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修养之最高境界
5684100000005

第5章 成熟——双向人生(1)

一个成熟的当家人,他应当是一片星空,而不是群星中最亮的一颗;他应当是伯乐寓所,良马平台,而不一定是伯乐或良马,他应当是快乐使者,而绝不能是痛苦之源。佛陀是成熟的;老子是成熟的;一切心灵自由的人,都是成熟的。成熟,是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成熟,是知道自己不想要的是什么;成熟,是知道自己能要的是什么;成熟,是知道自己不能要的是什么;成熟,是以内适外,以内主外,敢于追求,敢于实践。

两个向度

1人生好比一棵成熟的大树,愈是要向上发展,愈需要向下培根。树愈大,根必愈深。愈是要向外部进取,愈需要向内部充实,从内心深处获得动力。我从未见过一参天巨松根基浅薄的。只有根深,才会叶茂!许多人之所以在人生旅途中败下阵来,大都是因为根扎得太浅,扎得不牢固而已!人们总是容易忘记——事物总是从它的反面向前运动发展的,这是最深的辩证法!我们要到那头必先从这头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强外必先强内,内不强,万事不成!

2儒家文化里为中国大众提供了最可行的成功线路图。儒家的内圣标准模式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内圣的具体修炼有五项——内炼强志、内输正气、内修上德、内养心性、内增才智;儒家的外王标准模式为——齐家、治国、平天下。外王的具体修炼亦有五项——处世之道、御人之道、谋事之道、领导之道、管理之道。

3一个人来到世间,面临着两个世界。一个是“内部世界”,你自己的身心,你的精神,你的生命,都属于这个世界。身心以外的东西都包含在“外部世界”里,如家庭、社会、事业、朋友等等。两个世界必然产生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内部世界的发展通向“成熟”,外部世界的发展通向“功利”。成熟观将我们导向关注自己,关注生命,关注人生,关注人类;功利观导向我们关注环境,关注社会。两者一个是向内使劲,吸收生活养料滋润生命;一个是向外使劲,认识和改造世界借以提高生活质量。

4不同的发展方向衍生出不同的追求目标。成熟观的目标是静心快乐,健康长寿;功利观的目标是功名利禄,荣华富贵。

5人生的两个不同向度的追求如同神话故事中哪吒踩着的两个风火轮。其中“成熟”是主动力轮,它的圣火与生命相伴永不熄灭。一旦主动力轮的圣火熄灭,遨游天地便会一脚踏空。

6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以求索。”什么叫上下求索?“上”是指外部世界,齐家、治国、平天下,身心之外的事功就是“上”。向上求索,要有立功、立德、立言的雄心壮志,这就是“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下”,指自己的身心,是内部世界,其发展方向正如植物之根一样,向下生长,向深处生长。向下求索,要有人格,有美德,有情操,有节气,这就是“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

7“一阴一阳谓之道”。“成熟”与“功利”的关系便是一阴一阳的关系。“成熟”是生命中无形的阴柔一面,它教我们从物质到精神,从精神到灵魂,不断深入自己的内心,寻求生命的本质,享受造物主的恩惠。“功利”是生命中有形的,可触可见的阳刚一面,它教我们立志,工作,成功,直到立功,立言,立德,使人类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不断更新换代。“成熟”与“功利”是相辅相成,须臾不可分离的。

8单向度(只向上或只向下)的人,按照日程表夜以继日套着紧张节拍行色匆匆,不知道人生还有那么多的快乐。即使进入了风景区,他们也无心与高山对话,同白云携手,向花草禽鸟打招呼,他们的脑袋里面只有几排枯燥的数字。他们浪费了生命资源,没有生动活泼的气象。到离开这个世界之际,只余下更多的遗憾。

9正因为如此,内在向度的人品,要从热烈的外部世界得到修炼,而不是与世隔绝、离群索居。一份不该忘却的情缘,一个不该失信的承诺,一个不该忘记的朋友,一个不该久拖的问候,一次不该缺席的吊唁,一份不该拖欠的人情……外部世界的每一天、每件事都是考验人品的功课。幽静高洁是从热烈纷繁中得到的品质。

10每一个人都在孩提时代经历过那么一段美好的,天真无邪的自然成熟阶段。那时候,你还没有被灌输知识,你在好奇地关注着周围世界,如此全神贯注在某一个时刻上:一只小鸟可以牵着你的视线走到它消失,一片绚丽的云彩会让你兴奋万分,几颗星星可以带你眨眼睛,几只小鸭可以领你小跑步……天真是富有的、充实的、纯洁的、幸福的。天真给你带来了想象、寻觅、发现,接着是惊喜、庆祝。成熟带着爱的享受和韵律,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美丽、快乐的生命螺旋向上,再向上……

11但是,这种天真和单纯必须设法改变,因为天真和单纯在这个不天真、不单纯、充满竟争的世界中只能当傻瓜,只能被利用。于是,我们尽力使每个孩子精明、狡猾、博学多识,力图让他成为“人上人”。我们开始向孩子灌输各种各样的知识——尽管大多数知识只是垃圾,只会不自觉地把孩子养成与自己一样的人。

12我们教孩子“这是我们家的,不是他们家的”;教孩子“向这个学习”,“不要向那个学习”;引导孩子“长大了,当大官、赚大钱”;规定孩子只准这样做,不准那样做。如果孩子听话就夸他“好孩子,乖!”并给予物质、精神奖励。如果孩子不听话呢?我们就对他说:“我要把你扔出去”,“我要把你送给别人”。由于家庭的全部资源都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只能顺着我们。这就是统治手腕的ABC。于是孩子的爱心、玩心、好奇心,开始蒙上功利的阴影,创造性被扼杀,成熟被附加了强制性的条件,开始异化。成熟中那种简单的,纯洁的自爱被功利化的知识淹没了、腌制了、阉割了,除了极少数懂得成熟真谛的父母以外,绝大多数父母都把孩子引向唯功利主义的方向。

13随着年龄的增大,一个人卷入社会的程度越来越深,外部世界的空间越来越大,内部世界的空间越来越小。教育,舆论,现实生活都在“引诱”着人们“成熟”的本真状态跌落、异化、沉沦,混迹或杂然共处于烦忙的外部世界之中,仿佛“一切都在‘最好的安排中’,一切大门都敞开着”。久而久之,人们把这种跌落和沉沦的无根基状态看成了正常的存在状态,正常的自我生存方式,对已经融入外界的内部世界不以为然,甚至为了表现“全身心地”投入“事业”等外部世界的功利目标而有意无意地伤害曾十分珍爱的身心内部世界。

14人在青年时代的逃离父母控制时期和在中年时代的信念危机时期,一般来讲,并不是向成熟的本真状态回归,恰恰相反,是由于“环境丰富化”而更向社会化,更加功利化的方向努力。就这样,人在成长和成熟中跌落,在沉沦状态中越陷越深。

15在很多时候,人已不是享受着爱,生长着爱的生命,而是一架工作机器,赚钱机器,承载虚荣的容器。这就是弗洛姆在《自我的人》中所指出的:人已经放弃自爱,放弃生产他自己的人格。“我们的道德问题,是人对他自身的冷淡……我们已经使自己处于我们自己之外的目的的手段,我们把我们自己作为商品来体验和处置”。

16泰戈尔说过一段属于成熟观的名言:“我们生来都是旅人,假如全能的天帝强迫我们在无尽头的路上跋涉,假如严酷的厄运拧着我们的头发向前拖;作为弱者,我们有什么法子?启程的时刻,我们听不到威胁的雷鸣,只听见黎明的诺言。不顾途中的危险、艰苦,我们怀着爱心前进。虽然有时忍受不了,但有爱从四面八方伸过手来。”他在《脚下的路》一文中又说:“我记得我有一天认为这路归我所有,完完全全归我所有。如今看来我不过是受命在这路上走一遭而已。”

17泰戈尔是做了一个不占有任何功利物的假设。我们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般无二,都是受命来世间走一遭的旅人而已,没有什么是你“应当”占有的,你没有“占有的烦恼”。因为没有占有的烦恼,所以你才有不占有的快乐。

18能够为成熟留下空间,留下余地的人多是智商较高,学养较深,攻防有序,进退裕如的人。他们洞明世事,深谙一张一弛谓之道的学问。他们同时把握着功利和成熟两种人生价值标准。功利标准是公正、成就,成熟标准是自爱、爱人。这样,在他们投身外部世界的事业受挫,不得不停顿、后退时,他们可以迅速依“随”的理义,自我调整,随遇而安,将生命重心转向内部世界的修养、历练、完善、升华。而此时,他的价值观取向已不是功利,而是成熟,是生命的体验和领悟,是生命真性的“固本还原”。

19生命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爱的快乐、自爱的欣慰、自爱的享受、自爱的满足。而由于生命是一个以千万种方式连接着自己的整体,是一整块大陆,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所以你的自爱自然而然要惠及他人,扩展为更强大的,超越了个人小圈子的大仁义、大悲悯、大同情、大关爱,这就是整个人类的自我关怀。

20因此生命过程本身又包含了互爱,包含了不求回报,不计结果,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给予、分享、付出、布施。经常听人发出“天下之大,无我寸土容身”的喟然长叹。这是成熟心被功利心吞噬的表现。即使什么都不占有,你还有一个完整的内部世界存在,这已经是一种最根本的满足了啊!

21中国古代的儒家,道家思想中早已对“成熟”与“功利”作过很精辟的论述。孔子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与平衡,他的教育思想的重心便是成熟。《大学》“三纲”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都是教人“修身”,而修身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一方面主张积极进取,另一方面又主张“有道则仕,无道则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孔子对生命是很看重的,所以他活到七十多岁,晚年还认为最大的快乐是到沂水河边游玩,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22老子的《道德经》的“道”也是偏重个人精神上的超越,是成熟。他主张“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反对违背自然规律的功利观。道家养生学是中医理论的基础。《皇帝内经》中阐发的人与自然的天然联系和适度节欲的观点是成熟观的思想精华。

23美国思想家罗素在考察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后指出:“如果我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中国和我们西方的主要差别。我会说大体看来,他们的目标是享乐,而我们是权力。我们喜欢的是支配别人的权力,和支配自然的权力。从我认识中国之后,我就把懒惰大体看作是人们所能得到的最好品质之一。我们虽然可以靠奋发的精神去做成某些事情,但人们可能会提出疑问,从各方面来考虑,我们做成的这些事情究竟是否有价值。”

24罗素是一个严谨的学者,他这里讲的“懒惰”完全没有讥讽的意思,是指工作之余的看戏,清谈,鉴赏古代艺术品或在优美的环境中散步的清闲。而这正是中国人传统的“成熟”方式。

25到了近代,由于受到西方功利思想的影响,中国人逐渐失却了内心的向度,罗素所称道的注重对个人精神成熟的关注已越来越让位于追逐权力,追逐支配别人的功利主义。甚至急功近利到无视人的自然属性一面,忽略人的生命价值的地步。

26“人定胜天”本来是一个属于成熟方面的概念,其本意是“人定齐天”“人定者胜天”。此中之“定”系指身心“定,静,安,虑”,人进入了这个境界方能“天人合一”。但人们却“望文生义”地把“人定胜天”改读为人力一定能够战胜自然。于是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类的穷折腾反复发生,人们离老祖宗开辟出来的宁静澹泊的精神家园愈来愈远。

27最近,全世界七十五位获得过诺贝尔奖金的著名学者、科学家联名发表了一份新世纪宣言,呼吁人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孔子的思想境界上去,用平衡、协调、中庸的理念来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和谐、礼让、仁爱、有序的新世界。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一次新觉醒,代表了人类成熟观的最新认识,给我们带来了新世纪的福音。

28循着智慧大师们指示的方向,系统阐述并深入发掘“成熟”的内涵、外延,无疑是一切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们义不容辞的使命,迫不及待的功课。

29一位朋友读过本书草稿后对我说:“总觉得意犹未尽。”是的,还未说完,意何以尽?我们继续说。“为什么人从一生下来就面临着两个世界?”这是“意犹未尽”的第一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关键在弄清什么是“人”。马克思主义下定义:人是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高级动物。一大作家告诉我们:人是一种具有复杂精神活动的生命种类。说法不同,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一致。

32现代科学对人类基因的研究,有可能改变“人是由猿发展而来的”观点,也有可能改变人的自然生长规律。人工智能的研究,有可能使电脑在某些方面比人脑反馈更慎密、迅速。但这不会改变、而只会加强这样一种定论:人与动物的质的区别是有精神的存在。精神,又称为灵魂、理性等等,它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生理结构方面,人的大脑皮层的“沟回”功能复杂精妙迥异于动物,它可以能动地反映外界复杂多变的事物。二是社会实践方面,人类可以制造工具,生产各种各样的产品,创造性地改造世界,使生命在宽阔的跳板终端起步,实现成功的跨越和腾飞。

33精神的作用是什么?它向着两个相反的方向作用于人的生存、发展、再造。一个是向上的功利性行为,作用于广泛的外部世界,并且创造和改变着世界。体现为人的社会性行为。另一个是成熟性的下行方向,作用于人的内部世界,享受生活,完善自身,发掘生命的秘密,探求生命的本质,体现为人的自然属性行为。哲学界循着这两大方向分成三大流派:一类偏重于理性,发展为宗教型信仰体系,一类偏重于感性,发展为诗人型自然沉思或自由畅想;另一类介乎二者之间,寻求和谐平衡,发展为综合型生命哲学。我们关于两个世界的求索,便属于这一类范畴。

34那么,为什么人一生下来就面临着两个世界呢?

第一、这是人类创造性进化长链中通过遗传而来的。人的大脑中早已包含了自然性、社会性双重属性的信息密码。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如人的肠胃功能,一生下来就只能适应一日三餐而不能适应植物“滴灌”式进食习惯,也不能象冬眠动物,几个月不纳食。这种生命密码的遗传是人主动适应外界的本能,与动物的被动适应本能一开始就有着质的区别。

第二、世界的分殊、错位是从 “人之初”阶段开始的。出生不久的儿童借助语言、手势、抽象符号等形式“我、你、他”,“我”和“大家”这种“一”与“多”的区分辨别,这种明析的自我意识、社会意识是动物所没有的。“一”和“多”就是两个世界了。

第三、两个世界的分殊、错位是从小孩开始懂事时的物质攀比开始的。如:“我们家有什么,他们家有什么”、“我没有什么,他有什么”,这是两个世界的分殊;“我们家会象他们家那样有什么”、“我应该象他那样有什么”就已属两个世界的错位了。分殊不等于错位,而错位了分殊就已开始,陷于“我自身”直觉(或称成熟)的失落、沉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