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学原解
5669200000006

第6章 单究一个个体的根本是不行的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闲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至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译文】这就称为知道根本的道理,这就称为知道周密而周到的道理。

【说明】“此谓知本”,究其原意,应是故意重复句,为的是加强语气,也是为了下一句“此谓知之至也”而强调的。根本的是什么?单究一个个体的根本是不行的。因为,就比如要究人类的根本,就要究生命的根本,要究生命的根本,就要究天地的根本,要究天地的根本,就要究宇宙的根本。所以只有综合研究探讨,周密而周到地探究,才能知道“根本”的原理。遑论一个人的根本或者是某件事的“根本”。所以,不论谈“无”还是谈“有”,都要归结到幽远而深厚的最原始的过去,这是了解一切、理解一切的总门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