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的1月26日,激进派议员罗巴古提出动议,针对塞瓦斯托波尔的战地现况,调查负责补给的政府各部局,为此设立罗巴古委员会专司其职。
这件事显示出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也导致锡德尼·赫伯特离开政界。
但是,南丁格尔小姐的地位并未因此削弱。新首相帕默斯顿勋爵是南丁格尔小姐的老朋友。新首相经常将她的提议和报告呈给女王。赫伯特虽然辞去了陆军部的职位,但他告诉南丁格尔,为了英军,他自己的工作将永不停息,这是他的责任,而南丁格尔也如往常一样,写信和赫伯特沟通意见。
赫伯特也不时将南丁格尔的提案转达当局,继续他们之间合作的计划。
潘穆尔勋爵继任陆军大臣,奉命听取南丁格尔小姐的意见并认真考虑她的要求。
2月份的下旬,潘穆尔勋爵派出一个卫生考察团,调查前方医院和战地营房的卫生状况。正如南丁格尔小姐后来所记述的:“这个代表团拯救了英国军队。”
他们发现的问题令人发指。代表团报告中描述野战医院卫生条件之差,所用的措辞是“简直是谋杀”。在堂皇的建筑物底下,是最最破败塌陷的阴沟,这些建筑物就处在一片腐朽污物的海洋的包围之中。灰泥脱落、百孔千疮的围墙半载被浸泡在海水中。数不清的露天厕所,一股股腥臭气直扑病房。
护士们发现,有些铺位出奇地危险,病员一睡到这些铺位上,不久就会死掉。后来才发现,这类铺位都是离厕所最近,空气最污浊的。供水不仅不足,而且污染严重。检查团让人把医院的供水管道打开,发现水蓖子上卧着一具死马的尸骨。检查团立即组织人手清理医院的环境,清除的垃圾竟有556车,还有26具死牲畜。阴沟全部冲洗干净,墙壁重新粉刷以杜绝害虫。固定在墙上的椅、柜都拆下来,以免躲藏老鼠。这些措施立即见效了。死亡率开始下降。
克里米亚半岛的春天来得很猛,塞瓦斯托波尔外面,荒寂的高原沐浴在春天的阳光里。原野上铺满了番红花与风信子。伤病员的口粮改善了。侥幸地度过了1854年这个可怕的冬季的幸存者们,打破了长久的、难堪的沉寂,重又笑骂起来。
危机度过了。随着危机的度过,反对南丁格尔小姐的新浪潮又开始了。而事实是:死亡率一度下降到2. 2%。
5 又逢敌对
南丁格尔在野战医院完成的使命,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在1854年至1855年冬天,因为正值英军面临危机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急于避免及改善悲剧的发生,暂时中止了对她的敌意,也一度使南丁格尔成为重要的人物。
但是就在情势逐渐好转之后,医院当局的人又再度对南丁格尔心存妒嫉。
此时已是1855年春天,到1856年夏天的后期,她回到英国,除了士兵们的感激之外,别无其他赞赏之言,甚至不断地有中伤的流言,因此,这个时期对南丁格尔来说,只有惨淡的回忆和深深的挫折感。
1855年的初春,南丁格尔原本就不太健康的身体,因为过度的操劳、忧心,加上饮食不良,环境不良,体力开始走下坡路。
正当病人大批涌进医院的那段时期,她曾一天24小时站着照顾伤兵,也曾经跪着为伤病员包扎伤口达八小时。
南丁格尔甚至规定自己,在自己仔细照顾的那些伤病员中,绝不可以有因无人照料而死亡的,所以任何一位伤病员,只要是意识清醒,一睁开眼一定可以看见南丁格尔在身旁。
晚上八点以后,是护士们休息的时间,她们不可以再到病房里随便走动。南丁格尔也利用这段时间处理有关的文件或写信,直到夜深人静。
当人们都已熟睡的时刻,她便领着另一位护士,提着油灯在病房的长廊上轻步走动,巡视每一张病床上熟睡的士兵。
一位和南丁格尔一起巡视的护士回忆说:“我们似乎走在一条漫长而永无止境的路上,身旁是孤独和寂寥,偶尔听得见一些重伤员的呻吟。四处都是微弱的灯光,更显得周围一片晦暗死寂……
南丁格尔把手上的油灯轻放在地上,再悄悄地走到伤兵的病床边,弯着身子观察,她的脸上充满着慈光与祥和,教人深受感动……”
有一个士兵在家信中这样写:
“只要看她走过,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欣慰,她永远是那么亲切地问候每一张床上的病人。
但医院太大了,伤兵也太多了,她不能在同一张病床前停留太多,于是伤兵们只好望着映在墙上的影子,送一个飞吻,以表示心中无限的感激。”
在记者马可的信中这样写道:
“如果说她是医院的天使,那绝不是夸张的话。每当她苗条的身影柔静地飘过每一个病房时,士兵们都以感激的眼光目送她渐渐远去。
全国人民以对待女杰的心情,欢送她离开英国。人们对她的期望是正确的,她的才华和爱心及勇气堪称女中之最。”
当时伦敦社交界著名的众议员史达夫从斯卡特里考察回来后,曾发表了下面的谈话:“当我在简陋的医院中看见弗罗伦丝后,我才领悟到历史上所记载古代圣人的威仪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你当众向士兵们宣布,刚才天空中出现一道裂缝,南丁格尔小姐登天为神,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会感到惊讶或怀疑,因为这正是隐埋在人们心目中的弗罗伦丝。
士兵们都深信,无论何时何地,她都会在他们的身边,这也正是弗罗伦丝在这个医院中所造成的力量,人们迫切地需要她!”
南丁格尔的影响十分深远,她不让伤病员再喝酒,鼓励他们多给在故乡的妻子写信。
“她实在很了不起!”一位士兵说:“当我们消沉的时候,她不停地给我们打气。”
外科医生也认为她了不起,因为她会鼓励将被开刀的士兵。
“在手术房那样一个可怕、充满血渍的地方,容易令人望而生怯,失去勇气,南丁格尔却能给伤兵们魔力般的力量。”
有些手脚受伤的士兵,都因害怕切除手术,嚷叫着宁愿死,也不愿挨刀,可是一旦看到南丁格尔站在一旁咬紧嘴唇,一脸为他们分担痛苦的模样,就不再反抗。仿佛只要她在旁边,就能得到无比的力量,任何痛苦都可以忍受。
这些士兵都非常尊敬南丁格尔。
“当看到她从身旁走过,就会感到莫大的慰藉。她对每一位伤病员都很和蔼地打招呼,含笑点头。她总是使我们精神一振。”
这些士兵也因为南丁格尔而不再口出秽言,出言不逊,言行方面改善了许多。
战争结束之后,南丁格尔曾这样回忆:
“在野战医院中,交织着可怕的疾病和死亡的威胁,是每一个人最惨痛的回忆。但是在那个时候,当你发现士兵们再也不会表现出粗鲁的行为,或再也听不见他们口中嚷出难以入耳的秽言时,就足以叫人热泪盈眶!”
也正是在战争结束之后,有一位在大西洋那一端的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听说了南丁格尔的事迹,他写下了一首颂歌。
其中两节是:
于英格兰的浩瀚卷帙之中
穿越她那悠长的演讲和歌唱
来自过往的无数碑坊
应是她闪烁的光芒
在此地的伟大历史之中
矗立着一位提灯的女郎
为英姿飒爽的优秀女性
树立起高贵的美好形象
在简陋的医院西北方有一座塔,塔中有一个大房间,那是医院用品的储藏室。在仓库旁还有一个小房间,这就是南丁格尔的工作室。
经常有很多军官夫人、士兵妻子、修女、护士、伤兵病人等,要求和南丁格尔晤谈。当时,各国联军都杂居在此,土耳其、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士兵也要求与南丁格尔见面。南丁格尔以各种不同的语言和来者交谈,给予满意的回答,他们都带着感激、敬佩的心情回去。
因此护士们将南丁格尔所住的塔楼称之为“巴比伦高塔”。
“巴比伦高塔”是基督教旧约创世纪十一章中记载的故事,传说在一次洪水中,诺亚带领着子孙移居到巴比伦,他们在此繁衍后代,建造都市。后来又想建造一座与天齐高的塔,因为天上是神的宫殿,他们希望建一座通达神的宫殿的高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