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5709600000040

第40章 于无声处看人心(3)

李白是饱学之子,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却生来豪放、漫游天下间,结交雅士,对酒当歌,旷世奇才,惊世之作由此而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他的心声,得意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失意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如此性格,他的命运不在官场,而在写诗。一句话,李白天生就是写诗的命。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据考证,唐代的统治者李氏有胡人血统,也许是大漠长风的剽悍性格给中国文化注人了激荡狂溢的血液,唐代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君临天下。唐代政策开放,带动了文化开放。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文人士子们大多向往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参与社会生活。狂放进取成为唐代狂猖人格的主要特征。

最能反映盛唐恢弘气势的莫过于李白的诗句,李白是盛唐时代精神与文化性格的代言人。李白的性格狂放不羁,自由放荡。他生性倜傥,喜欢纵横之术,没有儒士的拘谨与迂腐。“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十五岁就自认为能与司马相如并驾齐驱,他自负得让人咋舌。“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敢与孔圣人相提并论,何等狂傲。他的自负狂傲还远不于此,他高唱“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对孔子他竟敢抛以轻蔑的一瞥。他以接舆自比,以狂者自称,敢于嘲笑儒家圣人,蔑视权威偶像,这在以中庸思想为核心的中国社会是何等的勇气。李白少负才学,胸怀奇志,他追随赵蕤学习,目的是为了像战国的游士那样凭自己胸中的才学游说君王,为王者师,辅佐君王治理天下。过分的狂傲往往会做出不切实际的选择,过分的聪明往往是人的致命弱点。人们总是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人们对天才的敬仰和同情,往往使人们忽视天才自身的因素,一个情才做物的人越容易暴露出自己的缺陷。李白的狂逸性格打碎了他的政治理想,也成就了他的千古美名。

让我们在李白《将进酒》中体会诗仙、酒仙的狂逸性格,品味他狂放、自由的浪漫情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的性格注定不是在斗室中创作诗歌的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带动了流浪的脚步。李白带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带着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怀走遍了大江南北。他把颠狂与飘逸、真诚与赞美、迷离与失意转化成生命的激情,注人奇瑰的诗篇,用自己人格的风采发出强有力的呐喊!“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人发挥瑰丽的想象,把楼、月、夜结合在一起,把自己溶进其中,诗意旷达浪漫。这就是绝欲孤傲的李白,读李白的诗,我们就是在读李白的人。李白的死同样狂逸得超凡脱俗。酒醉的李白要到水中捉月亮,于是在清澈的水中,李白带着美好的幻想魂归天界。也只有李白才配得上这样的死法,狂放、离奇而又浪漫。

在李白的性格里,有庄子的超逸,有儒家的忠孝,有侠士的义重云天,有道家的离尘超世,有玄学的狂傲不羁。亦儒、亦侠、亦道,儒侠仙相得益彰;亦狂、亦捐、亦逸,狂猖逸集于一身,共同铸成了他的狂傲豪迈,卓而不群的性格,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瑰丽的诗篇。李白因狂放不羁而命运不济,但也因狂放不羁才让他的诗惊天地、泣鬼神。

浪迹天涯狂人画家

在西方艺术世界里,印象派大师高更是不容忽视的一位,他一生被贫穷与性病折磨,但对艺术的追求却从未停歇,疯狂执着。有时为逃避文明世界的侵扰,寻求原始人的生活而浪迹天涯。

原始狂人高更

当艺术大师塞尚过着勤奋创作的隐居生活之时,一个不知疲倦的异常高傲的绅士,正为寻求原始人的生活而浪迹天涯。这位奇怪的、与众不同的骑士,便是法国印象主义画家,被人称为原始狂人高更。

高更而立之年进人艺术世界,当进入到这个世界后,高更便开始了他疯狂,执着的艺术之旅,他一生尝尽了人间辛酸与不幸,大多数时间是饱受着孤独、痛苦、贫穷、饥饿的折磨。他本应有个很好的职业、但为了追求艺术,他放弃了职业,家庭收入来源断了,丹麦籍的妻子带着5个孩子回到了哥本哈根,从此他开始了苦行僧式的生活。

天生狂放的高更一心想成为一个有独特风格的画家。所以在疯狂的追求一切贫穷困苦,都被艳丽的色彩所代替,一八八一年他的《裸体习作》在沙友展出时,一位大评论家发表文章,说他是“创造了一幅大胆的、独具一格的油画”。这一热情洋溢的赞美,给了孤寂苦闷的高更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从而使他更疯狂的投入到“独具一格”的艺术创作中。

或许高更放弃优裕在艺术之路上艰难爬行不被人理解,但这位艺术大师从未对这个社会有过好感,他追求的是一种原始人的狂放,他把这一切都寄托在画纸、画笔和画布上,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高更的精神世界,只有他的画才能够表达他对艺术的理解和他对艺术义无返顾,近乎疯狂地执着追求。

高更一心想成为一个独具风格的画家,一八八六年,他离开了巴黎来到法国最西部三面环海的布列塔尼半岛,这个面貌古老的地方与法国其它地区迥然异趣,引起高更换一个生活环境的兴趣。他在那里曾向印象派画展送去二十来幅历年创作的油画。这些作品全部是用印象主义手法画的,有些是受毕沙罗的影响,有些是受塞尚的影响。从《阿望桥的浴场》中可看到当时高更的作画风格。这幅画,有点像华沙罗的手法,但素描却相当结实。色彩优雅、明亮,使人感到与印象派绘画没有多大区别。

高更对艺术的追求是原始、疯狂,一八九一年四月,他孤身一人乘船前往夏威夷群岛东南方一千多公里的法国领地塔希提岛,经过海上十三天富有变化的航海之后抵达目的地,兴冲冲地上岸寻访未开化的生活。港口附近地区的过分欧化使他扫兴;他立即到森林中土著人居住的地区,栖身于一所小茅屋,画那些处于原始状态的赤身女子。他对“她们身体的金黄色”,五彩缤纷的衣料及她们灵魂里的神秘都有着无穷无尽的兴趣。他热爱她们那种粗野的健壮的美,在激动之下创作了《芳香的土地》以及《海边两少女》等。这时的高更绝望的、悲哀的情调已全然消失,他不分昼夜的画画,通宵达旦地画画,几乎达到了发狂的地步,正如意大利美术理论家文杜里说的那样:“高更在塔希提的生活缩短了他的生命,却拯救了他的艺术。”

贫穷的折磨,疾病的侵袭,使得高更精神疲惫、痛不欲生。于是他画了一幅反映内心对人生的疑问,题名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然后自杀了。

高更究竟是什么样的性格?说不清楚,但细细想来,他对艺术的追求近乎痴迷,近乎疯狂,可以说他把一切都交给了绘画,又在绘画中结束生命。在疯狂中追求,在疯狂中结束!

兴趣成就事业

被誉为发明之父的爱迪生(1827~1931),小时候只上了几个月的学,就被老师辱骂为“愚蠢糊涂的低能儿”退学了。爱迪生为此十分伤心,他痛哭流涕地回到家中,要妈妈教他读书。并出语惊人地说;“长大了一定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这句话出自当时被认为是愚钝儿的爱迪生之口,未免显得荒唐可笑。但是,正是由于爱迪生自小就确立了一个远大志向,惊人的目标使他越过前进道路上的坎坎坷坷,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爱迪生充满丰富的想象力,一天,他抬头仰望天上的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心想,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他紧皱眉头思索着,忽然想到,如果人的身体里充满气体,不也会像气球一样飞上天吗?于是他在家里的地窖作试验,发现有一种药粉能产生气体。他让小伙伴米吉利喝下去,可是,不多一会儿,米吉利肚子巨痛,大声哭喊,差点送了命。

爱迪生的爸爸知道后,打了他一顿。“不许他再搞实验了”。爱迪生一听急得要哭,说:“我要是不做实验,怎么能研究学问?怎么能做出一番事业来呢?”妈妈听了他的话,感动得只好收回“禁令”。爱迪生在一生中获得专利水平的发明1390项,成为享誉世界的伟大发明家。这正是应了他“长大了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的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