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官箴》学生活
5662500000017

第17章 治政箴言(4)

老百姓是依靠自己的苦力和汗水维持生计的,荒废一天的工夫,那么就相当于他这一天的生活没有了着落。我小时候住在乡里,看见进城打官司的人,返回大多需要两天。然后便是等候消息,等待差役传讯,还要请亲戚朋友去差役那里打点求情,四处奔走,一晃又是十天半月。好不容易挨到告示审理的日子,又必须恳请邻里乡亲、证人等提前进城,并还有亲朋好友等关系密切的人偕同随行帮助料理。这一切都做好了准备,等到了审理的这天,却突然告诉他审讯日期推迟。也许是因为狡猾的差役牵索左右,使当官的只能传令重新进行审判。这样搞来搞去,一拖再拖,就无限期地拖延下去,案件悬着,具体时间又不确定,也许三五天,也许十来天,遥遥无期。在这期间,差役不许等候审讯的百姓离开,老百姓就只能是无望地等待守候,经商的人不能正常营业,农民雇工不能下地干活,无人可临时代替。同时,对于差役人员的应酬接待,老百姓自己羁留在城里的花销,没有哪—样是不花钱的。等到官司了结,诉讼双方早已是精疲力尽,经济难以支持,辗转借贷,资财耗尽,面临破产。甚而至于有的连返家的路费都没有着落,只好羁留公所无以归家,更为悲惨的是忧愁悲愤、饥寒交迫进而葬送性命的。唉!如果当官的能够勤于政事,民众又怎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呢!尤其是那些因含冤受屈难以伸张,导致心情抑闷而死的人,更令人心痛。还有那些因遭受迫害,不得已而被迫打官司的人,需要等候很久才批准立案,然后又得等候很长时间才确定时日开始审讯发落,这期间,骄横滥法的人又借着这个原因随意迫害索扰,这都是怠于公务的官员所造成的弊害。因此,无论何种案件,最好是在接受诉讼后就及时审讯,讯诘核实过程中,发现虚造事端,当即驳回;对于核实批准立案的,当晚就作出指示,确定审讯时间,限期结案。这对于当官的来说,这只是早费了点心神,但是却会替打官司的人减少了被差役等人多方敲诈的机会,省了诉讼双方无限的精力,节省了大量财物。至于对那些受讼师教唆,以打官司为生制造事端的人来说,他们往往借着某—件事的原由牵拉出其他事情,使案情复杂,意在把水搅浑,而浑水摸鱼,其本意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所以,只要当官的抓住案子的关键,就立即果断判结,免得被这些人牵着鼻子走,从而使其阴谋得逞。尤其不能株连无辜,使案子扩大化,以免助长刁猾之徒无端生事的不良风气。

古人说,治理老百姓没有固定的方法。我在这里加一个注脚,那就是没有固定的治理方法,但应该要有治理好的决心和信心。只要用心去治理,不要有负良知,那么,办理案件就不会出大的错误。国家对于官吏给予了非常优厚的待遇,既有常规的薪酬俸禄,又有养廉银两。做官一天,就受到老百姓一天的供俸。那么,如果不把治理政事、搞好公务的重任放在首位,处理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只以下棋饮酒、高枕酣睡自我逍遥,老百姓必然心生怨愤,神明也一定会发出震怒,这样的结果怎能不畏惧呢?我大半生以幕宾为业,但我并不愿意让我的子孙再做幕宾。我也曾经做过地方官员,也希望我的子孙能够做官。之所以如此,其实就是深怕他们做幕宾会造孽,玷污祖先的德行。前面的《学治臆说》三卷,没有抄袭别人的言论,都是我几十年经验的总结,这里我再也讲不出更多的大道理了,姑且这样吧,但是这些确是我深切的体会自然的表达。现在,我已经年老而且多病,所说的话就算是忠言切告吧!之所以写下这些话,就是想让我的亲朋好友、故旧相知能够切知,有所启迪,并不只是希望让当官的看到这些东西以察知我的一片赤诚之心。假若我的子孙能够有幸担当起治国安民的重任,那么,就应该将这本书置于座右,以时刻警醒自己,长鸣警钟。这样上对得起国家重托,下不辜负百姓的厚望,那么老天爷怎么会不保佑他平安呢?

活学活用

审案贵在神速。为官理政也是这样,久则生变,应抓住有利时机,速战速绝。

公元前550年夏,齐庄公起兵伐晋。由于事先安排栾盈等人做内应,因此,庄公只带了比较少的精锐部队。兵马出发不久,从曲沃传来消息:栾盈进袭晋国宫廷的计划已暴露,栾盈等人已败退曲沃。

面对内应已经暴露这一突如其来的情况,齐庄公意识到,里应外合同步进行已是不可能了,现在只能利用约定好的仅剩的这点时间,夺取这场战争的胜利。于是,他命令齐军以奇袭姿态行进,先夺取晋国东方的军事基地朝歌,然后分兵两路,一路入孟门,登太行,直奔晋国的国都绛都;另一路沿太行南麓,越过王屋山东脉的要隘,也向绛都进发。

当齐军北路与南路主力在荧庭会合时,遭到了晋军的反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齐军装备精良,士气旺盛,晋军对齐军的突然到达措不及防,被齐军杀伤的人很多。此时,齐庄公感到兵力已经暴露,不能再孤军深入了,便将晋军的尸体统统抛入少水,然后扬威而还。

齐袭晋的太行之战,是春秋时期最长距离的一次奇袭突击战。齐军之所以能够取得战斗的胜利,给晋军以重大杀伤,就在于齐庄公善于运用时间差,先利用栾盈之乱,当栾盈败露后,又抓住时机,出其不意,长驱直入,终于夺得胜利。

智慧金言

历来勤政与爱民息息相关,为官者能够勤政,这本身就体现的是爱民的情操。官员是否有爱民之心,往往表现在是否勤于政事。穷奢极欲、行贿受贿是腐败。同样,推诿拖延、不能勤政也是腐败。不勤政是昏官、懒官、享乐官。在其位不谋其政,食“俸禄”、拿薪水,却不为老百姓办事,势必成为贪官、赃官的保护伞。

凡事借故拖延推诿的官吏,实出于私心,不只是昏庸,实则是腐败。尤其是那些手中有点儿实权的官吏。他们总是说话含而不露。同样是办一件事,会有更多的中间环节,索要很多的中间手续,以示认真,而这些所谓的手续,并不在他的职权范围之中,但是他却总是能够想到,而且故意不一次说清楚,只是一次说一件,从不说全,以至于你反复在他门槛上来回奔波,始终不知道他的这些手续什么时候能够要全,还有什么你意想不到的手续需要给他提供,甚至于你最终不知道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在中国的古代,昏庸的官员对于民众的蠹害,其实比贪官更坏。贪婪之官,当你满足了他的欲望后,他就会立即办事,不使当事人无止境地牵累。而昏庸的官员,不仅自己不能尽快办事,而且由于没有坚定的立场,致使所属污吏乘机肆意侵害,使有事要办的人既付出金钱又无限期地被拖延,最终还不一定能把事办成。怠政害民,“仁人之所隐病也,居官者慎之。”

敬事职责,诚笃协办

原文

州县幕友其名有五,曰刑名,曰钱谷,曰书记,曰挂号,曰征比。剧者需才至十余人,简者或以二三人兼之。其事各有所司,而刑名、钱谷实总其要。官之考成,倚之;民之身家,属之。居是席者。直须以官事为己事,无分畛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后可。盖宅门以内,职分两项,而宅门以外,官止一人。谚云:一人之谋不敌两人之智。如以事非切己,坐视其失,而不置一词。或以己所专司不容旁人更参一解,皆非敬公之义也。特舍己从人,其权在我。而以局外之人效千虑之得,则或宜委婉或宜径直,须视当局者之性情而善用之。否则贤智先人,转易激成乖刺耳。

译文

州县中从事幕宾工作的职责分为五种:刑名、钱谷、书记、挂号和征比。这五种工作,繁复的需要十多个人共同完成,简单只需用两三个人来兼任。业务各有不同职责,比较而言,刑名和钱谷实质上最为重要。官吏政绩的考核,倚重于此;老百姓的身家性命,同样由其掌握。因此处在这个位置上的幕宾,必须把公事作为自己的事来办理,不应过分考虑职责范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有这样才行。因为对内,职有所分;而对外,就只是一个整体。谚语说:“一个人的谋略,始终比不上两个人的智慧。”假如认为事情与自己无关,眼看事情失误而袖手旁观,不置一词;或者由于是自己的职责,不容旁人参谋一言;这都不是尽职尽责者应持的态度。听取他人的建议,放弃自己不正确地想法,主动权在我手中,又有何不可。局外人所献千虑一得,或者以委婉或者以直言的形式提出,需要根据当事人的品行选取适当的方式。否则,由于德能超过他人,反而容易造成乖违不和,不利共事。

活学活用

古往今来大凡在事业上取得显赫成绩者,多是不畏艰辛克服重重困难的有志之士。“痛苦使人早熟,压力促人奋进”,有时坎坷的道路比一帆风顺更能给人带来益处,历经大风大浪者,会得到宽阔的胸怀、不畏艰辛的勇气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因为无论是做人为官亦或经商为将,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经历些困难更能锻炼人的意志,提升人的能力。“吃苦是福”辩证地去思考,真可谓是不无道理呀。

忍辱负重,“忍辱负重”出自《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陆逊说的这句话表现出他忍受屈辱,担负重任的精神,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守江口书生拜大将》,很生动地描写了陆逊这位书生被孙权拜为大都督后,经历了许多曲折,最终取得胜利的全过程。公元222年刘备以倾国之师进犯东吴之时,东吴上下惶急,形势严峻。阚泽推荐了陆逊,但遭到张昭、顾雍等元老大臣的反对,认为他只是一个没有威望的书生,不足以当此重任。所幸孙权力排众议,坚决拜陆逊为大都督,赐以宝剑印绶,授予全权。陆逊到了军营之后,却又受到韩当、周泰等大将的抵制。他们先是惊讶:“主上为什么派遣一个书生来做总兵!”及至陆逊传令,教诸将各处关防,牢守隘口,不许轻敌。众将士都取笑他懦弱,不肯坚守。韩当公然反对这样“堕其锐气”。要求决一死战,帐下诸将齐声附和。足见陆逊要贯彻自己固守待变,后发制人的战略意图的困难!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陆逊才掣剑在手,厉声说道:“刘备是连曹操都忌惮的枭雄,今在国门,大家全力同心对敌才是,而今不听号令,是为什么?大王看我能忍辱负重,才把这样的重任托付给我。小不忍则乱大谋,务请诸位恪守职责,如再违令,军法无情!”这一番人情人理、掷地有声的话,使得营中的局面有所好转。这以后,虽然还有一些将士对陆逊不那么服气,多次向孙权上书,指责陆逊懦弱无能,但孙权对陆逊却坚信不疑。经过八个多月的相持,最后陆逊乘敌之隙,火烧连营七百里,吴军大获全胜。吴国上下这才完全叹服陆逊的才能。

陆逊初拜都督时,遭到老臣宿将那么大的反对,由于孙权的支持和信任,特别是他自己坚韧不拔,善于调节各方面的关系,更由于他殚精竭虑,洞察敌我,在关键时刻,拿出自己的正确方案,终于使诸将诚服,戮力同心,取得最后的胜利;事后,孙权了解到诸将当初不服的情况,问他为什么不上奏?陆逊回答说:“我受恩深重,任过其才。又且诸将军多为功臣宗亲、国家栋梁,我若上奏,必有所伤,这是我所不愿意的。我虽然庸懦,但仰慕古代蔺相如那样退让求和的高义,以成就国家的大事。”孙权听后十分高兴,大笑称善。

陆逊这样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绝非偶然,在他初进仕途时,孙权任他为帐下右都督屯兵芜湖。后来陆逊带兵镇压了会稽一带山越人的起义,并招募了数万名山越青壮年,扩充了自己的队伍。回来后,陆逊在孙权面前称赞会稽太守淳于式是一个贤良能干的官吏。孙权说:“淳于式上书告你的状,说你把山越的青壮年都招募走了,弄得百姓门户萧条,人心不宁。你难道不知道吗?”陆逊说:“我已经知道了。”孙权反问:“那你为什么还称赞他呢?”陆逊答道:“淳于式为了安抚百姓,开发地方,所以才告我的状,这正说明他是好官,我怎能不称赞他呢?”孙权听后赞叹说:“这是胸襟开阔,具有远见的人才会说的话,一般人是无法做到的。”这正是:

“三分自是多英俊,又显江南陆逊高。”

“一旦威名惊蜀魏,吴王宁不敬书生。”

智慧金言

勤政敬业,是做好职责内工作的基础,是创造良好业绩的前提。“勤于行则事治,勤于思则理得”,这是古训。尽心做好每一件具体的事,尽可能地做好面前的每一项工作,不论多么琐屑,都认真去做,并力求做好,这是人生的态度,也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忠诚地履行职责,用勤敬的躬行赢得支持和信赖,这是每个人,更是为官者强化人格力量的有效途径和基本原则。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大家相互影响,相互制衡,谁也不可能孤立存在。因而,更需要相互的协作与支持。各司其职,分工负责,是获得认同与支持的前提,如果不能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又何以协助别人?又如何得到别人的帮助?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他本身的能力就值得怀疑,又怎么能为别人分忧?顾全大局,协作配合,是一个团队建设的灵魂。个人英雄主义,只会丧失团队的凝聚力。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别人所不具备的品质和经历,也都拥有与众不同的优点和特长,因而,共同组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之中,任何个人既是独立的,又是互为依存的,带着各自的特点,共同向着一个方向前进。虽然每个人都不一定完美,但是,同心协力,尽可能地使别人的生活美好,应该成为共同的精神品质。

万事勤为先,做好父母官

原文

吕氏当官三字,曰清、曰慎、曰勤,尝与同官侍王蓬心先生,论三事次第,先生以清为本,同官唯唯,余谨对曰:“殆非勤不能”。先生曰:“何故?”则又对曰:“兢兢焉,守绝一尘矣,而宴起昼寝,以至示期常改,审案不结,判稿迟留,批词濡滞,前后左右之人,皆足招摇滋事,势必不清,何慎之有?”先生曰:“诚知君之得力有自也。”因为同官交勖焉。凡余臆说,力求称职之故,固无一不恃乎勤也。

译文

吕本中说当官贵在于清、慎、勤。曾与王蓬心谈论这三样到底哪一样为先,先生认为官以清为先,我却认为应以勤劳为重。先生问我为什么,我说:“一辈子都需兢兢业业,否则,通宵宴请,案子审而不结,判决书迟迟不下,则周围的人必会滋扰生事,势必不能做到清,又怎能谈得上慎呢?”先生说:“可见你办事一定得力。”因此让我与同僚相互勉励,我这么说,只是为了尽职尽责,所以从来都以勤劳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