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毕福剑的幽默智慧
5680300000004

第4章 大智若愚的“毕氏幽默”(2)

谈起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幽默素质,毕福剑自己曾经说:“我觉得他首先得对节目有一个准确的思维把握。比如在主持《秋菊打官司》中,从头到尾我说的话、开的玩笑都围绕《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或者都围绕陕西话,或者都围绕张艺谋一个主线去组织,绝对不会乱。其次就是驾驭现场的能力,主持人可以照本宣科,但是在现场必须能够控制观众的情绪。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就是作为主持人你一定要是个‘博士’,你的知识一定要‘杂’。因为在现场你可能什么行业、知识都会接触,所以你必须都要知道一点。当然,作为一个娱乐节目的主持人,你还必须要有幽默感,只有具有这种素质才能让场上活起来。”

正如老毕所言,他自己在各个领域都有所研究和学习,比如在《快乐驿站》中,他就能够在节目中随性画漫画;在《梦想剧场》《星光大道》节目中就能经常听到他讲很地道的各地方言。这些都不是一日之功,都是他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结果。

老毕的幽默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积累,无论涉猎到哪一方面的,他都能用心地去学习、积累,然后学以致用。这样不管在什么样的场合、接触到了什么人,他都能与人说得上话,在保证不冷场的情况下,再发挥自身的幽默优势,一个融洽愉快的交谈氛围就形成了。

幽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巨大作用,但幽默的口才不是天生的,大多是后天的“修养”所致。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并不断加强练习,我们也能拥有良好的幽默口才,说得一口漂亮话。

那么,我们要怎样通过“修养”,让自己的谈吐变得幽默起来呢?

首先,要领会幽默的内涵。

幽默并不是我们听到的笑话,它是人的一种特质。幽默也不是油腔滑调的风凉话,更不是对别人缺陷的嘲笑和讽刺。曾经有人这样说:浮躁难以幽默、装腔作势难以幽默、钻牛角尖难以幽默、捉襟见肘难以幽默、迟钝笨拙难以幽默,只有从容、平等待人、超脱、游刃有余、聪明透彻才能幽默。

其次,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积累幽默的素材。

幽默实际上是一种智慧,但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修养做基础,我们也就不会领会幽默的真谛。要培养幽默感必须广泛阅读,不断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从名人趣事的精华中领悟幽默的智慧。积累更多的幽默素材,会让我们的简单模仿渐变成真正的幽默,在发挥幽默感时才能顺手拈来。

再次,平时要多参加社会交往。

培养幽默感,多参加社会交往,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增强社会交往能力,也能够使自己的幽默感增强。比如,有机会可参加专门的幽默训练,但更重要的还是,从自我心理修养和锻炼出发来提高自己。就拿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来说,只有知识积累得多了,与各种人在各种场合接触中才会胸有成竹,从容自如。

最后,幽默重在自己的体会。

无论是我们在书上看到的笑话,还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幽默故事,我们应该用心去体会其中让人愉悦的精华。如果自己都没有领会其中的道理,那同别人沟通起来一定不会做到灵活自如,而且表情呆板并且做作。平时要揣摩、领会幽默事件中蕴含的道理或寓意,注重吸取其中内涵,我们才能在与别人的交谈中不自觉地就体现出来幽默,轻松自然地给人带来欢乐。

6 年轻的心态是老毕幽默的源泉

在福州义赛时,一个女观众咄咄逼人地向老毕不停地“发难”。她问:“你们这次来福州义赛,会得到奖金吗?”老毕答复说:“如果有的话,给你一半。”女观众不死心,又追着问:“您今年都已经41 岁了,您如何坚持心态的年轻呢?”老毕说:“有了幽默,就有了一颗年轻的心,比如前一个问题对你这样年轻的观众,我可以调侃一句‘有的话,分你一半’。如果是位大爷问我,我就会这样回答:‘我要拿了,中央台会开除我的,大爷。’”

就像毕福剑说的,因为幽默,他所以会显得年轻。这句话反过来其实也是成立的,即因为毕福剑拥有年轻的心态,所以很幽默。

或许是因为本身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毕福剑仿佛什么事情都会看得很开,属于典型的“活在当下”的一类人。别看他年纪已过了“知天命”的时期,可一颗年轻的心永远都在散发着阳光与活力。

毕福剑是中央电视台足球队的资深守门员。早在2000 年,老毕就与央视的同事们一同前往福建省,在省体育中心为“希望工程”举行“顺华杯”足球义赛。球赛的半场间隙,球迷不大敢惹“冷面主持”白岩松,却不放过汗流浃背、半场扑住了十个攻球的毕福剑。

谁的青春都不会常驻,长生不老更是妄想,唯有时时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才真正靠谱。在年龄上,老毕虽说是“老一辈”了,但他那颗阳光的心始终让他永葆活力,在舞台上轻轻松松地抖抖“包袱”,与嘉宾们逗逗乐子,再蹦蹦跳跳、说学逗唱,将气氛搞得热火朝天。大家身处在这样热闹愉快的氛围之中,顿时也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

不仅如此,学会幽默还可以减轻心理上的挫折感,有益于内心的安宁,它是一种“自我”保护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修养之道。因此,幽默常被应用到医疗实践中,例如:国外有医生常建议患抑郁症的病人多看幽默小说和滑稽戏,或每天进行一次“笑疗”。笑,既是良好情绪的反应,也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古人有训“寿向乐中求”,能笑者健康,能乐者长寿。幽默疗法在中国也不乏其例,清朝一名八府巡按患了精神抑郁症,久治无效,后经人介绍到扬州府兴化县名医赵海仙处诊治。赵大夫切脉后沉默不语,巡按大人再三追问,赵才慢吞吞地回答道:“依老朽之见,大人之疾,乃月经不调也。”巡按听罢,不禁哈哈大笑,连说:“庸医,庸医。”然后拂袖而去。此后,这位巡按大人逢人谈及此事都要大笑、嘲讽一番,在一次次开怀大笑中,他的病竟不药而愈了。待他醒悟过来拜谢赵大夫时,赵大夫这才向他说明了不药而宽神治病的道理。

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能从自己不顺心的境遇中发现某些“戏剧性因素”,从而使自己达到心理平衡。难怪有不少医生与科学家把幽默生动地比喻为强壮体魄、调节情绪的身心解毒剂,是最忠实、最省钱的贴身保健医生了。

幽默,人人喜欢,因为它会给人带来欢乐和幸福;幽默,人人向往,因为它能使人气质非凡、魅力独具。而且,幽默往往还是有知识、有修养的表现,是一种高雅的风度。

有哲人说:“使人发笑的,是滑稽;使人想一想才发笑的,是幽默。”幽默来自年轻的心态和乐观的个性,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更容易获得信任和喜爱。有着年轻的心态,人看起来才会显得年轻、阳光、讨人喜欢;但如果一个人是“人未老,心已旧”,给人的感觉就是阴郁、沧桑。更何况“笑一笑,十年少”,能让我们多留住几年青春。有一颗年轻的心态,心年轻了,才能让我们在自身散发的幽默感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7 将机智和才能完美结合的老毕

笑话谁都会讲,玩笑谁都会开,但要说到真正的幽默并非人人都会信手拈来。一个幽默的人不仅要有反应灵活的大脑,还要将话说得恰到好处,即使是拒绝、调侃、暗讽人,也要说得天衣无缝,同时还能让人识趣地会心一笑,明白其中意。

2010 年6 月,在“2009 最具网络影响力十大电视主持人”颁奖典礼上,毕福剑的幽默令现场气氛高涨,笑声连连。主持新秀柳岩告诉老毕,家人都很喜欢看他主持的《星光大道》,并且向老毕表达了想上星光大道的强烈要求。

柳岩郑重向老毕推荐自己:“毕老师,我叫柳岩,我在网络上还行,电视上其实跟很多台都有合作。”老毕机智回应:“我叫毕福剑,以后多关照,你去了我就没戏了,我就躺在沙滩上了。”

老毕的幽默回答看似只是一句平常的调侃,表面是抬高柳岩贬低自己,但他要表达的实际意思却是:你还是别来了。他以一种俏皮自嘲的口吻说出,不仅不会伤了柳岩的面子,还明确地传达了自己的想法,这就是口才与智慧的完美结合,让对方会意,知趣地退却,因为话已说到这份上,柳岩总不能锲而不舍地说:“那你就躺沙滩上吧。”

胸无点墨之人必定幽默不起来,就算生拉硬扯地制造些玩笑出来,也丧失了幽默原本该有的趣味;反应迟钝的人不能迅速而准确地表达自己所想,同样也无幽默感。唯有机智和才能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幽默的效果。

有一次,乾隆皇帝突然问刘墉一个怪问题:“京城共有多少人?”毫无防备的刘墉却非常冷静,立刻回了一句:“只有两人。”乾隆问:“此话何意?”刘墉答曰:“人再多,其实只有男女两种,岂不是只有两人?”乾隆又问:“今年京城里有几人出生?有几人去世?”刘墉回答:“只有一人出生,却有十二人去世。”乾隆问:“此话怎讲?”刘墉妙答曰:“今年出生的人再多,也都是一个属相,岂不是只出世一人?今年去世的人则十二种属相皆有,岂不是死去十二?”乾隆听了大笑,连连称赞。确实,刘墉的回答极妙—— 皇上发问,不回答显然不妥;答吧,心中无数又不能乱侃,这才急中生智,转眼间以幽默妙答趣对皇上,可谓是机智至极。

在外交场合中,各种各样古怪刁钻的问题都会遇到,但又要顾及两方颜面,不能避而不答,这时就需要外交人员的机智头脑来予以应付。20 世纪60 年代初期,我国曾击落过一架入侵我领空的美制高空侦察机。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外国记者就此询问当时的陈毅外长:“请问外长先生,你们是用何种武器击落如此先进的高空侦察机的?”陈毅就势举了举自己手中的拐杖,说:“就是用这玩意儿把它捅下来的。”说着还做了个向上捅的动作。

国家军事机密固然不能公开,但记者的提问不能不答。陈毅的回答不仅有理有力,还无声地保全了对方的面子,充分体现了陈毅的才智,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外交家、政治家大都具备高度的文化修养,用曲折含蓄的语言来化解困境,是他们普遍采用的答题手段。由此可见,幽默是一种善于捕捉笑料和诙谐想象的能力,有时是对某种不合理现象予以揭示,或者对他人不友好行为进行反击的有力武器。

胸中有丘壑,笔下自华章。有真才实学之人幽默起来更显睿智。有一次,郑板桥到一个姓陶的朋友家祝寿,正遇滂沱大雨。他刚进屋,主人便请他写些贺词。郑板桥也不推辞,挥笔写下“奈何”二字。人们不解其意。郑板桥挥笔又写下了两个“奈何”。众人哗然,主人也很尴尬,不知郑板桥搞什么名堂。正当大家惶惑不安之际,只见郑板桥笔走龙蛇,“刷刷刷”写出一首诗来。大家看后,无不叹服郑板桥的幽默和才思。那诗是:“奈何奈何奈何,今日大雨滂沱。滂沱雨祝陶公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郑板桥的幽默是源自足够的才华、自信,我国近代的鲁迅、林语堂等人也自成一派幽默风格,都是文化和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认识上升到一定层面的自然流露。这就是机智、才能与幽默最内在的联系。

8 童心未泯的老毕

我国有句耳熟能详的俗语:“三岁看大,七十岁看小。”这里的“大”,指的是成熟,说话和做事的态度超出其本身的年龄和思想;“小”,指的就是童心,在言行中模仿孩子们的思维,给人天真烂漫、稚气未退的感觉。

许多人都说,央视的主持界有了一个毕福剑,恰如《射雕英雄传》里面有着一个老顽童。少了他,必定会少去许多幽默、精彩的看点。在一次搜狐网“答网友问”的访谈节目中,有网友针对老毕节目中五花八门的搞笑说:“老毕是一个顽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