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奥巴马的魅力口才
5680400000003

第3章 自信——从容不迫方显强势(2)

事实并非如此。通读奥巴马的演讲稿你会发现,演讲稿通篇都不曾出现任何一个慷慨激昂的观点。在决战之夜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场景中,奥巴马依然从容、坚定,散发着强大的自信,似乎总统一职是他的囊中之物,似乎只有选择他才是正确的——这就是平和和自信的力量。

人人都会为壮丽的瀑布发出赞叹,但没有多少人愿意长居瀑布之下,因为人们无法长期忍受那雷鸣般的轰响。真正受人们喜爱的,往往是小溪的潺潺水声。只有这种平和又朴实的韵律,才能够得到人们心底的肯定和认可。

演讲亦是如此。

太过激昂的语言,也许会让你在听者心里留下印象,比如“情绪很激动的那个”或者“动静很大的那个”,但唯有平和而有力的话语,才会让听者用心倾听你的观点,并将它牢记在心间。

▲[口才指点]如何用“静”的力量打动人心

无论是在演讲还是日常的交谈中,“静”都有着独特的力量。比起聒噪的谈话者,你显然更喜欢与谈吐温文的人交往。所以,要想令听者由衷地赞同你的想法,你就要在演讲和交谈中注意用“静”的力量打动人心。你可以这样做:

巧用问句

最容易令听众产生共鸣的句式是什么?不是感叹句,而是疑问句。

比如在奥巴马《Yes,We Can》这篇演讲中,他就接连向听众发问:“我们的孩子能否活着目睹下一个世纪?我的女儿能否像安·尼克松·库伯一样活那么久?他们又将看到怎样的变革?我们能取得什么样的进步?”

这些问题勾起了听众的好奇心,也大大地调动起了听众的情绪。人们等待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从而能更顺利地认可奥巴马的观点。

当然,在使用问句时也要掌握好度的问题,不要通篇都是问句,以免掩盖了演讲的主题和你的观点。

注重句子的流畅性,谨慎用词

阅读奥巴马演讲的英文原文你会发现,他很少使用过长或者少见的词汇。虽然奥巴马受过高等教育,有着不俗的文化涵养,但他从不在演讲中卖弄词汇。奥巴马的言谈总是通俗易懂,非常简练,所以国内的英语阅读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他的讲稿内容。

奥巴马牺牲掉华丽的辞藻,换来的是演讲内容的高度流畅,这也是我们在演讲和交谈中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在演讲中谨慎用词,尽量用一些常见的成语和词汇进行表述,你的讲述内容就会更加引人入胜。别忘了,演讲的最终目的是说服他人、获得认可,而非展示华而不实的词藻堆砌。

把握好演讲的高潮

一次成功的演讲中必然存在高潮:在这个瞬间,演讲者和听众的思想产生了共鸣,所有人的情绪都达到了顶点,听众会发自心间地为演讲者鼓掌喝彩——这是每个演讲者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很多演讲者为了追求这种高潮,刻意在演讲中大量使用感叹句,频繁升华情绪。殊不知,这种演讲方式很容易使听众产生审美疲劳,削弱整体的感染力,得不偿失。

因此,在演讲或者与人沟通时,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感,切莫胡乱升华情绪,引起名不副实的“情感高潮”。

4 有主见,才能慢条斯理

▲[关键词]主张 立场 慢条斯理

语言是人际沟通的载体,通过一个人说话时的音量和音速,我们就可以大概了解他的个性。一般来说,面对一个亟待处理的问题时,说话像打雷那样刺耳的人,大多个性急躁,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逻辑思维能力也不强;而说话慢条斯理的人则很成熟,想问题、看问题都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不会轻易被他人说服。

在华盛顿的办公室里,奥巴马将上身靠在椅背上,整个身体松弛惬意。他同政府高层官员谈论着伊拉克战争,坚称只有撤兵,才能避免“越战症候群”的再度出现。说着,他不自觉地挥起了手臂,让人感觉到他对这个问题很重视,同时又有着自己明确的立场和观点。

“没有一个国家不存在着安全隐患,”面对这个重大的问题,奥巴马却说得慢条斯理,“这些问题一旦无人监管,它们就会成为恐怖主义、流血冲突滋生的温床,危及我们在邻近地区的利益。然而当我们插手他国内战时,必须本着维护地区和平和人道主义的原则,让当地人民明白,只有恢复秩序,他们才有可能看到希望和分享利益……我会把部分军力从伊拉克转移到阿富汗以支持北约,在那里,我们还有取胜的希望。”

众所周知,奥巴马反对伊战。自进入参议院,他就对两项国际性的重大议题——控制禽流感和遵守核不扩散条约,倾注了极大的关注力。这是两项极具风险性的议题,成功遥遥无期不说,一旦失败还会引发全球性的灾难。然而,奥巴马却有着自己的坚定信念和立场。即使在处理全球性事务上还是个新手——当老布什第一次派兵侵入伊拉克时,他还不到30岁,正在考虑是否进入政坛,奥巴马依旧拥有自己一贯的主张,并能将立场坚持到底。回忆当初竞选参议员的情形时,奥巴马慢条斯理地说:

那个时候,州议员的位置出现了空缺,有社区组织的人来问我是否对此感兴趣。我做了一个所有黑人男性都会作的决定:问上帝,问老婆(笑)。

当征得他们的同意后,我又做了所有竞选人都会做的事情——去家庭教师协会、理发店、垒球场,和每一个愿意听我说话的人聊天。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地方的人都会问我两个同样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很多人会把它读作“阿拉巴马”或“友友·马”(笑);第二个就是我决定要参加选举的理由。他们说:你是个好人,而且有很高的学历,自己可以赚很多的钱,还有一个美好、虔诚的家庭,为什么要参与政治这个肮脏的行当呢?

奥巴马用舒缓的语调讲述重大的政治课题,这种平静来自于他对问题清晰透彻的认识。这种主见最终成就了奥巴马淡然、慢条斯理的演说风格。

▲[亮点解析]有理不在声高

美国著名政治家科林·卢瑟·鲍威尔曾说过:“急事慢慢说,大事想清楚再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小心地说,做不到的事不乱说,伤害人的事坚决不说,没有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别人的事谨慎地说,自己的事怎么想就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

我们演讲或与人沟通的目的是表达并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与他人在声势上一较高下。纵然自己有着明确而自认为正确的主张,也没有必要跟别人疾言厉色、大喊大嚷地理论,很多时候,慢条斯理地表达效果会更好。奥巴马那慢条斯理的讲话风格,让大家看到了他身上散发出的沉稳、自信、从容的大将气息,比起那些脸红脖子粗地高调喊话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更容易令人折服。

奥巴马在表达自己主张时充分把握了演讲的节奏和要义,他的不急不躁、慢条斯理既让大家对他的主张了然于胸,同时他的这种淡定娴雅的姿态也很容易博得大家的好感。试想,一个急于将自己的观点公布于众,在表达的时候由于心急气躁而在内容表述上混乱不堪的演讲者,想要获得支持恐怕不敢想象。

因此即便理直,也不必过分气壮,让我们避免“叫嚣式”的讲理套路,做一个温文尔雅的演讲高手吧。

▲[口才指点]怎样做一个有主见的人

当我们被要求表达自己的主张时,有时会表现得不自信,表达时的声调忽高忽低,表述的内容缺乏逻辑性,甚至在表述过程中会出现跳跃、间断等现象,到最后没能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主见。那么,我们该如何做一个有主见的人,并将自己的主见很好地体现出来呢?

知道得多,说话才有分量

其实主见多源于知识的积累。你可以想想,如果你和一个孤陋寡闻、不学无术之人在一起,你是不是心里就有底,遇事也敢于处理?因为你懂得比他多,你自己的主见就敢于坚持。相反,你要是和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在一起,在对同一问题发表看法时,你很可能就有心虚的感觉,甚至索性不发表什么见解了,干脆附和对方的观点,这样你自己的主见也就被湮没了。因此,知识的多寡是一个人有无主见的重要因素。

有想法,没锋芒

有段话说得好:“才能不必傲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内涵与己;锋芒不必露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深敛与己;有功不必邀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谦让与己;得理不必抢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宽和与己。”

这个社会聪明与智慧集于一身的人很多,善于观察,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才叫聪明人。因此,即便我们有了一个很好的想法,但在表达的时候也要做到有条不紊、条理清晰,而不是锋芒毕露、心急火燎,这样一来反而会坏了事。

坚持自己的原则

主见和信心是紧密相关的。自立和自信的人通常会更有主见。有主见就是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人云亦云,不轻易改变自己的看法。

当然,每一个人的观点和想法往往是不一样的。对于有异议的观点,你可以提出有建设性的、表示反对的意见,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挑战他们的意见,表达你的看法。如果别人的意见是正确的,你也要诚恳地接受。

5 既生动活泼,又不拘于形式

▲[关键词]例外 不拘一格

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奥巴马的名字一直都很响亮,从1992年到2004年,奥巴马在这里教授宪法学。在学生的眼中,他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老师,“长得很帅”,博学幽默,他的法学课很受学生们的追捧。

上世纪90年代,统计学分析法风行,芝大法学院的教授们也开始用精确的数字来分析法律实施的效用,这使得法学院本就严谨的学风更加严谨。但是,贝拉克·奥巴马教授却是个例外。在课堂上,学生们可以直呼其名,他也时常嘲笑学生们的浪漫情调。而他的授课方法更是不拘一格,出其不意。比如,这一秒,他还满脸严肃地讲解一个案例,下一秒却开始分析好莱坞经典黑帮电影《教父》,奥巴马甚至还模仿那些人的腔调,问:“为什么你们的朋友在房屋建造计划上争吵不休呢?”

由于奥巴马的不拘一格,他的课程受到了极大的欢迎,越来越多的学生选修他的课。当时同学们之间的流行语是:“选奥巴马的课吧,那是一个很帅的教授,讲解一些奇怪的案例。”他的学生甚至成了“奥巴马迷”。后来,这些学生们成了奥巴马的第一批粉丝,他们自发走上街头,分发奥巴马的竞选传单,为奥巴马的竞选贡献力量。

现在,看着奥巴马在电视上流利的演讲画面,学生们就明白,从芝加哥大学的讲台上开始,奥巴马就一直在为这一刻积蓄能量,他的演讲风格和在芝加哥大学并无二致,总统竞选中被问到的问题,他们在课堂上早就讨论过。

▲[亮点解析]活泼的交流氛围更令人喜欢

我们都有这种体会,在交际场合中,过分严肃、拘谨的氛围会导致人们之间缺乏正常的交流,不利于大家的言语发挥。就像考试时,适度的放松有利于较高水平的发挥,而如果你在考场里紧张得手都哆嗦,可想而知发挥出正常水平已属不易,更不要妄想超水平的发挥了。

相较于死气沉沉、刻板的交谈氛围,轻松活泼的形式一直是备受推崇的,它更容易让我们敞开心扉,进行无障碍交流。聪明的奥巴马就是利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来完成与他人的完美交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