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让金钱毁了你
5710700000032

第32章 传好财富的接力棒(3)

竞争,这个神奇的经济机制,使这个行将没落的大家庭为了生存,不得不拿出十足的劲头和有效的措施来互相角逐。公司的股票价格在改组后不到一年时间内上升了12.2%,股票拥有者所得的收入在一年中上升了18.8%。更令人料想不到的是,这个家族还雄心勃勃地开拓了新领地——电子计算机市场。

2.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

世袭还是禅让?企业接班人问题考验着一代又一代财富骄子!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传统观念之下,财富的继承往往是要选择下一代,子承父业成了大多数企业家的选择,可是,把位置传给儿子,也不一定就有保障。

美籍华人王安曾创立了美国最优秀的公司之一——王安公司,个人财富一度超过20亿美元,在1985年《福布斯》“美国400名最富有的人物”名单上,王安位居第8。在王安公司,人才济济,像领导思科公司所向披靡的首席执行官钱伯斯,就是从王安公司出来的。但是,所有人却并没被推上至高宝座,原因很简单:他们不是王安家族的成员!在这一点上,王安并不讳言,他坦然地对媒介说:“我是公司的创始人,我要保持我对公司的完全控制权,使我的子女能有机会证明他们有没有经营公司的能力。”1986年1月,王安任命36岁的儿子王列为公司总裁,此后公司业务却一直江河日下,到了1992年,王安公司竟宣布破产保护,公司股票价格由全盛时期的43美元跌到75美分。

所以,企业要长久地生存下去,光有下一代继承还不行,必须发扬光大才有出路。

这时候,企业必须走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道路,下一代行更好,不行也没有关系,像日本的丰田家族,在企业里占的股份还不到1%,美国福特家族也只是占了40%,但这些企业一直没有倒下去。

任何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最关键的是要拥有一班能干的人,让他们充当左膀右臂,许多事情可以让他们打理,即使自己不在,他们同样可以将公司管理好。

对于企业来说,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是一个跨越,是观念上的突破,将自己从经营和管理具体问题上脱身,可以为企业留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且,许多企业大多都是从家族企业发展起来的,不是一个人创建的,一定要分析家族成员的素质和能力。如果家族成员经过市场锤炼,具备了一定的经营能力,企业就可以一边依靠家族自身的力量来管理,同时引进“职业经理人”来补充。

3.新老班子更新换代

人人都想将企业做成“百年老店”,这几乎是企业家们的共同梦想。于是,不少企业家从小就刻意培养下一代,很多“接班人”很早就接受培养,等待走上前台的那一天。

许多企业在权力传递过程中,并不意味着老一代完全退出舞台,他们实际上大多退而未休,甚至“垂帘听政”,依旧掌舵,完成“走一程带一程”的最后一班岗的任务。

此时此刻,老一代要“当断则断”,换句话说,该留的就要留下来,不该留的就要请出去,为新一代铺平道路。

4.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过渡

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这就必然要求企业从传统管理逐渐向现代管理过渡。

在一个企业发展的初期,规模小,人员少,各种条件不足,企业家往往采取情感型管理是顺理成章的事,而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情感型管理只能退居其位,转而建立制度型管理,这是大势所趋。

现在的企业大都跨门类、多元化发展,一个职业经理人是不够的,现在需要的是以一个人为核心的经理人团队,再加上“老元帅”的支持,这样就可以塑造最有实力的团队。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要学会将私人财富向社会财富转移,例如上市、股份制等等,家族股份将越来越少,公司也会越来越大众化,企业就会越来越持久。

总之,“家族管理”和“社会管理”应该是现代企业家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企业处理好“家族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关系,富完全可以过三代,企业可持续发展更不是什么难事。

保持清醒头脑

“长江后浪推前浪”,当创业者完成财富积累、需要传递接力棒时,他到底该相信谁呢?

这可以说是一个最大的难题,不同的人总是遇到不同的情况,不妨根据不同的选择进行不同的分析。

首先,可以相信自己的后代吗?

“财物是招祸之门,遗产是斩身之刀”,仅仅给子孙们留下庞大财产,他们往往变得骄纵、懒惰、无能,岂不是祸大于福?这样的后代成为财富的传承者,在社会残酷竞争的挑战下最容易成为败家子,即便父辈留下了再丰厚的财产,也会败得精光。

据说,“美国股神”称号的沃伦·巴菲特拥有这样特殊的经历:

他大学毕业后,本想接管父亲的公司,可父亲不但不让他接管公司,却对他更加苛刻,于是,他负气出走。

历尽坎坷,当巴菲特因为创业失败自杀未遂沮丧地回到家里的时候,他的父亲反而决定让他来接管自己的公司。

当他质疑父亲这个决定时,父亲说:“今天,你虽然没有钱,可你拥有了一段宝贵的经历,这是无价之宝。过去,如果我将公司交给你,你一定会败掉,现在我将公司交给你,你一定能做大!”

果然,巴菲特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

可见,千万不要让后代有养尊处优的优越感,只有在社会竞争的浪潮中胜出,才能做衣钵传人。

其次,可以相信创业老臣、职业经理人吗?

一位企业家将自己的用人策略定义为“贤亲并举”为了稳定而任人唯亲,为了发展而任人唯贤。这位企业家之所以日后成为坚定的家族企业的拥护与实践者,与他创业初期重用非家族成员屡遭背叛的经历相关,从此让他不再信任外人了。

关于职业经理人,给许多企业家留下的印象就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尊重老板的利益,而且一天到晚想出去当老板。

那么,谁也不相信,就相信自己呢?答案更是绝对不行,一个事必躬亲的企业家,由于对企业管理权力的高度集中,企业的潜在危机会更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面临的挑战和企业发展的轨迹一样,存在着各种突如其来的变数,创业者和守业者要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未雨绸缪,必须为各种发生的情况寻找各种相应对策。

未来的不确定性,要求企业家从战略上、思想上把握危机,作为“风险承担者”的企业家只有从容驾驭了各种危机,才能称之为成功的企业家。衡量企业成功与否,不能单从企业生命的长短来定论,而应从健康发展和管理水平的高度来衡量。

弗洛伊德曾说:“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可以说,创业者和守业者之间的每一个选择,直接关系企业的兴衰荣辱、沉浮成败,不能不以防万一,谨慎从事。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4点措施:

1.创立先进的经营机制

企业如何管理是企业自己的事情,外人可以说,但是不能左右自己的意愿,企业用不用外人与儿子的多少没有关系,在自身能力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时,就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建立内部用人机制,引进外人。

放眼看去,许多企业的董事长不一定非把自己的位置传给儿子。“宁愿把他养着,也不愿让他插手管理”。从产权所有来看,产权是自己的,但企业完全可以另外培育自己的经营团队。

2.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建立在法人财产制基础上的管理制度。这种制度是经过市场检验的可行的经营管理方式,也是应对未来突然危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就是用制度来管理企业,而不是以个人的力量来经营企业。目前,不少企业逐渐建立了这种制度,效果显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企业的死亡,延长企业的生命线。

3.制定优胜劣汰的接班方针

由于缺乏竞争,等到第二代接班的时候,企业往往处于最辉煌的时期,但同时也将开始走下坡路,根本出路还是要治标治本。

例如,采用二次创业的交班方式,让后代体验创业的艰辛,与企业员工一起奋斗,是一个好方式,一般来说第二、三代比第一代文化程度高,但吃苦耐劳方面却要差,采用在创业中交班能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增加传承的成功率。

世界船王丹尼尔·洛维格,他的父亲是一位做房地产生意的经纪人。在洛维格16岁时,父亲借了一笔钱让他做生意,结果他显示出赚钱的天赋。他做的第一次生意是打捞一艘破旧的沉船,雇人把那艘柴油机动船从海底打捞上来,用了4个月时间将它修好,然后包租给别人,这样他从中获利500美元,从此以后,开始了航船事业。

4.树立顺其自然的心态

上一代对后代的发展不要用老眼光,而要表现得豁达、超脱一些。年轻人应该是一个行业中的创新者,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制造者。因为年轻的本质特征就是标新立异和充满朝气。

我们想在这个世界中生存,既要赢得起还要输得起,眼光放长远一点,不怕眼前的暂时损失。生活有潮起潮落,人要有不变航标,只有把握准确方向,才能得失自如。

其实,上一代并非要下一代继承家产才算是富过三代,孩子只要能充分发挥他的个人潜能,在一个专业领域内发展他的专长,这也是发扬光大,如果强迫他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他也做不好,反而出现两败俱伤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