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崔永元的说话之道
5680700000012

第12章 融洽之道——善于营造谈话气氛(3)

比如在开会的时候,总有一些话很多且没完没了的人,让别人都听得心不在焉,恨不得立即打断他,但是又说不出口。这时候,你就可以巧妙地接住说话者的一个话题,表示很有同感。于是沿着这个插进来的话题,大家议论一番,在把话题转移的同时,也剥夺了那个人的话语权。等大家说了一阵之后,再收住话题,问先前那个说话者还有什么要说的。这时,那个发言者也断了思路,没了说话的兴趣,于是自然就轮到下一个人发言。看似无意,实则有心,打断别人于无形,虽然被打断者有点不舒服,但是也不至于那么尴尬。

另外,在沟通中,我们还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暗示别人,巧妙地中止当前的话题。比如与人交谈时,如果你做侧头深思的动作,就会给对方暗示,这个问题你有疑问,这比直接予以打断他人更有效,不至于立刻和对方产生抵触。对方这时一定会问:“有什么不懂的吗?”这样由他人自己中断谈话,可以有效地保证他人自尊心不受伤害。如果想中断谈话,急于离开去做别的,你可以时不时地偷看手表。手表有时候就是心理时间的外壳。他人会问:“有事吗?你可以先走。”你就可以很有礼貌地全身而退。

打断别人说话很不礼貌,但让大家耽误在无聊的话语中更不礼貌。因此,在谈话中要学会不留痕迹地打断对方,就是既要让对方感觉到自己偏离了主题,但又不使对方感到难堪,巧妙地让对方停下来。

8 调节尴尬氛围

人人都有遇到尴尬局面的时候。此时,如果能够适时地用幽默和豁达来为他人解围,并且运用诙谐、调侃的态度和说话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尊敬,在既博大家一笑的同时,又展示了自己的大度和睿智,对方不仅会感激于心,而且所谓的尴尬氛围当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一期名为《夫妻是否需要一米线》的节目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崔永元:您有没有保留在心中的秘密,被拿手术刀的丈夫发现过的时候?

嘉宾:好像没有。第一,他允许我保留;第二,我发现过他的秘密。

崔永元:我知道了,原来是您提前先把他掌握在手里的。

嘉宾:有一个年轻伶俐的医学院的女学生,经常趁我不在家的时候来找他。我发现后就质问他:“那女孩到咱家不是为了吃你做的炒鸡蛋吧?”他只会做炒鸡蛋。他说她只是就一些学术上的问题来讨教,没什么别的。后来这事就过去了。

崔永元: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您想得不周到,把一次很好的学术交流给搅黄了?

崔永元用机智幽默的语言,既隐晦地指出了女嘉宾的想法未免有些偏激,也及时截住了女嘉宾的话,避免了让对方陷入尴尬的境地。

在《谁来保护消费者》中,王海在说明观点时引用了一句马克思的话,观众报以掌声。谁料嘉宾萧灼基教授随即指出王海引言出处有错误,刚才鼓掌的观众都有些难堪,此时,崔永元巧妙地接了一句:“感谢萧教授适时地为我们开设了第二课堂。”场内响起一片掌声,几乎冻结的空气顿时缓和下来。

荀子说:“赠人以育,重于珠玉。”在人际交往中,面对他人由于种种原因而遭遇的尴尬或难堪时,我们最好的办法不是袖手旁观,而是挺身而出,带着善意和智慧去“帮腔”,灵活巧妙地帮助他人化解尴尬和难堪,从而营造出和谐的交际氛围。

比如,交谈时遇到冷场,这是让双方尴尬无比的事情。这时候你应赶紧找出新话题,哪怕讲个笑话缓和一下氛围,或者提议暂时休息,都会让大家松一口气。

当别人遭遇尴尬,而我们不一定能帮上忙,或者插手后会让他更尴尬时,最好视而不见或当作没有看见。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出席一次宴会活动时,一位侍者不小心将五杯啤酒全部洒在她的背上。她一开始吓了一跳,但很快平静下来,随后像没事发生一样举起一杯酒来祝酒。

化解尴尬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宽容。庆功会上,一位士兵不小心把酒泼在了一位秃头将军的头上。顿时,全场寂静,小伙子十分难堪。“小伙子,你以为这种方法真的可以治疗秃顶吗?”将军微笑着说,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去宽容别人。当遇到对方不知道你在场或不了解真实情况时,在第三者面前当面埋怨你,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没有宽容地替对方解围,会让对方陷入尴尬的境地,甚至会让双方的关系蒙上阴影。

有位男演员经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口无遮拦,爆料不断。有次,某导演想邀请他拍一部新戏,当他得知女主角是谁时就直接说“我不愿跟她这样的‘花瓶’演对手戏”,没想到这一谈话内容被记者“偷听”并报道出去,一时舆论哗然。

事不凑巧,不久之后,这位男演员和女演员在一个电影的开机发布会相遇。有好事者当着众人的面问他:“你不是说这位美女演员是‘花瓶’吗,还声称不愿和她合作,怎么这么快就食言了?”男演员显然没有准备,尴尬不已,不知该如何回应。正在他无比难堪之际,一旁的美女演员依然笑盈盈地对记者说:“我听说过这句话,不过我觉得是有人别有用心散布的,我想我俩现在坐到了一起就是对这个谣言的最好答案了。”

美女演员不是咄咄逼人地抓住男演员的“小辫子”不放,而是善意地否认他的失言,为他铺设了一个很好的台阶,使其体面地摆脱了尴尬。这既体现出这位美女演员随机应变的本领,更体现出她容人容事的胸怀。

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存在因失言、犯错导致“出洋相”的情况,我们不妨寻找一个合适的理由给别人台阶下,巧妙地让对方从尴尬中走出来。

在社交场合,有时由于自己的不慎,或者我们遇到了缺乏教养的人,不怀好意的人,对我们有敌意的人,致使我们陷入比较尴尬的境地。遇到这种情况,只有用智慧来展示自己的幽默,才能使自己摆脱困境,维护自己的尊严,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从而也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充分地展现出来。

林肯的长相很普通。有一次在一个公开的场合,有人对林肯说:“你长成这样,还出来干什么?不如躲在家里别出来。”这话自然是很不礼貌的,但林肯对此只是淡淡一笑,回答道:“很抱歉,我这是身不由己。”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难堪的局面就过去了。

智慧有时就隐藏在假装糊涂的幽默中。很多场合常常会出现意外事件,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会使人很难堪,从而破坏气氛。遇到这种情况时,要想化解难堪和尴尬,不妨假装糊涂,幽默、机智地应变。

9 随声附和也要讲究技巧

人们常说要“多听少说常点头”。“多听少说”很好理解,但是“常点头”看起来却颇有些随声附和、做“应声虫”的嫌疑。其实“附和”本身并无褒贬之分,而且在沟通中附和是不可缺少的,问题出在“随声”上,别人的话音刚落,就不假思索地表态附和,是不妥的。随声附和也要讲究技巧,要做到既附和,而又不完全随声。

在吸引众人参与的谈话节目里,主持人“玩深沉”就会成为“孤家寡人”,讨论就成了“一言堂”,也就没人看了。崔永元在节目中的一些插话貌似只是随声附和,却能让人从中琢磨出话语深层的味道。比如在《父女之间》中,女儿谈到自己故意让人跟爸爸拗着劲,崔永元插话说:“哦,没事找事。”听者都会心一笑,女儿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估计她心里的疙瘩也在慢慢解开。

在沟通中,不仅要善于倾听别人说话,还要适时地随声附和,适当穿插一些话语,使双方能愉快地交谈下去。

插话的频率要适度,内容要有所选择,插话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对方所说的话表示赞赏和认可,如,“对!”“有道理!”“这观点我同意”等。二是帮助续接。有时,对方说着说着,突然语言卡壳,或一下子找不到合适的词了,此时你就可以帮他接下话尾。三是启发引导,如“后来怎么样?”“能举个例子吗?”“这有什么依据吗?”等等。

有些场合一个人发表意见,代表了在场人的看法,就会得到大家的附和。但是“我同意”“我也赞成”之类,容易过于简单和俗套。赞同性附和除了明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外,更重要的是要讲出道理来,而且要具体,要实在,要有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