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崔永元的说话之道
5680700000004

第4章 幽默之道——妙言成趣气场强大(1)

1 幽默是谈话中的亮点

幽默是人人都会用到的交流技巧,对节目主持人来说,幽默更是不可或缺的。幽默可以帮助他们调动观众的情绪,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巧妙地为自己解围等。崔永元的幽默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是他主持的主要亮点,很多观众看“小崔”的节目,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想看他的幽默。

在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节目中,几乎每一期节目都有经典的幽默语言。在一期节目中,一位嘉宾说:“家庭生活是一本书,唠叨是其中的标点符号,绝对不可少。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善待它,那样一定天天都是好日子。”崔永元接下话头:“有的书打开你会觉得标点符号比较多,但作者就是那么写的。”

还有一次,一位表演嘉宾说他有一个绝活,用电气功给人开“天目”。嘉宾拿着铜线一端,并请女观众捏着另一端。在一番表演之后,嘉宾就问参与的女观众有什么感觉,女观众说我觉得好像眼冒金星。这时崔永元说:“眼冒金星?这可能跟电没关系,吓的吧?我有个提议,如果这个电还不能给这位小姐开天目的话,我建议把高压线引进来!”现场观众大笑。

有时候,现场嘉宾由于种种原因会说出一些言辞过激或容易引起别人误解的话。这时候崔永元凭着机智敏捷,适时补充两句,或劝慰对方不要牢骚太盛,或提醒对方不必小题大做,当然这一切均包裹在他特有的轻松幽默的话语中,让对方在会心一笑之际瞬时领悟其中涵义。如同一位内功精湛的武林高手,崔永元的一举一动,往往既击中要害又不露痕迹。

关凌自主演《我爱我家》之后,不仅自己成为家喻户晓的影星,就连她所在的那个少年宫也备受瞩目。在崔永元的节目中,关凌说:“我有机会被挑上《我爱我家》之后,这个少年宫一下子名额爆满,大家都以为没准会有机会被选中。后来有一次我们的语文老师也谈过这个问题,说这也许是一种守株待兔的心理。”崔永元说:“他们用‘守株待兔’的方法找到了你,下回剧组用‘刻舟求剑’的方法选的就是他们了。”

崔永元经常妙语连珠,不做作、不庸俗,随机应变、脱口而出。在《拾金不昧要不要回报?》中,两位嘉宾的发言针锋相对,气氛有些僵,崔永元适时地插一句:“张先生把制度阐述得很完善,但郑先生说了,你这个制度把人类的感情都弄没了,弄到哪儿去了?”大家都笑了,笑声中不难悟到:人与人之间不能没有真情和良心,同时也要有比较完善的制度。幽默诙谐的点评,既让说者乐说,又使听者乐听,魅力无穷。

小牛来到《小崔会客》后,向在场的嘉宾讲述了他采访的故事:居住在同一村子里的兄弟俩,哥哥思想解放,外出务工,挣了很多钱,回到家乡盖了一座别墅;而弟弟由于一直在家从事传统农业劳动,尽管很能干,却仍住着破旧的老房子。

当时小牛在采访兄弟俩时,对弟弟说:“你应该好好向哥哥学习。”听到这里,小崔说:“你跟弟弟说什么呀,你应该对哥哥说:‘弟弟住这么简陋的房子,你还好意思住别墅!’”众人皆笑。小牛认真地说:“读书是出路,但观念更重要,因为它可以改变命运。只有改变思维,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前途。”不料小崔竟说:“我不这么看,我觉得弟弟更有前途,当全村人都住上别墅的时候,弟弟的房子肯定是传统民居的参观点了。”于是又引发众人大笑。

从崔永元所说的话中,我们除了看到他为自己解围的机智幽默,还可以看到他的睿智。因为,他的幽默不是单纯的搞笑、诙谐,而是传达着另一种意思,体现的是一种智慧。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尴尬事时,就可以借鉴崔永元的做法,机智、幽默、巧妙地化解。当然,做到这一点需要长期的积累。

2 庄谐并用,转换话题

社交中固然需要庄重,但用语风趣、诙谐的话,同样可以表达较重要的内容。如果自始至终保持庄重气氛,就会显得紧张。庄谐并用的交谈方式比较自由,在许多场合都可以使用。

在一次节目中,有一个大学生挑衅地对崔永元说:“都说你语言了得,你会说方言吗?我会多种方言,你敢和我比比吗?”接着,那位大学生就分别说了广东话、闽南语和客家话。崔永元表示自己一句也听不懂。大学生就露出了非常得意的神情。

崔永元就问他:“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学校的,学校在什么地方,哪个班级,住哪个宿舍……”“你问这么详细干什么?”那位大学生不解地问。

崔永元回答说:“啊!没什么,我回北京以后,是想抽个时间向国家语委报告,在广州的某个学校,有一个不提倡讲普通话的角落,方言很盛行,请他们来查查!”

在这段趣话中,小崔面对大学生方言挑战的尴尬,装作一本正经地搞了一次审讯似的连珠炮提问,庄中寓谐,巧妙把话题从会不会方言转移到推广普通话上,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机智。

“顾左右而言他”是一种很有效的说话技巧,它可以转移别人的注意力,避免正面冲突,维护双方的面子。顾左右而言他的技巧有很多,可以随时随地信手拈来一话题。假如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话题,便插科打诨,逗人哈哈一笑,也是可以的。

我国有一个代表团在访问美国时,陪同的主人问代表团中的一位同志:“你爱纽约吗?”说“爱”吧,不恰当;说“不爱”吧,主人不高兴;说“无可奉告”吧,又不是记者招待会。代表团的那位同志回答说:“纽约的汽车很多。”他的答非所问,非常巧妙而得体地转移了话题,走出困境。

转移话题,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幽默谈判技巧。话题转移得幽默巧妙,不仅能调节气氛,还能为谈判扫除障碍,铺平道路。这种转移话题打破僵局的方法,常常使谈判在绕了一个圈子之后又成功地到达了终点,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

1988年7月22日,在苏联的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一场高潮跌宕、扣人心弦的会谈。会谈双方是日本首相中曾根和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

整个会谈气氛紧张,局面僵持。戈尔巴乔夫气愤地说:“据说,在日本居然有人说什么‘今后只要日本持续不断地增强经济力量,苏联便将乖乖地屈服与日本的经济合作’。殊不知,这是大错特错的,苏联决不屈服。” 同时,他竟用拳头将桌子敲得“砰砰”作响。

当然,中曾根也不示弱,他以强硬的口吻反驳道:“尽管如此,两国加深交往也是重要的。阻挠两国关系发展的,正是北方领土问题。铸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斯大林错误地向属于日本北海道的岛屿派遣了军队。”

后来中曾根意识到,必须打破这种僵持的局面,才能取得谈判的进展,于是开始语气和缓地说:“我毕业于东大法律系,你走出的是莫斯科大学法律系的门槛。我们俩同属法律系毕业生,理应了解国际法、条约和联合声明是何物。国际上都承认日本的主张是正确的。”

接收到中曾根有意缓和矛盾的信号,戈尔巴乔夫总书记的脸上也荡起一层愉快的笑容,微笑着答道:“我当法律家亏了,所以变成了政治家。”此语一出,巧妙地避开了中曾根话题的锋芒。

本来双方针锋相对,使谈判陷入了僵局,但戈尔巴乔夫的一句幽默话,使双方之间的紧张气氛得到了缓解,谈判得以继续进行。因为谈判双方各自代表各自的利益,很难轻易地让步,谈判期间经常有一番唇枪舌剑的苦斗,有时甚至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这时,如果某一方代表冒出一句幽默的话,巧妙地转移一下话题,大家一笑,就可能化解紧张的气氛,双方可以继续谈下去。

在交际场合中,如果某个较为严肃、敏感的问题弄得交谈双方都很对立,甚至阻碍交谈正常顺利进行时,我们可以暂时回避一下问题,通过转移话题,用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来活跃气氛,转移双方的注意力,或者通过幽默的话语将严肃的话题淡化,使原来僵持的场面重新活跃起来,从而缓和尴尬的局面。

如朋友之间为了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僵持不下时,可以适时说一句“要把这个问题争得明白,比国家足球队赢球还难”;或者说一个笑话,让双方的情绪平缓下来,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尴尬消失殆尽,使交际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其实,话题的转移有相当的难度存在,须有对语言驾轻就熟的技巧。话题转移得不好,有时虽然能暂时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但对于大局并没有什么益处。转移的话题必须视具体情况和对象因地制宜,就近转移,不能不着边际,随心所欲,风马牛不相及。转移的话题主旨也不能变,虽然不涉及正题,但必须与正题有关,不管绕多少圈子,牛鼻子始终不能放,做到“形散神不散”,这样你就称得上是幽默高手了。

3 好的幽默需要善解人意

有一次,记者问崔永元:“你认为你的幽默的特点是什么?”他回答说:“其实好的幽默是善解人意的。因为幽默没有了分寸就会变成拿别人开心。拿别人开心可能也会赢得笑声,但有时会对被幽默的人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如果想要制造幽默,就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也就是说拿自己开涮,端出自己的缺陷或者缺点,让大家觉得可笑、滑稽。”

2011年5月,刚结束了戛纳“武侠周”的《武侠》剧组在京举行媒体见面会,导演陈可辛携演员全体亮相。当天的见面会正是由崔永元主持的,他大展“冷幽默”把现场的各位嘉宾都尽情地幽默了一番,让现场好不热闹。

在戛纳时,陈可辛曾说汤唯的表演方式反常规,甚至有点怪。在发布会上他进一步补充:“她好像古典音乐里的小调,我们写剧本都是用大调,她有时候甚至是跑调,这反而给了我更多的发挥空间。”

因此当轮到崔永元对汤唯进行采访时候,大家都非常好奇他会问汤唯什么样的刁难问题。结果崔永元自己却先说了起来:“汤唯你好像有点紧张,是因为记者老问刁难你的问题吗?放心,我不会,我是中央电视台的,他们管得比较严。”汤唯在旁边不知如何回应,只露出顽皮的笑容。接着崔永元又露出了他的招牌“坏笑”,“我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吧。你看《新闻联播》吗?”汤唯简短地回答:“从小就看。”崔永元随即立马又加上了一句:“你都长大了,它还没有变。”此话一出,令全场爆笑。

崔永元的冷幽默不仅缓解了现场的气氛,也让汤唯放下了紧张的心理,让谈话更顺利地展开。

友善的幽默是感情互相交流传递的过程。如果借幽默来达到对别人冷嘲热讽、发泄内心厌恶和不满的目的,那么这种玩笑就不能称为幽默。当然,也许有些人不如你口齿伶俐,表面上你占到上风,但别人会认为你不够尊重他人,以后也不会愿意和你继续交往。

一次,一位到外地出差的机关干部,拎了一兜水果去看望一个多年未见、新近升为副处长的老同学。老同学心宽体胖,开门见是同窗好友,很是热情。副处长马上请机关干部进屋坐下,倒茶的时候,指着他手中的一兜水果戏谑道:“你何时落魄到‘走门子’了?本处长清正廉明,拒绝歪风邪气腐蚀贿赂。”一句稍带讥讽的调侃,伤到了这位机关干部的自尊心,使他顿生反感,扭头便走。那位副处长为自己的言辞不当后悔不迭。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轻松幽默地开个友善的玩笑,可以松弛神经,活跃气氛,营造出一个适于交际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因而,幽默的人常常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但是,玩笑一旦开得不好,幽默过了头,就会适得其反。因此掌握幽默的分寸是非常重要的。

幽默也分场合,有些场合其实是不适合开玩笑的。比如,在发生重大事件的严肃场合,在庄重的社交活动中,任何戏谑的话语都可能招来非议。在本该严肃的场合,如果你幽默起来没边没际,太过夸张,也会让人反感,会觉得你虚伪浮躁,不够稳重。

幽默要避开他人的隐私。调侃时说出了他人的隐私,可能被人误以为你是有意跟他过不去,即使你言者无意,但也难免听者有心。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真正聪明的人,是懂得对他人的隐私持有尊重的态度,要知道有些事只能点到为止,才能给自己也给他人留下一片自由呼吸的空间。

幽默不仅要讲究场合,更要看谈话的对象。正所谓“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运用幽默时要根据谈话对象的不同决定谈话的内容。毕竟话是说给别人听的,至于说得好不好、有没有趣味,不仅要看话语是否恰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本意,还要看别人能不能真的理解和接受。

比如,与人开玩笑时,若对方是女性,就绝对不可说挖苦女性容貌的话。否定性的玩笑只可能使对方感到厌恶,甚至会让对方对你的人品产生质疑。相反的,如果运用幽默来称赞对方的话,那就再理想不过了。

幽默的人无疑是最受人欢迎的,但不要以为幽默感就是简单的说笑话,逗人乐。好的幽默就是要与人为善,要注意场合和对象,否则尴尬的幽默只会让谈话双方感到难堪。

4 勇于自嘲,但要有分寸

幽默一直被人们称为只有聪明人才能驾驭的语言艺术,而自嘲又被称为幽默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最能自嘲的人必然是智者中的智者,高手中的高手。自嘲是缺乏自信者不敢使用的说话技巧,因为它要你自己骂自己,也就是要拿自身的失误、不足甚至生理缺陷来“开涮”,对丑处、羞处不予遮掩、躲避,反而把它放大、夸张、剖析,然后巧妙地引申发挥、自圆其说,博得他人一笑。而崔永元就非常善于运用自嘲这种方式来调侃自己。

崔永元经常拿自己开涮,他笑称自己之所以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被选拔到中央电视台,是因为自己长得丑,对不起观众。一次,他的朋友在中央电视台办了个新栏目叫《东方时空》,找到崔永元问有没有长得比较丑一点的人去给他们做主持,崔永元就大力推荐了白岩松,当时他心里有个“小九九”:他这样的人要是能行,那我不就更行了吗?没想到一到那儿,白岩松就火了。两年后崔永元的朋友又找到他让他再给他们推荐一个白岩松那样的人,这一次崔永元说:“哎哟,没啦,要选的话只有我自己了。”

崔永元在荣膺江苏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男主持人”称号时,又不失时机地幽默了一把。他调侃说:“大学生们之所以喜欢我,是因为我‘异常亲切’的长相。他们可能觉得我的长相像身边的同学;而身材呢,则像他们的老师。从正面看,像食堂大师傅;从背面看,却像她热恋中的男友。”此言一出,立时惹来大学生们一阵热烈的掌声。

在社交场合中,自嘲是不可多得的灵丹妙药。别的招不灵时,不妨拿自己来开涮,至少自己骂自己是安全的,除非你指桑骂槐,一般不会讨人嫌。英国作家杰斯塔东是个大胖子,由于“体积”过大,行动往往不太方便,但他却不像旁人那样以胖为耻。有一次他对朋友说:“我是个比别人亲切三倍的男人。每当我在公共汽车上让座时,便足以让三位女士坐下。”

当然,自嘲也要真实自然。自嘲有时具有“嘲人”的刺激作用,运用它应格外慎重。通常情况下,应是“点到为止”,让人意会即可,不能一味放纵,喋喋不休。如同用过量的卤水点豆腐,会使豆腐变得苦涩一样,过分的自嘲也会导致交际危机。因此,自嘲也要讲究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