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躲过骗子(经济篇)
5692400000007

第7章 金融诈骗篇(1)

芝麻开门——伸向财富的恶咒

导读: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多行不义必自毙,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在四川蓉城的街道上,一个外地青年形单影支地瞳着,他这是第二次来到这座城市。

1975年,他出生在江苏南通一个教师家庭,在奶奶的慈爱中度过了幸福的童年。6岁后回到母亲身边,许是时间造成了隔膜或是别的什么原因,母亲对付了的感情似乎不怎么深,而对年长一岁的哥哥却关怀备至且处处袒护。

尤其让人伤心的是,母亲总让他穿破衣烂裤,任由同学们肆意嘲笑。在那最为耻辱的一刻,他恨死了母亲,也恨死了同学,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一定要鲜鲜的活着,进而在幼小的心灵里激发起近乎疯狂的念头:不惜一切地富有以雪洗所有的切肤之痛!此时此刻他正徘徊在童年给予自己无限快乐的城市,回首曾经遭受的磨难与不测,顿觉伤感与落寞,但更激起人争强好斗的勇气。

这些日子,他仿佛一名敏锐的猎手,捕获着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机会和信息,寻找着有助于实现梦想的阶梯和途径。他当过工人,开过商店,搞过小厂,但这些相对于他更热切的愿望太微乎其微了。

他有更大的野心,更高远的志向。在他看来,眼下选中的项目才是一块真正的事业基石,踏着它才能登上世人仰慕的云端。他已经寻到了一把开启财富之门的“钥匙”,如同可以念开阿里巴巴洞窟的神秘咒语,只要那么一运转,黄灿灿的金币就会哗哗流进口袋。

不巧的是,要取得那把“钥匙”,必须凭身份证,而自己的那张是临时的,且早已过期了……也许他天生是一个能独辟蹊径发财的“现代青年”,也许他真的是具有非凡人所比的经济细胞,不加思索,脑中已酝酿出妙计,他开始付诸行动……

10月的一天,四川机械技术学校来了一位青年,自称某公司经理,因护展业务之需,特来招聘学生,并呈上一份份十分规整的公司文件、介绍信和宣传品。来人言谈举止文雅本,颇有“外企”的白领风度。其良好的形象赢得了校长的好感,而学校恰好有批学生正待分配,校长当即答应合作,并让那位自称“陈昱”的经理草拟了一份“联合协作协议”。第二天,陈便带着一位秘书小姐来校面试。在学校的会议室里,陈经理对照身份证挨个面试校方推荐的25名学生,一面指点秘书小姐登记招工表。面试结束后,陈经理要将25张身份证带走,说是公司人事部需作进一步核查。校方以为下妥,但对方坚持己见,声称次日要来测试学生实际操作,届时一并退回。第三天,陈经理果然如约而至,还带来一位“高级技工”。这位高级技工煞有介事地观看了5名学生的机床操作,表示同意聘用,并退还了日前带走的身份证。校方当场发现一个叫“陈志”的学生的身份证被换了,陈经理马上油嘴滑舌赔不是解释可能是操作中由于疏忽出了差错,拍胸脯就去查找,以物归原主。可是,杳无音信,校方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设计这个骗局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徜佯在蓉城街头的青年,名叫陈昱。那天当他从热线咨询电话中查到四川机械工业技工学校地址后,他就摇身一变成了中外合资成都金海股份有限公司的经理。这个公司是他编造的,女秘书和高级技工也是假冒的。

陈昱采取“招工”这一招获取了与自己年龄相近、容貌相仿者的身份证。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一家银行申办信用卡,因为他早已打听到,在成都申办信用卡勿需担保人!几周后,他如愿以偿地领到了一张成都市银行发行的牡丹卡。亮闪闪的卡处预示着灿烂辉煌的未来。揣好卡,他转到另一家银行支取现金。或许是激动,或许是慌张,在签字署名时竟写下了“陈昱”两字。

银行职员以姓名不符退出单子,陈昱当即吓得魂飞魄散,见对方没有追问,马上连称“笔误”,接着另外取单重新填写,竟顺顺当当取走了500元现金。

成都弄险首战告捷,陈昱更添经验,更增信心,决定坚定不移地走向目标。他“转战”大江南北,为“理想”冲锋陷阵。每到一处即买下城区地图,作下金融、银行部门的位置标记,画出便捷路线,然后包车沿线而行,专找那些有信用卡经营业务的银行、储蓄所支取现金,最多的一天竟达33笔。

他清楚属于自己的时间并不多,从办卡到银行获取账单汇总,有一段较规律的周期,必须尽可能地抓紧这段时间,才能最大限度地攫取财富。12月8日,北京。这天早晨,毗邻西单的金保典当行刚打开店门,就走进一个小伙子要典当一包金银首饰。店员收下其中的金项链、金手镯、金戒指、金元宝等饰品。小伙子揣着370多克黄金制品典当的29000元默默离去。

他就是陈昱,日前在厦门一家银行“行动”时,因透支过多电脑拒付,信用卡敢被没收了。虽然这是意料中事,但对他的贪欲而言,似乎来得太早了。从银行出来,他脑筋急转弯,决定迅速处理手中的金银饰品,那是他这段时间“购物”所获。

如今典当又遇不顺,那40余克的白金制品是贵重金属,系国家专控,典当行不予典当。这一切都仿佛预示着他的气数将尽,心里又涌起悲凉之感。

眼下办卡是不可能了,要紧的是如何把这些白金饰品迅速出手。他听从别人的建议,决定到长春试试运气。然而到了箕,他连去了几家当铺,都没找到接手的。他没有心灰意懒。他仍矢志不移于他的追求。他还试着去了几家银行,神秘“钥匙”散发的诱惑仍然那般强烈,可是此地规定须有担保人,才能给办卡。

此时他才真的感到那金色的梦犹如筑在海滩上的房子,在一点一点地塌陷。他迎着朔风伫立在宽城区的南广场上,寒意袭来,不禁连打几个寒颤,可能真的是气数已尽……

署名“陈志”的用户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的行为引起了成都某银行信用卡部工作人员的注意。成都市公安局立即向诈骗嫌疑人张开了缉捕法网。12月的一天,陈昱在长春因倒卖白金饰品被当地联防现场抓获。长春市公安局追查赃物来源,陈昱被迫吐实,交待了他假招生骗取身份证,冒用“陈志”之名办理信用卡,流窜各地连续恶意透支,诈骗银行资金的罪行。

经查,陈昱从11月29日至12月11日,共恶意透支130余次,诈骗银行资金11万余元,购买黄金白金贵重饰品30余件。在黄灿灿的金银首饰和一大堆钞票面前,未满20岁的陈昱低下了罪恶的脑袋。

点评:阿里巴巴的故事在现实生活到底还是不存在的。冒领冒用信用卡,骗取银行资金,把信用卡这一旨在便利人们购物、消费、支取现金的电子凭证当作开启财富之门的“钥匙”,既是对现代文明的亵渎,也是一种犯罪。陈昱的可悲错在他人生目标的选择和对法律的无知或漠视,他的犯罪给年轻人上了生动的一课。但是伸向信用卡的“黑手”是可以防范的。陈昱办卡时冒用他人身份证,支取现金签名时犯了常识性笔误,购物时购了那么多金银饰品,如果银行和商场的工作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较强的防范意识,陈昱的诈骗阴谋是不难识破的。

《致富时代》不骗你才怪

导读:渴望快速致富的善良的人们啊!要提高警惕,防止不法之徒利用群众求富的心理,实行五花八门的骗术。

位于陕、豫交界处的河南省卢氏县依靠富饶的资源优势,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靠山吃山,渐渐走上了脱贪致富的康庄大道,好逸恶劳的蔡红义、蔡留义叔伯兄弟早已重诞三尺……

这哥俩身强体壮,脑子也不笨,本应是勤劳致富的好手,然而,他们瞧不起以农为本的庄稼人:一年四季苦打硬拼,累得贼死,挣那几个小钱值得吗?一天到晚风吹日晒,能挣几个小钱?蔡红义兄弟俩常常是酒杯一端,满腹牢骚一番后,谋划着怎样赚大钱当款爷。

1997年4月,兄弟俩骑着自行车在县城内转悠时,与该县徐家湾乡曾经结伴到陕西打工的李红新相遇。27岁的李红新是三里五村有名的“溜光蛋”(河南俗语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之意)。三个沆瀣一气的居心不正的人出谋划策——不是通过诚实劳动。依靠正当途径获取财富,而是要耍鬼伎俩“坑蒙拐骗式”地牟取巨款。

经过了几次密谋,3人决定铤而走险,以推广种子、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技术和发展科技致富会员为名,骗取钱财。狡猾的蔡红义等人,唯恐在本地诈骗计划败露,就想着去外地干。到哪里才合适又保险呢?蔡红义想到了约300公里外的社旗县桥头镇有个当村干部的杨姓亲戚。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在异地他乡,依靠这个掌有实权的“土皇上”帮忙办事,定能大大地发财。于是,他们每人兑出2000元现金作经费。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蔡红义等3人于4月下旬的一天,乘车来到社旗县桥头镇。“土皇上”亲戚一知他们想办公司赚大钱,豪言壮语,脸红脖子粗,气焰嚣张地说一定全力协助。没几天就办妥了以开办信息服务为经营内容的“社旗县科农植物推广中心”营业执照,并刻制了3枚公章。

有了合法的招牌,蔡红义等人暗暗自喜,他们决定把皮包公司地点设在社旗县城,大骗一把。通过一亲戚帮忙,他们在县城的豪华地带——汽车站对面的豪华诱社内,以每月300元的房费租了两间房屋,安装了一部国内直拨电话。

蔡、李3人先是印制了近两万个信封、50本稿纸,又乘车数万百里到河南省三门峡市湖宾区的一个印刷厂,谈妥以2000多元印制两期《致富时代》报纸。

出报纸要有内容,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蔡、李3人哪有写文章的水平?无奈,他们就从附近废品收购站里的废书报、印刷厂的杂志堆里翻找广告信息,然后进行编造和加工。如将获利数字加大、种植时间缩短等,来诱引脱贫致富心情迫切的人们上当受骗。例如1公斤稻草产15公斤黑木耳;2分地种植椿芽,50天产值6384元,纯利59948元;室内种植2平方米天麻,短期获纯利6000至7000凶;夏种牛夕100天,亩产收入5000元等。

与此同时,他们还花钱找人撰写了《关于发展、招聘科技致富协会会员函》。编造拼凑了一大堆假信息后,蔡、李3人还觉得缺少点正宗报纸的味道,就在废旧了刊里,翻着寻找适合《致富时代》内容的片头语终于找出“本报给您的奉献,没有谎言和夸张,每个栏目送给您的都是‘金点子’的句子。他们还找来一些煽情的语句:“当今社会,有钱者一掷千金,贫困者捉襟见肘,贫富之间存在天地之别。人人都有脑有手,何故如此?是造物主的安排,是天生智能低下?还是……!不!是我们自己束缚了自己!不错过随遇而来的机会,那么,你就有可能成功!我们的目的就是为您创造迅速致富的机会!”

为了使人们对这份假报纸刊载的假信息信以为真,蔡红义等人还编造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豫宛商字1280号、豫新出字1068(第168期),并标上“豫西出版、全国发行”几个大字。

报纸炮制出来了,但往哪里寄?寄给何人?蔡红义等人犯了难。几经打探,当得知山东菏泽地区曹县有个信息服务部印刷了一部《人名录》时,李红新立即从三门峡乘车直奔山东,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那家服务社。经过一阵讨价还价,李红新以7分钱一个地址购买了一本通讯录后,匆匆地赶回了卢氏县。

在卢氏城关镇,蔡、李3人以每写一俱主封一角钱的价格,雇用几十名中小学生写信封1万多个。诡计多端的蔡红义等人怕在本乡本土发信骗计败露,就将信件打包成行李状,跑到百里外的邻县栾川,将报纸及所谓的信息服务跟踪卡和药材照片,按照人名通讯录上的地址,全部寄了出去。蔡李3人夜以继日地完成了操作的全过程,尽管都已累得筋疲力竭,但想到不久后纷至沓来的金钱,三人不约而同地猖狂开怀大笑……

1997年8月初,社旗县邮电局的投递人员在收发信件时,意外地发现了一沓退到社旗的信件,寄信人的落款地址为社旗县城红旗路116号的社旗科农植物推广中心。对工作兢兢业业的投递班长李进章等人跑遍了红旗路的角角落落,也没找到116号,更没看见科农中心的牌子。

细心的邮递员在翻看着这摞子送不出去的信件时,深感奇怪。从信封上看,这是些邮寄广告信息的信件。按常规,此类信封大都是印刷(或打印)的地址,有的是部分打印,可此信全是手写,且字迹稚嫩,像是学生所写。细瞅,盖着栾川局寄出的戳子,发信地址却是相隔数百货以里外的社旗。随着退信和来信的逐渐增多,分发信件的工作人员将这一情况向邮政股长尚中心作了汇报。

没过几天,一个自称是116号住户的瘦个子青年取走了所有退回的信件,并再三交代邮局工作人员若再来信,不要送,他自己来取。还多次通过熟人向邮局打招呼,有116号的信件不要送,由收信人自己以。与此同时,和退回信件的寄信地址完全相同,在收款人的栏目里写有张伟、李新,在“附言栏”里写有邮购种植技术、种子、资料费和入会费的邮政汇款单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纷纷飞来,有时一天高达40多张,款额八九千元。

1997年8月8日上午,蔡红义等人精心挑选了这个他们认为“大发”的日子,怀揣身份证来到了邮电局取钱。当邮电局的工作人员提出蔡、李等人的身份证与汇款单上的收款人李新和张伟名字不符,拒绝取款时,蔡、李3人只好悻悻地离去。

下午,他们带着新刻制的“社旗县科农植物推广中心”的公章和张伟、李新的私章,又急匆匆地跨进了社旗邮电局。邮局的员工们在与蔡、李3人的谈话中得悉,他们成立的所谓“推广中心”,是个刚刚成立不到两个月的“企业”,共出《致富时代》报纸两期,然而汇款单却铺天盖地飞来,短暂的时间竟产生出如此好的效益令邮电局的员工们惊奇。再看他们办的报纸,全国统一刊号不正规,纸张粗糙,错别字较多,显然没有办报营业执照。“此公司来路不正,很可能有诈骗行为,绝不能让其阴谋得逞。”邮电局的员工们向社旗工商局打假打诈办公室作了反映。

工商局副局长郭金太得知情况后,立即带领经检股的吴玉生、王松山等4位同志赶往邮电局,在了解了基本情况后,决定彻底查处这个公司。

然而,植物推广中心的地址到底在哪里呢?经检股的4位同志分片找遍了社旗县的大街小巷,也未发现该公司的影子。经过分析,工商局的同志初步断定这个不敢挂牌子的公司,纯属皮包公司,肯定干着坑人骗钱的勾当。不把其查出来,不知有多少百姓上当受骗。“排查县城内的所有宾馆、旅店。”郭金太副局长果断地下达了任务。经检股的4名检查人员在蒸笼般的酷暑中,分区域对县城近百家宾馆、旅社和招待所居住的近万人拉网似地进行了排查,仍无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