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官箴》学生活
5662500000041

第41章 避祸箴言(5)

人们总是把一切的罪责都推给一个名词——制度不健全。试问制度是谁制定的,又是由谁来操作实施的,无论多么健全完备的制度,如果不认真履行,都等同于废纸,是虚设。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的完备,就是包括制度的制定与制度的执行两个环节。事实上,我们哪里都有制度,不信可以看看,每去一个部门办事的时候,他们都可以提出一系列的规定与章程来,更有各种制度挂在墙上醒目的位置。而当你采用另一种方式办这件事的时候,这些制度就都“缺席”了,没有人看得见,或者说是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漠视它,就让制度先挂在墙上吧,也让制度“看看”是怎么办事的。那么这是制度不健全吗?由此可见,那种借口制度不健全的,或许是托词,是蓄意淡化,是说话人借以逃避什么的技巧。其实,不在于制度是否健全,关键在于制度的落实,在于对落实制度的监管存在漏洞,之所以存在监管漏洞,我想不外乎这样:又有什么约束监管者呢?我们没有这样的措施,从来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定向的监管。也就是说,如果监管的对象出了问题,是不是可以也同时追究监管者的责任呢?古代叫株连或是牵累,因为这是他的失职和不尽责,至少也应该追究到这个层面吧,如果对监管者没有制约,这样的监管也同样是虚设的,等于没有。

重要的还是人的问题,没有人的素质的提升,一切的制度也仅仅是制度而已。

进退之机,必先自立

原文

仕而进,经也;不获,已而思退,权也。志乎!进则尽职以俟命,虽遏吹毛之求索,分不能辞。至于退则知止而洁身,虽有破格之恩荣,义无可恋。故既明去就之界,当择一途自立。如游移不决,势必首鼠两端,进退失据。

进之难非难进之谓也。凭人力以求进,必好为其难,往往天不可以人胜,徒有失己之悔,此其故,难言之。至退亦不易,则非及之者不能知也。不获乎上,万无退理。然遇上官宽仁体恤,转得引身以退。幸而获上重其品者,欲资为群僚矜式,爱其才者,欲藉为官事赞襄,责以匪懈之义,不可偷安,督以从公之分,不宜避事。病则疑为伪饰,老则恶其佯衰。感恩以心恩荣之,惧成以威怵之。非平素无牵挂之处,必,临事多瞻顾之虞。须看得官轻,立得身稳,方可决然舍去。嗟乎!是岂一朝一夕之故哉!

译文

做了官,还想做更大的官,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不能如愿,失望后就想退出仕途,这是在对各种情势作出权衡后的抉择。进取还是引退取决于自己的志向!仕途通达就尽心尽力恪尽职守,以待命运的机遇,即便是遇到意外,这也是命中注定的,不能回避。至于决定引退那就应该知道什么时侯停止而保持洁身自好,即使突然有破格提拔这样的幸运,也应义无反顾而不能留恋于眼前的好处。所以对于自己的去留进退一旦决定了,就应当选择一条自立的道路。如果优柔寡断下不了决心,就必然会摇摆不定,最终导致自己处于被动,无所依靠。

升官的难度并不是指难以升官。凭个人的能力谋求升官晋职,这是许多人都愿意接受的途径,然而,事实上往往命运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个人的努力永远无法扭转官场的法则,只能使自己伤感懊悔而已,这其中的难处,是很难讲清楚的。即使是辞官不做也是不容易的,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是体会不到的。要是上司不同意,那绝对退不出官场。如果有幸遇到上司宽厚仁爱,体恤下属,反而得以从官场中抽身出来,得以引退。这些人中,有的幸而被上司看重其品行,想借以作为僚属们学习的榜样;有的因为上司爱惜其才能,想依靠其作为助手参谋划策。喻以为国为民服务的大义,要求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责令不能偷安,以为公众服务的名义督促鞭策,不应该躲避事务。即使生病,也会被怀疑是假装的;即使年龄老了,也会以为是故意作出衰老的神态。对于深知感恩图报的下属,便施以恩惠来挽留;对于惧怕权势的下属,便利用权力进行恐吓控制。如果不是平常就没有什么可牵挂的地方的话,必定会在面临这种境况时,产生瞻前顾后的忧虑,难以取舍。因此,临事进退之际,须把做官看轻,立身稳妥,这样才能够毅然地辞官而去。哎!这哪里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啊!

活学活用

古人非常推崇医学家孙思邈的话,经常将其许多见地应用于为人、为官、居家、修身等各个方面。应用于官场之上的警句很多,最著名的便是“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要求为官者要有大胆自信,又需谨慎小心;既要圆融变通,又需品格端方。总之,小心是重要的,“小心驶得万年船”。所以孙思邈说:“故养性之士,不知自慎之方,未足与论养生之道也,故以自慎为首焉。夫圣人安不忘危,恒以忧畏为本。营无所畏忌,则庶事隳坏。其忧畏者,其犹水火不可暂忘也。”就是说自己要时时刻刻谨慎小心,才能够修身养性,圣人在安逸的时候从来不忘危险,常常以忧惧为处事的常态。如果干什么事都无所畏惧和忌讳,那么很多事都会办砸。所以要心存畏惧,就像不能忘记水火的危险一样。

有的人会觉得古人谨慎得过头了,实则不然。当前有句流行语:“官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就可说明当下为官者的不容易。主要原因除官场之上的人际斗争之外,还在于以下两点:第一,当了官的人往往有人吹、有人捧,社会上愿意与之结交的人也多,办事也要比一般人容易,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傲慢、狂妄的性格,瞧不起别人,看不上一些琐事,往往做事张扬、口出狂言,得罪很多人。第二,当官就会有更多的人关注,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被人为地放大,如果生活张扬,就会引发社会其他群体的不平衡感,如果再不洁身自好,就更容易出问题。

例如“河北第一秘”李真的腐败案曾经引起轰动。其实早在案发以前,就有很多人预言了他的死亡,主要原因就是李真的“狂”和“牛”。李真大权在握时,十分骄横,他驾车上班,从来是不管是红灯绿灯都往前闯,老警察看见知道是他的车,谁也不敢拦。一次有个新警察刚来此值班,不知闯红灯的人是哪位,上前要对李真进行处罚,没想到李真把车窗玻璃摇下来,迎面吐了这个警察一脸。还有一次,一名转业干部到石家庄某部门任职,局班子成员到某饭店为他接风,碰巧李真也在这一饭店吃饭。李真过来回敬时,只因为这名转业干部没有站起来,李真就气急败坏,回到家就给一领导打电话,要求把这个转业干部给撤了。急得这名转业干部带上礼物两次到李真家里赔礼道歉,才算平息。所以人们说李真早晚要出事。

慎行是职场中取得成功所不可或缺的一种修为。做事宁可谨慎、低调,也不要张扬;位子越高、权力越大越要小心谨慎。如果处事张狂、触犯众怒,就不可避免要跌跤。只有在前行过程中,时时如履薄冰,处处如临深渊,办事才会深思熟虑、交际才会谦恭和蔼,平时才会时刻检点自己的一言一行,今后也才会有大成就。可见“慎行”既是《官箴》给我们的箴言,更是孙思邈这位古之良医为当今的职场中人开出的药方。

智慧金言

进退之机不可游移,全在于自己的抉择。

人,首当自立,而后才可选择进退。不论从事什么职业,自己应该清楚:自己赖以立身的是什么,什么才是我们能够自食其力、养家糊口的可靠凭依。

人们常说“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但是,哪里都是一样的,都需要真正的才能与实实在在的资本。我们拿什么安身立命?如果没有事业的根基,留你何用?

有经济实力作为资源支持,有政治背景作为可依靠的后盾,当然可以游刃有余,而根本就不需要作出进退的抉择,只需要作出哪里更好的选择就行。

何德何能,自己要有分寸。不只做官,凡事皆需留有余地,便于自己回旋。积极进取,固然可嘉,但是毕竟需要天地人和并有命运的成全;一时负气的退避,或许会令自己失去机会,也不一定可取。

恃才深究,为官所患

原文

余尚在胡公幕中,初读律书时,惴惴焉,恐不能习幕是虑。友人骆君炳文,端方谙练,独严事之。尝语余曰:“以子之才之识,为人佐治,所谓儒学医菜作齐者,非不能之患,正恐太能耳。”余请其故,曰:“衙门中事,可结便结。情节之无大关系者,不必深求。往往恃其明察,一丝不肯放过,则枝节横生,累人无已。是谓已甚,圣贤之所戒也。”余心识之,不敢忘。数十年来,觉受此语之益甚多。

译文

我在胡府学做幕僚,开始学习律令知识时,看到繁复周密的条律,惴惴不安,担心自己不能熟练掌握运用这些条律,把事情办好。我的朋友骆炳文,为人正派,处事干练,深谙幕僚之道,自我要求严格,干事兢兢业业。他知道我的顾虑后对我说:“凭你的才能学识,不论是为人处世,还是辅佐政务;不管是传授儒道、齐身治国,还是治病疗伤、劝课农桑,都绰绰有余。我担心的并不是你能力弱,而是你太能干了。”我大惑不解,追问其中原由,他说:“行政事务,能过就过,无关紧要的事情不要深究。有时候自以为明察秋毫,对事情的细枝末节不肯放过,反而会枝节横生,自找麻烦,累人累己。这样做,就叫太过分了,大圣大贤也很忌讳。”我把这番话牢记在心,不敢忘记,数十年来,始终觉得受益匪浅。

活学活用

耿直的品格往往是令人尊敬的,但是有的时候过于耿直,不知道变通,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种表现主要有:在别人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时候,直接驳别人的面子,给别人难堪,让别人下不来台;有的时候为了工作中的不同看法直接顶撞别人,与别人争执不休;还有些人由于不注意别人的感受,发现并指出别人的错误之后,表现出“得理不让人”的架势,拿出“痛打落水狗”的手段,不断地对别人进行指责等等,这样很多人无疑会对这些“耿直”的做法耿耿于怀,心存芥蒂。有些人还会找机会报“一箭之仇”,借机报复。这就是“直”所造成的祸端。

所以说耿直并不意味着蛮干,也要有所顾忌,也要注意别人的感情以及维护周围人的团结,只有这样才不至于遭到飞来横祸。例如我国明代著名的清官海瑞,海瑞以耿直的性格著称于世,但是他处理问题也很讲究方式方法的运用。有一次总督胡宗宪的公子打着总督的旗号借旅游为名到处招摇撞骗、搜刮民财,海瑞很气愤,打算教训一下这位胡公子。但是海瑞并没有直接把胡公子进行处理,而是想了个办法:海瑞叫人把游玩到他地面上的胡公子叫来审问,一口咬定这个胡公子是冒充的,海瑞的“理由”是依胡总督的官声和人品不会教育出这样的儿子,于是下令让人把这位公子押到总督胡宗宪那里,让总督亲自处置。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既惩罚了作恶的人,又给总督留了面子,胡宗宪也没有因此对海瑞打击报复。

“和不害义”则要求不能因为关系好就违背原则,侵犯公共利益,做一些开后门、疏通关节等违反道德准则的事。例如一些老朋友、老战友、老同事借着平时关系好,提出一些违反原则的要求时,能够及时劝阻,使得双方都不会因此而遭受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