刊,盯着亲人看,盯着路人看……当这些必要或不必要的时间塞满了一个人所有的人生旅程时,人已经很难腾出时间去思考一下,人究竟是为什么活着?

人脑是奇妙的东西,你可能想过“人究竟是为什么活着”这个无聊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一下就就划过你的脑子,宛如一道暴风雨中的闪电,或是风吹杨柳时那飘在你脸上的枯叶,或是电影中不经意地所拍蜻蜓掠水的镜头一样,让你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放弃对于它的思考。

我曾带着这个问题,踌躇满志地坐在人群暴满的大学礼堂去听一个外校著名大学教授所讲授关于儒家思想的讲座,当讲座完毕,我心情激动地第一个举起手来向这个著名教授问了这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或许是因为他听不懂,或许是因为他觉得话题和讲座无关,当面对我这么一个稚嫩的学子提出这么一个无聊的问题时,他几乎没听清楚。我又把我几乎从小就开始想的这个无聊问题重复了一遍后,他思考了三分钟,三分钟的时间里,全场宁静。最后他答复我“无可奉告”。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或许,这个教授只承载了书本的知识,然后照本宣科罢了,他没有对学识作思考,没有对他的职责作思考。

后来,我带着这个问题又和亲人攀谈了起来,一个十岁的小孩听得入神,当他知道我为这个问题而疑惑不已时,他只说了一句:“哈哈,这都不知道啊,人是为欲望活着啊。”

那时间,我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我觉得这个孩子比那个教授要伟大的多。即使他的回答并不正确,起码他的话会引导了人的思想。于是我那十几年中踯蹰不前的思想作了一个跨越。将叛逆的情结溶解开,将浮躁的奢欲淡化去。

然而随着我走出社会凝心思索,我发现人并全是为欲望而活着,一对老年伴侣,他们相依相伴,他们不求名欲,不求权欲,不求性欲,那他们为什么还活得那么精彩呢?因为他们有了爱情,爱情让他们二老活得丰富多彩。于是我摒弃了“人为三欲”的说法,名欲、权欲、性欲不是人们最终的所需。

难道是为了“三美”而活着吗,“美酒、美女、和美金”;美酒:唐代王翰在《凉州词》里:“葡萄美酒夜光杯”就是讲体验美酒情景,美酒当喝,美人当拥,美金当用,归根到底,不过是为了解除人之欲而已。人的欲望是无限膨胀的,所以,醉过之后方知酒浓,爱过之后方知情重,富过之后方知愁多,人不是为了“三美”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一亿年后,人会怎样?繁殖又会怎样?延伸开来,动物为什么活着,它们为什么要净化,它们想发展成怎样的一个最终目标呢?或许,根本没有最终。

人为什么而活着并需要准确的答案,答案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样看待人生,面对人生,享受人生,怎样才能够在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会拥有快乐的心情,都会拥有阳光般的精神。我觉得,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真谛?

有的人活得简单轻松自在悠闲,有的人活得辛苦忙碌焦头烂额;有的人听天由命知足常乐,有的人不屈不挠欲壑难填……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说不出的痛,但人人都在为自已的追求为自已的梦想而活着。

我为什么而活着?我的追求是什么?我的快乐何在?我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每天周而复始地工作,生活。时喜时悲,时悲时喜,忙忙碌碌,碌碌无为……

汤姆是美国一家麦当劳的员工,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地做很多相同的汉堡,没有什么新意,但是他仍然非常快乐,从来都是用满怀善意的微笑热情地迎接他的顾客,几年来一直如此。他的这种真挚的快乐,感染了很多人。有人不禁问他,为什么对这样一种毫无变化的工作感到快乐?究竟什么让他充满热情?

汤姆回答,我每做出一个汉堡,就知道一定会有人因为它的美味而感到快乐,那我也就感到了我的作品带来的成功,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我每天都会感谢上天给我这么好的一份工作,我一定要好好活着,当我想到这里,我的心潮起伏,我真的好感激上天赐给我生命的意义,这一刻,我活的真好,总有一天,我一定能活出生命的光彩。

由于汤姆,这家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最后终于传到了麦当劳公司总管的耳朵里,于是,汤姆得到了总公司的一个重要职位。

与汤姆想法相反的是他的表弟奎尔,他是一家汽车修理厂的修理工,从进厂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生气:修理这活儿太脏了:瞧瞧我身上弄的,而且没有高额的薪水。每天他都是在不满的情绪中度过,认为自己在像奴隶一样卖苦力。他每时每刻都窥视着师傅的眼神与行动,稍有空隙,他便伺机偷懒,应付手中的工作,并且总是期待下班的时间。

转眼几年过去了,一同进厂的几个工友,各自凭借精湛的手艺,或另谋高就,或被公司送进大学进修,唯有他,仍旧做着讨厌的修理工作,仍旧沉浸在无法升迁的痛苦之中,碌碌无为地应付每一天。原来,缺乏热情、失去快乐的最大受害者,就是自己。

其实,人活着首先要懂得珍惜,珍惜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或许你在经历磨难,或许你在享受富贵,这些才是你真正的财富。因为磨难可以要你千锤百炼,从而达到坚不可摧,力不可挡。因为富贵可以要你无忧无虑,享受高贵。

哲学上说,大凡任何事物都会有起源,发展,高潮,结束这四个过程,对于历史意义上的人类社会来说,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到底人要走向哪个终点呢。

人其实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人类的发展不过是一个生命过程而已,生命结束了,又有新生命诞生,反反复复这是没有终点可言的,所以大可不必把“欲望”看得太重,也没必要把“物质”看得太重,同样也没必要为小事或者一点小挫折“生离死别”,面对所有的一切,且淡然处之吧,一切静待,人之生命在不断的演变中去达求平衡就行了,没必要为了终点而去探索终点。人类的发展根本没有终点,除非遭遇了客观因素的摧毁。人的存在,生命的存在,活的意义,不过是一个过程而已。既然只是一个过程,那么就在过程中把玩精彩吧。

什么样的活法造就什么样的人生

每个人都自己的活法,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活法”而奋斗。有的人热衷名利,认为人活着最大的意义就是让自己功成名就,于是,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名利;有的人及时行乐,认为人生不过一瞬,让自己过得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他们纵情声色,享受短暂的生命;有的人追求物质生活,认为金钱万能,有了钱才能让自己过得更好,有车有房,于是,他们孜孜不倦地工作;有的人,认为只有不断地贡献才能让人生更有价值,于是,他们像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的生命给他人带来光明……

有时自己在快节奏生活中,扮演着一定角色常常显得异常忙碌,行色匆匆,朝九晚五,体力透支,疲惫不堪。活得匆忙,躺在沙发上不经意间想想:这种忙碌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换一种生活方式,是不是就会打乱一切秩序?这样的生活是否能够创造一个我们需要的明天?我真的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享受一下快乐的生活吗?是否能够找到理由让自己的脸上挂上微笑?如果不能,那么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还是我认为生活只能如此?我疑惑了?我到底想得到什么?

所罗门的魔鬼曾对渔夫说,凭你挑选一种死法吧。然而,死法再多,不过百种。活法可就多去啦!雷州方言有这么一句话:“爽过乞丐晒日头”。说的是腊九寒冬难得见几天太阳。好不容易熬过衾寒枕冷之苦的乞丐,纷纷跑到空旷的地方晒日头,这时,身子暖暖的禁不住伸几个懒腰,双手忙乎着探进腋窝里,揪出狗日的跳蚤,放进口中嗤嗤作声,惬意、快感俱备,那个爽哟,用一句北方的话,就是“盖了帽”了。

人到底应该怎么活?为了我们的一己之私而活,还是为了更多的人幸福而活?为什么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的现代,人们反而不快乐了呢?如何活才能让自己快乐,让人生幸福呢?

越来越多的人在思索这个问题。人们之所以不快乐,不幸福,那是因为很多人找不到活着的意义和价值,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为什么人们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这是因为人们本身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在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的现代社会迷失了。

人到底该怎么活?三国时期的周处给了我们一个提示。

周处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由于缺乏管教,年少时轻狂放荡,纵情肆欲,为害乡里,是乡人严重恶名昭彰、唯恐避之不及的人物。有一天,周处问乡里的长辈:“现在时局平和,又赶上了丰收之年,为什么大家却闷闷不乐呢?”长辈叹了口气说:“三害没有除去,又怎么会有快乐呢!”周处追问哪三害,长辈给他的答案是:“南山白额虎,长桥下蛟龙,还有欺负百姓的恶人。”于是,周处自告奋勇,先入山杀了猛虎,又下水与蛟龙缠斗,周处与蛟龙打斗一连三天三夜没有消息,乡人以为周处死了,大家在一起庆祝乡里的三害都被除去了。周处回到家乡,这才知道自己在乡民眼中也是一害,心中懊悔不已。于是,周处离开家乡,拜访名士陆机、陆云兄弟,在陆机陆云的勉励之下,周处改过自新,立定大志,最终也做出了一番成就。

故事中,周处在为乡人除去两害之后,自以为为乡人做了好事,殊不知,自己竟也是三害中的一害。对周处来说,自己的“活法”为人所不齿,这是一件很令人感到耻辱的事情,于是,痛定思痛,在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活法之后,痛改前非,最终做出了一番成就。

一个人活得庸庸碌碌,这不是什么耻辱的事情,只要能够敢于正视自己,审视自己的活法,改变自己的活法,对他来说,人生就是有意义的,生命就是有价值的。

赵德生于北方某地,由于父母忙碌,对赵德缺乏管教,赵德在小学的时候就是学校中的小霸王,拉帮结派,欺负同学,偷鸡摸狗,可以说坏事做尽。

到了初中,读了一年多就退学了。每天游手好闲,混迹网吧歌厅,四处打架,经常出入看守所,在乡人眼中这人就是没救了,坐牢的命。有一次,在打架时,赵德拿刀砍伤了他人。没过多久,对方竟然纠集了上百人把赵德围困在家中。赵德的父母好话说尽,赔了一大笔钱,这才让事情不了了之。

看着父母为自己操心落泪,赵德把自己关在屋里几天没有出门。想了几天,赵德对父母说想做点正事,做点小生意也可以。父母欣然同意的了赵德的要求。赵德想在家乡开一家食品加工厂,但是,从招聘启事贴出,一周之内工资涨了三次,依然没有人应聘。原来,乡人知道是赵德开的工厂,都不敢去应聘,对赵德敬而远之。

赵德明白这是自己这些年在乡人眼中的形象定型了,于是,一改往日作风,安安分分做人,时间一长,这才逐渐扭转了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如今,赵德在乡人眼中已经成为事业有成、造福一方的企业家,人人夸赞的青年才。

前后的反差,这就是一个人的活法问题。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活法,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平平庸庸地活,一生也会碌碌无为;积极进取地活,一生也会留下可圈可点的事迹;损人利己地活,只能让他人所不齿;而造福他人、乐于奉献地活,自然会为他人所称道。

关于“怎样活才算好”,实际上说的是内心感受问题。“怎样活”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是否觉得“好”要讲心境。记得《审美学》上有个观点,人坐在客厅里观赏外面的暴风骤雨,跟坐在一叶孤舟上遇到暴风骤雨的心境是截然相反的。前者可以一边叹咖啡,一边借用高尔基的名句,隔着玻璃手舞足蹈兴高采烈地狂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但后者呢?也许是浑身哆嗦无比恐惧,祈求上苍保佑让这该死的风雨消失无踪。看看,同样的一件事情,所处的位置不同,审美情趣不一样,心境和想法也就不一样。因此,在讨论“怎样活才算好”之前,必须弄清“活”与“不活”的问题。只有“活”不成为一个问题,才能考虑“怎样活”,进而探讨“才算好”。否则,连生存权也得不到保障,“怎样活才算好”就成为侈谈。

过去,你怎么活,不重要,它已经成为过去;现在,你怎么活,也不重要,现在也即将过去;将来,你怎么活?这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样的活法,造就什么样的人生。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审视自己的“活法”,去思索自己该如何活。

正确认识自己,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