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滴水不漏金口才
5712200000033

第33章 批评的实用技巧(3)

6通过赞美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

有一天,斯科尔特经过受他管理的美国钢铁公司的一家钢铁厂。当时是中午,他看见几位工人正在抽烟,而在他们的头上,正好有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禁止吸烟”。如果你是斯科尔特,你会怎么做?会不会走上前去,指着那个大牌子说:“你们不识字吗?很多管理者会这样做。但是,斯科尔特不这样做。他走向那些人,递给他们每个人一根雪茄,然后说:“各位,如果你们可以到外面去抽这些雪茄,我将感激不尽。”工人们立刻意识到自己违反了一项规定,同时,他们也更加敬重斯科尔特了。

如果你遇到像斯科尔特这样的总经理,看到你抽烟明知违反了公司规定,却还送给你小礼物,并对你很有礼貌,让你受到尊重,你会不喜欢这样的人吗?

百货连锁公司老板约翰?华梅内克每天都会到费城他的大商店去看一看。一次,他看见一名顾客站在柜台前等待,却没有一位服务员搭理她。他环视了一下,才发现那些服务员正在另一头挤成一堆,彼此嘻嘻哈哈的。华梅内克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默默地走到柜台后面,亲自招呼那位女顾客,并把她购买的货品交给售货员包装,然后他就走开了。

假如一个好工人变得极不负责任,你会怎么做?你可以解雇他,但这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你可以责骂那个工人,但这只能引起怨愤。

亨利?韩克是一家卡车经销商的服务经理,他公司有一个工人工作每况愈下。但亨利?韩克没有斥责他,而是把他叫到办公室里来,跟他坦诚地谈了谈。

他说:“你是个很棒的技工。你在这条线上工作也有好几年了,你修的车子也都很令顾客满意。其实,有很多人都赞美你的技术好。可是最近你修理的时间加长了,我们可以一起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比尔回答说他并不知道自己没有尽好职责,并且向他的上司保证,他所接的工作并未超出自己的专长之外,他以后一定会改进。

事实上,我们所关心的是对方的行为,对方如果能够接受批评,可以再赞美他,从而提高他的自尊心。

“××,据我所知,你以前从未犯过这种错误……”

“××,我这么坦率地说,是因为知道像你这种人应该会做得更好一点。这次的事,实在不像是你做出来的……”

这样说,一方面可以指出对方的错误,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励他努力向上。

有些上级、老师和家长,往往以讽刺和挖苦来代替摆事实讲道理,分析利害,明辨是非的批评,这实际上是把批评降低为泄愤的手段了。

羞辱对方的批评方式往往既鲁莽又不恰当,常常会引起反作用。有益的批评应当把批评的事与人分开,表明批评是对事不对人的。羞辱人的批评是有意把事与人混为一谈,而且以偏概全。有时候,一句本来是可以接受的话,却因为加入了羞辱人的成分使听者无法接受。

总之,你若要在某方面去改变一个人,就把他看成他已经拥有了这种杰出的特质。更好的是,公开地假设或宣称他已有了你希望他有的那种德行,给他一个好的名声来作为努力的方向,他就会痛改前非、努力向上而不愿让你失望。

一天早晨,当苏格兰的一位牙医马丁?贵兹与夫的病人指出她用的漱口杯、托盘不干净时,他真的被震惊了。这表明他的职业水准是不够的。这位病人走后,贵兹与夫医生写了一封信给布利基特——一位女佣,让她一个礼拜来打扫两次,他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布利基特:

最近很少看到你。我想我该抽点儿时间,向你做的清洁工作致意!顺便一提的是,一周两小时,时间并不算少。假如你愿意,请随时来工作半个小时,做些你认为应该经常做的事,像清理漱口杯、托盘等等。当然,我也会为这额外的服务付钱的。

第二天他走进办公室时,他的桌子和椅子被擦得几乎跟镜子一样亮。他进了诊疗室后,看到从未有过的洁净。他给了她的女佣一个美誉,促使她去努力,使她把工作做得更好。

当面指责他人,只会造成对方顽强的反抗,而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则会受到爱戴和喜欢。

在开始批评他人之前,要先真诚地赞美对方,然后一定要接一句“但是”,再开始批评。例如,某家长为了改变自己孩子不专心学习的态度,以为这样说是最好的:“杰克,我们都以你为荣,你这个学期的成绩进步了,但是,如果你的代数更努力一点的话,就更好了。”

可能,杰克在听到“但是”之前,心情会是很高兴的;而听到“但是”之后,可能会立刻会怀疑家长的赞扬的可信度。对他来说,这个赞扬只是为了批评他失败而事先铺设好了的一条引线。

其实,要想让别人真心地接受,并且还会让听者对你更加喜欢,我们只要在刚才的话里,换掉两个字,效果就会有天壤之别。

只要把“但是”换成“而且”,问题就轻易解决了。例如:“杰克,我们都以你为荣,你这个学期的成绩进步了,而且,只要你下个学期继续努力,你的代数成绩也肯定会比别人高的。”这样,杰克就可以满心欢喜地接受这份赞扬了,因为后面没有什么失败的推论在等着自己。家长已经用一种非常高超的委婉的说话方式,让他知道父母要他改进的行为。而可以让人确信的是,他必定会尽力向着这个期望进发。

有名战士刚入伍,颇有点才华,写得一手好字,但就是有点“不拘小节”。每天早晨起床后,不肯认真整理内务,检查评比时,拖了班里后腿。为此,班长屡次批评他,可他左耳进右耳朵出,蛮不在乎。把班长急得直跺脚,一点办法也没有。

一天,连长见这个新战士在练字,特意凑过去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小伙子还真有两下子!”

新战士扭头一看是连长,十分得意地把嘴一撇,意思是说:“你也懂?”

连长看透了他的心理,便不露声色地对他说:“汉字是方块字,其中既有美学,又有力学。”

接着,连长从古代书圣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赵孟,说到当代的郭沫若、沙孟海、舒同。小战士没想到连长懂得这么多,不由得暗暗佩服,于是渐渐听得入了迷。

连长发现时机已到,就突然把话锋一转说:“常言道,字如其人,但遗憾的是,你的字却与你本人不大一样。”

这名战士对连长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心中纳闷:这字与我有什么联系?于是,他不解地问连长:“噢,我的字与我有关系吗?”

连长笑了笑,指着他的床铺说:“你看看你的床铺再看看你写的字,你的字方方正正、干净利落,可你的被子窝窝囊囊的,哪像个练字的。”

“再说,”连长接着讲道,“一个字中,只要有一笔没写好,就会影响到整个字的结构,结构散了架,还谈什么书法。同样,我们连队也是个大集体,一个人也会影响整个集体呀!”

新战士听完,脸顿时红了。他不好意思地对连长说:“对不起,连长。我错了,今后保证不再拖连队的后腿。”

总之,要想改变一个人而又不伤感情,甚至让对方感激和更喜欢你,最有效的是用赞美的方式间接暗示对方提醒其注意自己犯的错误。

7避免没有必要的批评

是的,我们为什么要去做那些没有必要的批评呢?我们千万不要忘了“过错”有两点基本的事实。第一,我们人人都会犯错。第二,我们人人都比较乐于指出他人的错误,而对他人给予我们的指正却是恨之入骨。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喜欢接受抱怨、批评或指正。当别人指着我们批评时,没有人会不被激怒的。这一点恐怕没有人不明白。要刺伤一个人的自尊,只需告诉他,他做的决定很糟糕,他督导的计划失败了,或他的表现不够水准。就算批评得没有错,情况也不可能有所改善。

我们的批评有时是用来发泄不满,有时只是为了抱怨,有时甚至是通过斥责他人来抬高自己。这类批评正是人际关系中常见的失败之一。

人不同于动物,从爱面子乃至维护自己做人的权利,都需要自尊和被他人尊重。自尊正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支柱,是人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去取得成就的动力。而批评的最大弊端就是容易伤害到别人的自尊。

我永远记得考上大学办户口时那位办事员的嘴脸。那年高考我考得很差,刚刚达到录取分数线,勉强被一所小城市的极不出名的师范学院录取。平时踌躇满志的我,当时觉得极没脸见人,一提高考就耷拉着脑袋。去办户口时,那位办事员见我竟然从大城市跑到小城市去读书,就以蔑视的语气说:“你考了几分呀?”

当时,我听到这句话的感觉,就仿佛一颗子弹突然打中了我的心脏。我至今仍然对那位办事员说话的语气、神态记忆犹新。因为他的指责深深地刺伤了我的自尊心。

我的生活中有许多次与人合作的黄金机会,但都由于自己喜欢卖弄。聪明嘲笑别人而导致事业的流产。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无谓的批评、指责、抱怨,正是得罪人的根源。

所以,做人不要动辄就批评别人,要试着了解他们,试着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这比批评和斥责更有益处,也更有意义得多。当我们真正了解了他人之后,往往就会发现原来他们是值得原谅、值得同情的,这样我们也就更有自制力了。

如果在你要张口批评他人之时,先思考一下:这个批评必要吗?也许,你的人际关系就会比现在好许多。

8引导对方明白自己错在何处

对于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必与其争执辩论,以静制动,后发制人是最好的方法,不仅可以给对方反省的时间,也能让场面不至于太难堪。

有个学生上课喜欢讲话,往往弄得老师很不高兴。有一天,这个学生又与老师闹别扭,师生因此议论纷纷。得到报告后,班主任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很冷淡地叫他坐下,然后故意很长一段时间不跟他说话,露出不悦、甚至气愤的神情,对学生爱理不理。学生在被冷落的气氛中产生了心理压力,在自我反省中自觉体会到班主任对此事的态度,开始后悔自己的无礼和过火。等班主任打破沉默问他的时候,他的口气软了下来,心服口服地认错了。

这位班主任有意设置的沉默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不满和责备,形成心理压力,迫使他反省。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批评方式可谓微妙而有效。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但社会上总有些人在做人做事时注重外表,好像一个人的外表就能够代表一切似的。不错,古人是有“远敬衣帕,近敬钱财”之说,但殊不知“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一些“狗眼看人低”的势利小人一次次地栽了大跟头。

1926年,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时,由于工作繁忙,常常一个多月才理一次发。一次,鲁迅路过闹市区一家颇为讲究的理发厅,就信步走了进去。理发师见他身着一件灰旧长袍,脚穿一双旧布鞋,就冷冰冰地招呼他坐下,然后便胡乱地剪了一通,不到十分钟就理完了。鲁迅并没说什么,随手抓了一把钱给他就走了。理发师数了数,竟比应收的价钱多了几倍。

过了一个多月,鲁迅又来到这家理发厅,恰巧又碰到了那位理发师。鲁迅虽然还是那身打扮,但却受到热情的招待。那位理发师又是献茶又是递烟,理发时也格外细心周到。他原以为鲁迅一定会给他更多的报酬,谁知鲁迅只按价付钱,分文也没多给。

理发师硬着头皮问:“先生,这次您给我的钱怎么还没有上次的多?”

鲁迅不无讥讽地说:“道理很简单!你上次给我乱剪,我就乱给;这次你给我认真地剪,我当然要认真地给了。”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鲁班有个徒弟,跟鲁班学艺两年,自以为很了不起了,便提出提前出师,而且,言行之中对鲁班有不敬之意,鲁班没吱声,就放其出师了。谁知徒弟走后,却发现鲁班院里照常有两个人的拉锯声,他很纳闷,回去偷偷一看,发现鲁班竟做了一个木头人拉锯,这才知道自己技术仍旧没有师傅高。于是他又厚着脸皮去找鲁班,要鲁班教他做木头人的技巧。

鲁班答应了,让他自己去照着木头人量尺寸,他一切都量好了,又照着鲁班做的原样做了一个。可是,任他怎么调理,那木头人就是不像师傅做的样与他拉锯,无奈,他又去问鲁班:“师傅,我做的木头人为什么不能拉锯呢?”

鲁班说:“你都量了吗?”

徒弟说:“量了。”

鲁班拿起木头看了看说:“啊,怪不得呢!你只量了四肢和手脚,却没量(良)心哪!”

徒弟听了后,惭愧地走了。

以上这两个例子里的主人公都没有立刻批评对方的错误,而是放任对方去做,从而引导对方明白自己错在何处。

除了利用沉默引导对方反省外,还可以通过聊天诱导对方走出误区。

吴铭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同学,每次老师布置论文他都很认真地去写,成绩也相当出色。但有一次老师发现吴铭的论文内容不好,没有写出他真正理解了的东西。怎么办呢?如果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会使吴铭非常难堪。于是老师心生一计,他把吴铭找来,绝口不提论文的事,而是问吴铭对什么最感兴趣,吴铭说最喜欢狗。

老师说:“很凑巧,我也是个狗迷。”

接着,他们从各个角度谈起了狗,竟然谈了一个半小时。

到最后,吴铭说:“我应该换个主题来写那篇论文,我差不多已经有了新的构想,就是刚才我们谈到的关于‘宠物’的问题,我想这次一定能把它写好。”

果然,吴铭的这篇论文从“宠物热”这一角度着手,分析了现代家庭问题,写得相当出色。

吴铭的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吴铭论文需要重写,而是采取了暗示的方法,从对方身上引出话题,让他自发地畅谈,最终达到让他“自我否定、自我改善”的效果。这种指导方式既不至于使对方不愉快,还会激起他新的兴趣,让他充满自信心地改正缺点和错误,这是批评人的一个良好模式。