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修养之最高境界
5684100000043

第43章 外王——以爱服人(14)

66经营规模的收敛与扩充。把规模做大以获得规模效益,这是许多经营者的共识。但有些人把规模做大了,甚至成了行业的排头兵,却并没有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从顶峰上再摔下来从此消声匿迹的经营者也非晨星。排除客观因素,从经营者的主观因素看,只顾开拓,不顾休整;只顾进取,不顾防守恐怕是失败主因。有一家酒厂靠巨额投标中央电视台做黄金段广告,销售额由每月一千万元上升到二、三亿元,生产能力上不去,于是四处收购别人的酒基勾兑出售,造成质量低劣、销售锐减,企业亏损严重,被迫停产。另一家保健品公司依靠强势广告和猛增销售网点,使年销售额突破三十亿元,但由于产品本身技术含量低、缺乏实际功效,消费者投诉不止,结果一夜之间信誉扫地,销售网点作鸟兽散。按照无为的原理,经营者追求的功利应是长远功利而不是一时功利,是实际功利而不是名义功利。而一味追求规模的人却往往顾了一时而丢了长远,求了虚名而招了实祸。有的经营者一个项目还没有做出效益,又不停地上新项目,每个项目都被认为是好项目,但每个项目都只有好的可行性而没有看到好的现实性。有的企业为扩大规模而忽略了管理基础,投入多产出少,付出多收益少,浪费现象和管理上的漏洞增多,给不法之徒造成了可乘之机。结果辛辛苦苦扩大的一点经营成果除了付银行利息就是被“功臣”们挥霍和让“社鼠”挖挤一空。等到经营者本人清醒过来时,兴旺发达已成了昨日黄花,重新起步又面临着旧局难收的巨大困难。诚然,经营家的血管里流淌着扩张的血液,冒出一点野心并不奇怪。但理智告诉我们:冲动带来的可能是荒唐。只有适度的规模才能带来实际功利、长远功利。“将欲扩之,必先敛之;将欲攻之,必先守之”。老祖宗早就发出了告诫。在动扩张念头时,何不重温道家“三宝”,在自身“收敛”、“节俭”、“结构性调整”上多动一些脑筋?

67经营结构的分与合。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的经济。有竞争就会有分割,有联合、兼并。但是不是所有经营者都要采用诸如“划小核算单位”、“强强联合”的途径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然。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一些相对稳定的企业比一些处在“分”与“合”折腾中的企业竞争能力强得多,经济效益好得多。有的经营者经营一家企业得心应手,后来出于“赶潮流”的心态,听信了行业领导、地方首长的游说,轻率地购进另一家企业或兼并另一家企业后却连自己经营的原有企业都被拖垮了。有的大中型企业“强强联合”后并没有改变产品寿命周期已到衰退期、市场需求总量逐年递减的总趋势,不仅没有带来“1+1=3”的好运,还同时削弱了竟争状态下给双方带来的压力和动力。看来,“分”与“合”正如男女之间的自由恋爱一样,要讲自觉自愿和感情缘份。“得之,我运;不得,我命。”千万不可强求或攀缘。而且谈爱归谈爱,结婚就可能成为爱情的坟墓。对于传统产业的经营者来说,既然面临着“分”与“合”的抉择,也许就接近了“抱”与“弃”的边缘。圣经上说,与其用新布料去缝补一件旧衣裳,还不如用它做一件新衣裳。把花在老产业增增减减上的精力用于新产品的无中生有,也许功利价值要高得多。

68经营者自身价值的舍与得。老子《道德经》又名《德道经》,“德”,是万事万物所呈现出来的“道”的特征。经营者的经营成果是他的产品。产品又是经营者的价值载体。经营者价值的“得”自然而然地随产品的成熟壮大而体现出来。有得必有失,有取必有舍。经营者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中,必然要丢掉一些与产品无关的东西,如政治权力、情欲的追求、虚荣心的满足等等。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将初获成功的事业带入死胡同。如有的在开局得手之后,没有及时“变招”将“关系经营”转向“实力经营”,多年没有确定一个可供持续发展的主导型产品;有的热衷虚名,为得到一个什么“家”的称号不惜浪费巨资,重用虚浮图名之辈和是非之徒而不重视务实型人才,造成了内部的分崩离析;有的受政治诱惑和非经济干扰,陷入了地方派系斗争而使自己经营的企业、事业受到严重困扰不能自主发展;还有的被过强的欲望(如财产独占欲、女色、毒品等)所惑,丢下事业步入歧途,结果不仅事业受挫,而且家庭破裂,伙伴成仇,兄弟反目……不懂“舍”“得”道理的人,虽也曾有一得之乐,但过后却多为付出的惨重代价、失去的自身价值而深深后悔。庄子曾用一个“累”字说尽“人道有为”之弊。曹雪芹老先生则将这个“累”字作了另外一种表述:“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事实不正是这样吗?

69老子哲学过去历代被统治者奉为“人君南面之术”。溯其根由,乃在于它直接抓住了事物纷纭变化的本根——“静”。

老子和庄子都认为虚静是大自然的本性。君王驾驭错综复杂的局面,需要有能量,能量从自身的能力来,能力从知识来,知识从智慧来,而智慧只能从静养来。当人的心神宁静到与大自然一体,可以感悟到“天籁”、“地籁”等自然界信息的律动时,他的所思所虑便能与自然之本性相符而无所不善无所不周。思虑完备后决定的天下大事就能无往不宜、无往不胜。同时,虚静养智也使人的身体处于“营魄抱一”、“专气致柔”的阴阳平衡状态,和顺之气油然而生。正因为如此,虚静养智,以静制动便成为君王的法宝。

70现代经营者所面对的世界是一个高效率,快节奏,人们仓忙百态的世界;一个科技已成为文化的中心、电脑和机器人代替人类完成了自己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的时代。那么,经营者还要“虚静养智”吗?回答是肯定的。滚滚红尘充满诱惑,也充满陷阱,越是行色匆匆,越要虚静养智,因为“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电脑和机器人只能模拟人脑,却不能等同于人脑的沟回,象“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学”,“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则虚之,实则实之”这样的复杂反馈功能和无形事物的把握就只有人脑才能承担,电脑和机器人无法模拟。因此人脑仍是终端智慧的唯一载体。综上可见,在科技进步和电脑进入日常生活的现代条件下,经营者如何静养智慧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71人们习惯把人机结合的经营办法称为“智慧型经营”。但经营者智慧的高低决定着人机结合水平的高低因而也决定着智慧型经营水平的高低这一点却不容忽略。西方管理学的“企业再造理论”提出企业每过几年都要回头审视一下自己,重新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并按照新的定位概念重新创业,以使企业员工总具有创新精神,企业发展总具有新的活力。运用老庄虚静养智的理论,我们完全有理由在“企业再造”的同时提出“经营者再造”的理念。

2经营者再造理念认为,一个优秀的经营者应当既是一个优秀的社会成员,又是一个身心两健、超越了金钱,物质束缚的自然人。这样,在经营者身上就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外部世界,事业、家庭、朋友、社会都属于这个世界。经营者以产品为载体得到这个世界的承认而获得社会价值的实现。另一个世界是经营者作为一个自然人的内部世界,包括他的身体状态、精神世界。经营者从这个世界得到长寿和心灵归宿、平衡。身体是经营者的第一财富,精神是经营者的第一动力。离开了内部世界的静心调养就没有外部世界的良性打造。因此,经营者的内部世界对于事业的终极收益具有源头性的影响。经营者在企业或事业再造的同时,回头看看自己的内部世界,闹中取静,忙里偷闲,进行身心调养,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只知道有一个外部世界而不知道有一个内部世界甚至故意伤害和摧残自己的内部世界,那就可能导致“内忧外患”的总体性危机。

73在经营者的内部世界中,精神世界是最能体现其作为一个自然人本然价值的世界。它可以不为业累,不为物役,不受外部世界左右,不随世俗尘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从“有所待”突破而达到“恶乎待”自主地实现价值的超升。“快乐”和“幸福”都可以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没有客观理由的情况下从精神世界自觉或自发地产生。经营者通过虚静养智,一旦获得精神上的自我超越,就可以做到:比旁人想得更多、更远、更深;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因而更能把握机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愈是困难愈能拿出办法,愈是顺利愈能冷静地发现问题,提出前进方向。这样的经营者,才能真正摆脱有为之累而步入无为境界,才称得上是具有“静气”的卓越的经营者。

74庄子把精神世界的超升称为“逍遥游”。“逍遥”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游”是超越、升华,放开思索、想象。庄子曾把自己想象成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鲲鹏,鲲鹏比起活跃在榆枋之间,“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的蓬间小雀固然要闲放不拘,但它的逍遥是有条件的:“风不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风便是鲲鹏展翅的条件。庄子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境界:“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究,恶手待哉?”后面四字的意思是:神游天地难道还需要什么条件吗?庄子用了一个传神的形象来比喻这个境界——梦中的蝴蝶。梦中蝶无我无物,怡然自得,在似有似无之间,即隽永又苍凉,给后人带来无限的遐想。身在红尘欲世的现代经营者是很难达到老庄已经达到的精神境界的,但于创业实践中不断地再造自我,步老庄境界作逍遥游,却可以悟得近似的庄禅妙境。如人们通常把自己比作埋头实干、不求索取的“牛”;既能承担又能摆脱的“蚂蚁”;顽强生存、不求闻达的“小草”;保持节气、不畏严寒的松竹梅“岁寒三友”……偶有所悟,便能尝到自我解脱、离苦得乐的甜头。

75“经营者再造”与“企业再造”一样,都是通过每时每处的日常积累由量变到质变提高素养的长效工程。老庄对虚静养智提出了“心斋”、“坐忘”、“悬解”、“抱朴”等一系列修炼方法。这些方法总的说来都是要使自己从外界压力下摆脱出来,不计较世俗的利害荣辱,超名利,去好恶,绝是非,齐生死,在融自身于大自然中得到精神上的自由遨游。这就教给我们一个“我是我、我非我、我从多出、我出我我”的动中求静方法。正象艺术鉴赏上的“距离产生美”,你只要与身外遭遇保持一个距离,超越身外遭遇来观察自己,就可以或多或少地领悟人生真谛,在你的内部世界自我涵养上取得功效。

76在经营上的重大问题举棋不定时,最好的选择就是休息。你不妨一个人静处一室,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沐浴焚香,清坐品茗,养气怡神,对争论不休的问题搁置不问。时过境迁之后,正确的答案自然会从你的脑子里冒出来。

77在业务圈里泡厌倦了,你不妨去走访一下多年来曾经关注你成熟的老乡亲、老街坊、老同学、老同事、老部属,听听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还一些久欠未还的人情债。在找到人最初始、最真实的那个自我以后,也许你的精神会为之一振。在感到工作乏力,知音难寻、江郎才尽时,你不妨去住一段医院,借那里的安静环境调养身体、读书会友;或者携着你的家人去郊游、钓鱼、神聊,听听老人的教诲、儿女的进言,从亲情中消除疲倦;或者干脆到大专院校去接受一段时间的深造,用最新的思维方式撞击自己已渐麻木的神经,找到新的灵感。须知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些摆脱琐事纠缠的作法,可能正是你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78如果你突发奇想,要体验一下与世隔绝的滋味,你也不妨去蹲几天看守所。那里是设施最完备的现代隐居幽境,没有电话干扰,没有迎来送往相互吹捧,没有喧哗吵闹,一切显得赤裸裸的真实、自然,更没有安全方面的担心。你尽可以排除杂念,静坐思过,同自己深谈,获得全新的心灵感受。

79谋事亦攻亦守,莫等开拓出危局才知道守;修身一张一驰,须知战胜了自己便可以驰。正在走向世界的经营家们,愿你们自身的再造与事业的再造同样辉煌!

80《管理的10大真相》一书揭示了管理的十大假相,以及躲在假相背后的十大真相。

一是自我管理。假相:管理从管理下属开始。真相:管理从管理自我开始。管理一共有五个维度:向下管理下属,向上管理上级,对平级的水平管理,对顾客等的对外管理,而最基本的是管理自己。经理人冯仑就有体会:伟大是管理自己。

二是团队管理。假相:团队只有一种,管理的方法相同。真相:团队不只一种,管理的方法不同。团队至少有三种,分别是棒球队、足球队和网球双打,适合的任务和环境、对人员的要求、管理的方式都各不相同。

三是员工管理。假相:员工是人力资源,或者人力成本,或者人力资本。真相:员工是人。人和其他成本、资源、资本项目的一大区别是:人有情感。把员工看作成本,动词就该是节约;把员工看作资源,动词就该是利用;把员工看作资本,动词就该是增值。把员工看作人,动词应该是什么?

四是职场。假相:向下管理是经理人最主要的职责。真相:向上管理也是经理人的重要职责。不过不要误解,大师杜拉克说,向上管理不是去改变上司、教育上司,让上司遵循商学院或管理书籍上传授的做上司之道。

五是领导力。假相:领导力是魅力,或者是随职位而来的权力。真相:领导力是效力,是学来和赢来的影响力。当上领导,只是有了下属;只有把下属变为追随者,领导才成为领袖。

六是企业的目的。假相:企业的目的是获取利润。真相: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为社会做贡献。利润之于企业,就像吃饭之于人,但是吃饭不是人生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中国现在没有企业家,都在乱搞,在投机取巧。

七是顾客。假相:顾客是上帝;非顾客不重要;所有的顾客都一样。真相:顾客不是上帝;非顾客很重要;对顾客要区别对待。比如,在咨询业和广告业,麦肯锡和奥美之所以成为金字招牌,一个秘诀在于拒绝客户。

八是企业文化。假相: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外在的表现形式。真相: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内在的价值观。表现形式是末,价值观是本,不要本末倒置。

九是中国制造。假相:世界已经进入中国制造的时代,中国制造要向中国创造转变。真相:世界还没有进入中国制造的时代,先把中国制造做好。中国制造的突破道路有两条:一条是从制造到研发,从制造到品牌。另一条是先把制造做好,从一般的制造做到卓越的制造。

十是大师。假相:管理大师为经理人提供答案。真相:管理大师启发经理人发现答案。正如组织研究的学界权威马奇所说:学界顾问的一般性知识,要和经理人对具体情形的掌握结合起来才能发生作用。经理人把假相当真理,就像旅行者带着错误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