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我去!东南亚
5683000000020

第20章 新加坡(2)

但让我惊讶的不是这么多美食,而是吃美食的过程竟然如此干净。我都是依照主人的样子学的,饭前洗手自然不用说的,可是这洗手竟然洗上了三遍之多,而且洗手液之类的也没有省去。然后是开饭了,筷子要用湿纸巾擦好几次才可以使用。餐桌上一尘不染,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小碟子和一个纸巾盒,夹菜是难免会有掉的。我注意到主人和女主人,一旦感觉自己的脸上粘上了饭粒或是菜汤之类,就会拿纸巾来擦拭。而且一顿饭吃下来,他们面前的碟子里竟然和吃饭之前是一模一样的!而我的碟子还真是叫我丢了脸,尽管这在国内来说已经表现非常出色了。而且桌子上绝对没有不小心夹掉了的菜和米粒之类。主人吃完饭竟然还要洗澡!

显然,在如此干净的环境和爱干净的习惯下,面对美食,我并没有吃饱。后来主人还介绍说,这些食物也是非常干净的,蔬菜在加工之前,是需要洗上十几次,甚至是二十几次的,根本不用担心什么农药问题。我和他说了国内的饭店经常会出现毛发之类,不知道新加坡有没有。他说那怎么可能,那是犯法的!如果有人在你的饭菜里发现了毛发,那绝对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我想国内饭店的老板万万不能来新加坡开店,否则不知道犯了多少次法律了。

在这样一个干净的环境里,想必人的心灵也是一样的干净,至少我是这样认为。如果不能让心灵保持纯净,那么就让环境来涤荡心灵的污浊吧!但愿人的心可以和环境一样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只是不知道这一天还有多远?

异国他乡的中餐之旅

之前已经说过,新加坡有着三分之一的中国文化,到处可以看见华人。只是我想亲自见证一下,是不是真的如同网上所说的,近一半的新加坡人都是华人。如今中华民族的文化已经被世界人民认同,不论走到哪一处都可以见到唐人街之类的地方。我想这小小的新加坡本身就有着中国的文化传统,唐人街就不必了吧,可是,新加坡还真的有这样一处地方。

先前说的这里是乌节路一号,是三条铁路线交汇之地,所以出门十分方便。说到这里,还真是感谢那对华人夫妻了,为我找到了如此方便之地。从各种攻略来看,从乌节路到唐人街很近,于是我选择了步行。加上今天天气不算炎热,沿路也好观看一下周围的景色,说不定有什么新发现。沿着乌节路走,一直到了Dhoby Ghaut附近,乌节路基本上已经走到了尽头,只是这条路实在是太长了,让我没有信心去寻找唐人街,可是又担心唐人街就在不远处,只好硬撑着,向卖水的小贩打听了路,顺着Dhoby Ghaut再往前走。到了滨海新区,然后走到了一个名叫Hill Street 的地方,再次问路。右拐,大概又走了十几分钟的路程,到了克拉码头。过了这个码头,再次向前走,大概又过了十分钟吧,唐人街终于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我估计了一下,这一趟要一个小时。天啊,看来攻略是不能随便信的。

到了唐人街,我才知道原来这里的唐人街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名字,叫牛车水。这个名字听了令我觉得好笑,据说这个名字还是有所来历的——在一个世纪以前,河水暴涨,把邻近的大街小巷全都淹没了,居民们将水用牛车拉走,于是就给这里取名牛车水。关于名字的由来还有许多说法,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谁也弄不清楚。

牛车水这个地方有着地地道道的华人特色,并且具有浓浓的东方色彩和传统的唐人风格,只不过这里比较像是上世纪的中国,有旧式的药铺、理发店之类的,我竟然还看见了一个“当”字招牌,走近一看,原来真的是当铺。

牛车水最具特色的建筑便是天福宫了,里面供奉的是海神天后娘娘,如果出现在梦里,还以为身处中国境内呢。这里还有传统的日常用品,还有食物,说到食物我就吃货的肚子咕咕叫了,于是便寻思着找个地方吃点东西。

不愧是新加坡的唐人街,中国的传统美食应有尽有,端午节的粽子、南方水饺、四川麻辣烫和火锅,还有春卷之类,看得我眼花缭乱。在Sogo street上还有“大中国饼家”和“良辰美点”,能在新加坡看见这样的地方还真是意外。在远东广场附近还有“陈福成饼家”,里面的福建糕点和马蹄酥绝对正宗。我买了一些,不过价钱不菲。“胡振龙肉干之家”里的虾卷,也是非常好吃的。在唐人街,想要吃便宜又好吃的中餐,还是要细细挑选。

在异国他乡,看着眼花缭乱的中餐,我胃口大开,但是除了买一些糕点当做不想吃饭时的点心,我只吃了一碗水饺。在新加坡,水饺做得精致无比,玲珑剔透,叫人看着都有食欲。水饺可是传统的中国美食,在这里吃着水饺,我竟然又有些想要流泪的冲动了,不过原因之一是水饺太好吃。

身在异国他乡,想家是自然难免的,想起妈妈包的水饺来,三鲜馅儿的饺子,吃了二十年都吃不腻。只因为那里饱含着家的味道,怕是吃一辈子也吃不腻。

还记得每次放假离家最后一餐,永远都是饺子。中国人是有讲究的,去时饺子来时面,走的时候吃饺子,是要孩子记得家里。回来的时候吃面,是要孩子不要走得太远。吃着异国他乡的饺子,想着家里的父母,23岁年轻的心里,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神秘的娘惹美食

我来到新加坡时,电视剧《小娘惹》正在热播,旅社里的电视机至少有三个频道在播放着这个电视剧。我无聊或是外面下雨的时候,便躲在旅社里看。小娘惹的身份低微,但是性格顽强,靠着自己的拼劲儿,最后也落得了一个好的归宿。只是没有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有些悲凉,不过能和一个老外共度一生,回忆年轻的各种往事也算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记得在马来西亚的时候,也研究过娘惹。马来人与华人通婚生下的女儿叫娘惹,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如此接近,就连文化也是相互融合的,所以娘惹文化在新加坡也是十分盛行,丝毫不比马来西亚弱。于是我产生了想要一尝当地神秘的娘惹美食的冲动,立即就出了门。娘惹美食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口味,在新加坡这个地方味道是偏甜的。

询问了旅社前台的人哪里有娘惹美食吃,他们向我介绍了娘惹新加坡主题餐厅,经营者是正宗的娘惹,菜十分正宗,只是有一些小贵。地址在南平路421号,近南平路与中埔六街交叉口,我便坐地铁去了。

这里没有想象中的热闹,反而清雅,别有一番风味,餐厅采用了新马风格的装饰格调。走进去,服务员便用亲切的马来语问候你,点唱机里播放着马来语经典歌曲,环境十分雅致,仿佛来这里不是吃饭,而是享受这个环境的。

我找了一个靠窗户的位置坐了下来,桌子上放着菜单。我叫了一个服务生来帮我介绍,没想到这个服务生是来打工的留学生,便多和我说了两句。她首先向我推荐了娘惹虾饼,是用新鲜草虾搅碎后酥炸,然后配上娘惹自制的甘甜酱做成的。然后是娘惹椰浆红豆,把熬好的红豆汤,加入一些西米,再加上一些马来西亚餐的椰浆,爽口无比。接着是具有马来风味的娘惹沙拉,把一些瓜果类的黄瓜、胡萝卜、四季豆、洋葱等,还有一些调料,通通放在一起煮,这位留学生说其实煮了不到三分钟,娘惹沙拉就做好了。最后是娘惹咖喱鸡,咖喱想必大家自然熟悉了,只是这里的咖喱甜味偏重,稍稍带着一些辣味,这两种口味结合起来,美味非凡。此外还有各种各种的美食,真是数不胜数。

看看价钱,有些的确不在我的消费能力之内,有些后悔来这里吃娘惹美食了。这位服务生想必是看出了我的窘迫,建议我点一个娘惹沙拉和一份虾饼,说这两个今天特价,而且她还可以帮我打个折。我跟她说了声谢谢,她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很羡慕你,能够在大四的时候来一场旅行。”

是啊,大四了,来一场这样的旅行是多么的有意义,想必不少人羡慕着呢。可是那些人只是有羡慕没行动,其实想要和我一样很简单,带上自己的行李就是了。说走就走,年轻不就是这样的吗?走或是不走,只是看自己的意愿罢了。

娘惹沙拉的确美味,娘惹虾饼也非常可口,在这样雅致的环境下,吃着神秘的美食,心情自然愉悦。

年轻不过这几年的光景,大学生活也一晃眼便过去了,这段时间是最美好的,应该好好珍惜。出来走走,看看世界,最美不过。年轻人虽然没有钱,但是有时间和健康的身体以及美好的心情,不要说等到有钱了再出去走,那个时候健康的身体不在了,心情也早已经在生活的打磨中变得复杂。所以,现在是最好的时光,大家还犹豫什么呢?把握现在,多看看大千世界吧。

我怎么变成了非洲人?

旅行得失二三事

我一直觉得后记是一个多余的东西,这种东西大抵都是作者的牢骚之谈。玩命地写完一本书之后被编辑玩命地改来改去,再给书评家玩命地评来评去,最后还得玩命地找一篇后记来“凑数”。这种感觉就像你去菜市场买了一大堆菜之后嬉皮笑脸地和老板说:“老板,给根葱吧。”

后记在我心里大概就是这么个葱的形象,所以以前看书的时候,我常常把后记直接忽略,甚至一度觉得那是作家为了骗钱凑字数耍的一个小手段。

但是这本书写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很想写一篇后记——突然觉得很对不起以前书里的那些后记。

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不管什么事情,做过之后的感受总会和之前的大有不同。我常常拿出自己的旅行照片或者旅行笔记,细细品咂一番之后,总会有新的体会。我想后记的作用大抵如此。

这篇后记其实来自于一句话。我从东南亚流浪回来,凌晨12点下飞机,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在广州白云机场想着怎么回学校。第二天我装出一副神采奕奕的表情去见我的师弟师妹,然而他们迎接我的话却千篇一律:“师兄,你怎么又黑了?去非洲啦?”

是的,我又黑了。这似乎成了我这几年旅行回来的固定特征。每去完一个地方,我不是变胖了,不是变帅了,也不是变得有异域风情了,而是变黑了。

这是一个令我不淡定的事情,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唯心主义者,我不得不在心底重重地问自己一句:

旅行,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难道只是变黑吗?

我从小就是一个好奇心很重的人,对于未知的故事和味道充满了好奇。小时候偷过女同学的草莓橡皮,长大吃过一整支的wasabi,但是这并没有满足我的好奇心。奈何生命太短暂而岁月又太漫长,世界太大而自己又太渺小。我能做的大概也只是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去见证漫长岁月里的每一刻,用渺小的自己去体会这个太大的世界吧。

人的一生之中,除掉不明世事、懵懵懂懂的前半段,除掉要为家庭、事业、梦想奋斗的中段,除掉年老力衰的后半段,剩下的回忆大抵也只有20-26岁这段自由的日子吧。

很庆幸这个时候的我选择了旅行。

没错,去旅行。幸好这个世界没有抛弃我,那些美丽的风景,那些最动听的声音,那些最美的味道都没有抛弃我。无论从任何角度看,旅行都给我的人生描绘了一幅很充实的画卷。

有时候我会对自己说,就算是同一个人,也总会有不同的方面,需要不同的理由才能坚持下去。

作为一个吃货,旅行就像一场不散的宴席。在这场宴席之上,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那个正好坐在你身边的食客。我侧着身子看身边的人不断变换,对他们说一句“朋友,下次吃饭见”,然后搓搓手等待下一个朋友的到来。

一直以来,我十分感谢那些在旅行中认识的朋友,感谢那些可以在闹市中一把拉住我,然后穿小巷走桥洞在一处连英文餐牌都没有的地方停下,最后饕餮一顿的人。正是他们才让我这个吃货可以在他乡遇到知音,听吃货们讲他们的经历和各种食物的吃法。

我想这就是一个吃货非去旅游不可的理由吧。

作为一个行者,旅行就像一次很开心的泡澡过程。在这个澡堂子里面,每个人都和你一样脏、看不清自己喜欢的是什么,搞不懂到底自己要变成一个怎么样的人。然而在这儿,你可以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还可以找一个陌生人谈谈心,偶尔帮他洗去一点身上的污泥,我想人生也就大抵如此了吧。

感谢那些旅行中认识的朋友,感谢那些为我指点迷津的人,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肤色和信仰,但是最后我们这群陌生人却可以享受同一座屋檐,享受同一片风景,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我想这也是一个行者非去旅游不可的理由吧。

后记写到这里,连我自己都快有了“没错,都说了后记是牢骚”的感觉。唯一不同的是,我开始觉得后记是一篇很重要的东西,就像一个故事需要一个happy ending。而讲故事的我写这篇东西的目的也仅仅是希望有一天,你也会出现在我的旅程之中,然后我们坐在一起。你向我讲述你的故事,我向你道出一个吃货的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