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官箴》学生活
5662500000043

第43章 慎交箴言(1)

世途多变,交友宜慎

原文

广交游,通声气,亦觅馆一法。然大不可恃。得一知己,可以不憾。同心之友,何能易得。往往交太滥,致有不能自立之势。又不若硁硁自守者转得自全。且善善恶恶直道在人,苟律己无愧,即素不相识之人,亦未尝不为引荐,况交多则费多,力亦恐有不暇给乎。

译文

广泛结识朋友,互相通气帮忙,也是寻求幕府工作的方法之一,但朋友也并不是全都靠得住。其实人一生中能够有一两个真正知心的朋友,也就死而无憾了,但是真正情投意合的朋友,又怎可能在茫茫人海了随意遇到。朋友过多过滥,会使自己无法自立,倒不如固执己见,自封于一个狭小的圈子中,反而能够自我保全。更何况人生善恶,择善择恶完全在于自己,如果自我要求严格,无愧于心,即使是素不相识的人见了,又为什么不引荐你呢?一个人朋友多了,花费也就多了,就自己的财力、精力而言,恐怕也会力不从心吧!

活学活用

交朋友要谨慎,要选择那种有助于你身心健康发展的朋友。如若不加选择地随意结交朋友,不仅不会带来益处,可能还会有着不良的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贵心知,酒肉朋友、利益组合不可交,也不可能深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友不可滥,大可不必充那种高朋满座、食客三千的气派。

朋友之交是信义之交,忠实于友谊,对朋友要重诺言,讲信用。《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荀巨伯冒死护病友。荀巨伯是东汉桓帝时的义士,有一次他到远处去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北方匈奴族人来攻打郡城,朋友立刻劝巨伯说:“城池一攻破,我必死无疑,你还是赶快走吧。”巨伯一听此言,正色对朋友讲:“你怎么能这么讲?我大老远地来看望你,现在遇到危难了,把你丢下自己先跑这种败坏信义的事,是我荀巨伯所能干的吗?”不久贼人攻来,见巨伯在此,大惑不解地问:“我们的大军一来,满城的人早吓得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这里等死?”巨伯回答他们说:“我的朋友生了重病,不能行走,我不忍心丢下他不管。你们要杀的话,我宁愿代替朋友去死。”入侵之敌见此情景,十分佩服荀巨伯,彼此谈论着:“我们入侵人家国家是不义之人,行不义之事,不义之人入了有义气的国家,实在是惭愧。”于是就撤离了,城池得以保全。荀巨伯为了看护病中的朋友,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这是多么感人至深的友情!这连敌人都不得不叹服的情操又该是多么高尚啊!

《循汉书》中记载着左伯桃的故事,是说羊角哀、左伯桃两个人是生死之交,两个人想一起去位于江汉平原的南方大国楚国做官,商议好之后就启程了。谁知路途多艰,又遇雨雪不能前进,身上无钱无粮,两个人饥寒交迫,就想生不同时,死却可同时。但左伯桃又考虑到壮志未酬,这样去死未免太可惜,就对羊角哀说:“我们俩要是都死了,连尸首也没有人收。咱们是生死之交,伸手怀内,我扪心自问,自己的才华远不如你,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活着恐怕无益于世,反而会连累你,使你的才能也不能发挥,这太可惜了。”于是不顾羊角哀的反对,执意将衣食让给羊角哀,自人空树中而死。后来楚平王因为喜爱羊角哀的才能,也以上卿之礼厚葬了左伯桃。

经患难,才能显出友谊的力量和价值。所以古人说:真正的交情,就像真金一样,经千锤百炼也不改变颜色;利益的交往,就像七八月的洪水,早晨是满的,晚上可能就干涸了。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相知如一,不管是穷困还是通达,都不改变;范式与张劭间的友谊,不管是生死都不离弃。“先哲告诫我们以权势相交,以财贿相交,以空谈相交,互相有给予和需求的相交,容易热起来,也很容易凉下去。有道德的人交友,应该始终如一;而市井小人的交友,就像集市做生意一样,终有散市时候。

智慧金言

对于交友之道,孔夫子说:“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曹植则从他的境遇出发,写道“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张煌言则琅琅而呼“生当为凤友,死不作雁奴”。朋友,实在是一个崇高的字眼,但又是一个泛滥的字眼。金子般纯洁的感情甚可贵,但虚假的友谊也披着伪装的华衣,在生活中大跳“假面舞”,你稍有不慎,便会认错人,被人误导。因此交朋友有些时候真是选择命运,故不可不慎。

好友来清风满座,佳书读晦日生辉。人的一生如果交上好的朋友,既是真情实意又能志同道合,就不仅可以得到情感的慰藉,心灵的安抚,而且朋友之间可以互相砥砺,相互激发,成为事业的基石。朋友之间,无论志趣品行,还是功名事业,总是相互影响的。我们观察一个人的道德品行与事业,总是喜欢观察他身边的人,交友是选择命运,是康庄大道还是泥泞小路,或者是陷阱,与此往往都有关联。

所谓“疾风知劲草,日久见人心”。由点头之交变成真正的朋友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而不仅仅只要兴趣相投就行的。“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平平淡淡的“水”即是交友的至高境界。

以清心省事为本

原文

当官者,凡异色人皆不宜与之相接,巫祝尼媪之类尤宜疏绝,要以清心省事为本。

译文

当官的人不要去结交那些社会上的闲杂人等,尤其要杜绝与那些巫祝、尼媪(原指庙祝、老尼,古时社会上这类人善于做中间人从事行骗活动)等交往,平常公门之外要以清静省心、减少麻烦为本。

活学活用

这段话主要是对官员的社交活动提出的忠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空间,为官者也不例外。一个正常的良好的社交圈子,对于丰富生活、调节情绪、获得信息和人际资源都有重要的作用。而不正常的社会交往,不仅耗时费力,而且还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一些交往的“朋友”心术不正、品质低下,在社会上到处惹祸,给结交他们的官员带来消极影响和不良后果。

吕本中的《官箴》并没有明确说明应当结交哪些人,但是却根据自己的为官经验指明不要结交哪些人。这些官员需要避开的人被称为“异色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社会上的闲杂人等,这些人往往自称有本事、有门路但又没有正经的营生方法,专门在社会上钻营投机、招摇撞骗。官员要想在公门之外有清静省心的个人生活,就一定要远离这些人。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官员的身份特殊,作为公众人物,掌握和行使着公共权力,正是某些社会上善于投机钻营者所喜欢结交的对象。如果一个官员自律不严、交往不慎,很容易把权力交易带入社会交往中,被某些别有用心者腐蚀,导致官员的腐败、堕落。某些社会上的人喜欢“傍官员”,而有些官员也热衷于“傍大款”,这种不分对象的滥交朋友,往往成为借交往之名搞权钱、权色交易的温床。

《官箴》的告诫很有现实意义,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从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法乱纪案件看,一些人的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交友不慎开始的。《法制日报》报道,山西运城畜牧局原副局长张斌因指使他人杀害情妇和情妇的哥哥,在运城市中院受审,通过公开审判,人们注意到了有关张斌社会交际圈子的问题。原来,张斌在多年的从政生涯中,经常和社会不良分子结交。张局长自称“白道黑道都有人”,处事张扬,骄横跋扈,最终竟然使用黑社会的人员和手段解决自己认为棘手的问题。

还有的官员,觉得某些社会闲杂人等有本事、有路子,愿意与之结交,最后不仅受骗上当,还容易被人利用。安徽省原副省长何闽旭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所谓的“能人”。此人自称很有“背景”,可以帮助何闽旭继续升迁,于是向何闽旭要了30万元“活动费”,何闽旭升任副省长后,此人又找到何闽旭,说何闽旭的提升是他帮了大忙,又要了100万元。其实,何闽旭任副省长是正常的组织任命,与此人无关。在何闽旭案发后,这个案子也被揭发出来,何也因为这件买官的丑闻受到了严厉的法律制裁。

智慧金言

古人认为:“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以色交者,色衰则尽。”那种虚于应酬的庸俗之交,互相利用的势利之交,有百害而无一利。为官者不能把社会交往看做生活小事,不要认为和社会上的一些人一起吃吃饭、互相帮帮忙,是自己交际圈的“提升”,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其实实践证明,这种人只能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为官者要谨慎交友,坚持择善而交,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

知己不易得

原文

古人有言“得一知己可以不憾”。夫知己讵易得哉!

知己云者。用己所长并恕己所短。若己之才品未赏不知,而己之短长尚未周知,谓己可用,用违其分,是谓知人,而不得谓之知己。卒之不能尽我所长,转致绌我以短,斯殆所谓命矣。

译文

古人有言:“得一知己可以不憾”,可是知己怎会那么容易得到呢?

知己往往看到自己所长而又宽容自己所短。如果只知道自己的优点,却不知道自己的短处,就认为自己可用,能用也可能不大适合,仅能说是知人而已,不能说是知己。如果托我办事不能尽我所长,却只显出自己的短处,也不要说是命中注定了。

活学活用

苏威是隋初著名的宰相,他在任职期间多有惠政,为世人所称道,苏威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应该说是得益于隋文帝杨坚对他的正确认识。苏威很早就因为才能显著而被世人所知,为人正直,在地方上很有威望,只是一直没被朝廷重用。杨坚在做北周丞相时,有人屡次推荐苏威,说苏威如何如何有才能。在这种情况下,杨坚把苏威招来,引到卧室交谈,两个人谈得很投机。但后来苏威听说杨坚要废周立隋,自己要称帝,觉得这不是臣下应该做的事,不愿意参与,就逃回到家里,闭门不出,杨坚的部下要把他追回来,杨坚说:“他现在不想参与我的事,先让他去吧,他的事以后再说。”

杨坚即位后,苏威认为自己并没有参与这件事情,没有损害自己的名誉,于是,他就又同意出来辅佐杨坚。杨坚不仅不计较他以前的态度,反而十分重用他,授苏威为太子少保,追赠苏威的父亲为邳国公,让苏威承继父爵,不久又让苏威兼任纳言、民部上书两职。苏威觉得皇上对自己的待遇太优厚了,就上书推辞,杨坚下诏说:“大船承载重,骏马奔驰远。你兼有多人的才能,不要推辞,多干事情吧。”由此可见杨坚对苏威的信任。

苏威曾主张减免赋税,杨坚听从了他的主张。因为这一政策深得民心,苏威也因此更受杨坚的信任。苏威见宫中帘幔的钩子都是用银子作的,认为过于豪华奢侈,就主张换用其他材料,劝谏要节俭从事,受到杨坚的赞赏。有一次,杨坚对人发怒,并要杀那个人,苏威进谏,杨坚非但不听,反而更加生气。过了一会儿,杨坚怒气消了,知道自己的脾气太大,态度有些过分,就对他的进谏表示感谢,并说:“你能做到这样,我确实没看错人,我感到非常欣慰。”

当时的治书侍御史梁毗因为苏威身兼五职,并没有举荐其他人的意思,就上书弹劾苏威,说他有揽权的嫌疑。杨坚对他说:“苏威虽然身兼五职,但始终孜孜不倦,志向远大,恪尽职守,对分内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是非常称职的。再说,职务有空缺时才能推举别人,现在苏威很称职,你为什么要求他引荐别人呢?谁又是更合适的人选呢?”杨坚对苏威的信任由此可见一斑。

有一次,杨坚还对朝臣说:“苏威遇不到我,就不能实行他的主张;我得不到苏威,就不能行大道,我们两人实在是相得益彰啊!”

隋文帝开皇十二年,有人告发苏威和主持科举考试的官员结为朋党,任用私人,有营私舞弊的嫌疑。杨坚让蜀王杨秀等人去处理这件事,结果确有其事。杨坚没有直接对苏威作出什么惩罚的决定,他指着《宋书·谢晦传》中的涉及朋党的地方,让苏威阅读。苏威心悦诚服地认了错,但他很害怕,就想免冠谢罪。杨坚说:“你现在谢罪已经太迟了,你已经触犯了法律,应该处罚。”于是免去了苏威的官职。

后来一次议事的时候,杨坚又想起了苏威,他对群臣说:“有些人说苏威假装清廉,家中搜刮了很多金玉,实际上这是虚妄之言。苏威这个人,只不过性情有点乖戾而已,把握不住世事的要害,过于追求名利,只想让大家顺着他,而不愿被别人违逆,这是他最大的毛病。除此没什么太大的缺点。但他的才能却不一般,如果对他弃而不用,实在有点可惜。”群臣听了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也都同意,于是杨坚又重新起用了苏威。苏威被重新起用以后,果然对隋朝忠心耿耿,忠于职守,一直到死。

智慧金言

得不得人,遇不遇时,以及其他许多偶然的因素都是决定一个人能不能成功的重要因素。

择友要择有用之人

原文

人之气质大概不同。毗于阳者,刚不免伉直忤物;毗于阴者,柔类多和易近人。然非平日究心律例,断不能高自持议。较之随波逐流、胸无定见者,遇事终可倚赖。择友自辅,当无取其轶美也。

译文

人的气质禀赋不尽相同。比如阳刚之人,不免棱角分明,容易得罪人;而阴柔含蓄者多半平易近人。在幕客中,如果不是平日里对律例有极深的研究,千万不可自顾自地坚持高于他人的论调,否则枪打出头鸟,最终受伤害的肯定是自己。相比来说,那些随波逐流、胸无定见者,遇到要表态的时候,终可倚重一方。身在官场,就要找那些能对自己有所帮助的人做朋友,而不能选择太出格的那一类。

活学活用

彭元瑞,字掌仍,一字辑五,号芸楣,江西南昌人。彭元瑞与纪晓岚为多年的同僚,又同有才人之名,按文人相轻习惯,本不易成为好朋友,而实际却相反。

关于两人的关系,民间流传下来不少趣事。

据说两人在编纂四库全书的时候,因纪晓岚每天走路总是急急忙忙的,常常把彭元瑞甩在后面,所以彭元瑞给纪晓岚起外号叫“神行太保”,而纪晓岚也给彭元瑞起外号叫“圣手书生”。

有一天,乾隆驾临圆明园,巡视《四库全书》的编纂情况。纪晓岚正一边吸烟一边手不停地忙碌,一锅烟刚吸到一半,忽然听得“万岁爷驾到”的喊声,匆忙间忘了磕去烟锅里的火,随手把烟袋往靴筒里一插,跪在地上给万岁爷请安。站起向皇上回话时,忽然觉得脚踝上火辣辣地疼,原来是吸燃一半的烟火,将他的袜子烧着了,但皇上正说着话,又不好打断,他只好咬牙忍着,疼得站立不稳,腿直打颤,涕泪跪在皇上面前,正要禀告,乾隆看他举动失常,满脸是焦灼难耐的样子,吃惊地问道:“纪爱卿,你是怎么了?”

“臣……臣靴子里,走……走火(失火)啦。”纪晓岚强忍住钻心剧痛,声音颤抖着。

“啊?”乾隆一听急忙挥手,“快点出去!”

纪晓岚跑到殿外,顾不得有失体面,坐殿门口的石阶上,一下子扒掉鞋袜,立刻冒起一股黑烟,看看脚上的皮肉,已经烧焦了一大块。乾隆皇上和殿内的人走出来看时,纪晓岚的烟袋锅还插在靴筒里,与靴子一同冒着烟,人们一时被逗得笑弯了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