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每天读一点世界史
5700800000049

第49章 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14)

1985年,一个由22名成员组成、调查美国饥饿问题的特别工作组提交了一份报告,他们判定,大约有2000万美国人民正在挨饿。而福特汉姆大学的社会学家在1993年10月发布的年度社会健康报告中也揭示了美国的饥饿问题。人口调查局的报告则指出了美国所要面对的最主要的十六个社会问题,其中包括失业、青少年自杀、高辍学率和住房负担等。

对社会主义世界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主义世界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甚至最终导致了社会主义世界的解体。此前说过,斯大林的“五年计划”加速了苏联的经济发展,使得苏联在1932年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工业国。接着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战争期间,苏联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对苏联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创伤。但由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间获得了急剧上升的收益,使得苏联的经济迅速得到了复苏。

1961年,赫鲁晓夫因为这样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故而夸口说,苏联的工业产量到1980年将要超过美国的工业产量。然而事实上,苏联的发展速度在20世纪70年代期间逐渐变慢了,因此,苏联的经济没有赶上或超过美国,反而进一步落后于美国了。

苏联经济减速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供应不断减少,而另一个原因则是由于经济规模的日渐扩大,内容随之而日趋复杂,使得中央计划一切的做法变得日益困难也越来越无效。但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政治方面。苏联的工人、技师以及科学家们已经不再甘心只是执行上面下达的命令,不能参与其决策过程。政府已经不再是像当年一样,只与来自乡村未受过教育的农民打交道了,现在,他们的劳动力中还包括了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工程师、经理以及专业人员。如果苏联要参与正在进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就要不遗余力地开发这些人的创造力。然而这件事在今时今日这样的情况下却不能顺利进行,因此苏联不仅没有能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更没有在此后跟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脚步。

从1964年至1982年间,尽管不断有人提出分散苏联经济,给予地方工厂和行政机关一些主动权的建议,但苏联的官僚却始终坚决予以制止,甚至还将那些发出同样呼声的人看作是颠覆共产主义的危险分子,将他们关押起来,甚至接近他们的人都会受到严格的控制。

事实证明,严格管制、墨守成规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水火不容。快速的技术革新和不断改变的消费喜好,以及全球一体化市场中的激烈竞争,这一切全球经济的特点都要求灵活、高效且适应力强的管理方式,而这些明显是与苏联背道而驰的。这导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从1950年至1970年间的5%至6%下降到了1971年至1975年间的3.7%,进而又下降到了1976年至1980年间的2.7%。苏联最终不仅未超过美国,反而被日本超越,而日本则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

1985年年轻的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的掌权人,此时的他已经意识到了这个世界发生的变化。戈尔巴乔夫开始大手笔修正其前任的种种政策,但结果并不成功。

1991年,戈尔巴乔夫被叶利钦所取代,苏联自身也解体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称作独联体的松散政治联合体。

叶利钦作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农业方面,他取消了国有和集体农庄,在工业方面,他将三分之一的国有企业变为了私有。但他在取消对境外移民的限制方面却不是那么受欢迎,因为这样导致了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科学家向外移民,使得人们开始担心,留下的少数人不足以培养下一代的科学家。

对俄国人而言,意识形态的真空也是值得注意的。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要求政府拥有所有生产手段的所有权,中央计划委员会为经济制订计划并监督经济的运行。起初这样的政策似乎是不错的,但是到1990年为止,俄国人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俄国失去了世界一流大国的地位。过去俄国人还曾憧憬要超过美国,而现在,他们却面临着灾难性的经济以及令人尴尬的意识形态困境。

第二次工业革命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全世界的国家都必须修正自己的社会制度以便适应高科技时代的到来。

全球性的影响

我们看到,在人类的整个历史进程之中,技术变革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第二次工业革命也不例外,它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的影响而言,有四个最主要的方面:生态、种族关系、性别关系以及战争。

首先,就生态方面来说,地球是人类的家园,而第二次工业革命除了给地球上的居民们留下印记之外,也给这个星球本身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过去的任何一个时代里,人们都由于自身的需要而利用所掌握的技术对自然实施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爆炸和人口爆炸结合在一起,对自然所造成的影响比此前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巨大得多。

由于生产技术越来越发达,机器的扩张和居民的膨胀相互影响,导致生态环境也急剧恶化。人类花费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然而之后,仅仅过了100年,人口再次增长了10亿,进而增长到第三个、第四个和第五个10亿,而仅仅只花费了分别为30年、15年和11年的时间。人口数量的庞大与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生产力发展,为社会就业等问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即使在人口相对稀少的美国,这种压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生态问题成为一个世界范畴内的问题。人们努力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而这些都促使更多的能源被开采以生产更多的产品。

而在种族关系上来说,技术一直都决定着人口增长的速度和人口迁移的方式,从而也就影响着种族关系。当我们的祖先在非洲热带地区能够进行生活,建造房屋等事情的时候,他们以非洲的基地为基础,扩展到了整个欧洲和亚洲,并最终达到了美洲和澳洲。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各方面进步则使得欧洲人口从1650年到1914年由1亿剧增到了4.63亿。这样的增长使欧洲人得以在18和19世纪移居到了西伯利亚和美洲等人烟稀少的地方。而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而来的,是第二次的移民潮。由于食物产量的增加和健康科技的进步,欠发达国家的死亡率急剧下降,但出生率却仍然保持着很高的水平。这导致欠发达国家的人发现越来越难以养活自己,这些人一旦有机会,便会离开贫困的祖国,到达任何一个更为发达的地区,寻找新的工作。而在“二战”之后的黄金时代中,很多工作都是开放式的,这导致了来自南欧,即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希腊、南斯拉夫和土耳其等地的大约1500万到2000万工人移居到了西北欧,即德国、英国、法国和北欧国家等。

对于这些新移民,欧洲人最初是欢迎的,认为他们在几年之后便会衣锦还乡。然而,这些新移民们在移居国扎了根,再不愿继续漂泊。而他们的孩子在移居国出生,也自认为自己是德国人、法国人或瑞典人。最后,当失业问题席卷全球之后,这些移居者们也发现,自己已经不再受到欢迎,甚至在遭受着人们的憎恨,而一些国家的政府试图通过给予津贴来促使移民自愿回到祖国,但极少有人愿意接受这份津贴。

欧洲人所要面对的问题再也不是一个外来少数民族的暂时性问题,而是必须接受一个新的多种族、多文化、多宗教的生活环境,而多样性的民族团体导致人们必须克服更多的偏见和歧视来促成民族团结。

在性别关系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人类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和种族关系一样,性别关系也受到技术的影响。在采集食物的时代,女人们作为食物采集者为家庭提供的食物并不比男人少,于是她们能够享有同等的地位。而随着农业革命的出现,女人们大多的时间从事家务活动及抚养孩子,这使得女人不再为家庭提供食物而作出贡献。女人的地位也就相应下降。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工厂和有薪工作成为女人的又一选择,为她们开创了新的纪元,逐步赢得了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对女性的影响也一样深刻。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避孕成为可能,女性能够控制或计划自己的生育,能够为自己的生活做出计划和选择。然而实际上,只有50%的妇女在使用避孕药,而其中还有50%的人无法正确使用避孕器具。教育大门对女性的敞开也使得女性的地位相应提高,然而实际上在教育内容和质量方面,女性依然受到一些差别待遇。从最早的时候开始,女性就被引导学习艺术、文学、家政和缝纫等课程,而男性却被鼓励学习工程、数学、物理学以及机械。这使得男女实际收入有了一个明显的差别。女性对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使得她们更加独立,但同时,也给她们带来了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因为除了工作之外,女性仍然是家务劳动的主要劳动者。除此之外,女性还要面对“暴力”,在许多文化里,暴力对待妇女甚至可以解释为一种“传统”。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在战争领域表现得尤为显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是直接源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军事意图的。而除了技术之外,对军队、科学研究和企业研究的一体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同样重要。这样的一体化组建了一个高度有效的联合体,形成了所谓的“按需发明”。

虽然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候,爱因斯坦就曾警告说:“我们已经到了一个无法平衡的大灾难边缘。”但军事方面的竞技却从未停止,每一项新的军事发明都会相应带来一项防御和抵抗这一发明的技术。而这一竞技的最终结果是,地球上形成了一个拥有5万颗核武器的大火药库。而这些核武器只要有一小部分应用在战争中,都可能导致人类的灭亡。

可以说,当农业和工业革命使战争变得有利可图,甚至可能发展成为必然的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却使得战争变得没有出路,可以说,我们如今所面对的问题再不是如何适应一个超越我们控制能力范畴的环境,而是如何令我们创造的生存环境更加适应我们的需求。

历史的发展也是人类进步的脚印,不管是技术上的进步还是社会意识形态上的进步都会为世界的格局带来巨大的冲击。不管如何改变,最终的结果总是更高级的形态取代低级的形态,更高的技术取代低级的技术,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