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稳定型经济
5665700000015

第15章 为什么不可以脚踩两只船(4)

索尼所推行的企业国际化战略,不仅包括一时期它在全球化战略指导下实现企业的跨国经营,而且包括它将自身以及日本融入整个国际社会的努力。长期以来,在一些欧美企业界人士眼里,日本市场是一个封闭性的市场,不论是外国的产品还是外国企业都很难打入。当然有人尤其是日本政府和企业界不同意这种看法。暂且不论这种看法正确与否,欧美国家对日本的巨额贸易逆差,以及外国资本对日直接投资比重较小(外国企业在日本经济中仅占2%到3%的比例)却是事实。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谋求“内部的国际化”并不比开拓国际市场容易,在这方面索尼充当了开路先锋。它在70年代建立索尼贸易公司就是这种努力的例证。出于公司立足于世界的长远考虑,也是为避开危机和打破眼前的困境,索尼在70年代初就采取了果敢的行动。1972年S月,它在美国的《纽约时报》、《华尔街金融报》、《芝加哥论坛报》、《洛杉矶时报》等各大报纸上刊登大幅广告,通栏标题为“日本对美国来说是极富有魅力的市场”,副标题是“如果有面向日本市场的商品,索尼公司将帮助您向日本出口”。索尼美国公司内的“美国对日销售部”,为愿向日本销售产品的一些公司做了大量广告,索尼公司的举动在美国企业界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时,美国经济正处于不景气时期,贸易收支赤字有增无减,这些宣传广告引起美国企业家们的极大关注,向索尼发出的咨询函电竟多达1500件。于是,索尼贸易公司开始经销各种美国进口商品。随后的1977年,类似的广告也出现在欧洲的英、法、意和前联邦德国的报刊上。索尼利用自己的销售网点,成功地引进和销售的商品从日常生活用品,到洗衣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以至喷气式客机这样的大型商品。索尼公司开创的这项新事业,对打破国内一些保守企业家的消极情绪,从而加快日本经济的自由化与国际化进程,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使索尼在欧美政界和企业界赢得了良好声誉,为其与欧美企业的进一步合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日本市场是欧美投资者长期关注的重要目标。战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日本政局稳定,物价波动幅度小,劳动力优质,资金吸收能力强,金融、交通、服务、信息和其他基础设施完善,是公认的理想投资场所。随着日本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一些欧美企业开始进入日本市场。得克萨斯仪器公司是较早进入日本市场的美国电子企业。在该公司与日本政府的谈判陷入僵局的情况下,政府要求索尼公司出面,设法安排一个妥协方案。结果在盛田昭夫的有力斡旋下,达成了协议。该公司与索尼组成合资企业。企业由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经营,技术和人员完全由它调配;双方各占50%的股份,3年后索尼将所持股份按原价出售给该公司。事实上得克萨斯仪器公司达到了要求独资经营的目的。同时它也作出一定程度的让步,允许日本企业以比其他国家优惠的价格购买该公司的专利。由于索尼公司的努力,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美国的这家企业经营得非常出色。几年之后,索尼的盛田昭夫又协作通用汽车公司,顺利完成了购买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35%股份的重大交易项目,为促进日本企业的国际化进行了积极的工作。这一时期索尼直接引进外国资本进行合资经营的例子,是它与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签订协议,在日本联合经营埃弗雷迪电池。联合碳化物公司是与杜邦公可齐名的在美国屈指可数的化学公司,以埃弗雷迪商标闻名的干电池,是它的一个事业部,这一产品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高达60%。两家公司的交往与合作,要追溯到索尼向美国市场出售晶体管收音机的50年代。1975年,作为索尼与联合碳化物公司合作的产物,索尼·埃弗雷迪公司正式成立。五年后的1980年,其销售额达到100亿日元,占干电池市场15%的份额。其中,小型电池所占的市场份额达到了30%。开始公司销售的埃弗雷迪产品100%是进口的,但从1978年5月开始,公司在福岛县郡山市建立了工厂,开始生产纽扣电池和碱性电池。目前,自己生产的产品所占比率已达60%。索尼在引进外资方面获得了成功。

索尼谋求“内部国际化”的努力,还表现在它在企业内部建立的两种对外交流制度上。一种是邀请海外研究者进行客座研究制度。索尼内部的战略研究与开发部门,为了将“内部国际化”的目标加以具体落实,从各国的研究开发机构邀请人员,进入公司的研究机构共同工作两至三年,然后回国。索尼将这种国际交流方式称作“全球调研和工程师计划”。当时在索尼的中央研究所、综合研究所工作的海外技术人员有二十几位。公司计划以后将这一比例增加到研究人员的10%。另一种人员的对外交流制度叫作“休假年位置(Sabbatical)”,即索尼将外国的大学、官方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一流研究人员招聘到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作为索尼的人员从事研究工作,以实现交流的目的。此外,技术方面的国际交流还有,每年召开两次世界规模的研究开发会议。包括一年一度在日本举行的由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参加的会议,以及每年在世界各地轮流举行的开发会议。索尼的战略与研究开发部门通过上述各种方式的对外交流,推行自己的“内部国际化战略”,使索尼进一步走向国际化。

脚踩两只船

1998年8月6日,一向以服务著称的家电企业海尔集团正式宣布进军电脑业,其落脚于中关村的“海尔3C连锁店”16日也开始正式营业。众所周知,中国计算机企业现已很多,硬件的发展空间已经很小,家电企业挤进电脑市场,势必引起一场观念的革命。目前,TCL、长虹、厦华、海信、海尔等国内知名家电企业都争先恐后地进入电脑业。

虽然信息产业发展空间很大,但家电企业进军电脑市场能立足吗?对于这种现象,一位经济学家认为:“我不看好,企业在目前形势下应集中优势搞好自己的拳头产品,而不应去挤‘独木桥’”。但行家认为,电脑业前途光明,第一,电脑是个消费空档,7,000~15,000元是百姓的一个消费点;第二,电脑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才能用,给人一种神秘感;第三,市场需求潜力很大,目前国内的工厂服务业还未得到安全的开发。

面对众口不一的看法,作为家电业的佼佼者,海尔公司是怎样看待的呢?海尔有些人士说:“电脑业有三个阶段,研究、生产、服务。生产的附加值最小,现在所谓电脑市场主要指生产,海尔集团主要从事研究和服务。在研究上,海尔集团与北航、美国的CMODE公司合作于6月底成立了‘北航海尔软件有限公司’,和他们一起共同开发软件,以此来增强海尔公司的技术力量和软件开发能力;在服务上,海尔集团凭借品牌优势和采用网络化服务,来体现服务价值;在销售上,海尔公司销售电脑、电子、电信产品,并以此多平台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确,以服务作为切入点,促进工厂业的发展,在国外已非罕事,在国内却还是“新生儿”。8月6日海尔3C连锁有限公司和它的第一家分公司——北京分公司以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技术服务为目的,把海尔的家电式程序化服务引入信息产业,其服务直接面向用户。

北京地区将开设多家连锁店,用户既可以在中关村分店现场选购,也可到卫星店中查询定购,力求使用户能在最近和最方便的地方享受到海尔3C连锁服务。

对于3C的含义。3C就是海尔人的3C产品和提供3C服务。3C产品就是电脑、电信、电子;3C服务就是真诚、完美、舒心。三电一体化是3C产品发展的趋势,3C产品销售的合一是国际上3C产品销售的发展趋势。海尔公司代理销售目前品质最高的产品,同时海尔公司注重使用服务,使得拥有电脑的人能够完全地利用电脑,而电脑的家用化和3C产品的普及化,更需要人性化和个性化的3C服务。据了解,3C服务具体内容有:专家咨询导购、热线电话服务、个性化需求方案设计,无搬动服务、个性化培训服务、系统集成、软件升级、系统维护、项目咨询。3C服务的服务特色是全天候365天24小时即时服务,全方位满足从初级到高级的各种服务,提供一条龙服务。

工厂业是一种高新技术产业,光靠传统意义上的服务来发展工厂业无异于痴人说梦。海尔认为,发展工厂业的关键在于拥有一定的人才,有了人才才能将电脑服务扩展为一种产业,才能使工厂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海尔公司这几年储备了大量的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人才,今后根据岗位需要还将从社会上大量引进人才。海尔公司将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展现他们的才华。在人才培养、引进上,海尔公司坚定不移”。

诚然,家电企业进军电脑市场,有着电脑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大多数电脑企业无力建立遍及全国的服务网络,并且它们也没有超前意识。将服务转化成一种产业,且仅仅停留在初级的服务状态中。但家电企业一开始就面向家庭,服务意识根深蒂固,大多数企业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建有自己的维修、服务网络。虽然它们在工厂业的服务上还有一段转轨期,但现有的服务体系和大量的成熟经验,使得家电企业进军电脑业信心十足。目前,海尔集团的网络已达1万多个点,其电脑服务网将迅速覆盖全国,取代现有名牌电脑所持有的“服务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