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无为胜有为
5682800000041

第41章 最高的荣誉就是无荣誉

【导语】

追求功利本无可厚非,但人生的一切追求都只为了功利,那未免就误解了人生。品行是一个人的内在,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荣誉是为默默付出的人准备的,沉默谦逊的人不会让荣誉的光环暗淡,只会让荣誉的光环更显光彩。正如老子所说“数誉无誉”,最高的荣誉就是无荣誉。

【原文】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盈;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

地无以宁,将恐废;

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

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

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

故致数誉无誉。

是故不欲禄禄如玉,珞珞如石。

【直解】

自古以来成功靠统一。

天得一统则澄清,

地得一统则安宁,

神得一统则灵验。

泉谷得到一统则盈满,万物得到一统则生存。

侯王得到一统,才能主持天下之大政。

所以必须致力于统一。

天不清明怕会分裂,地不安宁怕会爆震,

泉谷不充盈怕会干涸,万物不能生存怕会消灭。

神灵不灵就无人信仰,君主失政就会颠覆。

所以贵者要以贱者为根本,高者要以下者为基石。

所以君王自称孤、寡人、不足——这不正是以贱为本吗?

不是吗?

所以最高的荣誉就是无荣誉。

不希求明亮而如玉,却宁可落落如顽石。

【心解】

*以平庸作为财富的根本,以平凡作为高尚的基础

世间的事物都是以平庸作为财富的根本,都是以平凡作为高尚的基础。因此,老子说,既然是国家的领导者,都会自称“孤、寡、不谷”。这难道不是以平庸为根本吗?如果不是这样?急于在物质世界中求得名利,反而是得不到的。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建树卓越,蜚声科坛,荣誉奖章接踵而至。他一生中得到的荣誉头衔、奖章、勋章不计其数。可是他却把奖章藏起来,从来也不愿意佩戴。得到荣誉时,他从不喜形于色。

“法拉第先生,你有那么多奖章,怎么不拿出来给我们看看?”人们不理解地问他。

这位科学家憨然一笑,答道:“我主要是让你们看到我的工作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而不是让你们看荣誉。工作和荣誉是两码事。”

如今的社会很可怕,马路上的人你只要观其言,察其行,就会知道,一切都有目的的。是的,这就是今天目标偏执教育隐藏的危机,它使我们的注意力全部被调到那个结果上去,全部都只对行动结果感兴趣了,它做一件很不讨好的事。

偏执教育的本意是加快我们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而事与愿违,我们都被从享受过程而转移到享受结果上去了。

我们整日劳作,自然为了金钱,于是疯狂地工作,不择手段地搞钱,最后,我们的目标终于实现了,人人手中都能拿得出百万、千百万元银子了,我们看到手中那么多钞票,自然觉得该休息了。很有钱的生活并不能给你带来真正的快乐,它只可能带给你临时的享乐。

萨特,一个伟大的小说家、哲学家之一,他便是一个对人类偏执教育有很深洞的见的人,他拒绝了诺贝尔奖,他在内心深处认为那是对他的侮辱。

他说:当我创造我的作品时,我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奖赏,诺贝尔奖并不能够对我增加什么,相反地,它反而把我往下压,它对那些寻找被人承认的业余作家来讲是好的,我已经够老了,我已经享受够了,我喜爱任何我所做的,它就是本身付出所得到的奖赏,我不想要任何其它的奖赏,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比我已经得到的来得更好。

他是对的,但是世界上对的人很少,世界上充满着错误的人,他们都生活在陷阱之中,都落入了偏执教育不足的圈套之中。

同样还有一个类似的笑话。泰戈尔,世界上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写了《吉檀枷利》一书,它的原文版比翻译版优美得多,因为原文版是用孟加拉国国语写的,而孟加拉国国语很甜,即使在吵架时,它听起来好像在谈一件好事,极富有音乐感,这是英译本永远做不到的。

不巧,英译本得了诺贝尔奖,而更优美的原文在国内却反响很小。由于他已得了诺贝尔奖,故国内许多大学回过头来要给他颁发文学博士头衔,他故乡加尔各答大学是第一个颁给他荣誉学位的学校,但是他拒绝了。

他说:你们给我一个学位,但你们并没有承认我的作品,你们是承认诺贝尔奖,你是对那个“玩具”感兴趣,你是在侮辱我和我的劳动。

他们认为只要是奖励,就没有人不要的。因为从小的偏执教育都是这么哄过来的。但是,这对一个成熟的人来说,对萨特、对泰戈尔来说,就是一个障碍了,因为他们是一个成熟的人,是一个有自己独特见解的人。那个哄人的道具在他们身上便不灵了。

有一位省长,在他30多岁担任矿务局局长时,有一段时间被派去监督劳动,可工人们不让他去危险的地方,他们说:“看你不是坏人,将来国家要用你”,这何不令他感激涕零?道理自然明显,他能获取普通工人这份最真诚的关爱,自是一直以来放低自己的位置,把工人看重的结果。走上领导岗位后,他每年总会拿出一定的资金进行安全设施的更新换代,以改善工人的安全条件。因为与工人有着真挚的特殊的感情,因此他还每年去看望他们。他还说:“我不考虑继任者怎么评论我,关键是老百姓怎么评论我。”这才是真正的荣誉所在。

*切忌“沽名钓誉”

过分注重荣誉,就是沽名钓誉。真正的荣誉是不去做那些华而不实的事情,而是脚踏实地的做自己该做的事,不会只管表面的成绩,不专讲虚假和爱慕一些和实际名声不相干的东西。

但是,现实情况是,沽名钓誉其实已经渗透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的社会已经到处都弥漫着一股沽名钓誉的空气。

众多的人在工作中沉缅在弄虚作假的风气之中,擅长于做表面文章,搞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热衷于表面上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做做样子是拿手好戏,至于究竟有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有没有什么实际效果,他们丝毫也不会计较,他们追求的就是要那种所谓的轰动效应或者是连锁反应。

有的人一心只想着如何往上爬,希望官职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如果德才兼备自然应该是无话可说,问题是有的人是要才无才、要德无德,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这些人也一心想着快快上爬,官职小了不行,有职无权不行,提慢了也不行,总是梦想着一年一小提、三年一大升,而且哪里的位置好、有油水,就想着往哪里走,就下功夫往哪里钻;

有的人热衷于只做一些场面上的事,穿插于各种能出头露脸的场所,沉缅于各种社交场合、应酬活动,就是不做实际工作;

有的人不愿脚踏实地,也不愿扎扎实实打基础,却在心里想着一夜成名,一心想成为将军;

有的人不是想着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劳动,也不愿付出艰巨的努力,却想拥有万贯家财,梦想一夜暴富;

凡此种种,真的是有些令人言说不尽的感觉。

毛泽东认为,在荣誉面前,应当有真诚的谦逊,有“盛名之下,其实难负”的自知之明,而绝不能沽名钓誉,不能弄虚作假以骗取虚荣,不能贬低他人抬高自己。

欧洲杰出的思想家伊曼·纽尔康德,很厌恶“沽名钓誉”,他幽默的说:“伟人只有在远处才发光,即使是王子或国王,也会在自己的仆人面前大失颜面。”也许,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份平凡的心境,世界的角落才又多了几丝温暖,几分快乐;也许正是有了这样一份坦然的心境,世界才又多了几份温馨,几份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