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奥秘小百科
5678600000025

第25章 地理奥秘(8)

1991年,在岛上一处名叫神圣蓝洞的地方发现了人的骨头和颅骨,也许是鲁卡晏人(哥伦布时代居于加勒比地区,操阿拉瓦克语的部落)的骨骸。

至今,还没有人统计过有多少蓝洞,只有几个有人进去探察过,探测这种洞穴是非常危险的。由于水流非常急,潜水员只能在“憩流”时(涨、落潮交替之际)才能入洞,这个平静期仅持续20分钟,已有几位潜水员因耗尽了氧气而丧生于洞内。

阿尔塔米拉洞穴

1~2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开始过起定居的生活,当时人类的最早的庇护所就是洞穴。阿尔塔米拉洞穴,位于西班牙东北部桑垣德附近。洞穴比较大,长度为300多米。据说,这个洞穴是由一条地下水道冲刷而形成的。著名的洞穴壁画就在洞口的左侧,长约12米,宽约6米,共绘制了150多个风格迥异的动物形象。壁画线条活泼,色彩鲜艳,而且布局合理,疏密有致。画面充分利用了岩石表面的凹凸不平,来表现动物的肌肉和骨骼的变化,因而形象逼真,呼之欲出。

西班牙考古学家德·索图拉侯爵于1875年第一次来到阿尔塔米拉洞穴,他发现了许多旧石器时代的燧石工具和动物骨骼等,他第二次来阿尔塔米拉洞穴的时候,带着他5岁的女儿。他在阿尔塔米拉洞穴中发掘的时候,他的女儿钻到一处洞顶很低,成年人未到过的地方玩耍,突然惊呼起来:“牛!”索图拉顺着女儿所指的方向,看见洞顶和洞壁上画满了各色各样的野牛、野马、野猪和野鹿之类的动物,而且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就这样,举世闻名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中的动物图形描绘被他的女儿偶然之间发现了。

洞壁上画

几年后,德·索图拉在《桑坦德省史前遗物简介》中发表了阿尔塔米拉的壁画,认为其年代属于旧石器时代。他的发现和见解立即在史前学家中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虽然当时马德里古生物学家威兰诺瓦·依·比拉和法国的德·莫尔蒂耶教授支持索图拉的看法,但是学术界普遍的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原始人不可能具有如此高超的艺术成就,甚至有人指责索图拉是个骗子,怀疑这些绘画他伪造的。所以,尽管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公诸于世后,掀起一阵狂澜,。但很快便平息下去。甚至在召开的国际性史前考古学和人类学会议上,竟没有被人提起。虽然在1882年德国首都柏林召开的人类学会议上,讨论了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但是最后因为怀疑的人比较多,而被放在了一旁。直到1888年索图拉抱憾去世时,他的重大发现也没有得到世人的公认。

1901年,史前居住遗址中雕刻品和洞穴壁画艺术被接二连三的发现后,人们开始对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有了一个重新的估价,相信它是史前时期的人类创造的辉煌杰作。现代的考古研究表明,凡是人类曾经居住过的洞穴遗址绝大多数都有原始壁画的痕迹,这些壁画无论是绘画的还是雕刻的,都是以动物为主,因此人们认为洞穴艺术实际上就是表现动物形象的艺术。然而,从世界范围来看,原始人类的艺术水平都比较低,大多绘画作品线条呆板,比例失调,幼稚中透出拙朴。即使是数千年前的洞穴壁画艺术,其绘画水平也是十分拙劣的,根本无法与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相媲美,难怪西方学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坚信它是近人的伪作。

在阿尔塔米拉洞穴岩洞顶部绘的一幅“受伤的野牛”图像是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中,最受人推崇、艺术成就最高的图像了。这只野牛负伤之后把身躯蜷缩成一团,整个画面呈三角形,野牛受伤后甩动的尾巴、弯曲的牛角、抽搐的四蹄、直竖的耳朵都极富动感。把野牛临死之前那种困兽犹斗的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样美妙的作品竟然是出自万余年前的原始人之手,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啊!从中可以看出原始艺术家对于动物的观察是何等的敏锐和细腻!在阿尔塔米拉洞穴中除了这样的写实作品外,还有许多抽象的符号和图形,多位于动物图像的周围,有的用浓重的红色图画,有的用黑色的粗线条勾勒,部分地区还略加晕染。类似的抽象符号和图形在欧洲其他一些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中也曾出现。

可是,居住在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原始居民为何能够创造出如此惊人的辉煌艺术成就呢?这一点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这是自它发现以来,世界各国学者讨论不休的问题,至今尚未找到满意的答案。西班牙政府在遗址上建起了一座两层楼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博物馆对其进行有效地保护,以供更多的学者参观和研究。据最新资料披露,阿尔塔米拉洞穴每天接待参观人数只限25人,而且还必须事先预约。我们相信,随着考古新发现的不断涌现和科学的发展,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之谜一定会被人类找到答案的。

四大名山之一——峨眉山三霄洞

峨眉山是我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山上所建庙宇有151?座之多。山上香烟缭绕,但游人一般不到舍身崖的三霄洞游玩,因为这里被称为恐怖的“死亡之洞”。

峨眉山舍身崖分为4个崖台,每个崖台斧劈刀削,绝壁难攀。在海拔1000?多米的第一个崖台上,有个曾使72?人瞬间惨死的洞穴——三霄洞。

这一惨案的发生令人们不寒而栗,心有余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三宵洞成了名副其实的死亡之洞。人们在感到恐惧的同时,也不禁对这一惨案发生的原因发出疑问。

1927?年秋季的一天下午,大约3时左右,一帮善男信女捐款铸造了一口大铜钟,千里迢迢送到这里。众人来到洞内,为朝贺三宵娘娘,唱起了《三宵计摆黄河阵》。当时住持演空和尚忙制止说:“佛地要静,吵闹了三宵娘娘是要降罪的。”大家情绪高涨,哪里肯听,还在洞内点了很多蜡烛,大家团团围着,边唱边跳,人声鼎沸,鼓声不断,钟声阵鸣,使这个高3?米、宽5?米、长约700?米的洞内灯火辉煌、烟雾缭绕。突然间,洞内一声巨响,刹时漆黑一片,一股水桶粗的黄色火焰,像火龙似的从洞底喷薄而出,当场使72?人窒息身亡。消息传出后,峨眉、富顺两县立即展开调查,但无果而终,最后只好封闭三宵洞,将遇难的72?人埋在三宵洞外,并拆毁了洞外的三宵娘娘庙,禁止游人到此游玩。

峨眉山风景

时至今日,几十年过去了,三宵洞仍路断人稀,成为令人生畏之处。现在三宵洞杂草丛生,枯藤遍野,只有“三宵洞”三个大字还依稀可辨。

“三宵洞惨案”的发生,曾引起很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四川一学者实地探查案件始末后推断认为:是鼓声、喧闹声,震动了洞内的瘴气所致。最近有不少学者提出疑问,因为瘴气本身是不会爆炸的。

对于“三宵洞惨案”,至今仍是众说纷纭,无一科学合理的解释。

莱丘加尔拉洞

莱丘加尔拉洞,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南部荒山下面,凡是去过那里探险的人都会感到不可思议。已发现的近100公里长的洞穴和通道,是世界上最长的山洞群之一。洞中有各种各样的矿物硬壳,从洞顶垂下,就像是一个被装饰品装饰的房屋一样。

这些“装饰品”不仅多,而且漂亮。呈柱形的钟乳石从洞顶悬垂下来,一缕缕细如发丝的石膏可以延伸6公尺长,这些石膏有像爆玉米花、气球和薄霜覆盖的冷杉树的,有像珍珠的,还有像优雅的褶布的;外形类似鸟池的扁平岩石下面有多节的细颈柱支撑。

不过也奇怪,虽然偶尔有好奇的人到洞中探险,可是这个“仙境”却一直未被发现,直到1986年才迈出突破性的一步。吹进洞门的强风把他们吸引住了,因为那代表着在岩洞的深处有更巨大的洞穴群。他们将洞底的碎石挖开后,发现了一个几乎垂直的矿井,称为“石瀑”,因为当他们下去时,石头像瀑布一样从这儿坠落。矿井下面是个非常漂亮的洞穴迷宫。

莱丘加尔拉洞的探险进行得非常缓慢而且谨慎,地形险峻,湖水幽深这些并不是全部得原因,因为探险者知道那些“装饰品”是多么脆弱,如果一不小心就会把某些“装饰品”原有的外层踏碎或弄脏。洞口拓大后,虽然使得洞内的空气变得略为干燥,也会令石膏“装饰品”受到腐蚀,可能会坍塌。因此探险者有严格的行为守则。

莱丘加尔拉洞是从下而上形成的,这于大多数石灰岩洞相反,它们是由略呈酸性的雨水渗透到地下而形成的,而莱丘加尔拉洞是来自地层深处的油质沉淀物的气体通过岩缝升腾而起,与氧气和水混合后产生硫酸,硫酸与石山洞庇护着“白宫”,已有一千多年了。灰岩发生化学作用,从而形成了密密麻麻的岩洞和石膏。

这些“装饰品”不仅包括石笋和钟乳石,而且还有许多石膏作品。据说,水先从洞顶渗进来,并将洞穴系统高处的矿物溶解,水分蒸发之后,留下许多结晶体,因而形成那些石膏作品。洞穴专家认为,只有禁止公众参观,才能更好地保护莱丘加尔拉洞重的宝藏,使它们免遭破坏。

白色梯形阶——帕木克堡

1765年,英国古典学家钱德勒在小亚细亚旅行德时候,发现远处有一片宽广的白色斜坡,他走近了一些之后,吃惊的发现,它就像是“一片冻结的大瀑布,汹涌的激流好像在一瞬间僵化,奔腾的水面突然凝固了”。最后才知道那是帕木克堡的梯形阶地。

当去土耳其西部观光的游客看到帕木克堡白色的梯形阶地,像扇贝似地层层叠起,都会感到惊讶不已,钟乳石和白色梯壁,倒映于清澈的池水之中,就像结冰的瀑布;夹杂着夹竹桃红花的细长石柱,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及长满松林的山峰的衬托下,格外美丽。

帕木克堡之名意为“棉垛城堡”。有人说,这是因为梯壁和阶地看上去好像白色绒毛一般。当地有个传说:古代的巨人曾经在梯形阶地上晾晒所收获的棉花。

帕木克堡

帕木克堡的梯壁、阶地和钟乳石是附近高原上喷出的火山温泉造成的杰作。雨水溶解岩石里的石灰和其他矿物质,渗人地下成为泉水。而当泉水从高原边缘向下流淌时,便把这些矿物质沉积于山侧。长年累月,凡是泉水流过的地方都包上一层石灰质,逐渐形成了白色闪光的梯壁、阶地和钟乳石。它们分布面积约有2公里半长,0.5公里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