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辈子,该怎么活
5655800000020

第20章 这辈子,与人为善成就自己(2)

十几天后,郭老师的病确诊不是肿瘤。不久,郭老师就喜气洋洋地回来上班了。有人间起了王端的事,郭老师深情讲述了一段大地震中的经历一一“王端是我以前的邻居。大地震的时候,王端被埋在了废墟下面,大块的楼板在上面一层层压着,而父母的尸体就在身边,王端在下面吓得直哭。邻居们找来木棒铁棍撬那楼板,可说什么也撬不动,就说等着用吊车吊吧。“天黑了,人们纷纷谣传大地要塌陷,于是就都抢着去占铁轨。只有我没动。我家活着出来的只有我一个人,我把王端看成了可以依靠的人,就像王端依靠我一样。我对着楼板的空隙冲下面喊:‘王端,天黑了,我在上面跟你做伴,你不要怕呀!现在,咱俩一人找一块砖头,你在下面敲,我在上面敲,你敲几下,我就敲几下一一好,开始吧。“就这样,王端在下面敲‘当当’,我便也敲‘当当’,她敲‘当当当’,我便也敲‘当当当’……渐渐地,下面的声音弱了、断了,我也眯眯瞪瞪地睡去。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下面的敲击声又突然响起,我慌忙捡起一块砖头,回应着那求救般的声音。王端颤颤地喊着我的名字,激动得哭起来。“第二天,王端被救了出来。”

人是由相互支撑的一撇一捺构成的,只有相互依靠、支持才能站立起臬。这就耍東我们对别人付出更多的关受、帮助;由此。我们也就会获得别人的关爱和帮助。

助人为乐,助己积善

为别人做好事不是一种责任,而是一种快乐,因为这能增加你自己的快乐感和健康指数。

世界如同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可是你要整天板着脸,它也会变得苦闷不堪。因此,在生活、工作之余多为别人想想,能使你不再为自己忧虑、善待自己,也能帮你结交很多的朋友,得到更多的乐趣。

美国密苏里州春田镇有个叫波顿的人,他对“多为别人着想”的好处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讲述的“我如何快乐起来”的故事曾感动了许多人。

“我9岁的时候失去了母亲,12岁的时候失去了父亲。”波顿先生写道:“我母亲在13年前的某一天离开了家,从此我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以后我也没有见过她带走的我的两个小妹妹。她一直到离家7年之后,才写信给我。我父亲和一个合伙人在密苏里的一个小镇买下了一间咖啡店,合伙人趁他出差的时候把咖啡店卖了,得了现款之后潜逃。一个朋友打电报给父亲,叫他赶快回家,在匆忙中,父亲在堪萨斯州沙林那城因车祸丧生--那时,我母亲已离家出走三年。我的两个姑姑,她们又穷又老,而且身体也不好,她们把我们五个孩子中的三个带到她们家里去了。没有人要我和弟弟,我们只好靠镇上的人来帮忙。我们很快被人家叫做孤儿,或者被人家当作孤儿来看待,而且我们所担心的事情很快发生了”。

“我在镇上一个很穷的人家住了一阵子,可是日子很难过,那家的男主人失子业,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再养我。后来,罗福亭先生和他的太太收留了我,让我住在他们离镇子11英里的农庄里。罗福亭先生70岁,他告诉我说,‘只要我不说谎,不偷东西,能听话做事’,我就能一直住在那里。这三个要求变成了我的圣经,我完全遵照它们生活”。

“我开始上学,但其他的孩子都来找我的麻烦,拿我的大鼻子取笑,说我是个笨蛋,还说我是个小臭孤儿。我伤心得想去打他们,可是收容我的那位农夫罗福亭先生对我说:‘永远记住,能走开不打架的人,要比留下来打架的人伟大得多。’我一直都遵照他说的话去做,尽量不去和人打架。直到有一天,有个小孩在学校的院子里抓起一把鸡屎,丢在我的脸上。我把那小子痛揍了一顿,结果交上了好几个朋友,他们说那家伙活该。”罗福亭太太给我买了一顶新帽子,我感到非常得意。有一天,有个大女孩把我的帽子扯了下来,在里面装满了水,把帽子弄坏了。她说她之所以把水放在里面,是要‘那些水能够弄湿我的大脑袋,让我那玉米花似的脑筋不要乱爆’。“我在学校里从来没有哭过,可是我常常在回家之后号啕大哭。有一天,罗福亭太太给了我一些忠告,使我消除了所有的烦恼和忧虑,而且把我的敌人都变成了朋友。她说:‘罗夫,要是你肯对他们表示兴趣,而且注意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的话,他们就不会再来逗你,或叫你小臭孤儿了。’我接受了她的忠告,我要用功读书。不久后我就成为班上的第一名,却从来没有人妒忌我,因为我总在尽力帮助别人。我帮好几个男同学写作文,写很完整的报告。有个孩子不好意思让他的父母亲知道我在帮他的忙,所以常常告诉她母亲说,他要去抓袋鼠,然后就到罗福亭先生的农场里来,把他的狗关在谷仓里,然后让我教他读书。”死神侵袭到我们的附近,两个年纪很大的农夫都死了,还有另一位老太太的丈夫也死了。在这四家人中,我是唯一的男性,在我上下学的路上,我都要到她们的农庄去,替她们砍柴、挤牛奶,替她们的家畜喂饲料和水。我这样一直坚持了两年。现在大家都很喜欢我,不再骂我,每个人都把我当作朋友。当我从海军退伍回来的第一天,有两百多个农夫来看我,有人甚至从80英里外开车过来”。

不管你的处境多么平凡,你每天都会碰到一些人,你对他们怎样呢?你是否只是望一望他们,还是会试着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比方说一位邮差,他每年要走几百里的路,把信送到你的门口,可是你有没有费心去问问他住在哪里?或者看一看他太太和他孩子的照片呢?你有没有问过他的脚会不会酸?他的工作会不会让他觉得很烦呢?或者杂货店里送货的孩子,卖报的人,在街角上为你擦鞋的那个人。这些人都有烦恼和梦想,他们也渴望有机会跟其他人来分享,可是你有没有给他们这种机会呢?你有没有对他们的生活流露出一份兴趣呢?你不一定要做南丁格尔,或是一个社会改革者,你可以从明天早上开始,从你所碰到的那些人做起。

如果我们知道每说一句话,反馈回来的是另一句什么样的话或什么样的事,那么我们就应该知道,这句话应该怎样说出去。正如我们用友好的态度说话,收到的效果就好;我们用粗暴的态度说话,收到的效果就不好。就像我们照镜子,你笑,它也笑;就像我们对着群山呼唤,你喊什么,它也喊什么。我们对别人友好,别人也会对我们友好。同样的道理,我们如果对着一个小孩子吼叫或者瞪眼,小孩子就会被吓哭,我们和他们玩,他们就会高兴。世界上道理很多,但是大道理很简单,善有善报,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

感激陌生人,它让我们体验到生命的可贵

有位朋友晚上到超市购物,出来时外面下起了大雨。他想等会儿雨会停的,便重新进超市,到三楼的书店看起了书。

到9点左右,超市要关门了。他走到门口,却发现雨越来越大。超市前面就是大街,有出租车开过,但大都是满车。如果他要打车,意味着他必须站到街边去,否则,司机无论如何也看不到角落里的他。

正在局促不安时,有人问他:“是想打的吗?”

他点点头。那人撑开了伞,说:“一起走。”他就跟着他到了路边,雨刷刷地的下着,他们没有说话。站了四五分钟,终于有一辆出租车来了,他们上了车。

那人问:“你到哪?”朋友便说自己家的方位。那人说:“顺路,我比你住得远些。”

出租车到了朋友的楼前,他开门时,对那人说了一声“谢谢”。朋友发现,那人还很年轻,是一位很时尚的男孩,他的头发染得黄黄的。他对朋友挥挥手,嘴角微微一笑。

朋友告诉我这件事,仍沉浸在当晚的快乐当中。他说他以前看不惯那些染着黄头发蹦蹦跳跳的男孩,他们给自己的印象是不负责任的,轻率的,但经过这一晚,他的观念彻底改变了。

我能体会朋友的感恩之心,这种感激可能是一生一世的。

但在座的另一位朋友却说:“假如,打伞的不是那个陌生人,而是你的亲人,你会怎样想呢?”

这个问题提得真妙。假如我们的爱人、亲人、朋友给我们打伞,还会这样感恩吗?在我生命中,父母不知给我送过多少次伞,但在脑海中却毫无观感。

感觉常会捉弄人,真正爱你疼你把你当成心肝宝贝的人你会麻木不仁,而与你只是惊鸿一瞥给予你举手之劳帮助的你反而会铭记一生。

假如,我们能换一种思维,把对陌生人的感恩转移到你与爱人之间、与亲人之间、与朋友同事之间,那么我们人生中将会是遍洒温情的阳光吧。

张女士带着儿子匆匆往家赶。走了大约有500米的路程,大风挟带着雨点和沙石呼啸而来,打得脸生疼,眼睛很难睁开。每个人都急匆匆的,看来找个避雨的地方都不容易。一把大的广告伞被风吹飞了,碰在张女士的电瓶车上,车子一个趔趄,吓得儿子大哭起来。张女士一边安慰着儿子,一边急匆匆地往前赶。大雨从天上倒了下来,儿子哭喊着说迷眼,不让走。张女士让儿子转过身来,趴到自己怀里,也许是又冷又害怕,儿子在张女士怀里抖个不停,这时天也黑了。张女士下了车,一边安慰着儿子,一边从车座下面拿出儿子的衣服想给他穿上,正在这时,一辆银灰色的“哈飞路宝”停在张女士身边,司机把玻璃打开一条缝说“让孩子上来吧,我送你们回家,你们住哪儿?”张女士犹豫了一下,那人看出了张女士的担心,又说,“要不你走前面领路。”可是,张女士怎敢在这么一个暴风雨的傍晚把刚满两岁的儿子交给一个陌生人呢?但又怕张女士的犹豫会伤了那人的好心(如果他真的是好心人),张女士就把拒绝的权利推给了儿子,张女士知道儿子从来不会离开自己跟一个哪怕是熟悉的人走。张女士问儿子“你愿不愿坐这个叔叔的车?”可是儿子竟是这么地出乎意料,他说“愿意”。无可奈何的张女士只好把儿子交给了那个人,那人又说,“我车上有伞,给你打吧!”张女士可不愿用自己的儿子去换一把伞,于是以风大为由拒绝了他的伞。在递儿子上车时,他问张女士家在哪里,张女士告诉他在县一中,张女士走在前面,记住了他的车号,他则一直慢慢地跟在张女士的后面,但张女士一刻也没放松警惕。就这样一步三回头,他把张女士们送到了家。等先生下楼接过儿子,那人就消失在茫茫的大雨中了。

温暖,感激,兴奋使张女士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下来,那车号张女士再也没有记起来,只有一辆银灰色的“哈飞路宝”印在张女士的脑中。两年来,张女士也许曾经碰见过那位好心的大哥,但他的容貌张女士确实记不起来了,向好朋友说起这件事,她们都说“你真大胆!”是大胆?还是那位大哥的真诚?张女士不愿论证。张女士现在只愿努力做一个让人感激的陌生人。

不管你多么聪明、多么有能力,生命里有许多事是要靠运气和陌生人恩賜的。因此,作为一个很有运气的人,你要懂得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去帮助那些运气不好的人们。帮助他人,帮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这种成就感是无法衡量的。

会知道在哪一天生命就会离你而去。要过充实的一生!

作为一个很有运气的人,你更要懂得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去帮助那些运气不好的人们。如果赚钱是你们的目的,你们全体都会挣到比梦想中更多的钱。不要忘记回报社会!记住你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就,有一部分是靠运气恩赐的,所以你们一定要尽自己的义务!帮助他人,帮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这种成就感是无法衡量的。有时我们会因为生活、工作太忙碌而没有时间停下来想这些问题,请大家千万不要忘记,只要我们每个人出一点力,是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这就是直到今天我仍旧坚持登山的原因。我要带我的孩子们一起去,让他们看世界,让他们学会珍惜拥有的一切。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英国的一句谚语,意思是一件很平凡微小的事情,哪怕如同赠人一支玫瑰般微不足道,但它带来的温馨都会在赠花人和爱花人的心底慢慢升腾、弥漫、覆盖。当我们懂得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的时候,我们就会体会到无私的快乐,体会幸福的感觉。

玫瑰的故事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过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呐,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都有刺儿。”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过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呐,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丛刺儿下都有花。”母亲听了沉思起来。

世间万物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关键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

开灯的故事

有一个盲人住在一栋楼里。每天晚上他都会到楼下花园去散步。奇怪的是,不论是上楼还是下楼,他虽然只能顺着墙摸索,却一定要按亮楼道里的灯。一天,一个邻居忍不住,好奇地问道:“你的眼睛看不见,为何还要开灯呢?”。盲人回答道:“开灯能给别人上下楼带来方便,也会给我带来方便。”邻居疑惑地问道:“开灯能给你带来什么方便呢?”。盲人答道:“开灯后,上下楼的人都会看见东西,就不会把我撞倒了,这不就给我方便了吗。”邻居这才恍然大悟。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方便了别人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方便。

三个小男孩的故事

有一位老人,退休后在学校附近的一间房子里居住。一天,走来三个男孩子,把一只破垃圾桶踢来踢去,玩得不亦乐乎。老人受不了这种噪音的折磨,便出去与这些小学生谈判。他说:“看到你们踢桶玩,我很高兴。如果你们每天来踢,我给你们每人每天一元钱。”。三个男孩子很高兴,接受了老人的要求,更加起劲地表演他们的足下功夫。过了三天,老人忧愁地对他们说:“物价上涨了,我的收入减了一半,所以从明天起,我只能给你们五角钱”。孩子们很不开心,但放学后,仍坚持来表演。一个星期后,老人又愁眉苦脸地说:“最近我没有收到养老金汇款,从明天起,我每天只能给你们两角钱了。”三个小男孩立刻脸色铁青,连连说:“不干了!不干了!谁会为了区区两角钱,在这儿浪费宝贵的时间?”。从此老人的房前又恢复了以往的宁静。

人生是短暂的,青春是美好的,要好好珍惜。

一座城市来了一个马戏团。六个小男孩穿戴得干干净净,手牵手排队在父母身后,等候买票。他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即将上演的节目,好象是自己就要骑着大象在舞台上表演似的。终于,轮到他们了,售票员问要多少张票,父亲低声道:“请给我六个小孩和两个大人的票”。母亲心颤了一下,她扭过头把脸垂得很低。售票员重复了一遍价格。父亲的眼里透着痛楚,他实在不忍心告诉他身旁的兴致勃勃的孩子们,我们的钱不够。

一位排队买票的男子目睹了这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进自己的口袋,将一张50圆的钞票拉出来让它掉在地上。然后拍拍那个父亲的肩膀,指着地上说:“先生,你掉钱了。”父亲回过头,明白了原委,眼眶一热,弯下腰捡起地上的钞票。然后,紧紧地握住男士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