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经营的女人才会赚大钱,从事一定的活动,经过自己的劳动,让自己的劳动变现成钱,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赚钱方式。要知道,女人是有着巨大的赚钱能量的,她们的直觉,她们的潜能,她们能够从小处着手,慢慢找到财富之门。
以事业为支点,寻求真正的独立
女人赖以寻求独立的事业可大可小,它甚至可以是一门学有专精的技艺,一个小小的店铺,只要能为你赚来维持生存的钞票,它就是你人生里最牢靠的支撑。我们工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薪水的回报,它还可以使你保持独立的个性、宽容的胸怀和美好的气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全职太太”一词开始在都市里悄然冒出。她们的工作地点在家庭和超市之间,工作的重心就是打理老公的生活和教养孩子成长。这种现象既回归了传统又符合世界潮流,于是一些女人就安心从上司的脸色与职场的竞争中退出,顺理成章地躲在家庭的小窝里。
不必提欧美的国家与日、韩怎样,各国有各国的国情,对于目前大多数的中国女子,感情与事业都是不可替代的。两个人一起努力,日子尚捉襟见肘的家庭,做妻子的固然必须承担起生活的责任。即便你遇到的是一位成功男士,衣食无忧,面对将来全职太太式的生活也要慎重选择。女人工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薪水的回报,它还可以使你保持独立的个性、宽容的胸怀和优雅的气质。
有很多恋爱结婚之前人品才学都很出色的女性,却被看起来十分美满的家庭生活钝化了。在放弃了自己的职位、自己的爱好和朋友圈子之后,她们变成了不再有自我主见的平凡女子,与丈夫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男人们在一开始或者还有享受家里随时有热汤热水恭候的生活,感激太太做出的牺牲。但时间一长,男人也有烦的时候,也有累的时候,这时他就会完全忘记了妻子是为了什么、为了谁才走到这一步的,他们会以外面风风火火的女同事为标尺抱怨自己的生活:“我并不需要一个只会撒娇、等待报偿的女人,我真正需要的是一位助手、一位伙伴。”
靠老公过日子,老公也就成了老板。碰到好点的,多给点钱花花。差点的,说不定就管你三餐饭,买菜还要拿发票向他报销,才不把你家庭妇女当回事。家务是做不完的,洗衣、做饭、收拾屋子周而复始,很多男人才不承认家务的价值,他想你成天在家里什么也不做还有什么不满意?
有这样一对夫妻,丈夫一个人承担所有的经济负担,妻子负责处理家务。做妻子的,即使只是买一双新鞋子,都得听一遍丈夫的“两只脚”演说:
“你就有两只脚,为什么需要这么多鞋?我有凉鞋、运动鞋和两三双工作鞋,为什么你却需要这么多鞋?你看到我穿的这些鞋没有?在过去两年里我每天都穿着这些鞋。我不明白为什么你需要这么多鞋?”
如果她在工作,他还会向她发表这种演说吗?可能性不大。即使只在哪个小店里做一个服务员,他可能也不会多说一句话。她可以穿新鞋子,炫耀她的饰品,而不必向任何人做任何解释。
支付所有账单的男人不但会告诉你应该拥有什么,而且最终他会开始告诉你应该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他不会征求你的意见,而是告诉你:你的意见应该是什么。他们不认为你还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
美国的华裔作家陈燕妮,在出了《遭遇美国》等畅销书后,创办了《美洲文汇周刊》,自己担任总裁,事业上可谓成功。美国有很多全职太太,她们的生活全部围绕着家庭,相对简单而少有压力。她们的生活经常为国内的白领们称道,认为结婚的女人原本就该这样。没有了生活负担的陈燕妮,有没有想过这样简单的生活呢?
“没有,从来没有。”陈燕妮坚决地摇头,“我无法想象向别人伸手要生活费。我曾经因为工作的转换而在家待了几个月,那段时间太可怕了。除了老公以外,精神没有任何依托,整天在家无所事事。到后来看老公都有点儿小心翼翼的。现在想想挺可笑。美国的报刊竞争很激烈,我做的事情等于是在和美国的男人们抢饭碗,但我宁愿在社会上拼搏,争夺自己的天空,也不愿整天在家洗洗涮涮,开无聊的聚会,等老公回家。”
陈燕妮怎么看待优雅女人呢?
“我认为优雅的女人首先应该知道自己是谁。其次她应该是个成功的女人。试想一个身着高贵的晚礼服的女人,在宴会上可能做出各种优雅的姿态,可一转身,她却向身后的男人要生活费,你还会觉得她优雅吗?有了成功事业的女人,才会有充足的自信体现优雅。”
如今的职业女性,家庭事业两头忙,放下吸尘器,又抄起了公文包,可是一个人的价值,恰恰是在这种忙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你累了的时候,还是多想想自己快乐的一面吧!做职业女性,又有独立自信的好感觉,又有加薪晋级的新希望,它们会使你永远都保持着生机勃勃的最佳状态。使女人变老的主要原因不是来来去去地奔忙,而是日渐消沉和懈怠。
如果说女人拥有什么样的感情生活,还有一些运气的成分,工作中个人努力的印记却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每个职业女性都会有许多工作上的烦恼,但工作依然是最值得我们付出的事情之一。经济上的独立还是其一,一份小小的事业就是女人信心的基础,它可以让你更自然、更平等地与这个世界对话,为你增添一种从容洒脱的个性魅力。
丈夫可靠不如工作可靠,当我们的生活中有了些变故的时候,一份小小的事业,即使成不了依靠,也是一种寄托。即便你的爱人一辈子全心全意,它也是你的根据地,是你们分庭抗礼或比翼双飞的基础。
女人赖以寻求独立的事业可大可小,它甚至可以是一门学有专精的技艺,一个小小的店铺,只要能为你赚来维持生存的钞票,它就是你人生里最牢靠的支撑。就是那些真正有钱的太太们,在远离了需要身体力行的工作之后,在家庭里的权威感、在丈夫事业与朋友圈子里的渗透力与影响力,也可以算作是她们的“事业”。一句话,女人们在选择自己拥有什么和放弃了什么的时候要绝对清醒,千万不要懵懵懂懂地过日子。
理财,更要抓住商机
孙颖,如她的名字一样聪颖能干。2004年她下岗后,在淘宝网开了个小店叫“颖颖杂货铺”,卖一些手机电池等杂货。有人看她天天在电脑前折腾,好奇地问她这样赚得到钱吗?孙颖咬着牙说——赚!其实,那时一没特色二没经验的杂货铺亏得厉害。
亏了钱的孙颖开始反思。一天,无意间,她看到一个大卖家在向别人订购空的牛奶纸箱。要空的牛奶箱子干吗?她百思不得其解,忍不住去问那个卖箱子的人。那人告诉她:“别人买箱子用来包装货品。”
孙颖顿悟,她从中看到了商机。在费尽脑筋为买家提供产品的时候,为什么不反过来考虑网上数十万卖家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呢?嗅觉敏感的她认为这将是一个极好的商机。
然而,与纸箱厂联系时,孙颖却碰了一鼻子灰。谈了整整一个星期,孙颖好说歹说,纸箱厂才勉强让步,但要求她订的第一批货不得低于1万元。
对于经营不善的杂货铺来说,花1万元去订下一批不知卖得出卖不出的纸箱还是有点困难的。换一个人,也许就此放下了这个念头。然而,善于抓住商机的孙颖考虑,放手一搏,总有成功的机会。孙颖相信自己的眼光,咬咬牙拍板订货。
纸箱一上架,杂货铺正式更名为“颖颖纸箱铺”。孙颖的经营方向转到了为卖家服务上。
她仔细研究了网络的销售方式后,又大力宣传,在网络这一主要靠口碑、人气宣传的特殊平台下,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够了邮局包装箱漫天要价之苦的卖家们看到规格如此齐全、价格如此合理的纸箱铺,纷纷前来光顾,使得“颖颖纸箱铺”的交易量一路狂飙。
如何发现、抓住商机呢?只要你的嗅觉足够敏锐就不难发现,商机不外乎以下几种:
(1)短缺商机
物以稀为贵,短缺就是一种商机,空气不短缺,可在高原或在密封空间里,空气也会是商机。
(2)时间差商机
远水解不了近渴,这其中存在时间差,就存在着商机。
(3)价格与成本商机
水往低处流,“货”往高价卖。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低价替代物的出现也是商机,如国货或国产软件。
(4)方便性商机
人的本性都是懒惰的。花钱买个方便,所以“超市”与“便利店”并存。手机比电话贵,可方便,卖手机便是好的商机,可见提供方便也是商机。
(5)开发新用途,发现商机
一旦司空见惯的东西出现了新用途定是身价大增,口罩能防“非典”,醋能消毒,从而这些常见的商品也开始涨价。
(6)中间性商机
人们总是急功近利,盯住最终端利益,不择手段。比如挖金矿时,不会计较“水”的价格,结果金子没挖着,肥了卖水人。
(7)关联性商机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由需求的互补性、继承性、选择性。可以看到地区间、行业间、商品间的关联商机情况。
(8)回归性商机
人们在追随时尚一段时期之后,过去的东西又成为“短缺”物,回归心理必然出现。至于多久才能回归,就要看商家看准时机的眼光了。
(9)灾难性商机
由重大的突发危机事件引起的商机。
看来,嗅觉灵敏,善于抓住商机的女性就能紧紧握住财富,其实,每天都有很多的商机出现在你眼前,如果你有敏锐的嗅觉,就能够及时地抓住它,为你自己赚得财富。
靠知识赚钱,轻松做女人
知识的积累成就智慧,创意是智慧的闪光。靠知识赚钱绝不只是一句鼓舞人心的口号,不管你的所学、所长是什么,只要能细心地留意身边的机会,知识的优势是不难展现出来的。
当一些社会学家和教育界人士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指出知识的价值的时候,有些女人或者还会心存疑虑,以为这只是一些美好的空话。对于“知识”与“金钱”之间的链接途径,她们并不是特别的信服。
其实在现代社会,靠知识赚钱已经是各界人士的共识。也许有的人可以趁混乱得利、靠运气赚钱,但这只能得一时之利,向财富迈进的道路是一场长远的马拉松比赛,实力不够的人,很快就要被淘汰。我们最终还是要靠素质取胜,即使是“在商言商”的商人们,追求的也还是以智慧创造价值。
美国商人卡塞尔具备最有创意的头脑。1990年,卡塞尔以德国政府顾问的身份主持拆除柏林墙。这一次,他使柏林墙的每一块砖都以收藏品的形式进入世界两百多万个家庭和公司,创造了城墙砖售价的世界之最。
新世纪到来的那一天,卡塞尔应休斯敦大学校长曼海姆的邀请,回母校做创业方面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会上,一个学生当众向他提了这么一个问题:“卡塞尔先生,您能在我单腿站立的时间里,把您创业的精髓告诉我吗?”那位学生正准备抬起一只脚,卡塞尔就已答复完毕:“生意场上,无论买卖大小,出卖的都是智慧。”
知识的积累成就智慧,创意是智慧的闪光。如果你能像卡塞尔一样,将人文历史知识和商业化的敏锐头脑相结合,也能把自己面前的“柏林墙”挖掘出最大的价值来。知识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关键在你如何整合自己的知识体系。一些著名的企业家认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不能笼统地说要重视知识,其中的重点一是多学强势知识,少学弱势知识;二是将知识卖个好价钱。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名人靳羽西,在如何利用知识,把知识转化为价值的道路上,已经给女人树立了一个里程碑。
靳羽西代表着成功的女性,以电视主持人、制作人和成功的商界奇才而闻名各国。
出生在香港的靳羽西在美国成名。在美国,她曾经亲自制作、主持《看东方》系列节目,架起了一座美国与中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她的名字也随之走进了亿万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心中,她的电视特别节目《中国的墙与桥》获得最高荣誉奖“艾美奖”,西方传媒称之为“当代的马可·波罗”。
在美国,靳羽西曾制作过电视系列片《怎样在亚洲做生意》,她在节目中介绍了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等亚洲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环境、社会传统、商业惯例等情况,总结了美国企业在这些地方经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很快,靳羽西成为美国商界的向导和指南。这套电视片和她编辑的《指南》杂志,被美国一些商学院、研究机构和大公司指定为研究亚洲经济的必读教材。
有一次,靳羽西来到中国,当时的一位政府官员在接见她时曾问她:“你为什么不制作一部《如何在中国做生意》的电视片?”
靳羽西回答说:“我要用我自己到中国做生意的亲身经历做活广告。”
很快,靳羽西投资500万美元,在中国开办羽西化妆品有限公司,靳羽西任董事长。
化妆品和香水研制成功后,靳羽西专门聘请了最知名的化妆品和香水装潢设计专家为她的化妆品系列做包装设计。《纽约时报》载文称靳羽西在建造一个“化妆品的帝国”。
靳羽西出生在香港而工作生活在美国,这就为她深切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光有认识是不够的,如果不把这种认识转化为成果,靳羽西也无法从默默无闻的人群里脱颖而出。她的精彩之笔在于,将自己的见识以电视片和纸介质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就。然后她以势取利,携带着自己的名气与影响力投身商界,比起别人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才能攀登到的高度,靳羽西如同直接攻城略地的空降兵一般,赢得干净漂亮。
以知识赚钱绝不只是一句鼓舞人心的口号,不管你的所学、所长是什么,只要能细心地留意身边的机会,知识的优势是不难体现出来的。
侨居在日本名古屋的韩国人李敏淑女士,早年曾服务于韩国的纺织业,有实际的生产和管理经验,到日本后,她依然非常关心本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一天,她接到从德国寄来的商品目录,其中有一种新开发上市的新型羊毛纺织机器。对于新机器她比别人内行,直觉告诉她这是一个良机。李敏淑立即开始行动,详细调查了日本的羊毛纺织工厂,了解到应用这种新机器,生产成本大约可降低2/3,而且生产效率可以成倍增长。于是她带着这项新产品的目录和经营纺织工厂的新构想,去找住在日本的一位韩裔富翁林先生。林先生对纺织业本来是一窍不通,但听了李敏淑的企划和说明之后,也感到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他立即同意开一家纺织工厂,从德国进口四部机器,并请李敏淑来当总经理。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学有所长,但只有极少数的人,能把自己的优势经营成胜势。这是因为他们开放自己的耳目,把所见所闻,都与自己的知识背景链接起来,把零散的知识变为有意义的学问,使它成为财富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