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这段话非常著名,两千多年来一直激励着有志之士克服艰难困苦,成就伟大的事业。我们不相信什么上天的意志,但是你要想干成大事业,担当大责任,必须从精神到肉体都受到常人所难以想像的磨练,则是一定的。为什么呢?因为安乐的境遇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萎靡不振,直至死亡;而艰难困苦的境遇则使人奋发,从而求得生存和发展。也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还一口气举了六个古代的大贤为例说:舜发迹自田地中间,傅说举自筑墙的人中间,胶鬲举自鱼盐贩子中间,管夷吾任用自狱官手里,孙叔敖腾达自隐居的海边,百里奚崛起自市井。可见艰难困苦,乃是人才成长的必要条件,问题仅仅在于,你能否经受住艰难境遇的考验和磨练。
李嘉诚来到人世,世界已不太平。北伐取得辉煌的胜利,而中国依旧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1937年7月7日,日军凭借着嚣张的气焰及先进的武器,逐步侵占了中国的半壁山河。不久,潮州沦陷于日军的铁蹄之下。日军一面大肆烧杀掠抢,一面四处张贴安民告示。城区的居民惶惶不可终日,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人们纷纷逃出城外,去山乡农村投亲靠友,躲避战乱。
执教多年的李云经彻底失业,同时李嘉诚小学尚未毕业,也失学了。
时事纷乱,生活无着,世代居住的老屋再也住不下去了。1940年初,李云经携妻带子逃到澄海县隆都松坑乡,寄住在姨亲家。不久,又辗转逃到后沟,投靠在后沟小学任教的胞弟李奕。
这一年,祖母因惊吓、贫困而逝世。李云经、李奕两兄弟,倾资为老母操办了简单的葬礼,草草埋在后沟的山岗。
李云经失业一载,仍未找到教职。他不会体力劳动,亦不会做小生意,惟有感叹百无一用是书生。胞弟李奕薪水微薄,李云经不忍心受其接济。执教多年攒下的积蓄渐罄,李云经心灼如焚。
所幸内地烽火连天,兵荒马乱,香港却是太平盛世,一派祥和繁荣,成为战时内地人的避难所。特别是,妻弟庄静庵是香港的殷商,是惟一可以投奔的对象。李云经与妻庄碧琴商议多日,决定前往香港投靠庄静庵。
1940年冬天,李云经一家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10多日,终于来到香港。
当时的香港是世界最大、最知名的自由贸易港,常被称为世外桃源、东方之珠。可以想像,如果不是来到了香港,李嘉诚即使经商,也绝不可能创造出一系列商业神话,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成为一代商业巨人。人生的幸与不幸,只好让历史本身来回答了!
但是虽然来到了香港这个世外桃源,李嘉诚一家的生活,却绝无世外桃源的平静与温暖。相反,他们一家受尽了生活的艰辛和人情的冷漠。尤其是李嘉诚本人,当时只有14岁,就以衰弱的身躯肩负起了一家人生活的重担,成了一名童工。然而正是这种难以尽述的折磨,使李嘉诚过早地成熟起来,并经过自身的奋斗,逐步走向了成功。
李云经的妻弟庄静庵,幼年在潮州乡间读私塾,小学毕业后,像众多的潮州人一样离家外出闯荡。1935年,27岁的庄静庵来香港涉足钟表业,从最简单的布质、皮质表带做起,一步步做大。他的产品质优价廉,深受代理商和消费者欢迎。后来开始兼营钟表贸易,购入瑞士钟表,再销往东南亚各国。
李嘉诚一家到来时,庄静庵已被潮汕人视为成功人士。他腾出房间让李氏一家住下,设家宴为姐姐、姐夫洗尘。席间,他仔细询问了家乡的近况,然后为姐夫介绍了香港现状,劝李云经不要着急,先安心休息,逛逛港街,再慢慢找工作。
庄静庵未提起让姐夫李云经上他的公司做职员,这是李云经夫妇始料不及的。这也许是庄静庵在商言商,绝不把公司人事与亲戚关系搅和在一起的缘故吧。
李云经长期生活在传统伦理氛围中,虽然明白这是有头脑的商家通常的做法,但在感情上却不那么容易接受。庄碧琴想去质问弟弟,但被李云经制止。他不想给妻弟添太多的麻烦,来香港投靠妻弟,已是万不得已。而且,他毕竟是读书人,有着传统儒士惯有的清高,不愿轻易为五斗米折腰。
当时的香港虽然处于英国的保护之下,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也未能长保和平。很快,日军的铁蹄便踏上了香港,香港的前景顿时一片黯然。
在日军统治下,香港百业萧条。李云经挣的薪水越来越少,为了养家糊口,他只好拼命工作。由于长年劳累,再加上贫困、忧愤,李云经染上肺病,终于在家庭最困难时病倒了。
为了维持儿子的助学费,李云经坚持不住院;医生开了药方,他却不去药店买药,偷偷省下药钱,以供日后儿子继续学业。后来,庄静庵实在看不下去了,才强行把他拖进了医院。
为了给父亲治病,李嘉诚一家生活相当清贫。两顿稀粥,再加上母亲去集贸市场收集来的菜叶子,便是一天的美食。
李云经终于没能熬过1943年那个寒冷的冬天,走完了坎坷的一生,离开了这个动荡纷乱的世界。
李云经临终前,哽咽着对李嘉诚说,阿诚,这个家从此就只有靠你了,你要把它维持下去啊!
此外,李云经知道未成年的儿子未来更需要依靠亲友的帮助,同时又不希望儿子抱有太多的依赖心理,因而留下了贫穷志不移;做人需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等遗言。
父亲的熏陶和遗训,李嘉诚永志不忘,时刻铭记在心。并伴随他一生的风风雨雨,使他终生受益无穷。
但是与此同时,父亲没有给李嘉诚留下一文钱,相反,他给李嘉诚遗下了一副家庭的重担。
如此不幸的少年时代,莫非上天在有意地磨练李嘉诚,以便成就这个当代的商业英雄吗?
对照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话,能够肯定的只是,没有少年时候的痛苦经历,他的未来很可能只是一个可以被成千上万地计算的极平凡的人。因为逆境具有催人奋进的力量,它往往能激发人的潜能,使人以十倍百倍的心力投入工作,并创造出惊人的业绩。
据有关专家研究发现,人的潜能几乎是无限的,一般人真正发挥出的潜能尚不足10%。这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成为伟大人物的条件,只是由于没有遇到能够激发潜能的境遇,才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自己拯救自己,是成功的一项定律。只有把自己当作对手,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成就大事。如果养成一种被救的习惯,则人生必为败局。拯救自己的人强调自救的重要性!世上的每个人,只有当他感到所有外部的帮助都已被切断之后,他才会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以最坚韧不拔的毅力去奋斗,因为主宰命运沉浮的只能是他自己的努力,他必须学会自救,否则生命之舟就会沉没。
古往今来,无数人都有过与李嘉诚相类似的痛苦经历,但是能够成就大业的人毕竟寥寥无几。为什么呢?也许是由于这种经历对他们来说犹如一场噩梦,不堪回首,噩梦一旦过去,就只求安逸了。
与此不同,李嘉诚在痛苦的经历过去以后,不但时时回首,以收卧薪尝胆之效,而且不断地给自己施加压力,向自己提出挑战,不允许自己有贪图安逸之想。如果说艰苦的环境激发了李嘉诚的斗志和潜能,那么这种不断的自我挑战则使他得到了最好的经商锻炼,极大地增长了他的才干。
李嘉诚在长达数年之久的打工仔的生涯中,先后做过多种工作,从服务行业跳到技术行业,又从技术行业跳到推销行业,每换一次工作,都经过深思熟虑,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而且每次自我挑战都使自己在人生与商业方面得到了极好的锻炼,成为同事中的最佳。其中最能体现其挑战自我精神的,是在塑胶裤带公司的经历。
李嘉诚来到塑胶裤带公司做一名推销员时,塑胶裤带公司有7名推销员,数李嘉诚最年轻,资历最浅,而另几位是历次招聘中的佼佼者,经验丰富,已有固定的客户。
显而易见,这是一种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竞争,是一种劣势条件下不平等的竞争。
李嘉诚心高气傲,他不想输于他人,他给自己定下目标:3个月内,干得和别的推销员一样出色;半年后,超过他们。李嘉诚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有了压力,才会奋发拼搏。
坚尼地城在港岛的西北角,而客户,多在港岛中区和隔海的九龙半岛。李嘉诚每天都要背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出发,乘巴士或坐渡轮,然后马不停蹄行街串巷。李嘉诚说,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开始别无他法,只能以勤补拙。
李嘉诚做任何事,都会感谢过去生活对他的磨砺。他不属那种身强体壮的后生仔,而像文弱书生,背着大包四处奔波,实在强勉其难。幸得他做过一年茶楼跑堂,拎着大茶壶,一天10多个小时来回跑,练就了腿功和毅力。他在茶楼养成了观察人的嗜好,现在做推销正好派上用场。他在与客户交往之时,不忘察言观色,判断成交的可能性有多大,有没有必要再磨下去,自己还该做什么努力。
要做好一名推销员,一要勤勉,二要动脑——李嘉诚对此有深切的体会。正是这两点,使他后来居上,销售额不仅在所有推销员中遥遥领先,而且是第二名的7倍!
李嘉诚做事,从来是不做则已,要做就做最好的;不是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就算了,而是在推销的本职工作内干出了非凡业绩的同时,还利用推销的行业特点,捕捉了大量的信息。
他注重在推销过程中搜集市场信息。并从报刊资料和四面八方的朋友那儿了解塑胶制品在国际市场的产销状况。
经过调研之后,李嘉诚把香港划分成许多区域,把每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和市场行情,都详细记在本子上。他对哪种产品该到哪个区域销售,销量应该是多少,一清二楚。
李嘉诚经过详尽的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然后建议老板该上什么产品,该压缩什么产品的批量。
李嘉诚推销不忘生产,他协助老板以销促产,使塑胶公司生机盎然,生意一派红火。
只有充分掌握市场状况,至少对这一行业未来一到二年的发展前景有了准确的预测,那么,着手每一件事情,才会简单得多,准确得多。
注重行情,研究资讯,是商场决策的基本要素,年纪轻轻的李嘉诚在这方面已显示了其过人的从商资质。
李嘉诚因此干一年后被跃升为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这一年,李嘉诚年仅18岁。
两年后,他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
李嘉诚对推销工作已是十分内行,但生产及管理对他来说却是非常陌生的领域。
不怕不懂,就怕不学。李嘉诚深知自己的薄弱环节所在。因此,他很少坐在总经理办公室,大部分时间都蹲在工作现场,身着工装,和工人一道摸爬滚打,熟悉生产工艺流程。
对于每道工序李嘉诚都要亲自尝试,他兴致很高,一点也不觉得苦和累。
这或许是李嘉诚心怀远大抱负使然。此时的李嘉诚内心正在暗自酝酿着独立创业的计划;他当然要熟悉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有一次,李嘉诚站在操作台上割塑胶,不小心把手指割破了,一时鲜血直流。
十指连心,疼痛钻心。但李嘉诚吭都没吭一声,迅速缠上绷带,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又继续操作。
后来,伤口发炎肿胀,他才到诊所去看医生。
许多年后,一位记者向李嘉诚提及此事说,你的经验,是以血的代价换得的。
李嘉诚微笑着说,大概不好这么说,那都是我愿意做的事,只要你愿做某件事情,就不会在乎其他的。
李嘉诚自小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和影响,谦逊持重。其实,就客观而言,记者的话并没有夸大其辞。
李嘉诚以其勤奋和聪颖,很快掌握了塑胶生产的各个环节。塑胶厂生产势头良好,销售网络日臻完善,许多大生意,他都是通过电话完成的,具体的事,再由手下的推销员跑腿。
李嘉诚逐渐成了塑胶公司的台柱,成为高收入的打工仔,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20岁刚出头,就升到了打工族的最高位置,确实令人称羡。
到了这一步,李嘉诚似乎应该心满意足了,然而,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没有满足二字。正干得顺利的他,再一次跳槽,重新投入社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新的人生搏击。
只不过,这一次,李嘉诚不是到另一家企业去打工,而是要开创自己的事业——他要办一个工厂,自己当老板!
经过了多年的痛苦经历和磨练,李嘉诚很快地成熟了。他像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积累了太多的能量,而终于到了横空出世的时候。
成功始于胆量
成功始于胆量,这句话出自于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成功学家皮鲁克斯。的确,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这种胆量,没有胆量的人永远迈不出前行的一步。
凯蒙斯·威尔逊没有想到那次旅行,竟会使自己成为亿万富翁。
那是1951年夏天,凯蒙斯·威尔逊驾驶一辆大汽车,带着全家老小开往华盛顿特区旅游观光。一路上,美丽的风光使他心旷神怡,可住宿的遭遇却让他十分恼火:客房既小又脏,水暖设备差,洗澡用水不方便,汽车旅馆很少有餐厅,即使有的话所供应的食物也太差,收费太高,且一家人合住一间客房,每个孩子还要再加收钞票。
孩子睡在地板上还要加钱,太不应该了。凯蒙斯对妻子抱怨道,设施齐全、服务周到的汽车旅馆居然一家都没有!
都是这样的,在外就将就些吧。妻子劝慰他。
那一刻,凯蒙斯的眼睛一亮,汽车旅馆普遍差,这不是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吗?如果我建造一些宾馆式的汽车旅馆,不就能赚大钱吗?
他兴奋地对太太说,我打算建造许多新型的汽车旅馆;和父母同住客房的儿童,我绝不另外收取住宿费。我要做到,人们一看到旅馆招牌,就像到了自己的家。出外度假,我喜欢的旅馆是舒适和方便,这正是现在汽车旅馆所缺少的。我想,我是极其平常的人,我喜欢的东西,别人也会喜欢。
你打算造多少家旅馆?太太问。
噢,大约400家。他想了想,用肯定的语气说。
400家?太太惊讶地问。
度假结束回到孟菲斯市的家,他晚上就坐在餐室里工作,描绘将要建造的旅馆,有时候一直工作到凌晨2点。画好草图后,他把图纸交给专业制图员埃迪·布卢斯修改,而当后者把图纸还给他的时候,还给他的旅馆起了个名字:假日酒店。他解释道,我在工作时正好电视里在播放影片《假日酒店》,我想这名字不错。
好,就用这名字,既动听,又念得响亮。凯蒙斯兴奋地说。
这时,凯蒙斯建造假日酒店的想法已经成熟了。现在几乎人人有个家,都有一辆车,又都有旅游的愿望。出外坐飞机太贵,坐火车太慢,并且都不方便,而坐汽车旅游是最佳的选择。建造宾馆式的汽车旅馆,这在美国还没有,肯定前景看好。
说说容易,可真要做起来,困难还真不少。但凯蒙斯毫不犹豫,立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