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辩论与抢答知识全集
5670500000008

第8章 辩论篇(8)

张辽先叙旧情,当关羽表示愿以死相拼时,张辽说,你这一死有三个罪过。其一,你与刘备桃园结义,刘备刚战败,你就战死,使他失去臂膀,又怎么会再起东山?其二,刘备将亲眷托付与你,你死了,她们将因你之死而死;其三,你文治武功,不图协助刘备匡扶汉室,逞匹夫之勇,算不上一个忠义之士。这一二三如声雷俱下,一锤紧似一锤,句句敲在关羽痛处。关羽生性傲岸、为人耿直,自然受不得这三重罪过重压,不得不就范,但关羽毕竟是关羽,虽然接受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接受千里赤兔良驹,依然心念兄长,才演出了后来过五关斩六将的精彩一幕,名垂青史,传为千古佳话。就论辩而言,张辽的言语,与晏子数罪相类似,以情以义为基底,切中要害,攻心为上。

另外,除了察言观色,审时度势之外,针锋相对的论辩也是不可缺少的,尤以简要为上,一直在翻找,忽见金圣叹评人物性格一段,权且不论论得是否适宜,论辩之中有这番言语也了得了。

或问于圣叹曰:鲁达何如人也?曰:“阔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秧人也。曰:林冲何如人也?曰:毒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甘人也。曰:“杨志何如人也?曰:良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歹人也。曰:“阮七何如人也?曰:快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厌人也。曰:李逵何如人也?曰:真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假人也。曰:吴用何如人也?曰:捷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呆人也。曰:花荣何如人也?曰:雅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俗人也。曰:卢俊义何如人也”曰:大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小人也。曰:石秀何如人也?曰:警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钝人也。……

(《水浒》第二十五回首总评)

论辩离不开言辞,离不开语言,语言中蕴含着哲学智慧和逻辑力量,层层的推理有如剥茧抽丝,娓娓道来似家常话题。……“不是什么,却能粘住一切”,高尔基对这一个流行于俄罗斯民间的迷语的破解是——语言。是的,能粘住一切的是语言,尤其是论辩语言。要做到讲演有敏捷的思维、缜密的推理固然重要,但语畜的雕琢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为雕琢而雕琢也是过犹不及,舍本求末,喧宾夺主,处理好这其中关系,想来还须实践中进行锤炼。

辩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墨子·小取》说:“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明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其大意是:进行辩论,是为了明确是和非的区别,审查治和乱的规律,弄清同和异的所在,考察明和实的道理,判别利害,决断嫌疑。这段话将辩论的社会功用已经说得比较明确而全面了。在今天,辩论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社会交往乃至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辩论的社会功用也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辩论的社会功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真理由辩论确定

真理和谬误都是认识论的基本范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歪曲反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一切真理包含着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都是客观真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进行能动的认识活动的结果,表现为一系列的概念、判断、推理、原理、定律等组成的理论体系。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同时又是统一的,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首先,一切真理都是具体的,没有抽象的真理。在特定的条件和范围里,真理具有确定性,如果超出了这一特定条件和适应范围,真理就转化为谬误。如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生物学意义上是真理,而将它应用于人类社会就变成了谬误。其次,真理是发展的,是一个过程。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因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人们的认识不能随之而不断发展变化,成为凝固、绝对的东西,那么,真理性的认识就会变成谬误。还有,真理是全面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把对事物中个别、部分、方面的认识夸大为全体、整体的认识,这时真理就变成了谬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脱离实践,违背客观事实,主观主义、主观盲目性以及认识方法上的死板和僵化,这是谬误产生的根源。在认识过程中,谬误不仅常常伴随着真理而出现,并且往往是通过揭露、批判和纠正谬误而达到真理。

俗话说:“真理愈辩愈明。”马克思也曾强调指出:“真理是由争论确定的。”辩论的本质就在于通过争辩区分正误,辨识真伪,判断是非,达到对真理的认识。辩论的过程就是揭露、批驳谬误,证实、昭彰真理的过程。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

“百花齐放是一种发展艺术的方法,百家争鸣是一种发展科学的方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方针不但是使科学和艺术发展的好方法,而且推而广之,也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好方法。这个方法可以使我们少犯错误。有许多事情我们不知道,因此不会解决,在辩论中间,在斗争中间,人们就会明了这些事情,就会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各种不同意见辩论的结果,就能使真理发展。”又说:“真理是同谬误对立的。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统一体总要分解为不同的部分,只是在不同的具体条件下,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罢了。任何时候,总会有错误的东西存在,总会有丑恶的现象存在。任何时候,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总会有的。香花同毒草也是这样。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对立的统一,对立的斗争。有比较才能鉴别;有鉴别,有斗争,才能发展。真理是在同谬误作斗争中间发展起来的。”

“双百”方针的贯彻实施,带来的是真知灼见的不断涌现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在阶级社会里,反动阶级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总要制造种种反革命舆论来欺骗人民群众,蛊惑人心;而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先进阶级及其政党为了教育群众、揭露敌人,就要据理力辩,从而使其真理得以宣传、昭彰,使谬误得以揭露、批判。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辩论性的演讲,无不显示出了这种灼人耀眼的战斗光芒。在人们的认识领域里,真理的发现、检验、维护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开始时真理往往只为少数人所掌握,要使真理为多数人所接受,并成为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和理想,就不能不经历一个同谬误斗争的过程。而这种斗争形式经常表现为辩论。通过辩论,摆事实,讲道理,阐明真理的正确性,揭露谬误的错误性和危害性,使真理在克服、战胜谬误的过程中得以发展。人类自身发展进步的历史,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化史,无不是通过各种形式激烈的辩论,开展真理与谬误的斗争,最终达到真理战胜谬误的目的。

自身权益由辩论维护

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不可能事事都顺利、如意,有时难免会受到他人的攻击、诽谤、诬陷。这时,我们用以自卫的武器不是拳头或刀枪棍棒,而往往是使用以口才艺术为手段的辩论,通过“三寸不烂之舌”的滔滔雄辩来维护自己的声誉、尊严和权益,推倒加在自己头上的各种诬陷不实之词,甚至挽救自己的生命。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写了汉初蒯通在生死关头的一次辩论,原文如下:

高祖已从稀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乃诏齐捕蒯通。

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烹之!”

通曰:“嗟乎,冤哉烹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烹之邪?”高帝日:“置之!”乃释通之罪。

当时,蒯通以一介文弱书生,面对消灭项羽、统一天下的汉高祖刘邦,是没有什么力量可与之抗衡的,赖以自卫的武器只能是辩论。他处于将被刘邦置鼎锅烹煮的生死存亡关头,言辞得体,终于打动了刘邦的心,使其改变了主意,得以死里逃生。

我国今天是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可能发生个人名誉权、隐私权、知识产权和经济利益等受到侵犯的情况,这就需要通过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有些法律诉讼,常采用公开辩论。在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案件中,没有判定和裁决之前,公诉人、原告、被告、被告代理人、辩护人等之间,都可依法就事实是否准确、运用法律条文是否得当等问题,进行公开的法庭辩论,保证法律行使的严肃性、公正性和正确性,以维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

文学由辩论而发展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其基本精神是在人民内部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民主和学术民主,主张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前提下,艺术上的不同形式风格和流派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的不同观点、学派可以自由讨论和互相竞赛。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该通过辩论和实践去解决;发展正确的先进的东西,克服错误的落后的东西,用真、善、美战胜假、恶、丑,以促进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无数事实证明,“双百”方针是符合艺术和科学发展规律的,辩论、争鸣是促进和繁荣艺术和学术的有效方式。

俗话说:“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在自然科学史上,如进化论代替神创造说,日心说代替地心说,氧化说取代燃素说,细胞分裂说取代生命自然发生等,无不经过长时间的激烈的辩论。1860年,在英国就举行过著名的“牛津大辩论”,针对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即人的祖先是猴子的观点,进行了激烈的争辩。被称之为“达尔文的斗犬”的著名生物学家赫胥黎,以犀利的辩词驳倒了被人称为“油嘴的山姆”、牛津大主教威尔伯福斯所谓“究竟你是通过你的祖父还是通过你的祖母接受了猴子的血统的?”的人身攻击和恶意诽谤。赫胥黎先向公众通俗讲了一通进化论是怎么一回事,指出:“关于人类起源于猴子的问题,当然不能像主教大人那样粗浅的理解。它只是说,人类是由类似猴子那样的动物进化而来的。”接着,他面对威尔伯福斯,义正词严地说道:“我宁要一个可怜的猴子作为自己的祖先,也不要一个对他不懂的科学随便发表意见,把嘲讽和奚落带进庄严的科学讨论中的人做祖先。”赫胥黎将威尔伯福斯批驳得哑口无言,他只得灰溜溜地退出了会场。赫胥黎从而捍卫了真理,发展了科学。

矛盾由辩化而解决

当一个人处于人生的转折时期,当一个民族或国家处于大变革的时代,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在思想上会产生各种疑惑、仿徨。在这种情况下,要使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贯彻落实,要使政府的政策、法规为公民所理解和接受,要使更多的人走出迷茫和困惑,面对时代的挑战,理智地选择人生,就不能不借助辩论。理不说不透,是非不辩不明。通过辩论和引导,可使人的思想获得解放,从迷雾中看清前进的方向,从比较、鉴别中认识真理,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改革举措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共识,并以实际行动来支持它、贯彻它、落实它。

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审美观以至对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评价上,总是会存在分歧的,这就难免会发生争执、辩论、质疑、解释和诘难。这其中有善意的规劝,有友好的讨论,有热烈的争辩,也不乏恶意的中伤、攻击和诬陷。尽管如此,人们恰恰是通过辩论的形式,解决各种意见分歧和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善意的规劝、诚恳的开导,可使失意者从消沉中解脱出来,重新投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友好的讨论,可以集思广益,找到问题的症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帮助你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热烈的争辩、深刻的分析和严厉的反驳,可使人们在比较、鉴别中看清真与假、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满怀信心地去追求光明和未来。因此可以说,辩论是解决各种矛盾和人生难题的必备手段。真,在辩论中得到昭彰;善,在辩论中得到肯定;是,在辩论中得到确认;美,在辩论中得到赏识。

我国当前正处于跨入新世纪的新的历史时期。从历史上看,每一次重大的改革,似乎都与辩论结下了不解之缘。杰出的改革家,无不是运用滔滔雄辩宣传自己的主张,争取民众的支持,击退政敌的挑衅,使改革举措得以顺利实施。在今天的改革开放事业中,要让长官意志、经验决策转变为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就应该让参加决策论证的人提出各种可行的方案,认真地进行辩论,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一个最佳的方案。这种辩论有利而无害,是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有力保证。

有一位企业家说得很有道理:一个提案,如果等到100%的人同意才去办,那肯定是一个落后的提案;如果有60%的人听后表示同意,那么这个提案一定有很多人考虑在实行它了;如果只有40%的人同意,但经过辩论说服以后,又有20%一30%的人赞成,那么,这个提案就是最新的、卓越而有成效的。从改革成败的角度来看问题,如何运用辩论来宣传、证明新提案的正确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尽可能将40%以外的那部分人争取过来,使之达到60%、70%乃至90%以上的大多数,最大限度地孤立极少数反对改革的顽固保守派,这是所有提案得以实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