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西北,曾经的大唐帝国最西边的要塞,在那个时代,这大西北所代表着是男人的热血,和建功立业的豪情。无数的中华男儿,前赴后继,不惜身死地来到这不毛之地,为的,所为的,不过就是保家卫国,用生命和尊严去搏一个前程与后世子孙的安稳生活罢了。
站在这块土地上。向雨峰突然想起了那首唱出了西北精魂的歌曲来。
大西北
云海苍茫的巍峨天山,
麦浪起伏的关中平原,
平沙无垠的腾格里,
黄花绿草的金银滩…
山,有贺兰的敦厚,
昆仑的雄浑,
祁连的绵延…
水,有青海的浩淼,
黄河的湍急,
塔里木的舒缓…
那,就是我心系魂牵的中国大西北,
那,就是曾养我育我的故土和家园。
气势如虹的安塞腰鼓,
击打出汉子们的剽悍豪迈,
余音袅袅的临夏花儿,
抒发出婆姨家的悱恻缠绵…
渭水边农家迎春的社火,
娃们随着队伍快乐地奔跑,
坎儿井旁欢快的热瓦普,
姑娘小伙子对舞飞旋。
苍凉悲壮的梆子秦腔,
道出了八百里秦川千年的风霜。
不错,这短短的西北小调,的确道出了八百里秦川千年的风霜,西北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源泉,不论是做为母亲河的黄河还是长江,它们的源头都在这西北之地。
在抗日时期蒋老头曾经这样地说大西北
以为西北地区作为长期抗战之后方根据地,西北是复兴民族的精神源泉,西北是建国的根据地
明确指出西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以此维护民族的自尊;鼓励国人从西北辉煌的历史中恢复起民族的自信;以祭奠黄帝陵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达到团结各民族各阶级共御外侮的目的;第四,指出开发西北是激发西北民众精神力量的主要手段。
九一八"事变之后,国人痛感东北之沦丧与民族之危机,开始关注西北地区.国民政府曾设想依靠西北为长期抗战的后方根据地,并以开发西北相号召,希望促进西北经济的发展,以增强抗战的力量,西北地区工业化的问题随之提出.时人对西北地区的工业化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其中许多真知灼见在今天看来仍不无启发意义。
在抗战前后的民族危机关头,蒋老头立足于西北是民族发源地和国防重地的优势特点,抓住了复兴民族和建设后方根据地这一关键问题,先后以西北为长期抵抗之后方根据地、复兴民族的精神源泉和建国的根据地相号召,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对确立后方根据地、发扬民族精神及支持长期抗战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也对国内兴起的开发西北思潮也起了促进作用,在当时有相对的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