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如此美好,你要懂得珍惜
5681100000005

第5章 学会爱,遇见最美的自己(1)

学会爱自己,能让自己更快乐、更热情、更有魅力;学会爱万物,能让目光更慈悲,让心灵更柔软;学会爱他人,能让世界更多一些温暖,让生活更多一些美好。唯有懂得爱,播撒爱,浇灌爱,才能够收获爱,品味爱。会爱的人,才是最美的人。

小小的一点儿善,仍可以令人刹那间动容。

美善的花静静地开

又是岁末,又是祝福纷扬的季节。

夜色很晚了,天空中飘起了细细的雪花,她推起那个用铁皮桶改制的烤炉,慢慢地朝家中走去。她在那个街口卖烤地瓜,已经好多年了,生意不好不坏,勉强能维持温饱的生活。

回到家中,她找出那两本已翻得有些破烂的杂志,翻到后面的那几页,那上面印着一些渴望救助的穷困孩子的简单情况和联系地址。她拿来一沓明信片,开始给那些在远方的孩子们书写自己心中的祝福。一词一句,细细斟酌,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她像一个虔诚的修女,让那一个个方块字朝圣般地排列开来,仿佛在摆放一朵朵洁白的雪莲花。

她从杂志上那些简短的介绍性文字里面,读到了太多的艰难、苦涩、无奈、渴望和憧憬,她知道每一小段文字后面,都藏着一个酸楚的故事。她多想帮一帮他们,给他们一缕温暖,给他们一份欣慰,给他们的梦想插上翅膀……然而,她自己也是这座城市里极为卑微的一员,卑微如一株近乎被人忽略的小草,每天都在忙碌地追赶着自己的温饱。

然而,除了轻轻地叹息,除了暗暗地流泪,她还是想为那些被贫困逼回家里的孩子做些什么。她想了又想,终于有了一个主意,给每一个孩子邮寄一张明信片,写上关切的话语,写上祝福的话语,让他们感觉到这个世界并非是冷漠的,生活也并非是暗淡的,还有人在乎他们的冷暖,还有人期盼他们的幸福……她多么希望,这些薄薄的明信片,能给那些在窘迫中跋涉的心灵些许温暖。

一张张明信片写好了,她又一一按照杂志上的地址核对了一遍,生怕她的心愿无法抵达。

我不曾问过她后来怎么样了,但我相信:她那些如花的善意,一定会穿越万水千山,春风般地吹入那一颗颗渴望美好的心灵。

我曾经采访过一位企业家,他生前曾捐助过近百位大中小学生,他们很少向他表达感激。当他患了不治之症,住进重症病房后,有不少当初受过他捐助的学生知道了,却只有三位学生打电话或到医院去探望过他,其他的受助者似乎都忘却了他,没有给他送上一份关切。甚至当我追问一位受他帮助已读完大学找到工作的年轻人,为什么不去看望自己的恩人,那位大学毕业生竟借口自己刚参加工作,太忙了,没顾过来。

当我慨叹某些年轻人不懂得感恩时,已病入膏肓的企业家却淡然道,不要责怪他们,当初伸出援助之手时,根本就没有想过将来要获得怎样的回报。人生一世,有一些善美的花朵曾经绽开过,曾给人送去过美丽、送去过馨香,就足够了。

心灵甘泉

原来,在岁月沧桑的枝头上,那些善美的花朵,兀自绽开,兀自飘落,都那么自自然然。唯此,才让人们在蓦然回首时,内心陡生美好,如诗。

一杯清凉的山泉水,滋润的不只是一颗近乎干枯的心田。

一杯安慰

那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一个炎炎夏日的午后,在纽约郊外的一棵大树下,勤快的安德鲁正悠然地整理着农具。他是一个孤儿,受雇于这里的农场主已经有两年多了,他很满意自己的这份十分辛苦的工作,烈日也没有影响他愉快的口哨声。坐在那里,他一次次地张望着前面那大片金黄的麦田,心中充溢着一份巨大的成就感,仿佛那即将到来的丰收完全属于他自己,完全忘却了自己只是一个卑微的打工者。

不知何时,一位老者蹒跚着从安德鲁面前走过,老者目光呆滞,神情抑郁,似乎揣着许多难言的心事。

“嗨,多好的阳光啊!”安德鲁不禁冲着老者喊道。

“是么?我讨厌这样叫人心烦的烈日。”老者烦躁地回敬道。

“先坐下来歇息一下吧!”安德鲁热情地邀请老者。

老者迟疑了一下,还是默默地接过安德鲁递过来的一个马扎,缓缓地坐到了树荫里。

“来一杯清凉的山泉水吧。”安德鲁拿起身边的水桶,热情地给老者倒了一杯水。

老者轻轻抿了一口水,眉宇舒展了一点点。

“怎么样?凉爽吧?这可是地地道道的山泉啊。”安德鲁得意地向老者讲述起自己如何走遥遥的路、爬高高的山,才打回如此甘甜的泉水。

老者似乎被安德鲁的话打动了,不禁又品尝了几口水,然后轻轻地点点头,但没有做任何的评价。

“这样强烈的阳光,庄稼长得才快呢。老伯,您说对吧?”安德鲁又满怀热情地向老者介绍起眼前那一片自己侍弄的庄稼。

“那些都是你自己的吗?”老者平静地问道。

“都是我帮主人种的,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那可都是我的劳动成果啊,只那么看着,就叫人心里很舒坦,就像喝着甘甜的泉水。”安德鲁满脸难以掩饰的自豪。

“小伙子,谢谢你的水,你会收到一份丰厚的报酬的。”老者喝掉了安德鲁送上的那杯山泉水,起身朝山下走去。

第二年春天,安德鲁收到了一封陌生人的来信。来信人告诉他,去年夏日曾喝过他一杯泉水的老人,原本因儿女骤然遇难离去、自己又身染恶疾,一度心灰意冷,准备将自己的几个农场全部卖掉,悉数捐给慈善机构后,便辞别人世。但那个炎热的中午,安德鲁那一杯清凉的山泉水和那一份乐观、热情,宛如一缕清风,拂去了他心田的阴云,他决定好好地经营自己未来的日子,不管病魔留给他的时间还有多长。

这一年的冬天,安德鲁再次收到老人的来信,里面还有一份经过公证的遗嘱——老人将自己经营了一生的上万亩的农庄,全都无偿地赠给了安德鲁,因为他相信安德鲁会让那片土地生长出更多的希望。

安德鲁果然没有辜负老人的期望,数年后,他成了美国赫赫有名的“粮食大王”。

心灵甘泉

一杯普通的山泉水,竟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就像很多时候,往往只需一句简单而真诚的话语,便会温暖一颗孤寂、幽闭的心灵,并由此诞生许多美好,甚至是人间的奇迹。

以德报怨,像淤泥里的清荷,芳馨静逸。

因为她是母亲

在他3个月大的时候,他便被母亲扔到了一个无名小镇的候车室里。

是一位年过五旬的清洁工收养了他,家境本来就十分清贫的养母,为了把自小便体弱多病的他拉扯成人,真是吃尽了苦头。有好几次,他差一点点就被病魔夺走了生命,但他最终还是活了下来,并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后来,他在商海中几经沉浮,终于打出一片灿烂的天地。而曾给予他百般疼爱的养母,却在刚刚看到他成功之时,突发脑溢血猝然离去。

一个人的时候,他常常对着养母的遗像,久久地沉默无语,内心汹涌的是无法挥去的巨大伤痛。

养母去世3年后,他开始四处寻找生母。历经了许多周折,他终于见到了无数次在想象里描摹的生母。而此时,干瘦、苍老的生母,已精神失常多年了,已经无法认出他这个突然出现在面前的儿子了,只是对着他傻傻地笑,笑得他心痛。她的另一双儿女,也就是他的哥哥姐姐,作为那个偏远小县城郊区普通而穷苦的平民百姓,这些年来的日子一直过得十分艰难,根本没有能力为母亲看病,甚至连母亲简单的生活都照顾不好。

是他的诚恳和坚持,终于说服了哥哥和姐姐,让他将母亲接到了省城,并专门为她请了一位全职保姆。他还停下手头的工作,带着母亲辗转了省内外的多家医院,为母亲看病。虽然母亲的病情始终未见好转,也不知道身边这个对她如此孝敬的男人就是她的亲生儿子,可他仍不愿意放弃继续医治的努力。他常常在互联网上搜寻国内外的类似病例,搜集各种治疗精神疾病的偏方。渐渐地,谈起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问题,他竟然说得头头是道,俨然已是这方面的专家。

初秋的一个周末,他牵着母亲的手从江滨广场上走过,一个小女孩手里放飞的漂亮风筝吸引了母亲的目光,她急急地奔过去,吵嚷着要小女孩的风筝。他环顾四周,偏偏这里没有一个卖风筝的。他红着脸,走到小女孩身边,恳请小女孩把风筝借给他母亲放一会儿。玩得正在兴头上的小女孩,看到正朝自己伸手的老太太那直勾勾的眼神,本能地边向后退着边拒绝道:“叔叔,我好不容易才把风筝放这么高,等我再玩一会儿,才能借给你玩。”

可是,母亲这时却任性得像个不懂事的孩子,非要小女孩的风筝,恨不得立刻就拿到自己手里。他只得满脸堆笑地再次蹲下身来,对着小女孩的耳朵轻声请求道:“小朋友,今天是我妈妈的生日,我想让她高兴一回,请你帮我一个忙,好吗?”从来不撒谎的他,竟然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撒谎了,他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脸上的羞愧。

这时,小女孩的母亲从不远处走过来,他又把同样的请求向其重复了一遍。小女孩乖乖地听了母亲的话,将风筝线盘交到了他母亲的手里,老人便孩子般欢喜地仰望着头顶的风筝,嘴里喃喃着别人听不清的话语。

他与那个小女孩的母亲边看着老人放风筝边闲聊起来,当得知他就是本市赫赫有名的企业家时,那位年轻母亲很惊讶地问他:“记得曾读过一篇报道,说您自幼便被生母遗弃,是养母含辛茹苦将你养育成人的,这位就是您的养母吗?”

“不,她是我的亲生母亲。”他的口气里满是自豪。

“你的生母只是给了你生命,几乎没有给你什么帮助,你能够尽一点孝心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对她百依百顺呢?何况她现在连您这个儿子都认不出来了?”年轻的母亲眼里涌起一抹困惑。

“因为她是母亲,养母曾经告诉过我,即使母亲抛弃了我,那也肯定有她的理由。”他的眼里盈满了晴空般的真诚,“而作为儿子,我必须给母亲最多的爱。”

“因为她是母亲”,年轻的母亲把这句话又默默地重复了两遍,心底陡然涌过一股莫名的暖流,一如秋日煦暖的阳光,柔柔地拂过。蓦然,她将小女孩紧紧地搂在怀里,将敬慕投向了身旁这位跟着母亲亦喜亦忧的着名企业家。

心灵甘泉

因为她是母亲,无论她曾付出了多少,无论她有过怎样的对和错,她都理应得到儿女们最慷慨的爱的回赠。

遇见他,她的人生开始了新的转向,明媚而富足。

那样的遇见,真好

来自江南水乡的她,16岁那年,便只身来到美国的西雅图求学。8年后,她如愿拿到了博士学位,并顺利地进入了当地的一所大学工作。

留学期间,她与一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有过一段短暂的爱情。那个家境优越的北京某局长的公子,长得很帅气,还喜欢制造一些浪漫,出手也阔绰。令她惊诧不已的生日礼物,便是他送上的999朵鲜艳欲滴的玫瑰。

她不是一个贪恋财物的女孩,但他的慷慨,还是满足了她那小小的虚荣心。何况,从一个男人为喜欢的女人花钱这一点上,有时是可以看出他爱的程度的。

你侬我侬的爱情,随着流水一样的日子,款款地向前行走着。

然而,善始的爱,却未能如愿地善终。那一日,她看到他与另一位漂亮的女孩,牵手说笑着走进了一个酒吧,她心里陡然一阵瑟瑟的凉,虽说正是烈日炎炎的六月。

他倒是直言不讳,说他与她的爱结束了,因为精力充沛的他又遇到了新欢。她自然不会失了尊严,用哀怜挽留那份爱,更不会去乞求他回到自己的身边。尽管她对那份爱,曾有过许多美好的憧憬,但她内心里更清楚,爱曾来过,又走了,走了就是走了,再怎么哭泣也是无济于事的。

但是,毕竟是初恋,毕竟她很倾心地投入过,那些看不见的伤藏在心灵的深处,旁人是看不到的,唯有她自己知道。在她那故作不以为然的背后,其实隐忍了许多疼与痛。

此后,好长一段的时间里,她不敢再碰爱情,生怕不小心会再次被伤害。

那天,她参加了一个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募捐活动,去社区为北非的一些穷困百姓募集衣物。当她抱着一大包衣物,正气喘吁吁地往车上装的时候,那个脸膛黑黑的他快步走过来,帮了她一把。她回头一笑,对他表示了自己的谢意。他则孩子似的咧嘴笑了,一口雪白的牙,与他黝黑的肌肤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他友好地自我介绍道:“我叫孔龙,孔子的孔,成龙的龙。”

她很惊讶他的汉语说得那么流利:“你去过中国?怎么起了一个中国名字?”

他很骄傲地告诉她,他曾在北京留学三年,因为特别喜欢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还很崇拜中国的功夫明星成龙,就给自己起了那样的一个中国名字,每每遇到中国人,他都会自豪地介绍自己的名字。他说他还结交了许多中国朋友,有几位东北的哥们儿,现在还经常发电子邮件,邀请他去中国吃猪肉炖粉条呢。

他的一席话,让她不禁想起了故乡,想起了镌刻在记忆中的那些小桥流水人家。

很奇怪,仿佛他就是家乡人,她立刻便生出一分亲切,对这个名字有些好笑的他。

随即,他与她一同驱车把募集到的衣物,送到协会指定的地点。在路上,随着进一步的交谈,她得知他来自北非的利比亚,是一家大公司派驻到美国的商贸代表。

她立刻想起了三毛笔下的撒哈拉大沙漠,想起了三毛与荷西演绎的那些浪漫情节,便问了他几个有关撒哈拉沙漠的小问题,他竟饶有兴致地向她讲述了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让她不禁更加心生向往了。

说到兴致处,他突然一脸认真地对她说:“如果你不反对,我想送你一件特别的礼物。”

“好啊!是什么礼物呢?”她仰起头来,努力地猜测起来。

“先保密,但你一定会喜欢的。”他故作神秘的样子,显得那么真诚可爱。

“那好吧,我就等着你的宝贵礼物了。这是我的住址和电话,别弄丢了啊。”她突然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渴望更深入地走进他的世界。

与他分开不过是几天的时间,她却有了那样漫长的感觉。好几次,她想给他打电话,借口问问他的礼物什么时候送她,其实只是想听听他的声音。

但她还是忍住了,她现在更相信世间真的有一种叫缘分的东西,就像他与她的相识是一种缘,她期待着再次相遇的机缘。

一个月后,她惊喜地接到他的电话,说他刚从利比亚回来,给她带来了礼物。

原来,是穿上了银丝链的一朵沙漠玫瑰,她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过,知道它的确很特别。

望着那经历了无数风雨沧桑的洗礼,才凝结成的晶莹剔透的沙漠玫瑰,她一时感慨万千。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从心底慢慢地升起。

“喜欢吗?”看到她走神了,他竟有些手足无措了。

“很喜欢,谢谢你,送我这么珍贵的礼物。”她恍然发觉自己的思绪飘远了。

“喜欢就好,这是我祖母送给我的,能保佑你一生平安,很灵验的。”说着,他将它轻轻地挂到她的颈上。

“这么贵重啊?我、我……”她猛地想起了外婆的那个祖辈相传的玉佩,猜想它一定有着难以估量的信物价值。

“我觉得,你佩戴上它,是最合适的。”他笑容可掬地望着她,眼睛里充满了爱意。

“那我要你送一件什么礼物呢?”她似在问他,其实是在问自己。

“把你一辈子的喜欢送给我,就行了。”

“你倒是很贪婪啊!”她在他脑门上轻轻一点,心里却满是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