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稳定型经济
5665700000042

第42章 栽种摇钱树(1)

——内涵经济

无中生有

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形成和变化发展。至于什么是“道”,老子认为,“道”超越时间和空间而普遍存在,没有形状,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所以老子常把“道”与“无”同义,“混沌”与“有”同义。《道德经》第40章中,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讲的“道”不具物质性,它是精神的概念。他讲的“道生一”是精神产生物质,而不是物质产生精神,因此他的宇宙观是客观唯心的。但是,他的“有生于无”的说法并不错,先是“没有”,然后才“有”了,老子看到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老子进一步解释,他说风箱内部是空的,即无;正因为它内部是空的,所以才能发出无量的风力,并且使这一发生风力的活动持续下去。又如,老子认为车最重要的部位不是车轮、车辐、车辕、车毅,而是车毅正中间的环形空洞,那个部位是空的,也可称之为“无”。正因为有了这个空洞,即“无”,车轴才能插入其内得以旋转,车子也因此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

又如,屋子里面什么是最为必需的呢?不是柱子、墙壁、椅子、桌子,而是这间屋子中的空间,即“无”的部分。正因为有了这个“无”,才能在里面放置物件和客人栖身活动。所以,老子作出结论:“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说,“有”所以给人便利,完全靠“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没有“无”,“有”的一切作用也就不可能存在。

用老子的“无中生有”宇宙观推理,市场本来没有,是一个一个的空白,插进去,填起来,创造一个新需求,市场便“无中生有”了。人一出生,脑子里一片空白;汲取知识、训练思维,在无知中生有知。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才容易画出美的图画,写出美的文字。所以,做什么事情都是从零开始的,从零到小,从小变大。

无中生有,既是一个规律,又是一种智慧。有的人可以从无中生有,有的人却做不到,这就有着智慧的高低。

在九华山东岩山的一座古庙里,有一面破鼓和一个低着头的泥菩萨。庙中的泥菩萨理应正襟危坐,双目向前;但泥菩萨却低垂着头,显然是当年雕塑时的缺欠。大鼓的鼓面破损,全因为僧人未能及时修补。对此,有个聪明人竟能“无中生有”地编出一个神奇的民间故事:

数百年间,海瑞来此拜佛。庙里方丈拦住海瑞说:“海大人,此香你烧不得!”海瑞忙问:“为什么我拜不得佛?”“因为你心不洁。”海瑞是一位清官,听到方丈说他心不洁立刻反问:“我做官从不徇私枉法,为何不洁?”方丈不说话,只是用手指了指海瑞的鞋。海瑞恍然大悟,鞋乃牛皮所制,这在菩萨眼里是不洁的。海瑞立即脱下皮靴扔进山涧,赤脚焚香跪拜。跪拜之后,海瑞突见菩萨身边的牛皮大鼓,便问道:“请问方丈,那鼓是什么皮蒙的?”话音刚落,那鼓便“彭”地一声破了,再看那位昂首远眺的菩萨,也突然间面带愧色,变得双目低垂了。

这个故事纯粹是后人杜撰的,原本无奈的缺欠变成了有深刻意义的教诲:为人切莫护短,知耻方能认错。海瑞、神灵都具有不护短、知耻认错的美德。本来没这么一回事,却编出这么一个极精致的故事,“无中生有”的妙处显而易见。

正因为原来没有市场,才容易在空白处建立市场。如果独木桥上站满了人,你还能挤进去吗?一个老掉牙的经商故事说,两个不同国家的推销商到一个岛上推销皮靴。第一个推销员一上岛就傻眼了,岛上的人根本没有穿鞋的习惯,男女老少全赤着脚,这鞋还怎么卖呀!于是掉头便走,再不来了,还后悔白来一趟。第二位推销员看见同样的情况却喜出望外,岛上人不穿鞋是因为不知道穿鞋的好处,若引导他们穿鞋,让他们体验穿鞋的好处,男女老少都要买鞋,这市场不就“有”了吗!如果这个岛上的人原本都穿着各式各样非常考究的皮鞋,你的鞋反而不好卖了。

德国一位企业家诺赫福说:“经营上的黄金规则可一言以蔽之:市场是创造出来的。”市场是创造出来的这句话,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消费者并没有产生某种需求,而由企业去引导消费。上述推销员卖鞋的例子说明了创造市场的第一个含义。第二个含义是当消费者有了某种需求,而市场上并没有适应这种需求的新产品。1976年春天,日本一位记者佐佐木想到日本的许多家庭都在为子女的升学问题操心,父母们都渴望子女能升入名牌大学,以便今后找到一个好的职业,为了实现这个愿望,花多少钱也不心疼。佐佐木根据市场上的这种需求,研究出“学习机”,只要学会简单的操作,就能随时解答问题,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这种新产品一问世,立即占领了市场,“学习机”的市场本来没有,是佐佐木根据广大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们的需求而创造出来的。这个范例是创造市场的第二个含义。这两个含义有共性,即无中生有。但是,实现无中生有,必须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等,是等不来的。

我们的一些企业不是没有打入世界市场的产品,而是缺乏打入世界市场的谋略。如在世界体育大赛时,不难发现,日本厂家做的广告——“松下”、“富士”、“日产”、“丰田”,比比皆是。日本人在广告中总是忘不了自己的英文名字,如松下电器——Panasonic。日本人总是利用一切机会推广自己的产品,把眼光瞄准世界。当今,日货已经走遍天下,靠的是什么?就是凭日本人的精明和强烈地到处找“无”的市场意识。我们的企业家应该有自己的作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无”,乃无价之宝,因为“无”中生“有”,因为“无”可以孕育出无数个意想不到的“有”。而无限个“有”,又构成了“无”——无限地追求。这是“有”与“无”的辩证。人们常会有这样的错觉,“无”是什么都没有,所以认为“无”没用,没有价值,根本不可以和“有”相提并论;而“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有用的、有价值的。这种错觉必然导致只关注重视有形、有用、有价值的东西,而忽略否定无形、无用、无价值的东西。然而并不是这样。所有摸得着的、有用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那是从“无”而来的呀!没有“无”,哪来的“有”,难道“无”不是像“有”一样的有价值吗?所有摸得着的、有用的、有价值的东西将回到哪里去呢?不是回到“无”吗?人活着但总有一死;多精致的东西也有用坏扔掉的时候;再高新的技术也有被淘汰的那一天。“有”又转化为“无”。于是又会出现更高层次的“无”中生“有”。

摇身变富

当经营者自身修养不足、业务开拓不强时,只可能获些小利,所以要勇于创新。

LTV公司是美国吉姆斯?林恩1961年创办的,是华尔街前所未有的发展最快的大公司,仅仅七年工夫,LTV由原来一家不知名的公司迅速崛起,成为全美最大的巧家公司之一。

1946年,吉姆斯?林恩勉强凑足3000美元,成立了一家小公司——林恩电气行。其时,林恩最主要的财产只有一辆小卡车、一间租来的办公室以及他本人的智谋。

二战后,美国的建筑业空前繁荣,办公大楼和工业方面的建筑更是方兴未艾。于是,林恩急忙参与其中,抢到了几桩生意。到了50年代初期,林恩电气行的年营业额已超过100万美元了。但是,由于他是私人经营,须交许多所得税,使得林恩真正装进自己腰包的没有几个子儿。

经过再三考虑,林恩决定将自己的电气行改造成公众公司,如此,不但可以减轻税赋的负担,而且有更多的合理避税机会,更重要的是,股份公司更容易扩张,也更能满足自己的野心和欲望。

不久,林恩电气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获准发行80万股普通股票,其中林恩拥有50%的股权,其余的40万股以每股2.5元价格上市。他成为了“负翁”。

林恩在几个朋友的帮助下,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把上市的股票全都推销完了。除去各种费用,林恩公司实收资本75万美元。

在股市中尝到利用别人的钱赚钱的甜头后,吉姆斯·林恩决定利用股市捞到的更多资金,创立一个庞大的公司王国。首先,他用现金购买了另一家电气工程公司,从而使林恩公司扩充了一倍,而公司的股票售价在证券市场上立即扶摇直上。   如此一来,使得林恩在购买其他公司时,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可以不必立刻用现金兑现了。公司股票在证券市场上日渐建立起信誉,价值日益看涨。因此也可以把它当作现金使用,而不必动用自己和公用的现金。

随后,林恩又买下一家电子公司,并改名为林恩电子公司,如此股票价值更高,紧接着他又用相同的方式,收买了阿提克电子公司和迪姆柯电子公司。此时,他的新崛起的公司,营业额己达1500万美元。他从“负翁”变成了富翁。

休斯·福特股份有限公司是美国重要的飞机和导弹制造厂,但是,它也成了林恩的收购目标。林恩采用双管齐下的方法,一方面从证券市场公开收购,另一方面和现有股东私下成交,迅速取得近40%的股权,成为休斯·福特公司最大的股东。

1961年,林恩把该公司更名为林恩·迪姆柯·福特公司,也就是著名的LTV公司。至此,林恩也该收手了,但在他那诡计多端的头脑里,又在酝酿着新的利用别人的钱大获其利的宏伟计划——吞并威尔逊公司。

在公司刚创业之时,力量薄弱,此时公司要立足于养精蓄锐,不要轻易进行大的投资。

身无分文,寸步难行。然而,世界船王丹尼尔·洛维洛,尽管本身一无所有,却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智,筹得一笔笔资金,为自己成为“世界船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97年6月,丹尼尔·洛维洛出生于密歇根州的兰海芬。小时候的丹尼尔性格孤僻,沉默寡言,船是他惟一的朋友。他梦想拥有好多好多的船。

9岁那年,他真的当了一回“船主”。他发现一艘沉下的小汽艇,便向父亲借了25美元,将汽艇买了下来。船捞上来他花了一个整冬,将船修好了,第二年夏天,丹尼尔把船租了出去,赚了50美元。还给父亲25美元,小家伙净赚25美元。从那时起,他真想当船主。但是,直到40岁时,这一美梦方才实现。

1937年,丹尼尔·洛维洛来到纽约,他匆匆出入于几家银行之间,做着儿时做的事——借钱买船。他想向银行贷款把一艘船买下来,改装成油轮,因为其时载油比载货赚钱。

银行的人问他有什么可做抵押。他说,他有一艘老油轮在水上,正在跑运输。接着,丹尼尔将自己的打算告诉对方,他把油轮租给了一家石油公司。他每个月收到的租金,正好可每月分期地还他要借的这笔款子。所以,他建议把租契交给银行,由银行定期向那家石油公司收租金,如此也就是他在分期还款。

这种做法似乎荒唐,许多银行肯定叫走人。但实际上,它对银行是相对保险的。丹尼尔·洛维洛本身的信用或许非万无一失,但那家石油公司却是可靠的。银行可以假定石油公司按月会付钱没问题,除非有预料不到的重大经济灾祸发生。退一步说,如果丹尼尔把货轮改装成油轮的做法结果也跟其他做法一样而失败了,但只要那艘老油轮和石油公司存在,银行就不怕收不到钱。最后,钱转到了丹尼尔的手中。

丹尼尔·洛维洛用这笔钱买了他要的旧货轮,改为油轮租了出去,然后再利用它去借另一笔款子,再去买一艘船。如此几年后,每当一笔债付清了,丹尼尔就成了某条船的主人。租金不再被银行拿去,而是由他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丹尼尔·洛维洛没掏一分钱,便拥有了一支船队,并赢得了一笔可观的财富。不久,丹尼尔又有一个利用借钱来赚钱的方法在他脑海里形成了。此方法是:他设计一艘油轮,或其他有特殊用途的船,在还没有开工建造时,他就找到客户,愿意在它完工后,把它租出去。手里拿着租契约,他跑到一家银行去借钱造船。这种借款是延期分摊偿还的方式,银行要在船下水之后,才能开始收钱。船一下水,租费就可转让给银行,于是这项贷款就像上面所说的方式付清了。最后,等待一块交待完毕,丹尼尔·洛维洛就以船主的身份将船开走,但他一分钱没有花。

开始时,银行再次大为震惊。在他们仔细研究之后,觉得他的话非常有理。此时丹尼尔的信用已没有问题,何况,还与从前一样,有别人的信用加强还款的保证。

就这样,丹尼尔·洛维洛的造船公司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他真正成为一位大富豪了。

丹尼尔·洛维洛拥有的私人船只吨位,是全世界第一,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甘拜下风。

日本是最讲究包装的国家,而包装正是产品商品化的一种革命。为了赢得顾客的青睐,日本的商人们在包装上展开了竞争。这是他们的美学素养决定的。日本人对美学的癖好,是具有民族根源的,是他们民族文化得以均匀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日本商人中,如果高质量的产品没有精致、美观的包装,顾客就会将天鹅误当丑小鸭,所以他们把商品都包装得非常漂亮。日本的商人不只讲求商品的物质性,他们力图让自己辛劳所得换取的商品,既具有实用性,还具有欣赏性。

日本商人的美学意识,是受日本消费者的美学要求和文化素养影响而产生的。日本的消费者在商品的包装上十分挑剔,所以日本才成为“世界上包装最考究的国家”。日本的消费者评价商品和质量的标准,把包装也包括在内。粗劣的包装是不能引起他们的购买欲望的。正如雷可·李斯特所说的:“外国的厂商没有完全了解日本顾客对产品‘精美’的要求。很多的产品,尽管质量和信誉都很好,但因为粗劣的包装而失去了顾客的青睐。”

总而言之,日本公司在新产品的开发方面,不仅有战略的眼光,而且很讲究战术措施,不仅注意“原始研究”和“产品再开发”结合,还在注重质量和售后服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将产品开发周期缩短,尽快地投入市场。所以他们的新产品,总能抢在竞争对手的前面。他们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反身内求

价值管理(Value Management)定义为依据组织的远景,公司设定符合远景与企业文化的若干价值信念,并具体落实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上,一般的工作性质或问题,只要与公司的价值信念一致,员工即不必层层请示,直接执行工作或解决问题。这一观念目前已被广泛地引入企业的管理行为中。

价值管理对企业的优势在于:价值管理不仅能够传承落实公司的远景,更能设定企业员工守则、工作信条等方法,在组织内部进行各种层面的沟通,凝聚组织、团体、团队与个人的目标成为共同信念,以增加组织成员的生活品质满意度,最终做好顾客服务,持续组织的竞争力和获得长久的事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