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为官修养——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5693100000006

第6章 忠诚修养:忠于信仰中实现自身价值(2)

领导干部能否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解决信仰问题。当前,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甚至损害群众利益,说到底,正如习近平副主席所言“就是信仰缺失”。因此,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正确的信仰教育,帮助他们重建信仰大厦,唤回信仰的力量。信仰是一种理想和精神,是人生的指南和人生的最高追求;信仰是我们黑夜里的灯,是催人奋进的号角,信仰是马克思主义的红色基因:革命陷入低潮时,他们坚信“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实践探索遭遇挫折时,他们决心“杀出一条血路来”;执政新时期,他们牢记“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警示。从这红色历史中我们品味到,理想、信念、牺牲、奉献是那样具体、形象和厚重。实践证明,共产党员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求和树立远大理想,才能始终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才能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勇往直前。

今天,我们不能不谈信仰。我们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模范和榜样,更要谈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修养、品位、责任等。对信仰是牢记还是淡忘、是持守还是迷茫,这是检验我们每个马克思主义合格与否的“试金石”。有信仰与没有信仰是不一样的,信仰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就如同没有精神脊梁,就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其发展的可能性会大大减低。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个人及社会的发展。

从政修养

信仰,支撑起人的精神世界,并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生存、发展的无穷力量与勃勃生机。它可以让一支军队攻无不克,让一个民族坚强站立,让一个国家重新崛起。坚定信仰,我们会更加自觉地以祖国和人民利益为重,永远保持劳动人民本色,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努力工作、学习与奋斗不息!坚定信仰,我们才能团结人民、唤醒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乘风破浪、奋勇向前。

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做人民的好干部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念。”

信念是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当人们对于某种现存的或可能的事物、观念在理智上认同,情感上接受,并以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勇于实践这种理论观念,就会逐渐在内心形成一种坚信不疑、矢志追求的精神状态,这就是信念。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倘若没有坚定的信念,就会失去奋斗的目标,偏离前进的方向。而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是科学的信念。

早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信念,就是井冈山军民一切力量的源泉。正是有了这种“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坚定理想信念,在极端困难的生存条件下,广大的井冈山军民始终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于奉献,将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洒落在井冈山的每一寸土地上,也才使毛泽东、朱德这两位中国现代历史上的巨人走到了一起,共同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朱毛”历史。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方志敏烈士的诗句,至今仍在我们耳旁回响。也正是有了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使得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之光从“星星之火”迅速“燎原”。也才有像方志敏、刘胡兰、江姐等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抱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信念,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也正是有无数先烈的这种理想信念,才使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社会主义新中国。

信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的目标追求上的集中体现,科学而正确的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能够激励人们为了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而奋斗献身,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动力,能够激励人们为了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而奋斗献身,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净化人的心灵,改善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推动和促进社会发展。

20世纪90年代的孔繁森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他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他有洁身自好的人格,他忠诚为国为民的情操,让无数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孔繁森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高原西藏,两次进藏,历时十载。他不顾家里的困难,而是把自己的一腔热血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进藏后,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在任期间,他几乎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的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可以说毫无顾己,专门利人,为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91年的车祸住院治疗期间,一天他得知一所学校发生了问题时,便不顾高烧未退、眼睛充血,骑着自行车赶到学校现场处理。在他的努力下,让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

在孔繁森进入阿里地界的第二天,他不顾旅途劳累,召集县委、县政府的干部开会,听取汇报,对当地进行实地调查,身体力行。

为了寻找阿里的发展优势,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雪域高原上留下了他的深深足迹。风雪中,他把自己的毛衣脱给一位藏族老阿妈……

雪灾时,在孔繁森亲自带领地委、行署迅速组织了十多个工作组分赴各灾区。厚厚的积雪封死了道路,他们就用铁锹挖,用汽车碾。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尽快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灾区。

在革吉县和改则县,孔繁森目睹了暴风雪给牧民造成的严重危害:大片大片的牧草被冰雪覆盖,成群成群的牲畜因冻饿而死,许多群众陷入缺衣少粮的困境。孔繁森的心在颤抖!

他挨家挨户地走访灾民,分发救济粮和救济款。风雪中,他高声地鼓励大家:“有党和政府在,再大的灾害也压不垮我们。我们一定能帮助大家渡过难关!”2月26日,孔繁森来到受灾最严重的革吉县亚热区曲仓乡。这里海拔5800米,是阿里最高的一个牧业点。乡党委书记嘎玛钦尧愁眉不展地说:“大雪连续下了一个星期,最深的地方没到膝盖。全乡有8人被冻伤,牲畜大部分死亡。”

孔繁森心情沉重地把全乡每户牧民的损失情况一一记在笔记本上,然后用坚定的语气对嘎玛钦尧说:“现在的首要任务是保护人。先保人,再保畜,一定要把群众的情绪稳住,团结起来同灾害作斗争,尽量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雪花在凛冽的寒风中狂飞乱舞。一会儿工夫,大家都变成了雪人。人们穿着大衣,还是感到阵阵发冷。脸、手和脚都被冻得失去了知觉。孔繁森看到一位藏族老阿妈把外衣脱给了在风雪中哀嚎的小羊羔,自己却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冻得瑟瑟发抖,他的眼睛湿润了。他用手捂住脸,强忍着不让泪水流出来,猛地转身回到越野车上脱下自己的一套毛衣毛裤,递给那位老阿妈。老阿妈伸出已经冻僵的双手,接过那还带着体温的毛衣,嘴唇颤抖着久久说不出一句话。

没人能说得清,像这样的事孔繁森做了多少件。有人说,他做的好事就像盛开的邦锦花,洒满草原。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些事太普通,太平凡了。然而,就像那奔腾浩荡的雅鲁藏布江,最初的源头不过是阿里高原上的一条小溪,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铸就了一个共产党员品格的崇高和伟大。

“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正如孔繁森在一首诗中所写,他把自己一颗火热的心献给了高原西藏,献给了党的事业。他对藏族同胞的爱、对祖国人民的爱,就像高原上的蓝天一样,那样地纯洁,那样地深沉,那样地博大。他始终在努力实践着自己最喜爱的那句名言:“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就像那许许多多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都献给了高原西藏的先辈那样,党和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也把他那高大的身躯融入这片壮丽、神奇的土地,在无数人的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在当今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下,面对各式各样的社会思潮,我们共产党人务必在理想信念方面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既要发扬“老传统”,又要开创“新境界”,坚持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理想信念不动摇。

从政修养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也表明,我们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发的各个阶段取得巨大成绩,均在于广大共产党员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作动力,作保证,才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树立正确荣辱观,提升自己的忠诚度

一个人如果不知羞耻,那么就会不问是非、善恶,不顾道德规范和最起码的做人准则,为所欲为,无所不为,以至做出伤天害理、大逆不道的事情来。北宋欧阳修说的“不知耻者,无所不为”就是这个意思。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具有人格自尊的人无不知耻,也就是无不具有羞耻感和羞耻观念。由于时代和阶级地位、利益的不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差异,人们往往具有不同的羞耻感。以什么为荣,什么为耻,反映着不同的时代观念、阶级属性和价值取向。剥削阶级以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为荣,而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为耻;反之,劳动人民则以勤劳勇敢、艰苦奋斗为荣,而以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为耻。

明末松山大战之后,明军战败,洪承畴被俘。洪承畴在皇太极的利诱下,贪生怕死做了二臣。而在北京城里崇祯皇帝,还以为他已为国捐躯了,在此国家危难之际出了这样的忠臣孝子理应表彰,因此特命礼部在前门瓮城里为洪承畴造像一座。就在庙已造好像也塑完,崇祯皇帝率文武百官准备祭祀的时候,从松山战败的乱军当中逃回了一个监军的太监,向崇祯奏明了洪承畴降清的真相,崇祯与诸臣听后一片哗然,在难以抑制的愤怒中一举捣毁了洪承畴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