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辩论与抢答知识全集
5670500000026

第26章 辩论之体——逻辑严谨、浑然天成(16)

……儒家思想并没有提供抵御西方歪风的具体手段,由于历史的局限,儒家思想缺乏对现代西方歪风复杂原因的分析。孔孟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结构都与现代西方工业的社会结构大大的不同,而要儒家思想来抵御西方歪风,这无异不就是拿春秋战国时代的矛和盾来抵御对方同学所愿意谈论的现代艾滋病吗?这可能吗?西方歪风的产生有众多的原因:经济、文化、心理、社会等,而光靠儒家思想这一味药是无法奏效的。

在这里,反方把“西方歪风”产生的原因划分为经济的、文化的、心理的、社会的等方面,这样就明确了它的外延,使人们对“原因”这个概念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

划分,可以根据需要,按照不同的依据来进行。在辩论中,辩者往往都是寻找对自己有利的角度来对概念进行划分的。1986年亚洲大学生辩论会决赛关于“发展旅游业利多于弊”的辩论中,正方香港中文大学队有这样一段辩论:

……衡量利弊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利弊的多少,除了数量以外,还包括了强弱的问题。一个大利就抵消了好几个小弊了。我们还要注意深发性的问题,一个可以带来其他很多的利,就远远地胜过了一个不能带来附带利益的利。而最重要的,就其必然性的问题,一个必然的利,就比十个可能的利重要得多。

这段话把“利”划分为多少、大小、深发性的利以及不带来附带利益的利、必然的利和可能的利。这样香港中文大学队就利用这个划分,帮助他们作为正方的辩论去力争胜利,因为他们是主张“利多于弊”的。

(3)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概念的限制是缩小其外延加大其内涵,由外延较大的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小的概念,以防止出现概念外延过大的逻辑错误。反之,就是概念的概括,即加大概念的外延,缩小其内涵,由外延较小的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大的概念,以防止出现概念外延过小的逻辑错误。

比如在台湾大学与复旦大学的那场关于“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的辩论中,复旦大学队曾发言:

事实上,在儒家思想统治的社会中,极端个人主义恶性膨胀,彩装少年成群结队,色情暴力泛滥成灾,家庭责任日渐淡薄的现象不仅存在,而且愈演愈烈。

这里把“社会”限制为“儒家思想统治的社会”,以强调儒家思想不能抵御西方歪风。

接下去,他们又说:

儒家思想是一种伦理本位主义的思想,要它对具体的社会行为发生直接的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任何思想都不能直接对社会行为产生作用,需要有具体的落实,空头大道理抵不上一个具体的实际行动……

这里又把儒家思想,进行了概念的概括,过渡为“任何思想”,以强调任何思想“都不能直接对社会行为产生作用,需要有具体的落实”,当然,儒家思想也不例外了。

在复旦大学队的发言中,无论是对概念的限制,还是对概念的概括,都是为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作为反方的辩论,来论析儒家思想不能抵御西方歪风,努力去争操胜券。

2.概念间的关系要正确

我们前面分析的对概念的要求,是就辩论中所使用的每一个概念自身来说的。现在我们要分析的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之间有同一、交叉、种属、平列、矛盾、对立种种关系。如果对这些关系区分不清,不能准确地运用这些关系,也会在辩论中出现概念不明确的错误。

比如在“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的辩论中,作为正方的台湾大学队的发言就曾指出:

……抵御并不代表消灭,要西方歪风荡然无存,只有一天,也就是儒家思想深入每一个人的心灵,化为每一寸的行动,才有可能抵御。所以,抵御不代表消灭。西方歪风的存在不能证明儒家思想不能抵御西方歪风。两个逻辑推论上的观点,应该是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

这里,就指出了“抵御”与“消灭”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同一的,因此不能混同使用。

分清慨念间关系,可以使概念明白、确切。这是保证在辩论中正确运用概念的又一重要方面。

正确地运用判断

判断是对客观事物的情况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完整地表达思想的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是正确地进行推理的基础,因此在辩论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比如说:“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这是对儒家思想能够抵御西方歪风的肯定,这是一个判断。反之,“儒家思想不可以抵御西方歪风”,就是对儒家思想抵御西方歪风的否定,这也是一个判断。

在辩论中要正确运用判断,就要注意判断恰当和判断间的关系恰当两个方面。

1.判断要恰当

一般说来,判断是由四个部分构成的:

主项:是被判断的对象;

量项:是主项的数量;

宾项:是对主项断定的内容;

联项:联系主项与宾项关系的系词。

在辩论中运用判断要恰当,就应该注意使这四个部分都确切无误。

(1)联项要确切

因为联项联系着主项与宾项,它要表示这个判断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断定,所以,绝不容许联项出现错误或模糊的情况,是就是,否就否,来不得半点含糊,联项的确切就能确定判断的性质。儒家思想对抵御西方歪风来说,是“可”还是“不可”,就确定了这个判断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性质。

(2)量项要确切

量项是表现主项的数量,所以量项确切,可以明确这个判断所断定的范围。判断的量项可分为全称的和特称的。全称量项是指全部的、一切的、所有的主项;特称量项是指局部的、若干的、个别的主项。全称量项一般可以省略,特称量项是决不能省略的。

比如“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这一判断,它的主项是儒家思想,在这主项前面并无表示主项数量的量项,其实是省略了一个全称的量项,因为这个判断是断定全部的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全部的是全称量项,可以省略。省略了不会改变或模糊判断的断定范围。倘若有这样的判断:有一些同学生活不够俭朴,这里的主项“同学”前面“有一些”这个特称量项,就不能省略掉。倘若省略了,就是指全体同学了,这样就会改变这个判断所断定的范围了。

(3)判断的主项与宾项要相关

要确定判断的主项和宾项的相关关系:具有肯定关系,是相关;具有否定关系,也是相关。如前面所举的“……可以抵御……”或“……不可以抵御……”都是相关的关系。倘若主、宾两项既不存在肯定关系,也不存在否定关系,这就是不相关了。一个判断的主、宾两项不相关,也即是对判断的对象没有任何断定的内容,那么这个判断也就是错误的,或是根本没必要进行判断。

2.判断间的关系要恰当

一个判断,其构成的各个部分要确切,判断与判断之间的关系也要确切,这才能在辩论中正确地运用判断。我们在这里简单分析一下判断间的几种不同的关系。

(1)联言判断

联言判断是断定若干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比如在“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辩论中,正方台湾大学队有一段发言:

当社会日渐进步,物质生活水准日渐提高,我们摆脱了过去祖先们所担忧的贫穷以及困乏,人类日夜向往的幸福日子似乎就要来临了。但是,眼看着大楼越盖越高,而人情味却越来越薄,父母们为子女一辈子任劳任怨,老来还是被送进了养老院。而企业里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不但带着商业机密离开,而且还罢工、怠工,甚至和你打对台。我们有一天终于发现了:荷包里的钱越来越多,但是快乐却越来越少。这一切是由于西方极度的功利和自私的歪风,使得我们的美梦全被吹散。

这段话里对不同情况的判断是同时存在的,它是一个联言判断。也正由于联言判断中同时存在着对不同事物和情况的判断,所以一个联言判断是否恰当可靠,归根到底要看它的各个联言肢是否同时都是真实的。如果每一个联言肢都是真实的,那么这整个的联言判断就是真实的;假如联言肢中有一个是假的,那么这整个联言判断也就是不可靠不恰当的了。因此,在辩论中正确运用联言判断,一是要注意判断中的不同情况是否同时存在,也就是要确定是否联言判断;二是要注意各个联言肢一定是真实的。

(2)选言判断

选言判断是对事物断定有若干可能情况的判断。这种判断间的关系,要从各种可能情况中进行选择。这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相容的选择关系,即各种情况可以同时并存;另一种是不相容的选择关系,即各种情况不能同时并存,要么选择这种情况,要么选择那种情况。

还是在关于“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的辩论中,有一位观众提出:“我想请问正方同学,歪风是由人性的劣根而生的,而儒家思想说开了只不过是一种空有其表的哲学,难道你们不觉得宗教的历法、社会的法律,这种有历史事实根据的东西才是最可以有效抵御西方歪风的吗?”正方台湾大学队答道:“同样治病,有很多药都可以治病,既然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并不代表其他东西就不能抵御西方歪风……”这个回答就包含着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儒家思想”和“其他的东西”在“抵御西方歪风”这个问题上,它们是可以并存的。反方复旦大学队的发言中,有这样的问话:“如果有人持刀抢劫你的钱包,你是对他念一段《论语》呢,还是让警察把他抓起来?”这段话中就包含了一个不相容的选言判断,要么对抢劫犯念一段《论语》,要么让警察把他抓起来。两者只能居其一,它们是不能同时并存的。所以在辩论中正确运用选言判断,首先就要明确区分选言肢是否相容,表现清楚这种关系,才能使选言运用恰当。

另外,在运用选言判断时,还应该注意选言肢是否穷尽。只有当选言判断的选言肢穷尽一切可能时,才能保证这个选言判断是真实可靠的;倘若一个选言判断的选言肢没有穷尽一切可能,而遗漏的恰好又是惟一的真实情况,那么这个选言判断就会是假的,不真实、不可靠的。有一则笑话说:一个人拿着竹竿过城门,左右横拿、上下竖拿都过不去,别人给他出主意:“一锯两段,不就可以拿过去了吗?”此人居然照办。他们进行的选言判断所列举的可能性并未完全穷尽,其实只需前后平拿竹竿就可以自如地通过城门,而且并不会损坏竹竿,他们遗漏的恰好是可供选择的最正确的办法。

(3)假言判断

假言判断是断定某一事物、情况为另一事物、情况的条件的判断。或者说,是有条件地断定某事物、情况存在与否的判断。

假言判断一般由两个肢判断构成。其中表示条件的判断,叫做前件;表示依赖条件而存在的判断,叫做后件,这两者的联结词叫联结项。

假言判断可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断定的是有前件必有后件,无前件未必无后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断定的是无前件必无后件,有前件未必有后件。

还是举“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的辩论为例,正方台湾大学队说道:

……不管儒家是好、是坏,……我们批判性地接受就能够把西方歪风压制下去。“我们……就能够……压制下去”就是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既有“批判性地接受”这个前件,必有“把西方歪风压制下去”的后件。如果无前件必无后件。反方复旦大学队说:

现在是乱邦不入,危邦不居,乱邦危邦孔子都不肯去,怎么抵御呢?这是一个省略式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即有歪风的乱邦、危邦都不去,那么也就不能抵御西方歪风了。因为抵御西方歪风的前提必须是先肯到有歪风的地方去,不去这些地方,当然也就无法抵御了。“乱邦危邦都不肯去”这是无前件,“不能抵御歪风”这是必无后件;当然有了前件也未必有后件,这是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假言判断的真实、恰当与否,并不取决于前件与后件本身是否真实,而是要看前件、后件之间的关系是否能正确地反映事物间的条件关系。“假如语言能生产物质财富的话,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这是个假言判断,其前件、后件都是假的,但它却反映出事物间的必然联系,因此,整个判断是真实的、恰当的。

辩论离不开推理

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方法。推理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推理所依据的判断,以及由此推出的新判断。前者叫前提,后者叫结论。推理并不是任意地将判断组合在一起,而是由具有推理关系的判断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组织在一起,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则,推理就会没有逻辑性,那么,也就失去了说服力量。

辩论不能只是概念的堆积,也不能只作一些简单的判断。在论证己方观点的正确,批驳对方论证的错误时,更重要的还是使用推理这种逻辑方式。因为辨论中总是需要将各种相关的概念、判断联系起来,根据已知的判断,推导出新的判断,所以,辩论是离不开使用推理的。

推理按照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进程的方向,可以分为: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主要是三段式推理);从特殊到特殊的类比推理。现在我们就分别加以论析:

1.归纳推理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是以个别的知识为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方法。归纳推理有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两种方法:

(1)完全归纳法

就是将同一类事物中每一个个别对象毫无遗漏地全部都归纳起来,从而概括出其共同的属性。由于完全归纳法对同类的所有对象都进行了研究,根据其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而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这个结论肯定是确实的、可靠的。

著名数学家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少年时曾有过这样一件事:老师上数学课,为了防止同学们顽皮,就故意出了一道题让孩子们计算,以消磨时间。这道题是:

1+2+3+4+…+97+98+99+100=?

孩子们一个数一个数地加起来,计算很费时间,当大家正在费力地算题时,那时只有10岁的高斯却非常迅速地说出了答案5050。老师非常惊讶他计算的速度,就问他怎样计算的。高斯分析了这一连串的数字,他说第一项与倒数第一项,第二项与倒数第二项,第三项与倒数第三项……这样推下去,它们的和都是101:

1+100=101

2+99=101

3+98=101

4+97=101

50+51=101这样从1到100之间,共有50个101,那么50×101=5050,这个得数很快就算出来了。

高斯这种计算方法非常简便快捷,其实他就是运用了完全归纳法,他归纳了这道题中50组个别现象的共同属性,从而概括出这个准确可靠的结论。

在辩论中,运用这种完全归纳的方法去进行推理时,如果我们对那些个别现象的判断是真实确切的,而且被判断的对象又是这同一类事物的全部,没有任何遗漏,那么所推导出的结论必然也是真实确切的。这肯定会使我们辩论的论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