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无为胜有为
5682800000080

第80章 承受耻辱,才能是主人(1)

【导语】

老子说:“要能承受国家遭受的耻辱,才配作国家的君主;要能承担国家的祸难,才配做天下人的君王。”这句话道出了勇于承担起责任,忍辱才能负重的真谛。老子转述的这个承受耻辱和灾祸,实际上就是说,人要承担起责任。因为只有能承担起责任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拥护。如果一个人害怕承担责任,凡事都要怨天尤人、诿过于人,那么其他人最终都要逃离他的。因为很多事情的发生都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是某个人所能影响和操纵的。因此埋怨和求全责备于别人,无济于事情的改变。所以,事情发生后,能承担起责任来,就能得到他人的拥护和爱戴。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直解】

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

但它冲激坚强却无往不胜,因为它的力量是无形的。

弱者能胜于强者,柔者能胜于刚者。

这道理天下无人不知,但却没有人能实行。

因此圣者说:

“要能承受国家遭受的耻辱,才配作国家的君主;

要能承担国家的祸难,才配做天下人的君王。”

正话好象是反话。

【心解】

*勇于承担起责任,忍辱负重

孔子在这个问题上更有发挥。《论语·子路》中有一段: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意思是说,君子之和平共处的原则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即在他们手下做事很容易,因为君子有较宽广的胸怀,奉行的是“仁、义、礼、智、信”的原则,能够原谅并理解每个人能力的大小,还能根据每个人能力的不同而量才使用。他们不在乎你是否讨他们的欢心,他们只在乎这件事做得怎么样。而小人们同样的原则则是体现在讨他们喜欢上面,你尽心尽力做事,做好了,他认为你比他强,他不高兴,便百般挑剔;若是做得不好,他则会破口大骂,求全责备,要求与他们一样。然而你要是用不正当的方式讨他欢喜,却又容易了,比如用金钱用女人用小恩小惠等等。他们在乎的是个人心情的高兴与否,而不在乎这件事做得怎么样。这种人是决不会承担一点点责任的。

周恩来总理就是一位勇于承担起责任,忍辱负重的典范。“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历史的灾难。周恩来是在风尘仆仆地忙碌于推动北方八省区抗旱和领导邢台抗震救灾的紧张工作时,被卷入这场政治风暴中心的。起初,对这种自上而下地鼓动纵容群众起来“造反”,有意造成“天下大乱”的做法,周恩来是很不理解的。尽管这样,他仍同绝大多数人一样,努力从好的方面、好的前途去理解“文化大革命”,希望通过它能够真正克服和消除党和国家肌体上确实存在的某些弊端和阴暗面,以保证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但不久,他看到了这是一场灾难。摆在他面前的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远事避祸,洁身自好;二是坚守岗位,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尽己所能来挽救危局。前者从个人角度看,不失为一条上策,后者则如履薄冰,前途叵测。周恩来毅然选择了后者。他曾对一位老战友说:我不入虎穴,谁入虎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还说过:我不入苦海,谁入苦海?

为了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把党和国家从灾难中拯救出来,周恩来挺身而出,忍辱负重,苦撑危局十年。他为最终结束“文化大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云说:“没有周恩来同志,‘文化大革命’的后果不堪设想。”

邓小平说:“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所处的地位十分困难……在其中起中和作用,起减少损失的作用。他保护了相当一批人。”

胡耀邦说:“我们全党同志都深深地理解,在‘文化大革命’那种极端复杂的特殊条件下,周恩来同志为保护党和人民,作了何等可贵的贡献啊!”

《王者天下》里高贵勇敢的骑士,为了整就更多生灵而忍辱负重,《狮子王》里辛巴夺回王位,还能让我们从天翻地覆中站立起来。”……事实上,在衡量自身条件尚无绝对必胜把握时,暂时的忍辱负重是必要的,而死不认错,往往是怕负责任,才是真正的懦夫。

韩信将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然而年少时,家道贫寒的韩信一度饿得晕倒在河边,幸好被一位正在洗衣的老婆婆发现,老婆婆将自己的食物分给他吃,才使他免于饿死街头;村里头有钱人家的孩子欺负他,硬是叫他当众钻裤裆。

后来韩信成就一番伟业,回到家乡后,先是拿重金酬谢当年救他的老婆婆,接下来便是去寻找那个叫他钻裤裆的人。所有人都以为韩信必是要去雪“胯下之辱”,怎料到,他竟然用比给老婆婆更多的银两,感谢当年侮辱他的人。因为韩信认为,虽然老婆婆救了他的命,可那个叫他钻裤裆的人却成就他一番事业。

人是需要忍辱负重的,对于那些曾经对我们讥笑、嘲讽、辱骂、背叛甚至于对我们落井下石的人,其实充当了我们奋发的动力,他们给予我们的耻辱,是变相的鞭策。正是那些刻画在心里的伤痕,用疼痛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能松懈,不能气馁,不能放弃,让我们憋着一股劲,为目标不懈努力,坚持等待胜利的到来。

但是说的容易做的难,忍辱负重的过程是一种煎熬,是一个魔鬼。它可以让温柔的女人变的歇里斯底;坚强的男人变的不堪一击。那就要看你的定力到底有多少。比如在喧闹的KTV,混乱的饭局上,幽暗的电影院。你所不愿看到的、听到的却无视你的存在有意无意的发生着。一切都那么陌生,陌生。仿佛是命运之神一定要找到你挑衅。它让曾经信任的人失去昨天,让你的心看不到明天,只有眼前的耻辱。一切让你呼息困难、如哽在喉、身不由己、心力憔悴、几乎快要夺门而出……但是,你能夺门而出吗?你的心不允许你这样。它让你忍,就算忍到遍体鳞伤,心被一刀刀的割下去,也要忍。那种痛的滋味,是真正的被割破手筋也无法相比的……这忍何尝不是一种领悟,让你把自己看的更清楚。也许你目前还没有看到忍的意义。也许这是有些人人生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就像这“胯下之辱”,它是你心中永远的重创,你要时时的揭开它,提醒自己。

*有些时候理智是要占据上风的

褚衰是东晋时有名的大将。有一次,他乘船送客往浙江,夜晚投宿在钱塘县的驿亭中。当时钱塘县令也正送客过江,来到驿亭。亭吏因为不知道褚衰是何等样人,为了接待县令,就把褚衰赶了出来。出门在外就得受委屈,智慧就是不烦恼——褚衰聪明地对世态生相,一望就心里有数,泾渭分明,犯不着跟亭吏过不去,于是悄悄卷起行李到江边的牛屋住下。

不久,钱塘潮水涨起,县令沈充观潮来到此处,远远望见牛屋下竞住着人,感到非常惊奇,忙问下属是谁。亭吏不敢隐瞒,回答说:“昨天有一个北方人来投宿,因为你们这些贵宾驾到,所以把他暂时安置在那儿住。”

沈充当时微微有些醉意,所以想开个玩笑,他叫道:“嘿,北方佬,过来吧!快快报上你的姓名,我可以给你一些饼子吃呢!”当官的对平民百姓无礼是常事,但如果是宦官侮辱外戚,文官蔑视武将,一般是会生出风波来的,甚至互不相让,一直到皇帝那儿,让朝廷好不热闹。

褚衰地位虽不高,大小也算个人物,受一别人的轻视嘲弄,心里老不大高兴。他心里想: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什么样的上司,就有什么样的下属,瞧他沈县令那个粗鲁样子,也难怪会有亭吏这样恶吏了。

他心里骂着,嘴上还是彬彬有礼地回答:“我是河南的褚衰。”根本不提起被驱赶的事情。即使介绍自己,也只是冰冷的几个字。话的效果往往跟它的长短成反比,褚衰一下子把沈充镇住了。

沈充早就知道褚衰的大名,现在把褚衰得罪了,很希望对方能责备那个该死的亭吏和自己一顿,自己才好趁机下那难堪的台阶。但褚衰站在一旁不开口,沈充要鞭挞亭吏也被他制止了。于是沈充只好吩咐手下杀鸡宰羊,备妥丰盛的酒宴款待褚衰,请褚衰赏脸。褚衰毫不迟疑地答应下来。沈充知道他对自己一定有看法,但不好直接问他,所以只有更加小心地赔不是、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