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无为胜有为
5682800000047

第47章 追求清白宁静的人生境界

【导语】

一个内在心灵完善的人,在外表上总是给人一种缺乏的感觉。但他的社会作用是没有败坏的。

一个内在心灵丰富的人,在外表上总是给人一种虚空的感觉。但他所具有的社会生命价值是无穷的。

内在德行耿直的人,在外表上总是给人一种扭曲的感觉。

内在德行机巧的人,在外表上总是给人一种笨拙的感觉。

内在心灵雄辩的人,在外表上总是给人一种木讷的感觉。

热切的心态可以战胜寒冷,冷静的心态能够战胜炎热。

清白宁静的人生境界,才是人生的正道。

【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直解】

最完美的东西好象是空虚的,

它的作用不会穷竭。

最挺直的好象弯曲,

最灵巧的好象笨拙,

最好的口才好象说话迟钝。

安静可以克胜急躁,寒冷可以战胜炎热。

清静无为才可以作为治天下的准则。

【心解】

*清静的人生境界,才是人生的正道

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清静与道一致,因此道教提倡“真思志道,学知清静。”人要效法天地自然的道理,不可以处于燥动,而要经常追求清静。

清静的人生境界,才是人生的正道。

清静的心境就是做人无欲无我,公而忘私,虽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却不为物累,淡泊名利,经得起地位、权力、美女的刺激与诱惑,不随波逐流,不为世俗所污染。

人们受到外界的诱导,往往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道教将之概括为“三毒”,一说系阴神之毒,能害人之性;阴精之毒,能害人之命;阴气之毒,能伐人脏腑。一说是指三尸之毒,三尸是居住在人身中的三种恶神,上尸使人好华饰,中尸使人好贪,嗜滋味,下尸使人好淫欲和嫉妒。这三者,基本上是人心中的不良心理状态,不清除势必干扰心性的正常素质和正常活动,所以必须排除。

清静,就是守护人的善良的本性,为人排患、解难而不图回报,于金钱无贪恋,于官爵不迷惑。战国时期,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公子平原君束手无策,这时政治家鲁仲连慷慨陈词,力排异议,充分论证了尊秦为帝后患无穷的道理。鲁仲连却秦救赵有功,平原君三次提出晋升鲁仲连,而鲁三次不受,平原君又以千金相赠,鲁亦予拒绝。鲁仲连有功不受赏,加官不任职的美德给后人以启迪。

清静的心境,就是守护廉洁的品格、高贵的气质,从不屈服于贪官的压力。乾隆元年(1836年)进士郑燮,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年遇大旱,民不聊生,他办理赈济,得罪了上司和豪绅而被罢官,归乡时他题竹画诗:“乌沙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首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弃官为民,垂钓江上。“两袖寒”、“清瘦竹”是对清白的形象诠释。

清静的心境,就是守护尊严,做一个有骨气的人,这是清白的最高人生境界。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当身陷囹圄,面对劝降时,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就义时年仅47岁,但守护住民族的尊严,华夏的骨气。1941年,历史学家吴晗应重庆“国立编译馆”之约,写就一部明史,书稿寄交不久收到退稿函曰:“‘红军之起’拟改为‘民军之起’,稿酬从优”云云。仅以易一字之劳,便可名利双收,但为保持清白的品格,吴晗尊重历史,宁肯不出书,也不改动这个字,何等的高风亮节。有了清白的品格,自会滋养出做人的骨气,便会拥有无视金钱,蔑视死亡的胆识,使自己的人生光彩夺目,富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清静,是一片宁静的湖泊,永远照亮着高尚而纯洁的心灵。宁静淡泊不是断绝一切欲望,而是远离贪婪,淡忘名利场上的虚伪,拥有一份阳光的温馨。一首小诗,一杯清茶,一份祝福,一种牵挂,就会让自己拥有快乐和坦然。

*生活虽然必须奋斗,但也要有品味

人要工作,狼要捕食,牛要耕田,凡是有生命的动物,都需要为生活而努力。生活虽然必须奋斗,但也要有品味。什么是品味?有的人追求吃喝玩乐,有的人追求富贵荣华,有的人喜欢周旋人我是非,有的人只会游手好闲,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行径。生活品味是能提升精神层次的活动,列举以下四点:

第一、琴棋书画,样样来得:生活应该有艺术品味。古代不少达官贵人,不只是一个政客,也是能吟诗作对、品竹调丝,甚至通达文韬武略的才子,如宋朝苏东坡,才华洋溢,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因此培养了豁达潇洒,能自在看待人生的胸襟。

第二、公益活动,事事关心:生而为人,取之于世间,用之于世间,当然也要回馈世间,因此要有服务人群的品味。世间上的事,除了自己的事,还有国事、家事、天下事,要能事事关心。关心的方式有很多,有的人推动心灵净化,祈愿祝祷,希望世间变得更好;有的人高声呐喊,口诛笔伐种种不当的行为;有的人付诸行动,加入环保扫街、服务助人等爱心义工行列,这些都可以提升生活的品味。

第三、休闲旅游,增加知识: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饱读诗书固然可以学富五车,若能行走万里,也可以真正了解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生活中偶尔与三五好友到郊外游山玩水,甚至远游世界各国,也能自我提升。许多人旅游只为休闲玩乐,其实在旅游当中,若是用心学习,更能从旅游中了解不同民情风俗,学习新知,增加阅历,开阔眼界。

第四、观察自然,怡然自得:如果有时间,每天能抽出半个小时静坐,可以从宁静中找到生活的品味。也有人喜欢莳花植草或走出烦嚣的都市,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之中,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从赏心怡然中,能学习如花朵般给人欢喜,如山水般予人舒畅,如桥梁般供人沟通,如树荫般让人乘凉,如甘泉般解人饥渴;如此,在追求生活品味当中,更进一步创造生命的价值。

人生不能只是追求享乐、富有,人生也不要只做金钱的奴隶,应该增加生活的情趣,提高生活的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