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躲过骗子(经济篇)
5692400000035

第35章 套汇骗税篇(5)

这一非法集资活动新鲜出炉,然而,实施起来却处处受阻,不遂人意。如此之高的利息令人难以置信,一开始上门签订合同者寥寥无几。沈太福便想到了海口的歌舞厅,来这里的大多是有钱的人,要是他们成为投资者,必然是财源滚滚。于是他领着公司人员出入各卡拉OK歌厅和舞厅,向“伴舞小姐”许诺:“谁拉来投资者,就给谁2%的好处费!”这一招非常奏效,为了得到这2%的回扣,众多的人在四处奔走,前来签订合同的投资者络绎不绝,创下了20天时间集资2000万元的“奇迹”。沈太福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一时间“长城债券”炙手可热,为众多投资者所青睐,酿成了波及全国的“长城集资”怪潮。

不明真相的投资者为了得到高额利润,蜂拥而至,长城公司投在全国各地的“技术开发合同”办事处人满为患。许多人奔走相告,有的从银行取出存款,有的到处借钱,托关系、找熟人,一心想成为长城公司投资者。就这样,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沈太福就筹得资金10多亿元,闹得社会上沸沸扬扬。

蜂拥而至,幕名赶来的投资者万万料想不到,他们已经陷入了“万劫不复”的骗局中,一切都是胡骗乱造,是沈太福操纵的黑市交易,有的投资者长嘘短叹,有的悲天怆地,可是,这又有何意义呢?

沈太福许诺了高达24%的年息,他究竟有没有能力兑现呢?据金融专家介绍,现在全世界的资金利润率一般都在15%以下,10多亿元的巨款能取得10%的利润已属不易,要偿还24%的年息,纯属是“天方夜谭”。

众多的投资者并不知道,他们与沈太福和长城公司签订的所谓“技术开发合同”,只不过是用来蒙骗人的招牌,在沈太福的眼中如同是几张废纸。合同中明确规定公司在一年内将产生1亿元的产值,但是,从第一份技术开发合同签订之日起,到1993年3月的半年时间里,全公司只售出电动机五六十台,价值仅600多万元,所谓的电机开发完全成了骗人的幌子。

十亿多元集资款毕竟不是小数,那么,沈太福是如何开销,挥霍和支配呢?

据有关部门调查,挥霍和侵吞是两大项开支。大量的资金被用于分支机构成立的开办费和其他铺张浪费上。为了使自己制造的“气球”越吹越大,骗取更多的资金,沈太福先后在全国设立了20多个分公司和100多个分支机构,其中90%的机构是用集资款开办的。几乎每个分支机构都花费了数十万、上百万元资金,购买高级轿车、住房和地毯等。他们在某省共集资6000多万元,而分公司的开办费及其他费用就高达2000多万元,几个月下来,经营额微不足道,利润只有负数在增长。由北京公司划拨某市的100万元,不久就被花得所剩无几……沈太福今非昔比,他已腰缠“亿”贯,跻身社会名流,钱,使他的生活起居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巨变。他出门代步,乘的是高档的“奔驰”轿车;吃饭多是高档饭店,他在明珠海鲜酒楼请客,一顿饭就吃掉2万元;他长期在北京包租6套高级宾馆房间,为自己和朋友所用;他频频出入于歌厅、舞场、游乐厅,花天酒地,灯红酒绿,为博歌女一笑,他曾一掷万金;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他不仅为自己雇佣了保镖,还专门请两名保镖用专车接送儿子上学……从千万集资者手里聚拢的血汗钱,就这样被大把大把地挥霍掉。与此同时,沈太福侵吞集资款的私欲也日益膨胀。沈太福说得再明白不过了:“我在公司中提的款很多,无所谓账不账的。因为全国各地的公司实际上都是我的公司,无论哪个公司的款项,都是我自己的钱!”仅1993年2月23日,沈太福就从集资款中一次提出200万元,据为己有。几天之后,他又从北京长城公司集资部提取100万元,交妻子用个人名义,分两次存入了3个储蓄所……由于他妻子掌握着公司的财务大权,他可以随时从各公司提取大笔资金,供其挥霍。

集资款在沈太福纵情铺张挥霍,花天酒地的生活下逐渐减少。而沈太福为了逃避责任,他绞尽脑汁地捏造诡计。他的办法是争取让投资款变成公司的股票。这样即使公司破产倒闭,骗局败露,作为股民的投资者只能自担风险,他就不必面对向他讨债的人了。为了达到这一不可告人的目的,沈太福先后指使有关人员开出2亿元的假发票,频繁地向某市分公司调拨资金;制造某市公司经营效益好的假象,并且在没有一分钱销售额、没做一笔电机生意的情况下,在两个月时间里,向税务部门“主动”交纳了1100多万元的税金,以证明自己的强大经营实力,欺骗投资者和有关管理部门,以争取公司的股票早日上市……

面对沈太福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有关部门早有防备,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止他扰乱国家金融秩序,损害投资者利益。3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了《关于北京长城机电产业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乱集资问题的通报》,指出长城公司“实际上是交相发行债券,且发行额大大超过其处胡资产净值,担保形同虚设,所筹集资金用途不明,投资风险大,投资者利益难以保障”,要求“限期清退所筹集资金”。与此同时,为了避免有更多的人投资、受骗,也是为了保护已投资者的利益,防止长城公司转移资金,有关部门冻结了长城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银行账户。

但是,沈太福却反其道而行之,对自己的错误行径缺乏认识,反而恶人先告状,与“中国人民银行”相抗。3月29日、31日,沈太福连续在北京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声称因政府干涉,公司难于经营,要向国外拍卖。他还宣布,将投资者的年利息由24%提高至闻所未闻的48%……沈太福的这一举动,使在场的许多记者大为吃惊:沈太福究竟要干什么?

只他在气势汹汹地举办记者招待会的当天,就匆匆地用伪造的身份证和假证明购得飞往南方的机票。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为了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4月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成立检查组,开始对长城公司履行经济检查,与此同时,长城公司所涉及的22个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检查组,对其所属的100多个分支机构实施全面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发现,集资款项流失十分严重。集资额高达2亿多元的北京市,银行冻结账户时,发现资金不足3000万元。只有不到集资款的1/7!

长城公司帐务混乱不堪,账目无中生有,款项也来历不明,还有不胜计数的假发票,白条子等,清查人员陷入困境之中,毕竟沈太福不是等闲之辈,但清查人员并没有丝毫气馁。检查组的同志们此时只有一个念头:流失的资金务必一笔一笔地追回来,投资者损失的钱款能挽回一分是一分。

为了让投资者减少损失,尽早把案情查个水落石出,参加清查工作的同志夜以继日地工作,查账目、翻单据、看档,谈话、外调、协商,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耽误了多少次用餐。满满5个保险柜的账目,他们一张一张地核对、审查;为了查清每笔资金的来龙去脉,不放过每一份合同,人累瘦了,眼睛熬红了,终于逐步摸清了绝大部分资金的去向……

两个多月夜以继日的审查,艰苦卓绝,复杂多变,但执法人员克服了种种艰辛,工作进展顺利,沈太福演绎的罪恶行径基本确认。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停止长城公司的非法集资活动,及时冻结了该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存款账户,制止了沈太福继续欺骗更多集资者上当,堵住了沈太福肆意挥霍民财的闸门,使投资者的利益避免蒙受更大的损失。作为罪魁祸首的沈太福已被司法部门依法逮捕,他的所有违法犯罪行为正进一步审查。他必将受到人民的审判,得到应有的惩罚。而与此案相关的其他一些问题,有关部门也在查处后进行了处理。

点评:“长城风波”发生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它反映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让我们警惕,令我们深思。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这就给诈骗者以可乘之机。他们魔术般地把手伸进老百姓的口袋,将众人的血汗钱据为己有。沈太福一案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它从反面提醒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创造良好的环境,绝不能让类似的事件重演!

震惊中国的“金中富”

导读:仅仅一年多,“金中富”就早早夭折,但它所留给后人深思的余地却是长远的……

韩建中,男,1947年12月生,1968年下乡插队,1970年入伍,1987年转业,原江苏省计经委工业贸易中心(后更名为江苏展览馆)拆迁办公室主任。1992年初,他被借用至南京市外商投资咨询服务公司(国有企业),参加南京金中富公司筹建工作,同年7月,正式调入金中富公司工作。也正是韩建中非同寻常的家庭背景,港台诈骗分子“软磨硬施”,拉他“下水”,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路。

1992年下半年,经南京友好旅行社海外部经理隋小宁的引见和介绍,韩建中结识了自称是北京某机关派遣赴港工作、后移居香港的邓子浩。邓子浩看中韩建中在江苏的社会背景,有意与之合作。但邓子浩非巨贾豪富,而韩建中也财务和有限。这时,邓子浩想起了一个朋友——香港安家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莫伟儒。莫伟儒曾有意向大陆投资,介绍莫伟儒和韩建中合作,资金不就有着落了?

韩建中这一头,经多方联系,找到了南京市对外开放办公室。当时,南京市开放办正想方设法引进外资,扩大开放,兴办实体,因此,对韩建中的倡议热情有加。这样,双方一拍即合。南京市开放办决定由下属的外商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赵纳宇出面,具体接哈有关事项。

双方研究起合资办公司之事。办什么公司好呢?韩建中对做生意是外行,因此,只能听莫伟儒介绍、开导。莫伟儒信口开河,说什么现在只有开办期货公司,代理客户交,与国际期货市场接轨,才是一项最具发展前途的国际经济合作方式,不能错过机遇。并称其在深圳成功地开办了百事高期货咨询公司,与美国、日本等主要国际期货市场有固定联系;邀请南京方面适时赴深圳参观考察。莫伟儒天花乱坠般的信口雌黄,韩建中、赵纳宇等人是砰然心动,无不喜笑颜开。

1993年初,由南京市开放办牵头,韩建中、赵纳宇、隋小宁、邓子浩等一行人马开赴深圳考察。在这之前,莫伟儒已先回香港,派安家富公司董事孔宪聪专程到深圳负责接待事宜。南京方面的意图自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孔宪聪当然不敢有半分怠慢,山珍海味,且附带“三陪女”,让考察人马在酒足饭饱之余尽情纵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