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辩论与抢答知识全集
5670500000012

第12章 辩论之体——逻辑严谨、浑然天成(2)

一个人要能滔滔不绝地说话并不难,但要在辩论中真正达到气质高雅、举止端庄、辞令精彩、谈吐风趣的境界,就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铺垫。而这深厚的文化底蕴,主要是从读书学习而来,而决非靠“临阵磨枪”来应急,得有一个长期的知识积累过程,即在平日多读有益的书。这类书一般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多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论述“三个代表”的书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文章、讲话,学习时事政策,提高理论水平、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二是多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基础知识的书,尤其要读一点哲学、历史、文学方面的名著,使自己内蕴深邃的思想,勃发智慧的力量,陶冶高尚的情操;三是多读言语应用学、口才学、辩论口才学等方面的专业书籍和讲述辩论技巧的著作,同时有选择地阅读那些记载、分析精彩辩论范例的集子,了解和掌握辩论的原理、特点、规律和技巧,琢磨成功辩论的构成要素,领悟在辩论中取胜的诀窍,用以指导自己的辩论实践。

能言善辩与参辩主体的品德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欲善雄辩,先修其身。很难设想一个灵魂卑劣、人格猥琐的人,能有为捍卫真理而辩论的雄心、敏捷善断的雄思和卓越出众的雄辩,在辩论中能够使得对方和听(观)众折服。参加并赢得辩论都是对参辩者人格的一种挑战。参辩者的人格,包含了进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崇高的信念、高尚的思想品德、不卑不亢的性格、高雅不俗的气质、优美风趣的谈吐和从容镇定的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内容。辩论对人格提出的要求,远非参辩者短时间内所能达到。超越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和修炼,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准备和修炼。

近期准备是指为参加某场辩论活动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一)分析辩题

分析辩题,主要是辨清题意,找出观点对立各方分歧之所在。辨清题意就是把握住辩题的确切含义,要把辩题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搞清楚,同时还要了解辩题提出的背景,使参辩者能准确把握辩题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帮助参辩者从更高层次上去理解和把握辩题,以进一步确立自己的论题,反驳对方的论题。分析辩题的归宿,是要使辩题变窄,集中到最关键最核心之点,找出双方论题根本分歧之所在。对于辩题中各方观点一致的地方可置之不顾,而使各方有重大分歧或对立的观点凸现出来,抓住要害,针锋相对地进行争论和辩驳,这样才能辩得热烈、辩得精彩。当然,如果辩题本身的内涵就很窄,这一步的工作就可省略。

(二)搜集论据

分析辩题,确定对辩题的见解、形成自己的论题时,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论据。然而,为了更好地阐明和论证己方的论题,使自己能在辩论中争取主动,应付自如,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就有必要搜集充分的论据。可以作为论据材料的,主要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大类。搜集论据的基本要求是:与论点有本质联系的,必须的、真实的、典型的、新颖的。与论点有着本质联系的,指这些论据的内涵和论题的内涵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并能充分证明论题,能很好地说明论题的意义的。必须的,指阐明、论证己方论点和揭露、批驳对方论点是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论据材料。真实的,指能支撑论题、保证论题能够坚实地成立的。因为论据真实,论题才可靠;如果论据不真实,论题也就靠不住。典型的,指富有鲜明特征、最有代表性、最能概括和揭示事物本质的论据材料,具有小中见大、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功效。新颖的,是指从不断前进的新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情况、新成果、新经验、新数据、新方法、新思想的论据材料,还包括过去别人未曾引用过的论据材料。它不仅能给辩论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还能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引发听(观)众思想上共鸣,从而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三)确定谋略

辩论是一种创造性的竞技活动,不但要“斗勇”,更要“斗智”。斗勇,重在比谁的气势盛、能量大、意志坚定和信心十足;“斗智”,重在比事先谋划周详,安排好攻守策略和整体配合技巧。这就是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道理。

既然辩论是立场、态度、观点有着分歧甚至对立的各方就某一辩题所作的是非正误之争,在言语交锋中就有“攻”有“守”。所谓“攻”,就是确定阐明、论证己方论点的方法和途径,揭露、批驳对方论点的方法和途径;所谓“守”,就是确定防守、抵御对方进攻的方法和途径。而要确定攻守策略,就必须做到“知己知彼”。首先要“知己”,即对己方的情况有全面和正确的认识:论题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可靠,论证是否严密,与辩论有关的材料是否准备充裕、耳熟能详,对己方辩论参与者的素质、性格、心理、辩论经验的估计等;其次是要“知彼”,即要充分了解对方,不仅了解他们的观点、策略、优势、劣势等,而且对其参辩者的个人条件,诸如素质、学历、性格、心理、知识修养、兴趣爱好、生活经历、优缺点等,也要有较深入的了解。广义的“知彼”,还包括对辩论时间、场所、听(观)众,尤其是对评委的文化层次、职业、年龄、性格、爱好及对辩题的倾向等的了解和掌握。只有切实了解和掌握了各方面的情况,才能因人、因题、因时、因地综合考虑和设计出一种能应付各种情况的最佳辩论方案。

如果辩论各方是多人参加,或者是队式辩论赛,在确定谋略时,还要讲究整体配合,使参辩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团结合作,协调作战。有的参辩者的单兵作战力很强,辩技娴熟,但如果不能与同伴在配合中发挥整体优势,单逞“匹夫之勇”,是很难取得辩论的胜利的。在这一点上,辩论与足球比赛是相同的:其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整体配合的好坏所形成的团体实力密切相关。辩论强调整体配合,这就要求各方的所有成员在场上做到全攻全守,无论是揭露、批判对方的观点还是阐发、维护己方的观点,每个成员都要从全局出发,协调一致,配合默契,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前期演练

一些重大的辩论,尤其是谈判辩论和表演辩论,演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预先确定的辩论方案是否可行,是不是最佳方案,只有通过演练才能判定;要达到深层次的“知己知彼”,也必须通过与“陪练”(假设的对立方)的对阵才能获得:参辩者心理素质的提高,辩论规程、规则、规律和方法的掌握,实战技巧的掌握,对辩题内容的熟悉,以及应对敏捷性的养成等,也都有赖于富有现场感的演练。

开始阶段

辩论的开始阶段,有如演戏拉开了帷幕,标志着辩论的正式开始。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参辩各方针对辩题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和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亮出自己的论题。正是由于各方的立场、态度、观点有着明显的分歧甚至对立,才引发出一场辩论。

俗话说:“精彩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辩论开始应力求做到“情信而辞巧”,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一是为内容定旨,即确定辩论内容的中心思想,使其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于整个过程;二是为情感定调,即为辩论的主观情感定下一个基调,使对方和听(观)众“披情以入久”;三是为语调定格,即做到声音高低适度,节奏快慢得当,切忌忽高忽低,突快突慢。高尔基曾经这样形象地比喻过:最难的是开头,也就是开头的第一句话。它好像是音乐里定调子一样,往往要费很大的功夫。调子定高了,唱到半句就挑不上去了;调子定低了,又会把嗓子压得出不来声。调子定得准不准的依据是什么呢?就是全局,就是主旨。毛泽东在《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主旨是在辩论时立论的基本观点和明确意图,是辩题的灵魂和生命,决定着辩论的质量高低、价值大小、作用强弱和影响好坏。因此,在辩论开始时,就要做到全局在胸,一切以主旨为基础。

在实际辩论中,如何提出自己的见解,亮出自己的论题,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开门见山,直接提出;有的先摆出对方的观点,对立靶子,在破中求立;有的将各方的观点同时摆出,正反对照;有的先举例证,引出辩论的方向等。必须根据辩论的实际情况,从辩论的目的、效果出发,选择提出自己见解、亮出自己论题的方法。参辩者可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辩论一开始就先声夺人,给人们留下美好鲜明的第一印象。

有的人认为有些辩论尤其是表演辩论的高潮不在开始阶段,而在展开阶段,因而认为开始可有可无,甚至主张修改表演辩论比赛规则,建议取消开始阶段。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

其一,任何事物都有开始、开展、终结的过程,这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辩论自然也不例外。

其二,辩论的开始阶段,是给辩论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又是定下基调之所在,它对整个辩论起着领起的作用。

其三,辩论的展开阶段必须在明确了对方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因为只有通过对方在开始阶段的陈词,才能掌握对方的立场、态度和相应的观点以及支撑其观点的理论和事实根据;才能发现对方的薄弱环节,确定攻击的目标。同时,通过开始时双方陈词的比较,还可发现己方辩论方案的疏漏,准备防守和辩护的措施。

其四,如果没有开始阶段双方辩词的辅垫,亮明各方的论题,那辩论就只能根据限定的立场,想象对方的论证依据和论证方法,做想当然的进攻和辩护,那就会无的放矢,没有针对性,辩论也就不会有高度、深度和力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欣赏价值也就高不了。

展开阶段

当辩论各方亮出自己的论题后,辩论就转入到实质性的阶段,即对辩题全面展开争论、争辩、争持、争衡、争竞和争胜。这是辩论过程中的核心阶段,是最重要、最精彩、最动人的一个阶段,花费的时间最多,消耗的精力也最多。在这一阶段,各方从阐明和维护己方的论点出发,都要竭尽全力地比智慧、比知识、比意志、比技巧、比辩才,这是整个辩论过程中最激烈、最富于变化、最具有攻击力的阶段,也是决定辩论胜负的关键。一时间辩论场上唇枪舌剑,左冲右突,短兵相接,风起云涌,形成了“拉锯战”。这一阶段是对既定的辩论方案,即对辩论的战略、战术的总检验。辩论是否实现了预定的目标,能否克“敌”制胜,都具体反映在这一阶段的成果上。

在展开阶段,主要是参辩各方紧紧围绕辩题展开辩论,全面铺开,进行辩护和辩驳。

所谓辩护,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掩护、袒护、防护己方的论题,这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立”,即想尽办法证明己方的论题是正确、可信的,是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二是“破”,即想尽办法揭露、批驳对方的论题的错误、荒谬和不能成立。辩护,首先是立论要有理,即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在联系,做到理当、理合、理直、理深、理透,防止理屈、理短、理亏、理浅、理乱;其次是立论要有据,因为论据是观点形成和存在的基础,论据确凿可靠,论题才站得住脚,论据充分全面,论题才能有强大的说服力;再次,是推理和证明的方法要恰当,是富有逻辑性的论证,能揭示出论题和论据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做到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统一,这样的立论才有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同时,还要批驳对方对己方论题、论据和论证方法的攻击,指出这种攻击的“无理”、“悖理”、“非理”、片面和乖谬。所以,在辩护中既有立论,又有驳论,有“立”有“破”,先“立”后“破”,“立”中有“破”。

所谓辩驳,就是要反驳、批驳、驳斥、驳倒对方的论点,指出对方论点不正确、不合理、不全面、不符合客观事实,甚至是荒谬和有害的。辩驳的途径有反驳论题、反驳论据、反驳论证三种。

在辩论中,辩论内容的展开,不论是横向结构还是纵向结构,各结构层次之间结合部的衔接,在表演辩论中位辩手表述内容的前后衔接都是十分重要的。越是庞大的体系就越显得重要。因为辩论的内容不管怎么复杂,都必须纳入辩论特定的时间顺序之内。时间的维一性,使得辩论内容的立体性发生形变。我们知道,辩论内容的结构层次是无法凭借视觉加以把握的,而听觉对结构层次的把握又要受限于时间的一维性。根据对方和听(观)众把握结构层次的特点,必须在结构层次中具有明显的自然有声语言的衔接标志。这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用大小序号引导,表明结构层次的衔接关系;二是用连接词语或连接句表现辩,论内容的逻辑结构层次和相互承接的关系,以此起到串联思维的作用,使对方和听(观)众在头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印象。

成功的辩论都离不开对环境的控制。只有在辩论中始终占据主动,控制辩场气氛,主导辩论方向,紧紧抓住对方和听(观)众的心,才能产生良好的辩论效果。对于时间较长的辩论,有效的控场尤其重要。控场的主要方法有二:一是通过新颖、精彩的辩论内容和摄人心魄的气势来吸引听(观)众;二是诱发听(观)众的参与心理,引起心灵上的共呜,关注辩论的进行和结果。

终结阶段

这是辩论最后得出结论的阶段,也是分清是非正误的阶段,是辩论的落脚点和归宿。拿破仑曾经说过:“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往往在于最后五分钟。”其实,任何事物争锋较量的关键,都取决于最后的那一小段时间,辩论当然也不例外。由此可见,终结阶段在整个辩论过程中,是切切不可忽视的。

通常的情况是:各方辩论的结果,对辩题取得了正确的认识,或一方将另一方辩倒了,一方的观点将辩题解决了,辩论也就终止了。我们这里说的辩题得到了解决,是指辩题所涉及的内容取得了正确的认识,判明了是非、正误、优劣、善恶、美丑,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真理。然而,在辩论实践中,辩论的终结阶段有时却并非如此简单,大体上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辩题得到解决;辩题部分得到解决;辩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三种情况的具体表现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

第一种情况,辩题得到解决,具体表现形式有:

1.分出胜负

指一方胜,另一方负。负方又有主动、被动之分。负方被动者,就是确为胜方所击败;负方主动者,则是负方信服胜方的观点,主动放弃自己的观点,承认自己失败。

2.未分胜负

指辩论各方最后未能分出谁胜谁负,但辩题却得到了解决。如某些学术辩论,虽然参辩者各方的论点各持一端,但都有合理的成分,它们各从不同侧面论述了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征和规律,都有可取的地方。将他们的认识归纳起来,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就基本上能将辩题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